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东

作品数:15 被引量:53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关节
  • 4篇畸形
  • 3篇皮瓣
  • 3篇踝关节
  • 3篇骨折
  • 2篇学龄
  • 2篇学龄期
  • 2篇学龄期儿童
  • 2篇指畸形
  • 2篇术后
  • 2篇平足
  • 2篇外科
  • 2篇显微外科
  • 2篇疗效
  • 2篇疗效分析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内固定
  • 2篇截骨
  • 2篇关节炎

机构

  • 13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安市中心医...

作者

  • 13篇胡东
  • 5篇赵宏谋
  • 5篇李毅
  • 5篇梁晓军
  • 5篇张言
  • 2篇段虹昊
  • 2篇王军虎
  • 1篇成德亮
  • 1篇王强
  • 1篇刘超
  • 1篇熊咏民
  • 1篇刘诚
  • 1篇李刚
  • 1篇张丽君
  • 1篇刘亮
  • 1篇欧学海
  • 1篇鹿军
  • 1篇石海花
  • 1篇梁小菊
  • 1篇曾秋

传媒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中华手外科杂...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生物骨科材料...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18
  • 5篇2017
  • 1篇2016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顶端移位术联合轴形皮瓣在非典型WasselⅥ型复拇畸形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探讨应用顶端移位术联合轴形皮瓣治疗非典型WasselⅥ型复拇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20年8月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治疗的6例非典型WasselⅥ型复拇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1例;平均年龄为25个月,范围在18~35个月;患侧位于左侧3例,右侧3例。采用顶端移位术联合轴形皮瓣重建患儿拇指。术后对患儿持续随访,末次随访使用日本手外科学会评分标准对患儿手指评分,测量重建指掌骨的长度,并计算其与正常侧掌骨长度的百分比;测量重建指指间关节及掌指关节平面周径,并计算其与正常指对应平面周径的百分比。结果所有患儿均获得随访,术后随访30~45个月,平均随访37个月,轴形皮瓣均存活,无坏死,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无粘连,术后表现出良好的抓、捏功能。末次随访时日本手外科学会评分优3例,良3例。重建指掌骨的长度占正常侧掌骨长度百分比的平均值为87%,重建指指间关节及掌指关节平面周径占正常指对应平面周径百分比的平均值分别为100%和102%。结论应用顶端移位术联合轴形皮瓣治疗非典型WasselⅥ型复拇畸形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成德亮张丽君欧学海胡东
关键词:多指畸形掌指关节皮瓣
支撑钢板与螺钉固定治疗旋后-内收型Ⅱ度踝关节骨折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4
2017年
目的通过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探讨旋后-内收型Ⅱ度踝关节骨折中采用支撑钢板与螺钉固定内踝骨折的疗效差异,为临床选择内固定方式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3月—2012年12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53例旋后-内收型Ⅱ度踝关节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内踝骨折固定方法进行分组,其中支撑钢板固定组30例、螺钉固定组2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侧别、致伤原因、受伤至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观察两组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患者完全负重时间;采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负重及行走时疼痛情况。复查踝关节正侧位X线片,评估骨折复位及愈合情况。记录手术失败例数。结果术后两组切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支撑钢板固定组随访时间46~91个月,平均64.5个月;螺钉固定组为44~86个月,平均59.5个月。支撑钢板固定组患者术后完全负重时间较螺钉固定组显著缩短(t=2.05,P=0.04)。X线片复查示,除螺钉固定组2例骨折畸形愈合、1例不愈合外,两组其余患者骨折均获解剖复位并达骨性愈合;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6,P=0.30)。两组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手术失败率以及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及其优良率、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后-内收型Ⅱ度踝关节骨折中的内踝骨折由于骨折线与胫骨轴线夹角较小,单纯螺钉固定强度不足;而支撑钢板固定可以提供较大力学强度,患者可早期负重锻炼,临床疗效肯定。
