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瑞瑞

作品数:20 被引量:98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领域

  • 12篇天文地球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1篇岩溶
  • 9篇地下水
  • 4篇岩溶地下
  • 3篇地质
  • 3篇岩溶地下水
  • 3篇水文地质
  • 3篇化学特征
  • 2篇地下河
  • 2篇岩溶管道
  • 2篇岩溶区
  • 2篇溶洞
  • 2篇示踪
  • 2篇水化学
  • 2篇水化学特征
  • 2篇土壤
  • 2篇泉域
  • 2篇污染
  • 2篇流区
  • 2篇柳林泉域
  • 2篇河流

机构

  • 20篇中国地质科学...
  • 3篇国土资源部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联合国教科文...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20篇程瑞瑞
  • 12篇黄奇波
  • 10篇覃小群
  • 5篇潘晓东
  • 5篇吴华英
  • 4篇覃星铭
  • 4篇洪涛
  • 4篇刘朋雨
  • 3篇任坤
  • 3篇蓝芙宁
  • 3篇李衍青
  • 3篇赵一
  • 3篇曾洁
  • 2篇张连凯
  • 2篇马祖陆
  • 1篇蒋忠诚
  • 1篇胡兆鑫
  • 1篇喻崎雯
  • 1篇杨丽超

传媒

  • 5篇中国矿业
  • 2篇中国岩溶
  • 1篇工业安全与环...
  • 1篇地球学报
  • 1篇水文地质工程...
  • 1篇地质论评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环境化学
  • 1篇广西科学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7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地下岩溶多支流管道轨迹确定装置及方法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地下岩溶多支流管道轨迹确定装置及方法,其中,确定装置包括第一传感器安装仓、外壳、环形气囊、第一弹性收缩件、水仓、滑动推板组件、第二弹性收缩件和双向气泵;第一传感器安装仓安装在外壳顶部开口;管道轨迹确定装置...
任坤曾洁潘晓东彭聪程瑞瑞张文平宋晨
加强漓江水资源保护,维护“桂林山水”世界遗产被引量:3
2020年
漓江是桂林山水的精华,是具有世界意义的自然遗产,又是桂林市生产生活的重要水源。但目前漓江流域水资源利用形势仍不容乐观,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依然存在。由于上游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已经接近极限,想继续加大水资源的开发来缓解流域缺水问题几乎不可能。后期应从节水和加强地下水后备水源地的开发与建设两方面来保障流域用水安全,从而保护好美丽的桂林山水这一宝贵的世界遗产资源。
黄奇波覃小群程瑞瑞李腾芳吴华英
关键词:水资源景观资源地下水
山西柳林泉域岩溶地下水溶解无机碳特征及控制因素被引量:6
2019年
稳定碳同位素可指示岩溶动力系统无机碳循环过程及流域水文地球化形成演化。为揭示山西柳林泉域岩溶地下水循环演化规律及控制因素。本研究对泉域补给区、径流区、排泄区、深埋区29个岩溶地下水的主要离子组分和碳同位素进行测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流域内岩溶地下水的δ^13CDIC,VPDB(DIC—溶解无机碳)具有较大的变化范围,最大值为-8.19‰,最小值为-13.35‰,平均值为-10.09‰。从补给区、到径流区、到排泄区,到深埋区δ^13CDIC,VPDB值呈不断增重的变化规律。补给区来源于土壤CO2的比例最高,范围为46.22%~58.04%,平均值为51.13%,其次是径流区,范围为36.22%~58.37%,平均值为42.05%,排泄区和深埋区最小,范围分别为37.61%~41.52%和35.61%~42.26%,平均值分别为39.38%和38.28%。从补给区到径流区、到排泄区、到深埋区,随着径流途径增大和硫酸参与溶蚀的比例增加,DIC(溶解无机碳)中来源于土壤CO2的比例减小,碳酸盐岩来源的碳的比例增加。
