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梅
- 作品数:10 被引量:40H指数:4
- 供职机构:惠州市中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全程动态疾病管理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研究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医院与社区联合全程动态疾病管理模式对患者预后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于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慢性心理衰竭患者提供常规疾病治疗及院内护理措施,于2015年10月-2016年10月由医院联合社区为患者提供联合疾病管理模式,同时选取上述时间段内患者各78例,包括对照组与干预组,观察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价及对护理服务质量评分,总结患者再次入院治疗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症状表现、活动限制、社会活动度及情绪变化等指标评分均较低,干预组上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在健康指导、疾病知识宣传、用药与康复护理及定期随访等指标评分均低于干预组,P〈0.05。对照组78例患者中,二次住院接受治疗为27例(34.62%),干预组为6例(7.69%),P〈0.05。结论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提供全程动态疾病管理模式服务,大部分患者生活质量评价较好,且患者对于护理服务质量评分较高,患者再次入院接受治疗情况较少。
- 姚志强洪晓华黄桂琼张旭梅李荣袁维蔚陈玲玲骆清林
-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疾病管理预后
- 全程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探究从人院、住院到出院的全程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在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功能锻炼的掌握程度和依从性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10月在该院内一科住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我科室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则运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进行护理干预。采用自行设计的“对COPD呼吸功能锻炼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问卷”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统计患者在住院3d、出院时、出院3个月后对呼吸功能锻炼的掌握程度和依从性情况,并比较两种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前后患者6min行走距离以及再次入院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呼吸功能锻炼的掌握程度和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6min行走距离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锻炼前后提升明显,再次人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全程健康教育护理,能明显提高COPD患者对呼吸功能锻炼的重视和掌握程度,有效促进患者进行自主行为管理,提高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增强肺功能恢复,降低患者再次住院率。
- 张旭梅黄彩花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健康教育呼吸功能锻炼
- 冬季雾化装置加温对提高呼吸科患者雾化吸入依从性的影响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冬季雾化装置加温对提高呼吸科患者雾化吸入依从性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2月本院共98例患者接受雾化治疗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雾化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冬季雾化装置加温。比较两组的患者雾化治疗的舒适性与依从性。结果 实验组第3d和第7d的舒适度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7.52±2.51)分比(5.77±2.40)分、(9.63±2.78)分比(8.11±2.8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例数分别为45例、3例、1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8例、7例、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76,P<0.05)。结论 冬季雾化治疗采用装置加温技术可显著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与依从性,建议在临床上进行更广范围的推广。
- 张旭梅袁维蔚姚志强
- 关键词:雾化治疗依从性
- 穴位贴敷联合呼吸功能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疾病转归的影响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联合呼吸功能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疾病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在惠州市中医医院治疗的COPD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呼吸功能训练进行干预,研究组采用穴位贴敷联合呼吸功能训练进行干预。比较干预前与干预6个月后的肺功能情况及呼吸困难严重程序分级标准(MRC)评分、波格自觉吃力量表(Borg)评分与6 min步行测试距离(6-MWD)。结果干预前,两组的呼气峰值流速(PEF)、用力肺活量(FVC)及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PEF、FVC及FEV1/FVC各指标均有改善,干预后研究组PEF、FVC及FEV1/FVC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MRC、Borg评分及6-MWD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干预后两组MRC、Borg评分及6-MWD距离各指标均有改善,干预后研究组MRC、Borg评分及6-MWD距离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联合呼吸功能训练可有效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同时提高MRC、Borg评分及6-MWD距离。
- 江晓琼张旭梅龙文
- 关键词:穴位贴敷呼吸功能训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护理探析被引量:8
- 2020年
- 目的探讨并分析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SRF)的护理效果。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74例经无创呼吸机治疗的COPD合并SRF患者74例分组研究,接受常规护理的37例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综合护理干预的37例为观察组,并比较组间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3%,对照组81.1%,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呼吸频率、心率各指标优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接受无创呼吸机治疗过程中配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临床各项症状,护理效果更为理想,可以应用于临床。
