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弹性成像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动力学
  • 1篇深静脉
  • 1篇偏瘫
  • 1篇偏瘫患者
  • 1篇卒中
  • 1篇下肢深静脉
  • 1篇脑卒中
  • 1篇脑卒中偏瘫
  • 1篇脑卒中偏瘫患...
  • 1篇静脉
  • 1篇空气波压力
  • 1篇空气波压力治...
  • 1篇空气波压力治...
  • 1篇剪切波
  • 1篇健康者
  • 1篇成像

机构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2篇张贵平
  • 2篇杨晓
  • 1篇夏清
  • 1篇曹晓光
  • 1篇凌康
  • 1篇袁海

传媒

  • 1篇安徽医学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健康者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25
2017年
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健康者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从中筛选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的最佳治疗压力并分析作用效果持续时间。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2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实习的20名健康实习生为研究对象,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20名对象左下肢股总静脉在使用4组不同治疗压力(40、60、80、100 mm Hg)的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干预下,不同时间段股总静脉血流峰速度、血流平均速度及血流量。结果干预后4组血流峰速度、平均速度、血流量较静息状态下显著增高(P<0.05)。然而随着时间的延长,4组血流动力学指标逐渐恢复到静息水平。4组静息状态下血流峰速度、血流平均速度及血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结束后40 min内4组间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 min时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压力为80 mm Hg时促进静脉回流的效果最佳,作用效果可持续40 min,可以考虑作为今后临床康复治疗中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参数选择的参考条件之一。
凌康夏清杨晓袁长翮张贵平曹晓光袁海
关键词: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血流动力学
SWE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肌肉硬度的定量评估价值
2023年
研究应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肌肉硬度定量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脑卒中偏瘫后上肢痉挛患者30例,对健侧及患侧的肱二头肌、肱肌及肱桡肌进行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检查,并获得其在放松及拉伸位状态下的杨氏模量值。对患侧上肢肌肉肌张力应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并进行分级,并用Brunnstrom分期和Fugl-Meyer评分评定量表对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评估。分析比较脑卒中组患侧与健侧组间杨氏模量值差异,用三块肌肉的杨氏模量值分别与Ashworth量表、Brunnstrom分期量表、Fugl-Meyer评分、病程等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对SWE在上肢肌肉杨氏模量检测中应用的可靠性进行评估。结果 本研究中,在拉伸状态下,患侧肱二头肌、肱肌、肱桡肌的杨氏模量值显著大于健侧,且患侧和健侧的肱二头肌、肱桡肌杨氏模量值低于同侧肱肌。患侧上肢肌肉拉伸位状态下杨氏模量与改良Ashworth肌张力分级呈正相关,与Brunnstrom分期、Fugl-Meyer评分、病程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SWE能够对痉挛肌肉组织的硬度及弹性的变化进行定量分析检测,可作为评估脑卒中后上肢肌肉痉挛的客观指标及临床康复疗效评估的新方法。
赵梦茹杨晓李学敏张贵平彭超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