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宝华

作品数:23 被引量:116H指数:7
供职机构: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阻塞性
  • 8篇慢性
  • 8篇慢性阻塞性
  • 8篇肺疾病
  • 7篇阻塞性肺疾病
  • 7篇慢性阻塞性肺...
  • 5篇蛋白
  • 5篇预后
  • 5篇慢性阻塞性肺...
  • 5篇慢性阻塞性肺...
  • 5篇急性加重
  • 5篇疾病
  • 4篇血清
  • 3篇胰腺
  • 3篇胰腺炎
  • 3篇重症
  • 3篇重症急性
  • 3篇连续性
  • 3篇超声
  • 2篇血液

机构

  • 23篇河北北方学院...

作者

  • 23篇韩宝华
  • 10篇王慧
  • 8篇韩树池
  • 7篇张志斌
  • 6篇薛乾隆
  • 6篇王磊
  • 6篇任慧敏
  • 6篇杨文
  • 6篇王佳
  • 3篇杨淼
  • 3篇温德惠
  • 2篇原娜
  • 2篇贾爱红
  • 1篇刘云峰
  • 1篇连晶晶
  • 1篇李天民
  • 1篇李福龙
  • 1篇郑学军
  • 1篇杨金良
  • 1篇高淑霞

传媒

  • 2篇四川中医
  • 2篇临床军医杂志
  • 2篇临床急诊杂志
  • 2篇国际呼吸杂志
  • 2篇国际检验医学...
  • 2篇中国急救复苏...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医刊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医学分子生物...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保健医学研究...
  • 1篇中华肾病研究...
  • 1篇中华危重病急...