- 江晓琼黄彩花张旭梅龙文黄桂琼
- 关键词:无创呼吸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症呼吸衰竭护理
- 循经取穴振动排痰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病人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循经取穴振动排痰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法将2018年3月—2019年3月治疗的90例AECOPD病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排痰,观察组采用循经取穴振动排痰法。干预7d,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的24h排痰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症状评分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经干预7d后24h排痰量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COPD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治疗有效率为91.1%,高于对照组的73.3%(χ2=4.865,P<0.05)。[结论]循经取穴振动排痰可显著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排痰效果,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 张旭梅江晓琼陈芬
- 关键词:循经取穴振动排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 改良深部吸痰法在清理呼吸道无效患者中的应用
- 2020年
- 目的:探究改良深部吸痰法对清理呼吸道无效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惠州市中医医院2018年1~12月收治的100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按照入院号尾号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吸痰,观察组实施改良纤维支气管镜下深部吸痰。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动脉血气指标变化、痰鸣音及胸部X线片改善情况、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动脉血气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痰鸣音及胸部X线片改善人数均明显大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改良深部吸痰法在清理呼吸道无效患者时,保持呼吸通畅,提高满意度,提高治愈率。
- 陈芬李燕芬李碧娟陈见贵张旭梅
- 关键词:清理呼吸道无效
- 基于5A模式的戒烟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探讨基于5A护理模式的戒烟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从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共计158例作为研究对象,干预前调查患者本人意愿,依照其意愿把患者分为两组:进行戒烟的一组患者作为试验组,不进行戒烟干预的一组患者设定为对照组。其中,试验组采用5A护理干预模式,对照组患者进行临床的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并分析不同组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症状,采用评分的方式进行评价;随访统计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疾病加重的次数。结果经过不同的护理干预之后,对照组患者临床症状的评分无明显改善(P>0.05),试验组则有明显的改善(P<0.05);试验组患者加重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A护理模式的戒烟干预护理措施运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香烟摄入量,有利于延缓患者疾病的进展,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徐立琴胡秀丽孙惠金李荣陈见贵张旭梅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戒烟护理干预
- 中医护理技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冬病夏治中的运用研究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冬病夏治中运用中医护理技术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2017、2018年每7月三伏天期间收治的慢阻肺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加用冬病夏治的中医护理技术处理。评价两组干预前后症状积分与肺功能指标,并比较。结果:干预前,呼吸困难、痰性状、痰量、咳痰难易程度等症状积分,以及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第1 s最大呼吸量占预计值百分比等肺功能指标上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前述症状积分更低(P<0.05),肺功能指标上氧分压、第1 s最大呼吸量占预计值百分比更高(P<0.05),二氧化碳分压更低(P<0.05)。结论:慢阻肺冬病夏治中运用中医护理技术处理,不仅可以更好地改善症状,而且可以更好地改善肺功能,值得应用。
- 江晓琼黄彩花张旭梅龙文黄桂琼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冬病夏治中医护理技术肺功能症状积分
- 降钙素原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力衰竭伴肺部感染患者中早期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力衰竭伴肺部感染患者中的早期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5月在我院接诊的患者60例,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力衰竭伴肺部感染者20例,为观察组,仅存有心力衰竭者20例为参照组,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观察三组患者降钙素原水平、病原菌检出情况。结果三组患者的降钙素原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原菌检出方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力衰竭伴肺感染患者存在有多种致病菌,其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要致病菌;且通过将革兰阴性菌组与革兰阳性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不同等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降钙素原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力衰竭伴肺部感染患者的降钙素原水平有显著差异,临床可根据降钙素原水平进行针对性选用抗菌药物等治疗。
- 姚志强黄桂琼袁维蔚张旭梅
- 关键词:降钙素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力衰竭肺部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