黄奇波覃小群刘朋雨张连凯程瑞瑞李腾芳
关键词:岩溶地下水柳林泉域补给区
一种简易抗旱型火龙果栽培支架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简易抗旱型火龙果栽培支架,包括竖直设置的立柱,所述的立柱为底端封闭、顶端开放的中空结构,所述立柱上开设有导水孔,在立柱内部填充有保水材料;还包括集水槽,所述集水槽通过连接杆固定于立柱上;在集水槽和立柱...
洪涛马祖陆欧梦梦覃星铭覃小群程瑞瑞黄奇波
文献传递
南洞地下河岩溶管道展布及结构特征的示踪试验解析被引量:22
2017年
运用高精度的示踪试验研究了南洞地下河流域部分岩溶管道的展布状况,并对暗河管道的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一号暗河有一独立的含水系统,补给区为瓦白白一带,二号暗河主管道总体通往永宁和石洞方向,三号暗河通往城红寨方向,二号暗河和三号暗河在南洞口附近有连通,枯季时二号暗河补给三号暗河。此外,一号暗河和二号暗河分别呈老年期和壮年期地下河形态,较为畅通;三号暗河则发育较晚,出口处有较多的裂隙。最后,结合现有的资料及流域内的水文地质条件,对流域内岩溶管道的大体分布位置进行了推断,绘制了岩溶管道的展布图,以期为南洞地下河流域的岩溶水文地质调查、物探、钻探及地下水开发利用等提供理论依据。
赵一李衍青覃星铭洪涛程瑞瑞蓝芙宁
关键词:示踪试验岩溶管道展布结构特征
岩溶区地下水示踪试验及曲线特征被引量:8
2019年
岩溶地下河是我国西南岩溶区地下水赋存的主要形式,可以为我们提供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地貌以峰林平原和峰丛谷地、洼地为主,岩溶地下河的形成是由于地下水与岩石之间长期水-岩相互作用,但是岩溶含水介质的不均一性导致地下水的开采十分有难度,本文主要介绍利用示踪试验在解决群众用水困难及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并重点介绍了示踪试验过程中示踪剂接收曲线所表示的地下河管道特征,为1∶50000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
李腾芳覃小群黄奇波程瑞瑞吴华英
关键词:岩溶地下河示踪剂地下水
左江中游岩溶峰林区河流交互带水化学特征与控制因素被引量:2
2019年
岩溶交互带是连接岩溶含水层与地表河流的重要通道,对河流和地下水水质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本研究选取左江中游岩溶峰林区河流交互带为研究对象,在丰水期(8月下旬)和平水期(10月下旬)对交互带内机井的水化学进行现场测试分析,并结合地下水流动系统理论探讨左江两侧岩溶交互带空间分布特征和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左江水的电导率(EC)较小、Ca^2+、HCO3^-浓度较低,两岸机井中增高;pH、温度、DO的变化则相反,呈现出左江高,两岸机井中降低;交互带内形成了具有DO、pH值梯度、温度梯度、Ca^2+和HCO3^-梯度的混合区。左岸岩溶区补给径流面积大,地下水流动系统范围大,流线密集,岩溶十分发育,形成岩溶管道系统;右岸为左江包围的河间地块,地下水流动系统范围小,补给面积有限,流线稀疏,岩溶发育深度和强度受到限制。左江两岸不同规模的地下水流动系统导致两岸岩溶发育强度明显不同,造成河流交互带范围的巨大差异,左岸的范围大于1000m,而右岸的范围在200m以内,左岸是右岸的5倍以上。本研究有助于左江沿岸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和水质保护。
黄奇波覃小群覃小群李腾芳
关键词:地下水流动系统机井
