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晓愚

作品数:36 被引量:95H指数:6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文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艺术
  • 7篇文化科学
  • 3篇文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社会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5篇艺术
  • 5篇中国画
  • 5篇晚明
  • 5篇文化
  • 5篇媒介
  • 5篇国画
  • 3篇读书
  • 3篇艺术史
  • 3篇视觉修辞
  • 3篇图像
  • 3篇画家
  • 3篇绘画
  • 2篇修辞
  • 2篇修辞分析
  • 2篇研究方法
  • 2篇诗书
  • 2篇诗书画
  • 2篇士大夫
  • 2篇仕女
  • 2篇仕女图

机构

  • 34篇南京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34篇李晓愚
  • 2篇袁光锋

传媒

  • 3篇南方文坛
  • 3篇文艺争鸣
  • 3篇文艺研究
  • 3篇江苏社会科学
  • 3篇传媒观察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 2篇江海学刊
  • 2篇学术月刊
  • 1篇新华文摘
  • 1篇浙江社会科学
  • 1篇学海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暨南学报(哲...
  • 1篇西北师大学报...
  • 1篇当代文坛
  • 1篇当代作家评论
  • 1篇新闻界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南京理工大学...
  • 1篇中国收藏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4篇2022
  • 4篇2021
  • 5篇2020
  • 6篇2019
  • 7篇2018
  • 5篇2017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题跋看中国画跨代传播中两种话语模式的竞争被引量:4
2019年
"跨代传播"是中国传统书画传承过程中的一种独特现象:后代的艺术鉴藏者通过题跋的方式,谈论、品评前代人的作品,回应之前观赏者的心得体会。由此,书画便成为不同时代的人之间延期对话的媒介。本文通过对若干件古代名画跨代传播的考察,力图分析文人与帝王这两种不同身份的观画者如何在题跋中构建特定的话语模式,揭示在话语竞争背后隐藏的深层权力关系争夺。分析绘画跨代传播中的话语竞争具有重要意义:将艺术史研究的重心从"艺术家"转向具有解码权力的"观众";使艺术史能够切入各种具有时空性的文化议题;挑战并补充了传统图像志分析的研究方法。
李晓愚
关键词:中国画
从“澄怀观道”到“旅游指南”——“卧游”观念在晚明旅游绘本中的世俗化转向被引量:12
2017年
"卧游"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命题,最早由南朝文人宗炳提出。宗炳的"卧游"重在"澄怀观道",即以山水画为凭借实现心灵的安顿与精神的逍遥。到了明代,以沈周、董其昌为代表的文人画家继承并发展了"卧游"的观念。然而随着旅游之风的盛行,此时又出现了一种全新的"卧游"媒介——图文并茂的旅游指南。这类出版物一再标榜插图的"卧游"之用,目的是为了迎合普通民众仿效精英阶层生活方式的需求。本文将从社会与技术的层面考察旅游指南出现的原因,并从创作和使用这两个角度出发,分析旅游指南中的卧游图与传统山水画的区别,从而揭示出"卧游"观念在晚明旅游绘本中的世俗化转向。
李晓愚
关键词:卧游雅俗之辨
“园可画”与“画可园”:论晚明士大夫在造园竞赛中的创新策略被引量:3
2019年
明代中叶之后,江南造园之风兴盛。在激烈的造园竞赛中,士大夫阶层为将自己与富商、俗吏区别开来,采取了两种应对模式:“园可画”(以艺术化的方式构筑园林)与“画可园”(以象征性的方式拥有园林),它3的核心在于对文化资本的娴熟运用。比较而言,“画可园”摆脱了经济资本的掣肘,避儒家传统对奢侈造园的批判,甚至逃脱了现实中园林衰败的命运。本文将借助布尔迪厄的“区隔”理论对晚明文人的造园实践,并对两种模式的社会背景、观念来源、特点和意义进行剖析。
李晓愚
关键词:晚明
论中国画中萱草意象的演变被引量:7
2018年