赵宏谋张言胡东梁晓军李毅鹿军王军虎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内踝骨折内固定
三叶草推进皮瓣在第4、5趾并趾合并多趾畸形重建趾蹼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三叶草推进皮瓣在第4、5趾并趾合并多趾畸形矫正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9—2020-09采用三叶草推进皮瓣治疗的30例(35足)第4、5趾并趾合并多趾畸形,所有患儿第5趾均出现腓侧偏斜畸形。35足并趾分趾后均应用三叶草皮瓣重建趾蹼,保留腓侧多趾,切除胫骨侧多趾,第5趾腓侧偏斜采用关节面成形或截骨予以矫正。结果本组创面均一期闭合,未植皮。术后3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7(5~35)个月。趾蹼宽度和坡度正常。所有患儿第5趾腓侧偏斜均得到矫正,足趾屈伸活动良好,患儿监护人表示满意。结论采用三叶草推进皮瓣重建趾蹼治疗第4、5趾并趾合并多趾畸形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是治疗先天性并、多趾畸形的良好方式之一。
成德亮张丽君欧学海王强胡东梁小菊
关键词:多趾畸形
游离带趾骨甲皮瓣移植修复拇指Ⅰ度缺损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研究游离带趾骨甲皮瓣移植修复拇指Ⅰ度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3年6月至2018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共收治21例拇指Ⅰ度缺损患者,其中男16例,女5例;年龄19~50岁,平均(43.2±17.5)岁。缺损部位:拇指Ⅰ度1缺损及Ⅰ度2缺损11例,Ⅰ度半侧缺损10例。通过游离带趾骨甲皮瓣移植修复拇指部分缺损,供区直接缝合。结果术后随访9~48个月,平均(43.2±18.4)个月。再造拇指外形逼真,指甲生长良好,皮瓣颜色与正常皮肤颜色接近,拇指功能良好;术后足底负重、行走正常,无明显后遗症。指腹两点辨别测量结果:健侧拇指3 mm,再造拇指两点辨别觉为6~10 mm,平均(8.2±2.7)mm,再造拇指感觉恢复满意。结论采用游离带趾骨甲皮瓣移植修复拇指Ⅰ度缺损,是一种良好的临床选择。
李刚史少岩段虹昊姜可胡东欧学海
关键词:显微外科
游离部分足趾甲床瓣移植修复多指畸形及创伤术后残留畸形11例
2023年
目的:报道游离部分足趾甲床组织瓣移植修复多指畸形及创伤术后残留手指畸形后手指外观及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手外科一病区自2018年1月至2022年10月,采用游离部分足趾甲床瓣移植修复多指畸形及创伤术后残留手指畸形11例,先天性多指畸形矫形术后末节偏曲畸形5例,创伤后手指末节偏曲畸形6例;拇指5例,示指2例,中指2例,环指2例。所有患者均为末节偏曲畸形,伴甲床缺损并畸形。测量所有患者术前的末节偏曲角度(平均30°),甲床宽度(平均11.1 mm)和指骨间关节活动度(0°~50°)。对患者进行游离部分足趾甲床组织瓣移植至畸形手指的手术,并进行随访,拍X线片,测量末节偏曲角度,测量指骨间关节活动度,测量甲床宽度。将测量结果进行计算并与术前进行比较。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4~12(平均9)个月。11例部分足趾甲床瓣均成活,末节偏曲角度完全矫正;甲床宽度恢复至平均14.0 mm,较术前增大(26.1±3.4)%;指骨间关节活动度恢复至0°~55.5°,较术前增加(11.0±2.7)%。结论:游离部分足趾甲床瓣移植修复多指畸形及手指创伤术后残留畸形,可以获得较好的外观,并改善手指功能。
杜晓龙许玉本胡东史少岩成德亮郑前进欧学海
关键词:手指畸形显微外科手术
办公班护士在医嘱执行中发现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目的:随着我院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完善,自2012年我院所有病历均采用电子信息模式,不仅减少了办公班护士转抄医嘱工作,还有效的避免了医嘱转抄过程中出现的漏洞,提高了办公班护士工作效率,保证了病历内容的清晰整洁,便于医护人员随...
梁晓军赵宏谋李毅鹿军张言胡东
关键词:电子信息医嘱执行
滑行截骨联合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严重跟骨骨折畸形愈合
2024年
