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林渊

作品数:6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通气
  • 2篇重症
  • 2篇疾病
  • 1篇学科
  • 1篇学科管理
  • 1篇药学
  • 1篇医药学
  • 1篇医院评价
  • 1篇意识障碍患者
  • 1篇引流
  • 1篇正压通气
  • 1篇衰竭
  • 1篇体位
  • 1篇通气机
  • 1篇通气机撤除法
  • 1篇气管
  • 1篇气管切开
  • 1篇气管切开后
  • 1篇气管切开术
  • 1篇腔静脉

机构

  • 6篇温州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王林渊
  • 4篇庄丹雯
  • 1篇陈俊杰
  • 1篇黄胜盈
  • 1篇陈芳
  • 1篇詹蕾
  • 1篇黄蓓蕾

传媒

  • 3篇中医药管理杂...
  • 1篇中国乡村医药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国实用护理...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医院评价中常见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管理问题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析医院评价中常见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管理问题,以完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管理的策略及促进其管理的持续改进,从而提高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管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于2018年12月~2020年6月在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接受过治疗的20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在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治疗中使用常规管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管理的基础进行医院评价管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医疗服务质量达标率、满意度,统计制约有效管理的因素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管理人员工作、患者病情评估、消毒隔离、病区管理、分级管理、三基考核合格率等方面的达标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语言规范、技术操作、认真负责、宣传教育等方面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人员因素、治疗因素及患者管理因素是制约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管理的主要因素。结论:基于医院评价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管理,可以提高其医疗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改善医患关系。
王林渊蔡若南陈丽崇庄丹雯
关键词:医院评价
基于CNKI对中西医结合在重症疾病管理应用的可视化分析
2023年
目的: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对中西医结合在重症疾病管理应用展开可视化分析,以进一步探讨中西医结合在重症疾病管理中的研究现状、趋势及效果。方法:通过CNKI检索2012年1月-2022年10月中西医结合重症疾病管理相关的文献,统计该时期中西医结合重症疾病管理文献的年发文量变化,共检索出1 232篇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611篇文献,选取典型文献分析中西医结合在重症疾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应用价值。结果:2012年1月-2022年10月中西医结合重症疾病管理相关文献的年发文量呈上升趋势,其中2012-2014年发文量相对较少,每年不超过90篇,2015年发文量达到峰值153篇,2016-2019年发文量有一定回落,但2020年1月-2022年10月又有所回升。根据中心性排名显示前五的关键词分别为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重症疾病管理、重症疾病管理、中医特色、重症医学科;根据出现频次排名显示前五的关键词为中西医结合、重症疾病、中西医结合重症疾病管理、临床管理、管理质量。典型文献分析显示,相较于采取常规疾病管理方法的对照组,观察组以中西医结合理念进行疾病管理的临床管理效果明显更佳,风险管理效果评分、急性期管理效果评分及延续性管理效果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在重症疾病管理中的相关文献发文量近年呈上升趋势,中西医结合疾病管理仍然是近年的热点研究方向及趋势,中西医结合在重症疾病管理中具有良好的实践应用价值,可以有效提高疾病管理效果。
冯冶庄丹雯王林渊
关键词:CNKI中西医结合重症疾病管理应用可视化分析
超声评估下腔静脉进行容量调整提高成年呼吸衰竭患者脱机成功率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通过超声评估下腔静脉(IVC)进行容量调整提高成年呼吸衰竭患者脱机成功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呼吸衰竭患者100例,根据病案号单双数分为观察组(n=57)和对照组(n=43),其中对照组经自主呼吸试验(SBT)评估后进入脱机程序,观察组通过超声评估IVC进行容量调整后进入脱机程序,观察两组脱机成功率、治疗效果(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住院时间及病死率)、氧合指数。结果观察组第7天脱机成功率为38.60%,明显高于对照组(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5),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第14天脱机成功率为54.39%,与对照组(37.2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7、14天氧合指数分别为(275.56±61.13)和(303.31±96.65),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超声评估IVC后进行容量调整可提高成年呼吸衰竭患者脱机成功率,值得临床使用。
蔡若南陈丽崇王林渊庄丹雯
关键词:呼吸功能不全通气机撤除法
在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意识障碍患者中应用3/4俯卧位引流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1
2022年
目的分析3/4俯卧位引流法在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意识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的意识障碍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实施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常规俯卧位引流法,观察组采取3/4俯卧位引流法。比较2组患者引流前后的PaO_(2)、PaCO_(2),引流后的引流效果、肺部感染灶吸收情况以及患者住院期间应用抗生素治疗肺部感染的时间。结果引流后,观察组PaO_(2)、PaCO_(2)分别为(91.87±7.21)、(35.34±3.28)mmHg(1 mmHg=0.133 kPa),对照组分别为(85.23±7.90)、(43.41±3.39)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2、11.09,均P<0.05)。引流后,观察组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分别为78.57%(33/42)、19.05%(8/42)、2.38%(1/42),对照组分别为33.33%(14/42)、45.24%(19/42)、21.43%(9/42),观察组引流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28,P<0.05)。引流后,观察组肺部感染灶完全吸收率、住院期间应用抗生素治疗肺部感染的时间分别为59.52%(25/42)、(10.67±2.70)d,对照组分别为35.71%(15/42)、(13.51±3.4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7,t=4.19,均P<0.05)。结论3/4俯卧位引流法在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意识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引流效果,改善氧合,促进肺部感染灶吸收,缩短抗生素治疗时间。
陈丽崇王林渊蔡若南陈俊杰
关键词:引流体位气管切开术
基于复杂性科学探讨中医药学理念在患者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2022年
目的:基于复杂性科学探讨中医药学理念在患者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医院2020年5月—2021年11月收治的90例结肠肛门外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结肠肛门外科患者临床管理实践采取常规管理,观察组临床管理实践中以基于复杂性科学的中医药学理念进行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管理效果。结果:管理前两组患者的管理针对性评分、管理全面性评分、管理安全性评分、管理科学性评分等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管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管理针对性评分、管理全面性评分、管理安全性评分、管理科学性评分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管理前两组患者的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等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管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复杂性科学的中医药学理念在临床管理实践中具有明显优势,不仅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管理质量,而且还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其对临床管理中的满意度,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胡金丹王林渊詹蕾
关键词:患者管理
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PN)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使用无创呼吸机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该院95例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45例与观察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CPN教育方式。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率、遵医率和健康知识掌握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PN可提高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无创呼吸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
陈芳黄蓓蕾黄胜盈庄丹雯王林渊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临床护理路径正压通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