萱草是古典诗词中一个经常出现的意象。它始于《诗经》,在古代文学中延绵千年,承载着古人的理想和情志。萱草也是中国花鸟画艺术中的一个重要题材。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画作中,萱草承载的象征意义亦有所区别:在社交场合,萱花图既可以作为宜男草祝贺他人子嗣兴旺,也可以作为"无声诗"为母亲"颂千秋";而当画家需要抒发胸臆的时候,萱花图又成为旷达心态、洒脱襟怀的写照。通过对历代萱草题材绘画的梳理和分析,可以揭示画家如何在萱草的多重意涵中加以选择,以应对特定的创作情境和观看对象的需要。
李晓愚
关键词:萱草中国画意象
论贡布里希的艺术史研究方法:以《艺术的故事》为例被引量:3
2018年
《艺术的故事》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的美术史著作。它凝聚了贡布里希对美术史研究方法论的思考,全面体现了这一伟大学者的美术史观,同时涉及到西方艺术史研究的若干重要议题。结合贡布里希的主要理论著作,对《艺术的故事》中包含的艺术史研究方法,如"所知"与"所见"的矛盾,情境逻辑的运用,艺术中的技术、传统、价值问题等等进行深入剖析,旨在为中国美术史的书写和研究提供借鉴思路。
李晓愚汪云帆
关键词: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
帝王的图像策略:明宣宗赏赐画的视觉修辞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在运用绘画进行政治动员与说服方面,明宣宗朱瞻基是一位高手。在他现存的画作中,很大一部分是赐给贵戚、重臣的礼物。本文从视觉修辞的角度探讨明宣宗的赏赐画,并采用语境式(context)的研究方式,在创作和使用的脉络中剖析它们的政治意涵。通过赏赐画,明宣宗创造了一种独特的"作者-观者"关系:作者借助图画传达对观者的警喻、褒奖或激励;观者或以题跋,或以实际行动,表示对作者用意的领悟及自己的一片忠心。这些画作强调一种权力共生的理念:君臣相互依靠,共同建立显赫的名望。
李晓愚
关键词:明宣宗视觉修辞政治意涵语境论
《蕉荫读书图》的图像学解读被引量:3
2017年
清代画家吕彤的《蕉荫读书图》几乎照搬了一幅明代美人图的内容和构图,只是把美人手中的纨扇换成书籍。这看似简单的"道具"变化,却与明清时才女文化的兴盛有关。本文将对《蕉荫读书图》中绘画元素的象征意义加以考察,并通过对这幅画的解读揭示传统社会中男性关于女性的一些观念,比如何谓"性感",如何"观赏"女性,如何看待女性阅读等等。
李晓愚
关键词:仕女图春思
《放妻书》与现代离婚声明:塑造“人设”的媒介
2020年
《放妻书》是唐代敦煌地区出现的一种特别的离婚协议形式,它所反映的是一种唐代特有的"和离"制度,男女双方以"两愿离"的方式和平离婚。通过对《放妻书》文本的分析,本文阐明了《放妻书》可能的形成条件及其折射的唐代社会风貌。同时,基于对《放妻书》的分析,本文将探讨其与现代离婚声明之间的联系,并进一步提出,无论是《放妻书》还是现代离婚声明,它们都是发布者塑造和维护自身"人设"的媒介工具。
刘若衡李晓愚
“最近比较烦”:论焦虑文化的社会生成机制、对抗实践及其后果被引量:7
2022年
焦虑已经成为现代人的情感基调,遍布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焦虑是社会文化建构的产物,其在现代社会的弥漫与两种核心因素相关:一是不断生产的欲望,二是现代社会不确定性下个体的无力感。焦虑源于欲望与不确定性、无力感之间的落差。现代社会平等观念的流行和生存比较范围的扩大等因素推升了人们的欲望,而不确定性、个体化、共同体的衰落则造成了人们的无力感和失控感。焦虑的蔓延会造成两种后果:为了增强“掌控感”,人们会急于在社会中占据优势位置;为了抵御被不停拉升的期待,人们主动降低欲望、消极退行。
袁光锋李晓愚
关键词:焦虑
中国佛教艺术研究中的文化观照与情境重构被引量:1
2018年
佛教自传入中国之始,就与图像产生了亲密久远的关系。要真正理解一件佛教艺术品,必须将其放置到为之诞生、为之存在、为之消亡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加以考察。在"文化"的视野下研究中国佛教艺术史,要警惕一个陷阱,即企图寻求整一的历史体系,用普遍的法则解释种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只有从"情境"和"制像任务",而不是时代精神出发,才能获得对佛教艺术品更真切的认识。现代社会博物馆的兴盛与复制技术的进步增加了佛教艺术品的展示价值,但同时也可能伤害到它们的文化价值。因此,我们必须在将佛教艺术发展置于佛教史整体考察的同时,努力进行"文化"视野下佛教艺术品的"情境重构"。
李晓愚
关键词:中国佛教艺术文化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