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峰
- 作品数:31 被引量:967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理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三次采油化学剂加入对原油破乳脱水的影响被引量:2
- 2009年
- 长庆CH油田是典型的"三低"(低压、低产、低渗透)油田,自1971年投入开发以来原油含水不断上升,油井产量不断下降。为了提高原油采收率CH油田采取了压裂酸化等措施,部分区块开始实施注聚合物驱油。三次采油化学剂碱、表面活性剂及聚合物(ASP)在采油过程中使用后能够进人采油系统,对原油破乳脱水产生一定的影响。三次采油中ASP体系的加入对原油破乳脱水影响的前瞻性研究对破乳剂及破乳剂投加位置的选择,对破乳工艺条件的确定,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 史党伟魏焘平翁华涛陈彦云杨峰
- 关键词:长庆油田破乳脱水驱油剂
- 页岩孔隙结构扫描电镜分析方法研究被引量:92
- 2012年
- 页岩气是储集在富含有机质的页岩(泥岩)中的天然气,已经成为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页岩气以吸附或游离状态存在于微小孔隙中,这些微孔隙、微裂隙既是页岩气重要的储存空间也是流通通道。页岩中的孔隙有微米级别,也有纳米级别,微米级孔隙采用新鲜断面的方法,可以用扫描电镜直接观察到,但由于新鲜断面表面粗糙,很难观察到纳米级孔隙及分布状况。用氩离子抛光的方法对样品表面进行处理,可以使样品表面变的光滑平整,使用背散射电子成像方式,有利于观察纳米级孔隙及孔隙形状、大小及分布规律等。本文还对平行层理及垂直层理两种取样方法进行了对比,两种方法相结合观察更全面,效果更好。
- 焦淑静韩辉翁庆萍杨峰姜大强崔立山
- 关键词:孔隙
- 页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被引量:350
- 2013年
- 为了研究页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应用场发射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页岩表面纳米级孔隙微观形态,并通过低温氮吸附法测定了页岩的氮气吸附等温线,同时结合高压压汞实验对页岩储层孔隙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页岩储层孔隙处于纳米量级,孔隙类型可分为有机质纳米孔、黏土矿物粒间孔、岩石骨架矿物孔、古生物化石孔和微裂缝5种类型,其中有机质纳米孔和黏土矿物粒间孔发育最为广泛;页岩孔径分布复杂,既含有大量的中孔(2~50nm),又含有一定量的微孔(<2nm)和大孔(>50nm);孔径小于50nm的微孔和中孔提供了大部分比表面积和孔体积,是气体吸附和存储的主要场所;页岩阈压非常高,孔喉分选性好,连通性差,退汞效率低,中孔对气体渗流起明显贡献作用,微孔则主要起储集作用。
- 杨峰宁正福胡昌蓬王波彭凯刘慧卿
- 关键词:页岩扫描电镜
- 页岩气吸附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3
- 2013年
- 对页岩气吸附的基本特点及近年来页岩气吸附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介绍了影响页岩气吸附的影响因素以及页岩气吸附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提出了页岩气吸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根据页岩气吸附的基本特点,基于页岩气吸附研究现状,对页岩气吸附研究进行了展望,并强调页岩气吸附的热力学、动力学模型以及微观角度研究等将是今后页岩气吸附研究的重点。
- 孔德涛宁正福杨峰何斌赵天逸
- 关键词:页岩超临界影响因素
- 页岩甲烷吸附等温线拟合模型对比分析被引量:34
- 2013年
- 对四川南部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页岩样品进行了甲烷等温吸附试验,测定了35、65℃下页岩甲烷吸附等温线,采用Langmuir、Freundlich、Langmuir-Freundlich、D-R、Toth方程对吸附等温线进行拟合,检验了各模型的拟合精度。结果表明:这些模型都能较好地拟合页岩甲烷吸附平衡数据,模型的参数越多拟合精度越高,三参数的Toth方程和Langmuir-Freundlich方程的拟合结果比两参数的Langmuir方程、Freundlich方程和D-R方程拟合结果要好;页岩组成非常复杂,表面吸附位的能量分布不均匀,这影响吸附模型在低压下的拟合效果,采用Toth方程可以较为准确地模拟甲烷在页岩不均匀表面上的等温吸附行为。
- 杨峰宁正福孔德涛彭攀赵华伟
- 关键词:页岩吸附等温线
- 州6水平井试验区整体压裂研究被引量:5
- 2011年
- 州6低孔特低渗水平井试验区需压裂完井,因此必须进行整体压裂优化研究。在考虑储层渗透率的应力敏感性和启动压力梯度的情况下,建立了水平井井组的整体压裂优化模型,采用该模型首先对各水平井组进行了单因素优化,之后采用正交方案设计和模糊识别方法得到州6区块最优的水平井整体压裂方案。研究结果表明,水平井各段缝长不同,总体应按两端缝长较长、中间缝长较短设置。将整体压裂方案成果应用到了现场实践,水平井压裂后初期产量为直井的3.4倍,增产效果较好,同时也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
- 翁定为雷群丁云宏杨峰王文军李存荣
- 关键词:正交设计模糊识别
- 页岩对甲烷的等温吸附特性研究被引量:29
- 2013年
- 为了研究甲烷在页岩上的吸附特性,选取四川盆地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页岩进行高温高压等温吸附实验,通过容积法测定了35、50、65℃下甲烷在黑色页岩上的吸附等温线,研究甲烷气体在页岩上的等温吸附行为.结果表明,甲烷在页岩上的吸附等温线具有Ⅰ型等温线特征,反映甲烷在页岩表面可能为单分子层吸附机理;采用Langmuir吸附模型很好地拟合了吸附数据,平均相对误差小于2.4%;根据吸附等温线计算的等量吸附热为12.74 ~ 17.47 kJ/mol,平均为15.54 kJ/mol,说明页岩对甲烷的吸附为物理吸附,且等量吸附热随甲烷吸附量的增大而降低,表明页岩表面能量分布具有不均匀性.