年份

  • 1篇2025
  • 3篇2024
  • 6篇2023
  • 5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吡非尼酮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效果及对血清KL-6、ACPA的影响被引量:17
2018年
目的探究吡非尼酮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中高分子量糖链抗原(KL-6)及抗环瓜氨酸抗体(ACPA)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30例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给予吡非尼酮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实验室指标、肺功能指标、血气分析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5. 39%)与对照组(84. 62%)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及血浆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中KL-6、ACPA及NOX4水平分别为:(3. 88±0. 94) ng/m L、(10. 39±1. 22) RU/m L、(23. 20±2. 01),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4. 22±1. 01) ng/m L、(13. 69±1. 92) RU/m L、(31. 29±2. 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3. 08%)明显低于对照组(12. 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吡非尼酮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显著,促进肺功能恢复,改善血清中KL-6、ACPA指标水平,药物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应用及推广。
杨金良郑学军赵亚君王晓霞王建芳韩宝华
关键词:吡非尼酮糖皮质激素类风湿关节炎肺间质纤维化
AECOP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iR-128-3p和TLR4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2022年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微小RNA(miR)-128-3p、Toll样受体4(TLR4)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2月期间在我科住院治疗的122例AECOPD患者作为AECOPD组,在我科门诊就诊的140例稳定期COPD患者作为稳定期COPD组,在我院体检的110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PBMCs中miR-128-3p、TLR4的mRNA表达水平及实验室指标白细胞计数(WB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沉(ESR),评价AECOPD患者的短期预后、结局包括存活和死亡。结果:AECOPD组PBMCs中miR-128-3p、TLR4的mRNA表达水平及WBC、hs-CRP、ESR水平均高于稳定期COPD组和对照组(P<0.05);AECOPD组PBMCs中miR-128-3p、TLR4的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miR-128-3p、TLR4的mRNA表达水平与WBC、hs-CRP、ESR水平呈正相关;AECOPD组中死亡患者PBMCs中miR-128-3p、TLR4的mRNA表达水平高于存活患者(P<0.05),WBC、hs-CRP、ESR水平与存活患者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曲线分析,PBMCs中miR-128-3p、TLR4的mRNA表达水平能区别AECOPD与稳定期COPD、预测AECOPD患者的预后。结论:AECOPD患者PBMCs中miR-128-3p、TLR4的表达上调且具有正相关关系,两者共同参与AECOPD的病情加重及预后恶化。
李瑞琪韩宝华杨文裴燕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TOLL样受体4
床旁超声在急性肾损伤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容量管理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技术在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容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CRRT治疗的AKI患者3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床旁超声技术,监测三尖瓣环平面收缩位移(TAPSE)、下腔静脉内径(IVC内径)、下腔静脉管径呼吸变异指数(IVC.),并同时监测中心静脉压(CVP);观察组根据超声监测的各参数变化于CRRT治疗前、治疗后30 min,6 h、12 h、36 h、48 h调节液体平衡;对照组根据CVP的变化调节液体平衡。CRRT治疗48 h后观察两组患者在左室射血分数(LVEF)、Tei指数、低血压发生率方面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观察组在CRRT治疗6 h,IVC.开始上升,IⅣC内径下降,12 h时TAPSE逐步增加,在随后的36 h、48 h,TAPSE、IVC内径和IVC...趋于较稳定的水平,其TAPSE、IVC内径和IVCRy在各时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各时点CV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48 h后观察组患者的LVEF较对照组显著增加,而Tei指数和低血压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0.05)。结论床旁超声技术应用于AKI患者CRRT的容量管理更精确,更有利于患者耐受治疗。
王磊原娜马琴琴韩宝华贾爱红高淑霞
关键词: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TEI指数
脑梗死患者证型分布与颅脑CT灌注参数和短期预后的关系
2023年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医证候分布与颅脑CT灌注成像(CTP)参数和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头颅CT检查。分析126例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比较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病变部位、病灶大小及CTP参数;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跟踪随访,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及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及CTP参数。结果:126例患者中气虚血瘀证33例,风痰瘀阻证51例,风火上扰证42例,三种证候分型患者的脑梗死病变部位及病灶大小比较差异明显(P<0.05),其中风痰瘀阻证患者病变部位主要集中在前循环皮质(23.53%)及基底节(45.10%),以中小面积脑梗死(70.59%)为主,而气虚血瘀证及风火上扰证患者的病变部位主要集中在后循环(48.48%、57.14%),病灶大小主要表现为腔隙性脑梗死(84.85%、76.19%)。三种证候分型患者的CTP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痰瘀阻证的rCBF、rCBV值低于气虚血瘀证及风火上扰证(P<0.05),rMTT值较其他两组延长(P<0.05);气虚血瘀证患者的rCBF值低于风火上扰证,rMTT值高于风火上扰证(P<0.05)。随访6个月时,126例患者预后良好95例,预后不良31例,气虚血瘀证及风痰瘀阻证预后不良例数明显高于风火上扰证(P<0.05)。预后良好组患者的rCBV值较预后不良组明显升高,rMTT值缩短(P<0.05),而两组rCBF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CTP参数及短期预后情况与中医证候分型密切相关。与气虚血瘀证及风火上扰证患者相比,风痰瘀阻证的rCBF、rCBV值降低及rMTT值延长更明显,且风火上扰证患者的预后情况最佳。
