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东
- 作品数:38 被引量:52H指数:5
- 供职机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支疆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 浮性饵料投喂下两种养殖模式对罗非鱼生长与肌肉组分的影响被引量:1
- 2021年
- 试验比较浮性饵料投喂下,罗非鱼在两种养殖模式下的生长、形体指标、肌肉质构特征及营养组分。对照组为土池塘主养罗非鱼模式,试验组为池塘内循环水养殖模式。试验期143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罗非鱼的末重显著升高(P<0.05),肝体指数、脏体指数显著降低(P<0.05),肌肉粗蛋白、粗脂肪含量显著提高(P<0.05),粗灰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罗非鱼肌肉中必需氨基酸(EAA)总量显著提高(P<0.05);试验组除谷氨酸(Glu)、精氨酸(Arg)降低外,其他氨基酸均不同程度升高,EAA中亮氨酸(Leu)、苯丙氨酸(Phe)含量显著升高(P<0.05)。从AAS和CS结果看,试验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分别为缬氨酸(Val)、蛋氨酸+半胱氨酸(Met+Cys),第二限制性氨基酸分别为(Met+Cys)、异亮氨酸(Ile);对照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Met+Cys),第二限制性氨基酸分别为Val、Ile,其他氨基酸评分结果均优于FAO/WHO标准模式或全鸡蛋蛋白模式。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脂肪酸(TFA)、不饱和脂肪酸(TUFA)、饱和脂肪酸(TSFA)含量提高(P>0.05),不饱和脂肪酸C20∶1、C20∶3含量显著增加(P<0.05),C18∶3含量显著降低(P<0.05)。研究表明,池塘内循环养殖模式下的罗非鱼具有更好的生长性能,肉质和营养价值更高。
- 胡建勇李晓东李林刘晶徐军高攀
- 关键词:养殖模式罗非鱼氨基酸脂肪酸
- 饲料脂肪源对大规格额尔齐斯河银鲫鱼种生长性能、体成分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2
- 2021年
- 为研究饲料脂肪源对大规格额尔齐斯河银鲫鱼种生长性能、体成分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分别以鱼油(FO)、大豆油(SO)、菜籽油(RO)、葵花籽油(SFO)、花生油(PO)、亚麻籽油(LO)为脂肪源配制6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在21~23℃水温下饲喂额尔齐斯河银鲫鱼种(52.78 g±0.10 g)8周。结果表明,对于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FO组、LO组分别显著高于、低于其他组。饲料效率FO组显著高于其他组,LO组最低,与PO组无显著差异。各试验组全鱼的肥满度、脏体比、肝体比及肌肉中水分、粗蛋白质、灰分含量无显著性差异;粗脂肪含量全鱼中LO组最高,肌肉中LO组显著高于FO组和SO组。肌肉中脂肪酸组成与饲料脂肪酸组成呈明显正相关,FO组和RO组相关系数显著高于其他组;各脂肪酸转化率中植物脂肪源(SO、RO、SFO、PO和LO)组C22∶6n-3、C20∶2n-6、C20∶4n-6高于FO组,C18∶2n-6低于FO组。各试验组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和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无显著差异;FO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比值显著高于其他组。研究结果表明,鱼油作为额尔齐斯河银鲫饲料中的脂肪源,具有明显的促生长优势,亚麻籽油不利于额尔齐斯河银鲫生长;额尔齐斯河银鲫肌肉中脂肪酸组成一定程度上被饲料脂肪酸组成影响;鱼油作为饲料脂肪源提高机体的脂代谢水平,饲料中添加豆油有利于鱼体心血管健康。
- 高攀李晓东焦飞张钰刘晶时春明胡建勇
- 关键词:脂肪源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
- 鱼菜共生综合种养技术在池塘养殖中的应用效益评估被引量:1
- 2021年
- 养殖模式能够显著影响渔业生产经济效益,通过评价干旱地区池塘鱼菜共生综合种养技术效益,以推动基于鱼菜共生模式的干旱地区池塘原位尾水治理。论文以鱼菜共生综合种养技术应用为主要内容,按照目标分类建立的目标数据及其计算方法,采用直线型标准化法评价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综合效益。结果发现:试验池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评价得分分别为0.5044、0.2504、0.1289,较对照池塘提高31.66%、28.15%和12.28%;在综合效益评价中,试验池塘得分(0.8837)高于对照池塘(0.6933)的27.46%。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综合效益的提高表明鱼菜共生综合种养模式在改善环境和提高效益方面作用明显。
- 胡建勇李晓东翟旭亮高攀薛洋
- 关键词:干旱地区池塘
- 盐胁迫下水稻根系细菌群落多样性研究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旨在获得与抗盐有关的水稻根系细菌群落,以期为盐碱水域综合种养技术开发提供支持。【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研究了不同盐浓度胁迫下的水培水稻根系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不同盐浓度胁迫下,水稻根系细菌群落群落丰度及多样性随着盐浓度呈现出先高后低的态势,3‰浓度胁迫下最高,5‰浓度胁迫下最低。【结论】Rhodobacteraceae科、Phyllobacteriaceae科、Gemmobacter属、Aquisphaera属细菌种类与盐浓度具有显著正相关性(P<0.05)。因此,这些科属所属菌种在今后盐碱水渔业发展"鱼-植物"综合种养具有潜在利用价值。
- 李晓东高―攀焦飞焦飞时春明胡建勇
- 关键词:盐胁迫水培法细菌多样性群落结构
- 棉花GhCAD6基因表达及其功能分析研究被引量:3
- 2019年
