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永丰

作品数:15 被引量:190H指数:7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基金南京市科技局资助课题江苏省科技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腹腔
  • 5篇腹腔镜
  • 4篇修补术
  • 4篇腹股沟
  • 4篇腹股沟疝
  • 3篇直肠
  • 3篇直肠癌
  • 3篇乳腺
  • 3篇乳腺癌
  • 3篇疝修补
  • 3篇疝修补术
  • 3篇细胞
  • 3篇腺癌
  • 3篇腹膜
  • 3篇AS1
  • 3篇肠癌
  • 2篇增殖
  • 2篇术后
  • 2篇肿瘤
  • 2篇疗效

机构

  • 15篇东南大学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江苏省肿瘤医...

作者

  • 15篇吴永丰
  • 3篇刘兴洲
  • 2篇陈卫东
  • 2篇王建
  • 1篇陈艳妮
  • 1篇李金田
  • 1篇宣佶
  • 1篇张元颖
  • 1篇张明
  • 1篇柳东
  • 1篇吕敏

传媒

  • 4篇临床外科杂志
  • 2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贵州医药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刊
  • 1篇现代医学
  • 1篇中国肿瘤外科...
  • 1篇转化医学杂志
  • 1篇临床与病理杂...
  • 1篇国际感染病学...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链非编码RNA HHIP-AS1调节MAPK信号活性抑制非小细胞肺癌增殖、迁移和侵袭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HHIP-AS1调控MAPK信号以及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6月间NSCLC病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4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NSCLC组织和细胞中HHIP-AS1的表达水平。H1299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转染pcDNA3.1)、HHIP-AS1过表达组(转染pcDNA3.1-HHIP-AS1)。CCK-8法、伤口愈合实验和Transwell实验评估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p-MEK1/2和p-p38以及MMP-2的表达。结果肺腺癌(P<0.01)、鳞状细胞癌(P<0.01)和腺鳞癌组织(P<0.05)中HHIP-AS1的表达水平低于癌旁组织。肺癌细胞A549、H1975、HCC827和H1299中HHIP-AS1表达水平低于BEAS-2B细胞(P<0.01)。HHIP-AS1过表达组细胞增殖(48小时,P<0.05;72小时,P<0.01),迁移(P<0.01)和侵袭(P<0.01)能力均低于阴性对照组。另外,HHIP-AS1过表达组H1299细胞中p-MEK1/2(P<0.01)、p-p38(P<0.01)和MMP-2(P<0.01)的表达水平低于阴性对照组。结论过表达HHIP-AS1表达抑制肺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同时抑制MAPK/MEK信号通路活性,在肺癌中发挥积极保护性作用。
张平弟吴永丰
关键词:增殖MAPK信号通路
TPT1-AS1靶向调控微小RNA-30c-5p及对结直肠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肿瘤蛋白翻译调节因子1反义RNA 1(TPT1-AS1)对微小RNA-30c-5p(miR-30c-5p)的靶向调控作用及对结直肠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结直肠癌组织相较于癌旁组织及结直肠癌细胞(DLD-1、HCT116、SW480和LoVo)相较于人正常结肠上皮细胞HCoEpiC的TPT1-AS1水平。脂质体法向LoVo细胞转染TPT1-AS1特异性siRNA(si-TPT1-AS1组)并设转染si-NC的阴性对照组和未转染的空白对照组,qPCR检测TPT1-AS1和miR-30c-5p水平,MTT比色法、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活性、划痕愈合率和穿膜细胞数,q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和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及其磷酸化形式p-STAT3的水平,在线预测并结合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30c-5p与TPT1-AS1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结直肠癌组织的TPT1-AS1水平升高至2.020±0.080,而miR-30c-5p水平降低至0.597±0.044(P<0.05),且结直肠癌组织的TPT1-AS1水平与miR-30c-5p水平呈负相关(r=-0.801,P<0.001)。4株结直肠癌细胞的TPT1-AS1水平均表现为异常高表达(P<0.05),功能验证实验选择TPT1-AS1表达最高的LoVo细胞。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si-TPT1-AS1组LoVo细胞活力减弱,TPT1-AS1水平降低而miR-30c-5p水平升高(P<0.05)。si-TPT1-AS1组的划痕愈合率和穿膜细胞数分别为(18.650±3.346)%和(108.326±17.383)个,均低于空白对照组的(90.963±4.328)%和(275.675±21.078)个及阴性对照组的(93.165±4.317)%和(281.431±23.880)个(P<0.05)。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si-TPT1-AS1组的STAT3水平无显著变化,而p-STAT3和MMP-3水平降低(P<0.05)。MiR-30c-5p模拟物降低了野生型TPT1-AS1的荧光素酶活性(P<0.05),而不影响突变型TPT1-AS1的荧光素酶活性。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中TPT1-AS1高表达,且增强了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
陈艳妮吴永丰侯孝涛
关键词:结直肠癌
免腹部辅助切口经自然腔道取标本完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对第三间隙效应的影响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免腹部辅助切口经自然腔道取标本(NOSE)法完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对第三间隙效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江北院区普外科住院并行根治性切除术的直肠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行常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观察组行免腹部辅助切口NOSE法完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分别于术前及术后24、48、72 h测定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总蛋白(TP)、Na^+、K^+、Ca^2+、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血清ALB、PAB、TP、Na^+、K^+、Ca^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48、72 h的血清SOD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MDA、CRP、TNF-α、IL-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腹部辅助切口NOSE法完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安全可行,可减轻手术创伤及对第三间隙效应的影响,有利于术后康复。
