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红云

作品数:5 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青岛市市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3篇关节
  • 2篇骨关节
  • 2篇骨关节炎
  • 2篇关节炎
  • 2篇关节液
  • 2篇干细胞
  • 1篇地诺前列酮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引流
  • 1篇引流管
  • 1篇质粒
  • 1篇质粒转染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特性
  • 1篇生物学特性观...
  • 1篇失血
  • 1篇随机对照试验

机构

  • 5篇青岛市市立医...
  • 1篇青岛大学
  • 1篇烟台市莱阳中...

作者

  • 5篇刘红云
  • 3篇张其亮
  • 2篇滕学仁
  • 1篇张海宁
  • 1篇胡光亮
  • 1篇戴世友
  • 1篇李云
  • 1篇任国清
  • 1篇吕文辉
  • 1篇卢菁
  • 1篇王峻

传媒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08
  • 1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密度梯度离心与贴壁法分离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生物学特性观察被引量:11
2008年
背景:获取更大量、更高纯度、有活性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干细胞移植及组织工程研究发展的基础。目的:拟建立一套体外分离培养及大量扩增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并对细胞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6—12/2007—07在山东省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骨科试验室完成。材料:清洁级1月龄雌性新西兰大白兔1只。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培养法相结合的方式,分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应用细胞刮收集呈长梭形的细胞,形成克隆后用胰蛋白酶+EDTA消化,按1:3传代进行体外扩增培养。主要观察指标: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特征,免疫细胞化学SABC法鉴定CD34、CD44抗原的表达,观察细胞生长特性,测定细胞活力。结果:原代分离培养的贴壁细胞呈长梭形,漩涡状排列,约14d达90%以上融合;传代后增殖迅速,细胞为单一的梭形,排列更加有序。所培养的细胞CD44呈阳性表达,而CD34呈阴性。第1~5代细胞培养3—5d为对数生长期,第7代以后对数增长期延长。第1~5代细胞成活率均〉94%,其中第3,4代成活率高达97%;至第7代细胞活力呈明显下降趋势,细胞成活率仅为78%。结论:应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法,可成功分离并扩增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且细胞生长稳定,增殖力强.可作为细胞移植的种子细胞。
王峻吕文辉刘红云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细胞培养
玻璃酸钠对骨关节炎关节液中IL-1β、TNF—α和PGE-2含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观察玻璃酸钠对不同时期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前列腺素E-2(PGE-2)含量的影响,探讨其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121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组,均给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每周1次,共5周。比较治疗前、后各组膝关节关节液中IL-1β、TNF-α和PGE-2的含量变化。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关节液中IL-1β、TNF—α与PGE-2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骨关节炎程度加重,患者关节液中IL-1β、TNF—α与PGE-2含量逐步增高。所有患者关节液中IL-1β、TNF—α、PGE-2的含量存在明显的线性相关(P〈0.01)。治疗后三组患者关节液内IL-1β、TNF-α和PGE-2的含量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减低(P〈0.05),其中中度组减低程度最多,轻度组次之,重度组最少(P〈0.01)。结论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能够有效减少骨关节炎患者关节液中IL-1β、TNF-α和PGE-2的含量,有助于阻断骨关节炎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病理进程,延缓关节软骨退变,且可能有-定的镇痛作用。
张其亮戴世友刘红云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骨关节炎骨关节炎滑液地诺前列酮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是否放置引流管:随机对照试验被引量:13
2016年
背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作为膝骨关节炎晚期患者缓解疼痛、重建膝关节功能的最终修复方案,已被人们普遍接受。但置换后放置引流管与否一直存在很大争议。目的:比较初次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膝关节腔内放置引流管与否的修复效果差异。方法:选择行初次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引流组在关闭切口前放置引流管,非引流组则直接关闭切口不放置引流管。分别记录2组置换前及置换后1,3,7 d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值,计算总失血量,评估失血情况;观测患肢置换后疼痛目测类比评分、肿胀程度、皮肤瘀斑面积、感染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记录置换后1年时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对2组患者的观测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1置换后引流组总失血量及异体血输血率显著高于非引流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置换后2组患者患膝目测类比疼痛评分、肿胀程度、皮肤瘀斑面积、感染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3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2组差异未见显著性意义(P>0.05);4结果表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膝关节腔内不放置引流管将降低患者置换后的失血量及异体输血率,并不增加置换后肢体肿胀程度及皮肤瘀斑面积。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膝关节功能方面放与不放置引流管亦无差异。故全膝关节置换后关节腔内不放置引流管相对安全,并无明显不良后果。
任国清刘红云滕学仁张海宁卢菁
关键词:失血人工假体引流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失血功能评分随机对照试验
骨关节炎患者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与前列腺素-2水平及意义被引量:15
2015年
骨性关节炎(OA)在病理上主要表现为关节软骨的退变及降解,尽管这种软骨退变和降解的具体机制还不是十分明确,但大多数学者均认为各种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前列腺素(PGE)-2是参与软骨退变及降解并引起OA症状的最重要的细胞因子〔1~3〕。本研究探讨IL-1β。
张其亮李云刘红云
关键词:骨关节炎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
pcDNA3.1-VEGF165质粒转染骨髓基质干细胞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检测pcDNA3.1-VEGF165载体转染对兔骨髓基质干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7/2006-01在山东省青岛市市立医院中心试验室完成。①pcDNA3.1-VEGF165质粒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杨述华教授惠赠。②选取1月龄新西兰大白兔1只,无菌条件下取胫骨和股骨,进行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分离与培养。③转染前24h计数细胞,每孔5×105细胞接种于6孔板,待骨髓基质干细胞达到80%~90%融合时准备转染,设立未转染组、空载体组和载体组。未转染组无特殊处理,空载体组转染pcDNA3.1载体,载体组转染pcDNA3.1-VEGF165。④转染后72h,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组骨髓基质干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骨髓基质干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蛋白的含量。结果:①骨髓基质细胞分离培养形态观察:初始分离的骨髓细胞呈圆形,大小不一;24h后有少量细胞贴壁;48h后贴壁细胞部分为成纤维样细胞;72h贴壁的成纤维样细胞数不断增加;96h后贴壁生长的细胞主要为梭形的成纤维样细胞;分瓶后细胞形成克隆;传代后细胞贴壁生长,分裂相增多,并不断增殖分化形成均一的梭形细胞。②转染72h后各组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mRNA的表达情况: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到载体组在576bp处有明显条带,空载体组和未转染组均未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表达。③转染72h后各组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蛋白含量检测结果:酶联免疫吸附结果显示,载体组转染pcDNA3.1-VEGF165载体的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蛋白浓度为(170.1±14.3)ng/L,而空载体组与未转染组均未检测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蛋白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均=42.206,P=0.000)。结论:应用pcDNA3.1-VEGF165载体转染,可使兔骨髓基质干细胞获得外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和�
张其亮刘红云滕学仁胡光亮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骨髓细胞转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