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丽娟
- 作品数:7 被引量:27H指数:3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E3泛素连接酶斑点型锌指结构蛋白调控RLR信号通路抑制肠道病毒71型复制
- 2024年
- 目的探讨斑点型锌指结构蛋白[speckle-type POZ(pox virus and zinc finger protein)protein,SPOP]在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免疫共沉淀分析SPOP对EV71非结构蛋白2A蛋白酶(2Apro)泛素化水平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蛋白磷酸化水平,过表达或敲低细胞中SPOP后感染EV71,RT-qPCR分析IFN-β转录水平,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EV71结构蛋白VP1的转录水平及蛋白质水平。结果过表达HA-SPOP后感染EV71,发现EV71感染RD细胞受抑,同时EV71-2Apro的泛素水平呈HA-SPOP梯度依赖增多。转染shSPOP质粒进行内源性SPOP敲低后,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MDA5)、接头蛋白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MAVS)、磷酸化干扰素调节因子3(p-IRF3)水平呈剂量依赖地减少,而转染HA-SPOP质粒后,MDA5、MAVS、p-IRF3蛋白质水平呈剂量依赖地增加。SPOP高、低表达促进或降低EV71感染的细胞表达IFN-βmRNA,同时抑制和增加VP1在mRNA或蛋白质水平表达。结论SPOP可提高EV71-2Apro的泛素化水平从而促进2Apro降解,推测SPOP可通过抑制2Apro对视黄酸诱导基因蛋白-Ⅰ(RIG-Ⅰ)样受体(RLR)信号通路中关键分子MAVS和MDA5的降解,从而上调IRF3磷酸化水平促进IFN-β释放,最终活化宿主细胞抗病毒固有免疫抑制EV71复制。
- 杨歆煜臧利超彭阳蒋丽娟马锦洪史伟峰周围
- 关键词:肠道病毒71型
- 尿液常规智能审核规则验证与改进的多中心研究被引量:15
- 2020年
- 目的对前期建立的尿液常规智能审核规则(含复检规则和人工审核规则,简称智能规则)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的验证及改进研究,以提高智能规则的临床适用性。方法智能规则的验证与改进,共收集2019年3月至9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烟台毓璜顶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以及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等6家医院门诊或住院患者尿液标本31456份,其中3105份标本以镜检结果及人工审核为参考用于智能规则的验证与调整,28351份标本以100%人工审核为参考用于改进后的智能规则临床适用性的验证。结果原发布智能规则中的人工审核规则存在8.59%(202/2352)的无效审核率以及8.84%(208/2352)的无效拦截率,复检规则的假阴性率和复检率与前期结果相似。依据大数据深度分析结果和8家医院(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技术骨干的讨论,增加了1条复检规则和4条人工审核规则、删除了2条人工审核规则,并对人工审核标准进行了统一,形成了改进后的智能规则。其中,复检规则的假阳性率、假阴性率(漏诊率)及复检率没有明显变化,分别为14.72%(457/3105)、4.06%(126/3105)及24.73%(768/3105);人工审核规则的无效审核率、无效拦截率均降到0;智能规则的人工审核率、自动审核通过率分别为50.89%(1580/3105)、49.11%(1525/3105)。智能规则的大样本验证结果与之相一致。结论多中心大样本验证显示改进后的智能规则具有良好的临床适用性。
- 王力郝晓柯杨大干蒋黎孙成铭史伟峰伍勇吴卫刘家云徐卫益张娟杨丽萍蒋丽娟袁金玲金晶王刚强俞倩熊志刚王臣玉蒋舒娜廖金凤何贝崔巍
- 关键词:尿分析人工智能多中心研究
- 前白蛋白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严重度评估中的价值
- 2016年
- 目的:寻找对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严重程度评估有价值的血液学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本院儿科CAP患儿155例,分为轻度CAP组133例,重度CAP组22例。比较两组患儿入院生命体征、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中性粒细胞计数(N)、单核细胞百分比(M%)、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前白蛋白(PA)、血沉(ESR)及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检测结果。结果:155例CAP支原体(MP)感染总阳性率为26.6%,重度CAP组与轻度CAP组MP阳性率无显著差异(30.0%vs 26.0%,P>0.05);重度CAP组入院呼吸快于轻度CAP组,且呼吸增快的比例更高;重度CAP组前白蛋白(PA)水平显著低于轻度CAP组。PA用于CAP严重程度的鉴别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8,最佳界值为125mg/L,灵敏度为0.703,特异度为0.714。结论:PA含量降低的程度与儿童CAP病情轻重程度有关,可作为除X线胸片外判断CAP严重度的参考指标。
- 蒋丽娟宁晶晶
- 关键词: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严重度评估前白蛋白