张明府吴永丰
关键词:直肠肿瘤腹腔镜根治术
腹腔镜腹膜前疝修补术及Lichtenstein平片疝修补术用于腹股沟疝治疗临床对比研究
2018年
目的:对比腹腔镜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和Lichtenstein平片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效果。方法:选我院腹股沟疝患者5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Lichtenstein术,试验组进行TAPP,对比其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手术耗时、下床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长均显著短于或少于对照组,手术费用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出血量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患者尿潴留、切口感染、积液等并发症发生率和疝复发率均较低,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TAPP和Lichtenstein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腹股沟疝均具有较好的效果,患者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均较低,两者相比,前者对患者手术创伤更小,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但前者治疗费用较高。
张明府吴永丰
关键词:腹股沟疝腹膜前疝修补术
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对术后吻合口漏及近期疗效的影响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LCA)对病人术后吻合口漏及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病人10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44例,保留LCA低位结扎肠系膜下动脉(IMA),对照组56例,不保留LCA。比较两组病人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及术后6、12个月测定血清抗血管生成趋化因子CXCL9、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统计1年和3年复发转移率和生存率。结果两组一般资料及术后病理资料(第3站淋巴结转移率、病理类型、TNM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淋巴结清扫数分别为(12.44±1.92)枚和(12.61±2.23)枚,手术时间分别为(130.59±17.48)小时和(128.06±16.11)小时,术中出血量分别为(74.85±14.69)ml和(77.43±16.86)ml,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术后排气时间分别为(72.53±1.79)小时和(76.11±2.82)小时,住院时间分别为(5.66±0.45)天和(6.22±0.53)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肠梗阻、尿潴留、性功能障碍、控便不佳发生率分别为0.00、2.27%、4.55%、2.27%、2.27%,对照组分别为3.57%、3.57%、7.14%、3.57%、8.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吻合口漏发生,对照组为1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两组血清CXCL9、sE-selectin、CEA、CA199水平均低于术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年,观察组复发转移率分别为4.55%、20.45%,对照组分别为3.57%和19.6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生存率分别为97.73%、84.09%,对照组分别为100.00%和85.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保留LCA有利于保护吻合口近端血运,降低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且不增加手术难度及术后复发转移�
张明府吴永丰柳东
关键词:直肠癌吻合口漏近期疗效
乳腺癌患者肿瘤标志物、免疫球蛋白、TNF-α和hs-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研究肿瘤标志物、免疫球蛋白、TNF-α及hs-CRP在乳腺癌不同病理分期中的浓度,分析其在早期诊断乳腺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收治的130例乳腺癌患者,设为乳腺癌组,按照临床病理分为Ⅰ、Ⅱ、Ⅲ及Ⅳ期,另取40例良性乳腺病者和3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良性乳腺病组和对照组。检测并对比所有受试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免疫球蛋白、TNF-α及hs-CRP浓度。结果:对照组和良性乳腺病组血清肿瘤标志物、免疫球蛋白及炎性因子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乳腺癌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良性乳腺病组;并且随着乳腺癌Ⅰ期到Ⅳ期病情严重的增加,血清CA125、CA153和CEA水平逐渐升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良性乳腺病组;并且随着乳腺癌Ⅰ期到Ⅳ期病情严重的增加,血清IgG和IgM水平逐渐升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良性乳腺病组;并且随着乳腺癌Ⅰ期到Ⅳ期病情严重的增加,血清TNF-α和hs-CRP水平逐渐升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升高,体液免疫和炎症反应被不同程度地激活,并且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它们可能涉及调节乳腺癌的发生和转移,调控患者病理生理功能,对于早期诊断乳腺癌及评估病情进展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戴建刚吴永丰李美
