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gNORs在唾液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意义(67例唾液腺瘤光镜和电镜观察)
- 1990年
- 用 AgNOR 染包方法对10例正常唾液腺和67倒唾液腺良恶性肿瘤进行恶性程度和鉴别诊断研究。观察表明在唾液腺上皮增生和肿瘤中,AgNOR 确能提供核仁结构和活性的各种信息,对唾液腺良恶性肿瘤病理鉴别诊断十分有用。
- 陈碧芬张凯高凌云郑松龄
- 关键词:唾液腺肿瘤AGNOR
- 7种凝集素在乳腺癌的定位
- 1993年
- 应用7种凝集素的亲合组织化学染色法对94例不同的乳腺病变石蜡包埋切片进行定位。结果表明:凝集素受体在正常乳腺组织和良性病变中多定位于腺腔面,而在乳腺癌中则多分布于细胞浆内,提示凝集素有助于区别乳腺的良恶性肿瘤。
- 陈晓宇陈碧芬高凌云郑松龄
- 关键词:凝集素乳腺癌
- 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的肿瘤标记物
- 1994年
-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PAP法和ABC法)以8种肿瘤标记物(AAT,AACT,AFP,RCA,WGA,LCA,SBA,PNA)标记74例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和10例正常肝组织。结果表明,AAT,AACT,AFP,RCA阳性率分别为68.9%,64.9%,52.7%,85.1%,有特异性,是诊断HCC有意义的标记物。RCA受体出现是HCC重要标记,说明癌变后细胞内及细胞表面糖链结构发生变化。RCA是否可作为运载生物弹头,作抗癌药物的载体导向治疗HCC值得研究。提示多种标记物联合检测可提高阳性率,起到互补作用,大大提高对HCC的识别。
- 黄培生王镛高凌云
- 关键词:肝细胞癌肿瘤标记免疫组化
- PASM改良染色法被引量:2
- 1989年
- 作为显示肾小球基底膜的过碘酸-银-乌洛托品(Periodic Acid-Silver-Meth-enamine,PASM)染色是很有价值的一种方法,本室对其进行了改良,染色时间从原来的1~1.5h 缩短到0.25~0.5h,同时整个过程以更常用的二甲苯替代了氯仿,结果稳定,清晰可靠,现介绍如下。
- 高凌云
- 关键词:肾小球基底膜染色法
- 骨肿瘤组织P^(53)蛋白表达及临床意义的研究
- 1996年
- 应用抗P^(53)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67例骨肿瘤组织标本P^(53)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20例骨肉瘤组织中有9例P^(53)蛋白表达阳性,而47例骨软骨瘤,骨巨细胞瘤均呈阴性反应.P^(53)蛋白表达与患者的性别,传统的骨肉瘤病理分型、大小、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但P^(53)蛋白表达阳性的骨肉瘤患者预后比较差.
- 林建华许卫红朱维款朱夏黄纲雄高凌云翁景萱
- 关键词:骨肿瘤P53蛋白
- AgNOR染色的探讨
- 1995年
- AgNOR染色的探讨高凌云关键词:AgNOR染色AgNOR是细胞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的简称。AgNOR染色对肿瘤的鉴别诊断、区分良恶性病变及分型分级有一定的价值。AgNOR染色结果要在油镜下观察200~500个细胞核中银染的AgNOR颗粒后换算成每...
- 高凌云
- 关键词:AGNOR染色肿瘤
- 鼻咽癌血型物质的免疫细胞化学研究
- 1993年
- 血型物质或称A、B、H(O)同族抗原不仅存在于红细胞上,也广泛分布于机体许多正常细胞中。当细胞癌变时,其血型物质减少或消失,并与其生物学特性有一定关系。本文应用抗人A、B、H单克隆抗体以链菌素亲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结法(Streptavidin-peroxidase Conjugate method,简称S-P法),研究鼻咽癌组织血型物质的改变,并对其与癌细胞分化,转移等关系进行探讨。
- 黄培生陈于东王镛高凌云
- 关键词:鼻咽肿瘤免疫细胞化学
- 女性生殖系统病变中肠化型和神经内分泌型细胞的研究(80例粘液组化和免疫组化观察)
- 1990年
- 用粘液组化和4种肽类激素抗血清免疫酶组化方法,发现80例女性生殖系统病变中有胃肠型上皮灶者22例(占27.5%),粘液染色显示有胃肠粘液分泌者42例(占52.5%),嗜银及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有嗜银细咆及胃泌素、生长抑素、P物质或5-羟色胺阳性的神经内分泌细胞者25例(占31.3%),其中宫颈和宫内膜癌最多占(13例),证实女性生殖系统病变中,内外分泌型细胞在形态和功能上与胃肠道粘膜相似。同时证明恶性病变中神经内分泌型细胞增多,这对宫颈和宫内膜癌早诊及对交界性卵巢粘液性囊腺瘤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 陈碧芬陆莹高凌云
- 关键词:女性生殖系内分泌细胞
- 微波p^(53)染色技术
- 1996年
- 微波p^(53)染色技术高凌云关键词微波,p^(53)蛋白免疫组化已广泛应用于病理学的研究和临床病理的诊断,做为抑癌基因的p53蛋白的表达对良恶性肿瘤的鉴别以及预后都有重要意义。目前已有报道利用微波技术进行免疫组化染色[1~3]。自1994年起,我室利...
- 高凌云
-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诊断微波P53蛋白染色
- 骨肿瘤组织C-erbB-2原癌基因产物表达及临床意义
- 1997年
- 应用S-P法观察了67例骨肿瘤标本C-erbB-2癌基因产物的表达。结果显示:20例良性骨软骨瘤呈阴。性反应,而侵袭性骨巨细胞瘤与骨肉瘤分别有48%、65%的阳性表达(P<0.001)。提示C-erbB-2原癌基因产物的表达与骨肿瘤的细胞生物学行为有关,随骨肿瘤的恶性程度增高,阳性表达频率显著性增加。进一步研究表明:C-erbB-2的阳性表达随骨巨细胞瘤病理分级提高,软组织受累和局部复发而明显增高;肿瘤>5cm的骨肉瘤患者C-erbB-2的阳性率越高。C-erbB-2阳性表达的骨肉瘤患者预后较差。
- 林建华许卫红朱维钦朱夏黄纲雄高凌云翁景萱
- 关键词:骨肿瘤C-ERBB-2原癌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