- 杨峰宁正福刘慧卿孔德涛
- 关键词:页岩吸附等温线吸附热
- 甲烷在页岩上吸附的热力学被引量:25
- 2014年
- 为了研究页岩吸附甲烷的机理,通过容积法测定35,50和65℃时页岩甲烷吸附等温线,计算甲烷在页岩上的等量吸附热和极限吸附热,从热力学角度分析甲烷在页岩上的吸附行为。研究结果表明:甲烷在页岩上的吸附等温线具有Ⅰ型等温线特征,Langmuir吸附模型较好地拟合了吸附数据;根据吸附等温线计算的等量吸附热为15.50~17.65 kJ/mol,平均为16.88 kJ/mol,说明页岩对甲烷的吸附为物理吸附;等量吸附热随甲烷吸附量的变化而变化,是页岩表面的不均匀性和吸附分子间作用力综合作用的结果;极限吸附热定量地反映了页岩表面与甲烷气体作用力;在页岩气藏开发时,除了采用降压解吸开采外,对于极限吸附热较大的页岩气藏,可通过注入吸附能力更强的CO2等促使甲烷解吸。
- 杨峰宁正福王庆刘慧卿孔德涛
- 关键词:页岩吸附等温线热力学
- 加砂压裂用滑溜水返排液重复利用技术被引量:23
- 2013年
- 非常规储层体积压裂施工液体用量大,返排液多,返排液中含有各种地层离子、残余添加剂、悬浮物等,无害化处理难度较大。介绍了国外体积压裂返排液的处理方式,并结合四川盆地的特点,形成了适合于四川盆地非常规储层体积压裂返排液回收利用处理流程。室内研究表明,体积压裂返排液中的残余添加剂浓度较低,具有一定的矿化度,采用回收利用处理流程进行处理后,其摩阻与清水配制的体积压裂液相当。现场应用也进一步表明,体积压裂返排液处理后配制的液体摩阻性能与清水配制的相当。现场获得了良好的储层改造效果,节约了配液用水,减少了废弃物排放,实现了节能减排。
- 刘友权陈鹏飞吴文刚熊颖杨峰赵万伟赵浩
- 关键词:体积压裂重复利用
- 高压压汞法和氮气吸附法分析页岩孔隙结构被引量:191
- 2013年
- 页岩储层的孔隙结构对页岩含气性评价和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国内对于页岩孔隙结构的研究相对较少。为此,采用高压压汞实验和低温氮气吸附实验对页岩的孔隙结构进行了研究,计算了页岩的孔隙结构参数,并结合微观孔隙结构图片分析了页岩孔隙结构对气体吸附和渗流的意义。研究表明,页岩孔隙以微孔和过渡孔为主,微孔和过渡孔提供了大部分孔体积。有机质中的微孔是页岩比表面积的主要贡献者,构成了页岩气体的主要吸附空间。页岩的孔隙类型复杂,孔隙形态多样,存在一端封闭的不透气性孔、开放性的透气性孔和墨水瓶孔等多种孔隙,且孔隙之间的连通性较差。较高的微孔和过渡孔保证了页岩储层具有很高的吸附聚气能力,但中孔和大孔发育较差,不利于气体渗流和页岩气藏的开发。
- 杨峰宁正福孔德涛刘慧卿
- 关键词:页岩孔隙结构孔体积比表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