关键词:乳腺癌肿瘤标志物免疫球蛋白炎性因子病理分期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与联合索拉非尼治疗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观察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与联合索拉非尼治疗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3年11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江北院区收治的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107例,符合入组条件的40例中,21例接受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联合治疗组),19例接受单纯TACE治疗(TACE组),观察患者生存时间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联合治疗组和TACE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8.4个月和5.7个月(P<0.001),疾病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7.3个月和4.3个月(P=0.002),2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9.1%和15.8%(P=0.559)。结论TACE联合索拉非尼较单纯TACE治疗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未增加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并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王建陈卫东刘兴洲吴永丰
关键词: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索拉非尼
利胆汤对大鼠急性重症胆管炎所致的肝损伤的作用机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研究利胆汤对急性重症胆管炎的大鼠所致肝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健康的Wistar大鼠60只,3月龄,雄性,随机分组为对照组、模型组、胆宁片组、利胆汤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6组,每组10只。分别于术后立刻、术后6 h、术后12 h、术后24 h 4个时间点收集大鼠胆汁,以及检测大鼠胆总管压力;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给予0.9%的氯化钠;胆宁片组灌胃给予胆宁片0.5 g/(kg·d);各利胆汤剂量组:6,12和24 g/(kg·d),灌胃给药3天后处死大鼠。HE染色观察大鼠肝病理形态;ELISA检测的方法大鼠血清中的细胞因子IL-6,TNF-α水平;Q-PCR法检测大鼠肝脏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和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基因的表达。结果:利胆汤能明显的降低血清细胞因子IL-6(P<0.05)、TNF-α的表达(P<0.01),并且明显抑制MIF和TLR4的表达(P<0.01)。结论:利胆汤能够改善大鼠急性重症胆管炎所致的肝损伤,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抑制MIF和TLR4的表达和下调IL-6,TNF-α的表达水平实现的。
王建陈卫东刘兴洲吴永丰
关键词:利胆汤胆管炎白细胞介素-6移动抑制因子TOLL样受体4
乳腺癌术后应用ACT序贯方案/TAC联合方案辅助化疗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探讨阿霉素+环磷酰胺+多西他赛(ACT)序贯方案与多西他赛+阿霉素+环磷酰胺(TAC)用于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不良反应及远期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13年9月13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TAC方案化疗:环磷酰胺500 mg/m^2静滴,d_1;阿霉素50 mg/m^2静滴,d_1;多西他赛100 mg/m^2静滴,d_1。21天为1个周期,共化疗6个周期。观察组采用ACT序贯方案化疗:环磷酰胺500 mg/m^2静滴,d_1;阿霉素50 mg/m^2,静滴,d_1。21天为1个周期,共化疗4个周期。4周后给予多西他赛100 mg/m^2静滴,d_1。21天为1个周期,共化疗4次。记录不良反应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并随访两组的无病生存时间(DFS)。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后血清促血管生成素2(ANG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nm23-H1的表达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ANG2、VEGF水平分别为(34.1±3.9)ng/L和(51.8±4.3)ng/L,低于对照组的(58.1±3.6)ng/L和(81.7±4.4)ng/L,而nm23-H1蛋白水平[(66.9±4.2)ng/ml]高于对照组[(53.3±3.3)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以1~2级为主,观察组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恶心、呕吐、腹泻、口腔黏膜炎、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淋巴结转移数目低于对照组,且淋巴结发生转移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中位DFS为42.4个月,优于对照组的34.6个月(P<0.05)。结论采用ACT序贯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者,远期疗效优于TAC联合化疗方案,且不良反应更低,能有效抑制乳腺癌发生淋巴转移,值得临床上推广。
王青峰李金田吕敏张元颖吴永丰
关键词:乳腺癌NM23-H1
干扰lncRNA SBF2-AS1通过靶向调控miR-582-5p表达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lncRNA SBF2-AS1对乳腺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乳腺癌细胞MCF-7、SK-BR-3、MDA-MB-231和正常乳腺细胞MCF10A用RPMI-1640培养基常规培养;取对数生长期乳腺癌细胞MCF-7,分别将miR-582-5p模拟物及阴性对照(NC)、SBF2-AS1干扰表达载体(siRNA)及阴性对照转染至MCF-7细胞,记为miR-582-5p组、miR-NC组、si-SBF2-AS1组、si-NC组;将SBF2-AS1干扰表达载体分别与miR-582-5p抑制剂及阴性对照共转染至MCF-7细胞,记为siSBF2-AS1+miR-582-5p组、si-SBF2-AS1+anti-miR-NC组。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正常乳腺细胞MCF10A和乳腺癌细胞系MCF-7、SK-BR-3、MDA-MB-231中SBF2-AS1和miR-582-5p的表达水平;MTT法检测MCF-7细胞活性;Transwell检测MCF-7细胞迁移和侵袭数目;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SBF2-AS1和miR-582-5p的靶向关系。结果:与正常乳腺细胞HCC1937相比,乳腺癌细胞MCF-7、SK-BR-3、MDA-MB-231中SBF2-AS1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miR-582-5p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干扰SBF2-AS1表达或过表达miR-582-5p后,MCF-7细胞活性显著降低,MCF-7细胞中迁移和侵袭数量显著降低(均P<0.05)。SBF2-AS1可靶向调控miR-582-5p的表达。抑制miR-582-5p表达可部分逆转干扰SBF2-AS1表达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作用。结论:干扰lncRNA SBF2-AS1可通过上调miR-582-5p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张平弟宣佶吴永丰
关键词:乳腺癌增殖迁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