目的 探究滑行截骨联合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严重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疗效。方法 从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对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28例严重的跟骨骨折畸形愈合患者进行滑行截骨联合距下关节融合术。从受伤到接受截骨融合手术的平均间隔时间为(10.5±4.2)个月,通过踝与后足功能AOFAS评分及VAS视觉疼痛量表评估患者临床预后。记录骨愈合时间,测量并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跟骨Pitch角、距骨倾斜角、后足力线角、距跟高度及跟骨宽度。结果 28例患者随访19~55个月,平均随访时间(32.8±11.8)个月。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及VAS评分较术前显著改善(P<0.001)。影像学评估中所有患者均实现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3.1±1.5)周。跟骨Pitch角、距骨倾斜角、后足力线角、距跟高度及跟骨宽度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01)。结论 跟骨滑行截骨联合距下关节融合术可以同时矫正多种畸形,是治疗严重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有效术式。
田浩栋刘亮胡东鹿军
关键词:跟骨骨折畸形愈合距下关节融合术
外固定架踝关节牵开成形术治疗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通过回顾性序列研究,评价外固定架踝关节牵开成形术治疗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2014年4月至2015年12月,我科通过小切口关节腔清理结合Ilizarov技术踝关节牵开治疗中重度踝关节骨关节炎27例,...
张言梁晓军赵宏谋李毅胡东
关键词:ILIZAROV技术踝关节骨性关节炎
保留或截断腓骨的踝上截骨术治疗内翻型踝关节骨关节炎疗效比较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比较踝上截骨术治疗内翻型踝关节骨关节炎时保留腓骨或截断腓骨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4月—2014年4月,采用踝上截骨术治疗并随访达1年以上的41例(41足)内翻型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9例术中保留腓骨(A组),22例术中行腓骨截骨(B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侧别、体质量指数、骨关节炎分期、病因以及术前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踝关节骨关节炎量表(AOS)疼痛及功能评分、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胫骨远端关节面角(tibial articular surface angle,TAS)、距骨倾斜角(talar tilt angle,TT)、胫骨踝穴角(tibiocrural angle,TC)、胫骨侧位关节面角(tibial lateral surface angle,TL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观察截骨愈合情况,比较两组末次随访时临床功能评分以及影像学测量结果。结果两组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6~55个月,平均36.6个月。A、B组各1例因疼痛及活动受限,行踝关节融合术,排除末次随访评价。X线片复查示,患者截骨处均获骨性愈合,A组愈合时间(3.6±0.4)个月,B组为(3.9±0.7)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1,P=0.12)。末次随访时,两组TAS、TLS、TT、T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TT、TC改善程度优于A组(P<0.05)。两组AOFAS评分、AOS疼痛及功能评分、踝关节RO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改良Takakura分期,A组改善率为55.6%,B组改善率为57.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0.92)。结论对于腓骨相对较长或影响术中胫距关节复位者,踝上截骨术中同时行腓骨截骨后TT及TC改善程度优于单纯踝上截骨术。
赵宏谋张言胡东李毅梁晓军刘诚王军虎
关键词:踝关节骨关节炎
Scarf、Ludloff截骨术治疗拇外翻疗效分析
目的:通过应用动态足底压力分析评价两种拇外翻矫正术式效果,同时结合临床评估和影像学测量研究患足的具体改变并对其疗效进行比较,减少因手术方式选择为对患者功能愈后的影响。  方法:实验组:选择我院自2015年10月到2016...
胡东
关键词:拇外翻足底压力疗效分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