- CKD5期患者微炎症状态和HGB水平的关联分析:一项横断面研究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5期(Chronic kidney disease stage 5,CKD5)患者微炎症状态[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与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之间的关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9年7月在我院肾内科住院的非感染CKD5期患者共189例.按照患者的PCT水平(ng/mL)三等分为Tertile 1(0.010~0.257)、Tertile 2(0.266~0.502)和Tertile 3(0.514~5.450)三组,每组63例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信息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透析方式、透析年份、谷丙转氨酶、尿素氮、肌酐、白蛋白、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铁蛋白均为HGB可能的相关因素(P均<0.10).在充分调整协变量后,随着PCT的升高,HGB逐渐降低(β=-2.217;95%CI:-3.999--0.435;P=0.017).对三分组的PCT水平,PCT的升高趋势与HGB的降低显著相关(β=-9.004;95%CI:-17.713--0.295;P=0.046),尤其在T3比T1(β=-11.228;95%CI:-20.819--1.637;P=0.026).曲线拟合显示PCT水平与HGB呈线性负相关(自由度=1,P=0.017).采用分层分析后发现二者的关联性不受年龄分组(<60比≥60岁)和是否糖尿病的影响(交互效应P值分别为0.431和0.521).结论:CKD5期患者的微炎症状态与HGB水平呈线性负相关,本研究对CKD5期患者微炎症状态的评估及肾性贫血的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刘萍张淑瑛邵小南蒋丽娟
- 关键词:微炎症状态血红蛋白
- 降钙素原对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感染的预测价值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对慢性肾脏病(CKD)5期患者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将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肾脏科住院的373例CKD 5期患者分为非感染组、局部感染组和脓毒症组,另选择75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临床特点和炎症指标。结果:在CKD 5期,基线PCT、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01)。白细胞计数(WBC)和中性粒细胞比例无法预测局部感染(均P>0.05),PCT和C-反应蛋白(CRP)预测局部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5、0.780,均P<0.05。CRP和WBC无法预测脓毒症(均P>0.05);PCT和中性粒细胞比例预测脓毒症的AUC分别为0.823、0.683,均P<0.05。结论:CKD 5期患者的PCT和中性粒细胞比例水平明显升高;PCT预测局部感染的价值不如CRP,而预测脓毒症价值最优。
- 孙妍蓓蒋丽娟邵小南
-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降钙素原脓毒症
- 铁调素在乳腺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铁调素在乳腺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A组,25例)、乳腺癌无骨转移患者(B组,30例)和乳腺增生患者(C组,30例)血清中铁调素、骨形态发生蛋白6(BMP6)、IL-6和Hb的水平,分析铁调素与BMP6、IL-6、Hb水平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评价铁调素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A、B和C组贫血发生率分别为56.0%、6.7%和0(P<0.05)。A、B、C组铁调素和BMP6水平依次降低,而Hb水平依次升高(P<0.05);A组IL-6水平高于B组和C组(P<0.05)。A组铁调素与IL-6水平呈正相关(r=0.626,P<0.01),而与Hb水平呈负相关(r=-0.768,P<0.01)。铁调素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00和0.733。结论铁调素与乳腺癌患者的贫血密切相关,且对乳腺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周钧曹斐蒋丽娟
- 关键词:乳腺癌铁调素贫血
- 不同透析方式对CKD5期患者HGB水平影响的横断面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不同透析方式对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5期患者的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9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肾内科CKD5期患者835例,按透析方式分为未透析组(n=273),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组(n=384),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组(n=178),收集三组患者入院时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指标。结果三组患者HG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组[(95.3±22.6)g/L]>PD组[(93.7±20.1)g/L]>未透析组[(85.7±21.4)g/L]。在充分调整混杂因素后,透析方式差别与HGB的提高有显著关联,回归系数β为5.328(95%CI:1.487~9.168,P=0.007),尤其在PD组相对于未透析组,回归系数β为11.293(95%CI:3.469~19.009,P=0.005)。曲线拟合显示,HGB水平随不同透析方式逐渐升高,分别为未透析组81.9 g/L(95%CI:76.1~87.7),HD组84.7 g/L(95%CI:79.3~90.2),PD组93.2 g/L(95%CI:86.2~100.1),以PD组HGB水平最高。结论不同透析方式会影响CKD5期患者的HGB水平,且PD对HGB的影响最小。
- 张淑瑛蒋丽娟马锦洪邵小南
-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血红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