- 为研究GhCAD6基因在转基因棉花纤维中的表达及功能,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获得新陆早36号转GhCAD6基因材料,经过连续多代的选择得到T6代植株材料,对该T6代材料植株叶片基因组DNA进行PCR检测,确定其阳性植株,并对阳性植株叶片基因组DNA进行Southern杂交,结果发现GhCAD6以单拷贝的形式整合到受体棉花基因组中。利用热硼酸-蛋白酶K法提取出棉花纤维RNA,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建立了棉花纤维中GhCAD6基因的表达量的检测方法,并测定了GhCAD6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棉纤维中的表达量。转基因植株纤维中GhCAD6的表达量低于相同发育阶段对照样品。GhCAD6的表达量在转基因植株和其对照在15 DPA(开花后天数)时变化趋势不一致,其他时期大致相同。15 DPA中GhCAD6基因的表达量的变化可能是造成转基因棉花纤维品质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可为深入分析GhCAD6基因在改良棉花纤维品质的作用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 胡文冉李晓东周小云李晓荣杨洋李波
- 关键词:棉花SOUTHERN杂交实时荧光定量PCR
- 易捕鲤生肌调节因子家族基因鉴定及养殖模式对其表达、生长和肌肉质构的影响
- 2025年
- 试验旨在探究易捕鲤生肌调节因子家族基因及养殖模式对易捕鲤生肌调节因子家族基因表达、生长和肌肉质构的影响。选取规格均一的易捕鲤90尾,随机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易捕鲤。静水组(CK组)和流水组(EG组)均投喂鲤鱼鱼种配合饲料。预试期1 w,正式试验期73 d。结果显示,通过NCBI BLAST比对发现易捕鲤肌肉生肌因子6 (myf6)、成肌分化因子(myoD)与鲤鱼高度同源,肌细胞生成素(myoG)在进化上明显处于一个单独的分支,使用β-actin作为内参基因,通过荧光实时定量PCR发现,在静水养殖模式下,易捕鲤myf6、myoD表达量显著高于流水组(P<0.05);在2种养殖模式下,myoG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在2种养殖模式下,易捕鲤期的生长性能、肌肉质构和营养特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表明,受集约化养殖成本较高的影响,应慎重选择易捕鲤作为集约化循环水养殖对象。
- 李晓东焦飞李林胡建勇高攀王雪刘晶时春明
- 关键词:肌肉品质基因表达
- 集排污时长对底排污池塘水质特征及排污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
- 2022年
- 为了解集污和排污时长对底排污池塘水质特征及排污效果的影响,通过设计集污24、48、72、120、240 h共5个时间梯度,分析评价出污口第1、2、3、5、10、15 min和0~15 min混合水样的水质特征。结果显示:底排污池塘水体中总氮、氨氮、化学需氧量、硫化物和总磷含量分别在养殖中后期(7月21日~9月28日)、养殖后期(8月25日~9月28日)显著低于对照池塘。底排污池塘水体中氨氮、化学需氧量和总氮、总磷、硫化物、浊度分别在集污72、240 h后显著升高。以《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评价,底排污系统集污24~72 h后排出水体综合污染指数达到二级标准,集污120~240 h后排出水体综合污染指数劣于二级标准,主要超标因子为总磷、化学需氧量。研究结果表明:底排污系统间隔1~3 d后排污10 min,可有效改善池塘养殖水体水质环境,但应避免直接排放对周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 高攀李晓东李林程先友刘晶胡建勇郭江
- 关键词:水质标识指数法
- 水产用撒药翻耕一体机
-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是一种水产用撒药翻耕一体机,其包括拖拉机,拖拉机前部通过第一悬挂装置挂装有用于对田地进行翻耕作业的翻耕机,翻耕机通过第一万向联轴器与拖拉机第一动力输出轴传动连接,拖拉机后部通过第二悬挂装置挂装...
- 封永辉王红梅韩军军焦飞李晓东陈朋马燕武蔡林刚张人铭
- 一种鱼类孵化用防粘新水孵化器
- 本实用新型涉及鱼类孵化用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鱼类孵化用防粘新水孵化器,包括锥形筛网;锥形筛网的下端设置有配合受精卵在锥形筛网内部上下浮动的曝气装置;锥形筛网的下沿内部密封包裹式连接有气石,气石的顶面铺设有筛网隔层,气石...
- 宋明波谢春刚王松李晓东时春明胡建勇贺疆滔王雪
- 文献传递
- 野生和养殖额尔齐斯河银鲫肌肉营养成分及品质的比较分析被引量:8
- 2021年
- 为研究野生和养殖额尔齐斯河银鲫肌肉的营养价值,选取4龄野生和养殖各6尾作为样本,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测定组织中营养成分及肌肉中氨基酸、脂肪酸含量。结果显示,野生全鱼的水分含量显著低于养殖群体(P<0.05),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养殖群体(P<0.05);肌肉的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养殖群体(P<0.05)。野生与养殖群体的鱼体肌肉均含18种氨基酸,其中赖氨酸含量最高,分别为571.13、582.11 mg/g N,野生群体的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总量均显著高于养殖群体(P<0.05)。野生与养殖群体的鱼体肌肉均含脂肪酸19种,其中野生群体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和n-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养殖群体(P<0.05),饱和脂肪酸和n-6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低于养殖群体(P<0.05)。试验表明,野生和养殖额尔齐斯河银鲫肌肉营养成分存在一定差异,但肌肉氨基酸组成相对稳定,脂肪酸组成均符合人类膳食脂肪酸摄入量模式。
- 高攀李晓东焦飞李林时春明胡建勇
- 关键词:氨基酸脂肪酸营养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