一种多功能手持水深探测仪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探测仪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手持水深探测仪装置及其操作方法。由测深探头、测绳、线盘信号接收器构成,其特征在于:测深探头和线盘信号接收器由测绳两端固定连接;测绳由中空透明且弯曲不变性的塑料材质制成,在测绳两...
张文平潘晓东程瑞瑞曾洁任坤
柳林泉域岩溶地下水区域演化规律及控制因素被引量:24
2019年
柳林泉是山西省著名的十大岩溶大泉之一,丰富的岩溶地下水资源对吕梁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支撑作用,开展岩溶地下水化学演化规律及控制因素研究对于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意义重大.本研究对补给区、径流区、排泄区、深埋区的29个岩溶地下水主要离子组分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水温、Na^+、Ca^(2+)、Mg^(2+)、Cl^-、HCO_3^-、SO_4^(2-)质量浓度从补给区、到径流区、到排泄区、再到深埋区,随着径流途径增加不断升高. K^+、Na^+、Cl^-主要来源于盐岩的溶解;而Ca^(2+)、Mg^(2+)、HCO_3^-、SO_4^(2-)主要来源于方解石、白云石和石膏的溶解.受控于盐岩、石膏的不断溶解,Na^+、C^l-和SO_4^(2-)质量浓度增加幅度大,最大值分别为最小值的50、80和32倍;受去白云化作用的影响,Ca^(2+)、HCO3-质量浓度变化不大,最大值仅为最小值的2~3倍.在补给区、径流区,Na^+、Cl^-质量浓度较低,Ca^(2+)和Mg^(2+)、HCO_3^-为主要阴阳子,但在排泄区和深埋区,Cl^-、Na^+明显超过了HCO_3^-、Ca^(2+)和Mg^(2+),成为最主要的阴阳离子;水化学类型由HCO_3-Ca·Mg型转化为HCO_3·SO_4-Ca·Mg型和HCO_3·SO_4-Ca·Na·Mg型,最终演变为Cl·HCO_3-Na·Ca、Cl·HCO_3-Na型和Cl-Na·Ca型.
黄奇波覃小群刘朋雨程瑞瑞李腾芳
关键词: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补给区
桂林岩溶区石灰土壤对酸雨缓冲作用的观测及其对岩溶碳汇的指示意义被引量:5
2022年
近期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硫酸、硝酸等外源酸会参与碳酸盐岩溶蚀,但酸雨在碳酸盐岩溶蚀中的作用与碳循环的关系并不明确,严重制约了我国岩溶碳汇效应的准确评估。本研究选择在酸雨强度大、频率高、岩溶发育典型的桂林丫吉岩溶泉野外科研实验场开展研究,对不同地貌部位土壤和丰水期(4月)、平水期(9月)降雨后土壤水进行分层取样测试。结果显示:土壤的pH范围为5.55~7.81,平均值为6.76±0.61,变异系数为9.11%,土壤水的pH范围为6.69~7.89,平均值为7.21±0.31,变异系数为4.43%,两者均接近中性和中性以上,并呈现出随深度增加而不断增大的趋势性变化规律,土壤pH主要受土壤有机质分解产酸的控制,土壤水pH主要受石灰土富钙偏碱的地球化学背景影响,酸雨对两者的影响较小。土壤阳离子交换量范围为302~423 mmol(+)/kg,位于酸沉降不敏感区的土壤范围内,土壤对酸雨来源的H+具有较好的缓冲能力。土壤水中碱性离子(Ca^(2+)+Mg^(2+))所占比例范围为23.66%~25.0%,平均值为24.25%±0.33%,变异系数为1.36%,含量稳定;酸性离子(SO_(4)^(2–)+NO_(3)^(-))所占比例范围为2.47%~18.94%,平均值为7.69%±5.09%,变异系数为66.28%,随着深度增加,土壤水中酸性离子浓度逐渐降低;土壤pH值呈碱性,可以认为,酸雨成分并没有穿透土壤层进入岩溶含水层,没有产生减碳汇效应。前期的研究由于没有考虑石灰土壤层对酸雨的缓冲作用,高估了酸雨的减汇效应。
黄奇波吴华英程瑞瑞李腾芳罗飞赵光帅李小盼
关键词:酸雨土壤水阳离子交换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