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刚

作品数:741 被引量:3,909H指数:28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医药卫生电子电信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80篇期刊文章
  • 42篇会议论文
  • 7篇专利
  • 5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0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48篇医药卫生
  • 144篇电子电信
  • 127篇机械工程
  • 80篇理学
  • 31篇生物学
  • 30篇电气工程
  • 20篇经济管理
  • 13篇天文地球
  • 12篇金属学及工艺
  • 11篇文化科学
  • 7篇建筑科学
  • 7篇一般工业技术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 4篇航空宇航科学...
  • 3篇化学工程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2篇军事

主题

  • 53篇光谱
  • 49篇放大器
  • 39篇接口
  • 33篇转换器
  • 33篇传感
  • 32篇感器
  • 32篇传感器
  • 31篇单片
  • 30篇单片机
  • 30篇信号
  • 28篇数据采集
  • 26篇心电
  • 24篇偏最小二乘
  • 24篇模数转换
  • 23篇红外
  • 22篇电图
  • 22篇模数转换器
  • 22篇近红外
  • 21篇舌诊
  • 21篇图像

机构

  • 633篇天津大学
  • 74篇清华大学
  • 41篇天津师范大学
  • 22篇天津工业大学
  • 21篇天津中医药大...
  • 16篇北京工业大学
  • 15篇河北工业大学
  • 14篇天津医科大学
  • 12篇天津医科大学...
  • 11篇中国医学科学...
  • 9篇首都医科大学
  • 8篇长江师范学院
  • 8篇山东省中医药...
  • 8篇中国计量科学...
  • 7篇北京军区总医...
  • 7篇南开大学
  • 7篇山西大学
  • 7篇天津科技大学
  • 6篇天津农学院
  • 6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736篇李刚
  • 288篇林凌
  • 33篇张宝菊
  • 26篇赵静
  • 25篇虞启琏
  • 25篇于学敏
  • 22篇张涛
  • 21篇姜苇
  • 20篇谌雅琴
  • 20篇郑羽
  • 19篇李素芬
  • 18篇王慧泉
  • 16篇李巧真
  • 16篇吴开杰
  • 15篇王蒙军
  • 15篇王焱
  • 14篇丁茹
  • 14篇乔晓艳
  • 12篇叶文宇
  • 10篇佟颖

传媒

  • 74篇光谱学与光谱...
  • 71篇国外电子元器...
  • 29篇仪器仪表学报
  • 26篇电子产品世界
  • 22篇天津大学学报
  • 20篇单片机与嵌入...
  • 17篇中国生物医学...
  • 16篇电子质量
  • 15篇电子技术应用
  • 14篇光学精密工程
  • 14篇电子测量技术
  • 13篇纳米技术与精...
  • 10篇电子元器件应...
  • 9篇天津大学学报...
  • 7篇中医杂志
  • 7篇医疗卫生装备
  • 7篇生命科学仪器
  • 7篇国际生物医学...
  • 6篇光电子.激光
  • 6篇化工自动化及...