韩芸乔缘王晨张倩倩韩宝华
关键词:中医辩证分型预后
基于CT评分和炎症因子的重症急性胰腺炎预后模型构建及评价被引量:22
2023年
目的:构建基于CT评分和炎症因子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预后模型,并评价其效能。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12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128例S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乌司他汀联合血液净化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第3天测定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D-二聚体水平;治疗第3天进行腹部CT检查,评估修正CT严重指数(MCTSI)和胰腺外炎症CT评分(EPIC)。根据入院后28 d预后将患者分为生存组(94例)和死亡组(34例)。用Logistic回归分析SAP预后的风险因素,并以此构建列线图回归模型,用一致性指数(C-index)、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模型对SAP的预测价值。结果:治疗前,死亡组CRP、PCT、IL-6、IL-8和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生存组;治疗后,死亡组IL-6、IL-8和TNF-α水平均高于生存组。生存组MCTSI和EPIC评分均低于死亡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CRP>140.7 mg/L、D-二聚体>2.00 mg/L以及治疗后IL-6>31.28 ng/L、IL-8>31.04 ng/L、TNF-α>31.04 ng/L和MCTSI>8分均是SAP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和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8.939(1.792~44.575)、6.369(1.368~29.640)、8.546(1.664~43.896)、5.239(1.108~24.769)、4.808(1.126~20.525)、18.569(3.931~87.725),均P<0.05〕。模型1(由治疗前CRP、D-二聚体和治疗后IL-6、IL-8、TNF-α构成)的C-index低于模型2(由治疗前CRP、D-二聚体和治疗后IL-6、IL-8、TNF-α及MCTSI构成;0.988比0.995);模型1的平均绝对误差(MAE,0.034)和均方误差(MSE,0.003)均高于模型2(0.017、0.001);阈值概率在0~0.66或0.72~1.00时,模型1的净收益均低于模型2;阈值概率在0.66~0.72时,模型1的净收益高于模型2。此外,模型2的C-index高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和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0.995比0.833、0.751);模型2的MAE(0.017)和MSE(0.001)均低于APACHEⅡ(0.041、0.002),模
韩宝华杨文王慧韩树池张志斌焦会珍王磊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CT评分炎症因子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外周血S1PR2表达量与不良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2024年
目的 探究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外周血1-磷酸鞘氨醇受体2(S1PR2)表达量与不良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8月至2024年7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乌司他丁治疗的141例SAP患者,根据入院后28 d内存活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S1PR2表达量。用Logistic回归分析SAP的预后风险因素。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S1PR2表达量与SAP预后的水平效应关系。用Spearman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S1PR2的影响因素。结果 38例(26.95%)患者入院后28 d内死亡。死亡组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IL)-6、IL-8、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II(APACHEⅡ)、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和S1PR2表达量均高于存活组(P<0.05)。高水平的CRP(OR=1.054,95%CI:1.012~1.098,P=0.012)、PCT(OR=1.889,95%CI:1.267~2.818,P=0.002)、APACHEⅡ(OR=2.310,95%CI:1.081~4.936,P=0.031)、BISAP(OR=20.000,95%CI:2.227~179.584,P=0.007)和S1PR2(OR=74.126,95%CI:6.928~793.134,P<0.001)是SAP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结果显示,S1PR2表达量与SAP预后主要呈线性关系(非线性检验χ^(2)=1.320,P=0.250)。SAP患者S1PR2表达量低于1.28时的不良预后风险低,高于1.28时的不良预后风险高。S1PR2与CRP、PCT、IL-6、APACHEⅡ和BISAP均呈正相关关系(r_(s)值分别为0.174、0.168、0.167、0.424和0.306,P<0.05)。APACHEⅡ(β=0.309)和BISAP(β=0.182)与S1PR2独立正相关(P<0.05)。结论 检测外周血S1PR2表达量有助于评估SAP患者预后,SAP患者外周血S1PR2表达量越高,其预后不良风险越高。
韩宝华杨文王慧韩树池张志斌焦会珍王磊
关键词:预后连续性血液净化乌司他丁
