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亚鹏

作品数:7 被引量:33H指数:4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肿瘤
  • 4篇颅内
  • 3篇生殖
  • 3篇生殖细胞
  • 3篇生殖细胞肿瘤
  • 3篇细胞
  • 3篇细胞肿瘤
  • 3篇磁共振
  • 2篇张量成像
  • 2篇神经外科
  • 2篇神经外科手
  • 2篇神经外科手术
  • 2篇神经系
  • 2篇神经系统
  • 2篇手术
  • 2篇中枢神经
  • 2篇中枢神经系统
  • 2篇肿瘤标志
  • 2篇肿瘤标志物
  • 2篇外科

机构

  • 6篇清华大学玉泉...
  • 5篇清华大学

作者

  • 7篇张玉琪
  • 7篇赵亚鹏
  • 4篇马羽
  • 3篇梁晖
  • 3篇罗斌
  • 3篇何乐
  • 3篇张庆辉
  • 3篇苗素华
  • 2篇罗斌
  • 2篇朱晋
  • 2篇段虹宇
  • 2篇薛超强
  • 2篇潘鑫
  • 1篇朱晋
  • 1篇陈莹
  • 1篇段宏宇
  • 1篇刘伟
  • 1篇周荣凇
  • 1篇陈拓宇
  • 1篇徐成伟