年份

  • 2篇2023
  • 4篇2022
  • 8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7篇2018
  • 8篇2017
  • 17篇2016
  • 10篇2015
  • 25篇2014
  • 13篇2013
  • 39篇2012
  • 37篇2011
  • 40篇2010
  • 45篇2009
  • 47篇2008
  • 71篇2007
  • 60篇2006
  • 42篇2005
  • 17篇2004
7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动态光谱检测中血液散射对等效光程长变化的影响被引量:5
2007年
动态光谱无创动脉血液成分检测方法,从原理上可以去除皮肤等因素带来的个体差异的影响。在使用该方法时,需要考虑血液散射的影响。采用蒙特卡罗模拟仿真方法,对人体指端脉动动脉血液的散射引起的等效光程长变化程度进行了研究,从误差分析的角度对通过动态光谱法测量血液成分浓度的下限进行了评估。
王焱李刚林凌刘玉良李小霞
关键词:蒙特卡罗散射无创检测血液成分
六君子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细胞因子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5
2007年
目的:通过观察COPD大鼠IL-8、TNF-α、IL-4、IFN-γ、IFN-γ/IL-4水平的变化,探讨六君子汤治疗COPD的机理。方法:采用改良烟熏加气管滴加脂多糖造模方法复制COPD模型,并以放免法检测IL-8、TNF-α、IL-4,酶免法检测IFN-γ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OPD大鼠IL-8、TNF-α、IL-4水平升高,IFN-γ、IFN-γ/IL-4水平降低;经治疗后,IL-8、TNF-α、IL-4水平降低,IFN-γ、IFN-γ/IL-4水平升高。结论:六君子汤能够减轻炎症,纠正免疫失衡,对于COPD疗效确切。
张伟李刚邵雨萌张心月
关键词:肺疾病
弱激光对神经元钠电流及动作电位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利用波长650 nm、功率5 mW的半导体激光器照射急性分离的大鼠海马CA3区锥体神经元,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研究其电压门控Na+通道及神经元动作电位发放特性.实验发现:弱激光照射使神经元钠通道激活电位向超极化方向移动,钠电流峰值增大,且这种增大作用具有电压依赖性和可逆性.激光作用可显著影响钠通道激活和失活过程,使激活和失活曲线发生移动.弱激光照射降低了神经元静息电位及动作电位阈值,使动作电位幅度增大,时程增加,发放频率减慢.结果表明弱激光作用可诱导神经元钠通道特性改变,影响动作电位特征,进而引起神经元生理功能发生变化.
乔晓艳李刚
关键词:弱激光钠离子通道膜片钳技术动作电位
精密仪表放大器INA326/327及其应用被引量:2
2003年
INA326/327是TI公司生产的精密仪表放大器。它采用独特的拓扑结构 ,可实现电源正负限输入/输出 ,非常适用于单电源、低功耗和精密测量的应用场合。文中介绍了INA326/327的内部结构和主要性能指标 ,同时给出了其典型的应用电路。
程磊李刚
关键词:精密仪表放大器性能指标内部结构
芥子气中毒12例生殖功能随访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王晶王心李刚庞庆新尚丽新
关键词:芥子气生殖功能随访
微型军用心电图机──生命探测仪被引量:1
2001年
微型军用心电图机是针对军事和意外事故中抢救伤员的紧急检测仪器。利用军用心电图机可以迅速地检测并显示心电波形,从而迅速准确地判断伤员是否仍有心脏跳动,为进行下一步的抢救提供前提。
李素芬李刚相韶霞孟亚丽
关键词:液晶显示模块检测仪器抢救伤员
全范围测量复谱频域OCT系统被引量:1
2007年
为了提高复杂多层样品的测量范围,构建了复谱频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系统.通过重建图像的振幅和相位可以减小图像的噪声,提高图像的质量,并对样品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消除谱频域OCT图像中的寄生项和镜像,改善和提高层析图像质量,有效测量范围提高了2倍,实现了全量程的有效探测.
郑羽李刚张泰石吴开杰刘晶晶林凌
关键词:图像重建高分辨率
概率神经网络用于舌诊的近红外光谱分类被引量:10
2010年
为了快速无创客观地检测舌体所携带的病理信息,提出了基于概率神经网络舌诊归一化反射率近红外光谱分类诊断模型。采集了健康人、脂肪肝患者、肝炎患者三类受试者舌尖的光谱数据,进行归一化反射率预处理,各获得32个样本数据,随机从三类受试者各抽取24个舌尖的光谱数据用于建模,其余的24个用于预测,并分析了径向基函数的扩展速度(SPREAD)对网络的影响。得出SPREAD在0.0065~0.0077之间取值时对网络模型的预测效果和泛化能力较好,用该模型对24个预测样本进行预测,其正确率为95.8%。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概率神经网络对舌诊近红外光谱的分类是可行的,说明舌表面的光谱信息能客观的反映人体的病理信息,利用此方法对疾病的快速无创地进行初步的筛查成为可能。
严文娟林凌赵静李刚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舌诊概率神经网络
基于光谱法的中医证型快速诊断被引量:4
2011年
传统中医的诊断中对舌色的观察是信息来源的重要方面,但中医望诊中,肉眼的判断会受到环境变化和医生主观的影响,对症候的诊断会产生一定的误差。作者从光谱学的角度入手,提出一种全新的中医客观化方法,用连续的光谱信息替代单一舌色,进而研究舌部携带信息的本质。实验中使用近红外光谱,对53个表寒里热患者、37个健康人和21个风寒患者采集舌部的反射光光谱信息,通过matlab进行数据预处理,利用minitab进行偏最小二乘法的建模和预测,可将健康人和表寒里热患者区分开,准确率达到85.6%,但近红外光谱的舌诊数据并不能区分表寒里热和风寒患者。文章为中医舌诊的客观化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为更深入地研究中医证候提供了数据支持。
林凌张晶赵静李刚张宝菊佟颖
关键词:舌诊近红外光谱偏最小二乘法客观化
三极同心电极表面Laplacian近似测量理论及其误差分析被引量:4
2006年
基于表面Laplacian的九点差分数值近似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表面Laplacian传感电极——三极同心电极传感器,从理论上分析了该传感器测量体表势表面Laplacian的相对误差,并与双极同心电极做了比较.结果表明: 三极同心电极传感器的误差远小于双极同心电极的误差;当源深度与电极内环半径之比大于4时,三极同心电极传感器的误差小于2%,即其误差几乎不受电极与源之间距离的影响.理论计算与偶极子模拟实验结果的一致性表明该传感方法是可行的,为表面Laplacian心电的直接测量奠定了基础.
曹玉珍靳世久李刚W G Besio
关键词:心电
共7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