老年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患者中检测呼出气一氧化氮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分析哮喘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ACOS)患者检测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慢性咳嗽、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老年ACOS共176例患者,分别为对照组(37例)、哮喘组(46例)、COPD组(54例)、ACOS组(39例),对比四组的FeNO、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的差别,并分析FeNO与FEV1、FEV1/FVC的关系。结果ACOS组、哮喘组的FeNO[(31.1±16.7)×10-9、(35.6±18.3)×1019]均明显高于COPD组、对照组[(17.2±8.8)×10-9、(16.0±7.5)×10,均P〈0.05],ACOS组、COPD组肺通气功能[FEV1:(51.8±9.5)%、(52.4±8.5)%;FEV1/FVC:(50.8±6.1)%、(49.6±6.0)%]则明显低于哮喘组、对照组[FEV1:(82.2±6.8)%、(86.8±8.2)%;FEV1/FVC:(79.3±5.9)%、(82.1±6.1)%,均P〈0.05];仅对照组中FeNO与FEV1呈正相关,其他各组中FeNO与FEV1、FEV1/FVC均无相关性。结论联合检测FeNO及肺通气功能可鉴别诊断ACOS及其他慢性阻寒性气道疾病:COPD患者如FeNO明显升高则需注意是否发生ACOS。
韩宝华王慧张志斌王佳孙志广
膈肌收缩速度联合CRP/Alb比值对COP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及预后的评估价值被引量:9
2022年
目的研究膈肌收缩速度联合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Alb)比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病情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本研究为队列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53例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COPD分为CHF+COPD组(n=69)和CHF组(n=84)。检测膈肌收缩速度、CRP/Alb比值的差异。分析COPD合并CHF患者膈肌收缩速度、CRP/Alb比值与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FEV_(1)/FVC的相关性。随访CHF+COPD组患者出院后2年的全因死亡情况并分析膈肌收缩速度、CRP/Alb比值单独及联合预测预后的价值。结果CHF+COPD组的膈肌收缩速度低于CHF组,CRP/Alb高于CHF组(t值分别为7.05、7.18,P值均<0.05)。CHF+COPD组的膈肌收缩速度与NT-proBNP呈负相关(r=-0.63,P<0.05),与LVEF、FEV_(1)、FVC、FEV_(1)/FVC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3、0.79、0.72、0.68,P值均<0.05);CRP/Alb比值与NT-proBNP呈正相关(r=0.40,P<0.05),与LVEF、FEV_(1)、FVC、FEV_(1)/FVC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2、-0.50、-0.53、-0.36,P值均<0.05)。CHF+COPD组中死亡患者的膈肌收缩速度低于生存患者、CRP/Alb高于生存患者(t值分别为4.17、5.68,P值均<0.05)。膈肌收缩速度、CRP/Alb单独及联合的回归方程均对CHF+COPD组患者的预后具有预测价值,回归方程的预测效能优于单一指标。结论膈肌收缩速度减慢、CRP/Alb比值增加与COPD合并CHF病情加重及预后不良有关。膈肌收缩速度联合CRP/Alb比值能够有效预测COPD合并CHF患者的预后。
任慧敏薛乾隆温德惠王佳韩宝华
关键词: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急诊科老年患者跌倒的相关影响因素及预防策略
2024年
目的探讨急诊科老年患者发生跌倒的相关影响因素及相应预防策略,以期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就诊的12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在急诊科诊疗期间是否发生跌倒事件分为发生组与对照组。以现场发放、现场收回的方式开展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包括个人基本情况、骨质疏松风险情况、躯体功能、营养状态及睡眠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急诊科老年患者发生跌倒的影响因素。结果入组的120例患者中有23例发生跌倒事件,跌倒发生率为19.17%(23/12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者在年龄、骨质疏松风险、躯体功能、6个月内跌倒史、使用辅助器、脑卒中及高血压患病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脑卒中、骨质疏松风险、躯体功能、使用辅助器及6个月内跌倒史是导致老年患者发生跌倒的影响因素(P<0.05),其中使用辅助器为保护因素(P<0.05)。结论急诊科老年患者发生跌倒的影响因素较多,主要为年龄>70岁、高血压、脑卒中、骨质疏松风险高、躯体功能不合格、使用辅助器及有6个月内跌倒史等。因此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予以对应的护理干预对策,降低跌倒风险。
杜莹莹王亚茹宋江李国兴贾敏韩宝华张馨文
关键词:急诊科老年患者跌倒风险
膈肌收缩速度联合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机械通气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6
2022年
目的探讨膈肌收缩速度联合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机械通气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AECOPD患者98例,通过自主呼吸试验(SBT)后进行撤机,根据撤机结局将其分为撤机成功组76例和撤机失败组2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SBT前及SBT后5 min、30 min分别采用超声检测患者右侧膈肌收缩速度并进行比较。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机AECOPD患者械通气撤机结局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其预测价值。结果撤机失败组SBT前的血肌酐(SCr)、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高于撤机成功组,白蛋白(Alb)水平及SBT前、SBT后5 min、30 min时膈肌收缩速度均低于撤机成功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BT前膈肌收缩速度、APACHEⅡ评分是AECOPD患者机械通气撤机结局的影响因素(OR=0.056,95%CI 0.009~0.352,P=0.002;OR=1.151,95%CI 1.039~1.275,P=0.007)。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BT前膈肌收缩速度、APACHEⅡ评分预测AECOPD患者机械通气撤机结局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2、0.687,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31 cm/s、20.5分;将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的回归方程-0.243-2.885×SBT前膈肌收缩速度+0.141×APACHEⅡ评分作为联合指标,预测AECOPD患者机械通气撤机结局的AUC为0.774、最佳截断值为-1.22。结论AECOPD患者机械通气撤机失败与SBT前膈肌收缩速度减慢、APACHEⅡ评分增加有关,SBT前联合评估膈肌收缩速度及APACHEⅡ评分对AECOPD患者机械通气撤机结局具有预测价值。
任慧敏薛乾隆温德惠王佳韩宝华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机械通气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