传媒

  • 4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28例颅内生殖细胞肿瘤血清肿瘤标志物与免疫组化对照观察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颅内生殖细胞肿瘤(GCTs)的血清肿瘤标志物与肿瘤组织免疫组化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6年7月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28例颅内GCTs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术前血清肿瘤标志物与术后肿瘤组织免疫组化对照观察,使用甲胎蛋白(AF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碱性磷酸酶(ALP)等血清肿瘤标志物表达与相关免疫组化染色进行比较。结果28例患者中,生殖细胞瘤5例,成熟畸胎瘤2例,未成熟畸胎瘤5例,绒毛膜上皮癌1例,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15例。28例中,AFP结果不符合8例:表现为血清肿瘤标志物AFP为阳性,免疫组化结果为阴性(其中未成熟畸胎瘤4例,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4例);β-HCG结果不符5例:表现为血清β-HCG阳性,免疫组化未检出(其中单纯生殖细胞瘤1例,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4例);本组中含有纯生殖细胞瘤成分的18例中,胎盘碱性磷酸酶(PLAP)免疫组化表达15例,而相对应的血清ALP仅4例明显升高,余14例为阴性。结论颅内GCTs的治疗和预后与病变包含的不同肿瘤成分有关,免疫组化结合相关肿瘤血清标志物能够更加准确和完整地体现不同的肿瘤成分。
梁晖张玉琪赵亚鹏段宏宇陈拓宇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标志物免疫组织化学
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的个体化治疗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探讨颅内生殖细胞肿瘤(ICGCTs)的个体化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10月至2016年6月行手术治疗的ICGCTs患者,共32例。首次术后病理学检查6例为生殖细胞瘤;26例为非生殖细胞瘤性生殖细胞肿瘤(NGGCTs),其中混合性ICGCTs14例,成熟畸胎瘤4例,未成熟畸胎瘤6例,恶性畸胎瘤1例,绒癌1例。术前4例行化疗;术后16例行化疗,3例行局部放疗,2例行化疗+局部放疗。结果32例中,平均随访(21.8±13.5)个月;手术全切除17例(53.1%),未全切除15例(46.9%)。12例复发,其中全切除组有3例(3/17),未全切除组9例(9/15),两组复发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有2例复发前后病理学结果不一致。无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6例(18.8%)死亡,其中5例术后未行放、化疗,肿瘤复发死亡。结论显微手术是治疗ICGCTs的一个重要手段,尤其是对NGGCTs,患者可从全切除病变中获益。手术前后个体化的放、化疗对减少复发有益。
赵亚鹏张玉琪段虹宇马羽梁晖张庆辉薛超强罗斌潘鑫
关键词:肿瘤神经外科手术化放疗预后
儿童鞍区肿瘤的视觉传导通路DTI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和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评估儿童鞍区肿瘤的视神经受损情况。方法对24例儿童鞍区肿瘤(其中视交叉胶质瘤12例、鞍区颅咽管瘤7例、三脑室畸胎瘤2例、下丘脑错构瘤2例、斜坡脊索瘤1例)病例进行DTI和DTT检查,计算双侧视神经的部分各向异性(FA)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根据显示的视交叉位置形态以及与肿瘤的空间结构关系,24例患儿可分为视交叉破坏组(12例)和视交叉压迫组(12例)。破坏组双侧视神经FA值均明显低于压迫组(P<0.05)。结论 DTI和DTT检查可以清晰的显示儿童鞍区肿瘤与视路神经纤维束的空间关系,其获得的参数FA值可以用来评价视路损伤的性质和程度。
罗斌苗素华何乐赵亚鹏徐成伟朱晋张庆辉张玉琪
关键词:颅内肿瘤鞍区肿瘤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评估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切除儿童第三脑室内肿瘤术后海马相关脑功能的变化
2018年
目的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评估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切除儿童第三脑室内肿瘤对海马相关脑功能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第三脑室内肿瘤患儿,共9例。术前,术后1、2、3个月行rs-fMRI扫描,比较手术前后局部一致性(ReHo)、低频振幅(ALFF)、分数低频振幅(fALFF)、默认脑网络(DMN)及以海马为感兴趣区(ROI)的全脑功能连接变化,评估手术对大脑功能的影响。 结果(1)与术前比较,术后1个月左侧额上回ReHo减弱,右侧枕中回、颞中回,左侧中央后回ReHo增强;术后2个月左侧颞上回及右侧中央前回ReHo较术后1个月减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术前比较,术后2个月各脑区ReHo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与术前比较,术后1个月术后枕叶ALFF值降低,手术通路ALFF值增高(均P〈0.01);术后3个月恢复至术前状态(P〉0.05)。(3)与术前比较,术后额叶及枕叶fALFF值降低(均P〈0.01),术后3个月时恢复至术前状态(P〉0.05)。(4)术后1个月DMN中双侧额中回与其他脑区的联系增强,术后3个月向术前状态恢复。手术对海马与全脑的功能连接有一定影响。 结论经胼胝体-穹窿间手术对患儿脑区ReHo、ALFF及fALFF值产生的短期影响可随时间恢复至术前状态;手术未使患者DMN及海马相关脑区之间的联系中断,手术的影响可恢复至术前状态。
朱晋赵亚鹏张庆辉罗斌徐成伟何乐张玉琪
关键词:第三脑室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海马儿童静息态功能磁共振胼胝体-穹窿间入路
儿童鞍区肿瘤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及视觉诱发电位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应用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和视觉诱发电位检查(fVEPs)来评估儿童鞍区肿瘤的视力受损情况,以及手术对视力恢复的作用程度。方法纳入了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清华大学玉泉医院收治的20例鞍区肿瘤的患儿。术前及术后均进行DTI和视觉诱发电位检查,计算出双侧视神经的部分各向异性(FA)值、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视觉诱发电位波幅,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根据DTI显示的术前术后病变与视交叉之间的空间关系,20例患儿可被分为视交叉破坏性病变及视交叉压迫性病变两组。手术切除肿瘤后,患儿两侧视神经的FA值升高、ADC值减低、双眼的视觉诱发电位波幅均值升高(53.5%比5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TI检查可提示手术方案,其参数FA值、ADC值可判断鞍区肿瘤术后视力水平的早期恢复情况。视觉诱发电位检查证实,鞍区肿瘤患儿术后视力可以得到大幅度提高。
罗斌苗素华何乐赵亚鹏徐成伟朱晋张庆辉刘伟马羽张玉琪
关键词:弥散张量成像视觉诱发电位视力损伤
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儿童脊髓拴系松解术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 探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儿童脊髓拴系松解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外科行脊髓拴系松解术的35例儿童脊髓拴系综合征患者.35例术中均实施体感诱发电位联合肌电图监测,采用Hoffman功能性分级评估患者手术前后的神经功能.分析术前、术后随访时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与神经电生理监测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 共29例记录到皮质电位P40.21例术中出现持续爆发的大肌电反应,35例术中通过行腰骶段神经根电刺激辨别出马尾和终丝,且终丝均切除.随访时间为6~13个月,平均(9.4&#177;5.8)个月.神经功能明显改善8例(明显改善组),改善18例(改善组),无变化9例(无变化组).明显改善组手术前后P40波幅和潜伏期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改善组手术前后P40潜伏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变化组手术前后P40潜伏期和波幅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儿童脊髓拴系松解术中实施体感诱发电位联合肌电图监测能够有效地避免神经根和脊髓功能损伤,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能提示患者的预后.
苗素华赵亚鹏周荣凇陈莹马羽张玉琪
关键词:脊髓拴系综合征神经外科手术手术中电生理学儿童
颅内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诊治效果分析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颅内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的诊断及合理化治疗策略。方法对象为清华大学玉泉医院2012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17例颅内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患者,17例中男10例,女7例;平均年龄(11.1±5.2)岁;回顾性分析病例特点、血清中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特异性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癌胚抗原(CEA)的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病理学结果以及治疗方法和预后状况。结果17例中9例全切除病变,8例近全切除病变;未复发患者8例(47.1%),其中有7例手术全切除病变,1例近全切除病变,术后均有至少4个疗程的化疗;复发患者9例(52.9%),其中有2例手术全切除病变,7例为近全切除病变,复发后的患者中有4例再次手术切除病变,有6例化疗后联合放疗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在17例患者的病理类型中含有畸胎瘤(包括成熟、未成熟或恶性畸胎瘤)成分的肿瘤有12例,占70.6%。随访时间自手术后算起,平均(17.5±12.1)个月,4例(23.5%)患者死亡。结论颅内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血清或脑脊髓液中肿瘤标志物特点,放、化疗状况以及病理学结果;全切除病变有助于降低肿瘤复发的机会;合理的放、化疗有助于预后。
赵亚鹏张玉琪段虹宇马羽梁晖张庆辉薛超强罗斌潘鑫
关键词: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肿瘤标志物化疗放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