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魁

作品数:7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莆田市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乳腺
  • 5篇乳腺癌
  • 5篇腺癌
  • 3篇阴性
  • 3篇阴性乳腺癌
  • 3篇三阴
  • 3篇三阴性乳腺癌
  • 2篇手术
  • 2篇保乳
  • 2篇保乳手术
  • 1篇新辅助化疗
  • 1篇新辅助内分泌...
  • 1篇旋切
  • 1篇旋切术
  • 1篇依西美坦
  • 1篇抑制剂
  • 1篇预后
  • 1篇预后分析
  • 1篇诊疗分析
  • 1篇诊治

机构

  • 7篇莆田学院附属...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李魁
  • 4篇方建禅
  • 3篇林力生
  • 2篇林伟
  • 2篇陈宇
  • 1篇张劲帆
  • 1篇卢靖宇
  • 1篇周敏敏

传媒

  • 2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当代医学
  • 1篇莆田学院学报
  • 1篇中外医疗
  • 1篇慢性病学杂志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17
  • 1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EC-T新辅助化疗后三阴性乳腺癌病理缓解的影响因素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分析三阴性乳腺癌患者EC-T新辅助化疗方案(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与临床、影像学、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探讨pCR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58例三阴性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均行E-CT NAC治疗后进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NAC后根据Miller和Payne分级系统进行病理评价,将患者分为pCR组和非pCR组,采用自制调查表收集患者临床、影像学、病理特征等方面信息,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所纳入的全部影响因素并筛选出有意义的独立危险因素,所有患者均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随访时间截止至2022年8月31日,记录pCR组和非pCR组患者复发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pCR对生存预后的影响,计算两组患者无病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DFS)与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结果158例女性乳腺癌经NAC化疗,pCR 38例(24.05%),非pCR 120例(75.9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CR患者体质量指数≥24 kg/m^(2)、肿瘤≥2 cm、术前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为Ⅲ期、Ki-67<14%、糖类抗原125≥35 U/mL、糖类抗原153≥35.4 U/mL的比例明显低于非pCR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阳性、钙化减少的比例明显高于非pCR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OR=2.89,95%CI 1.01~4.69)、术前淋巴结转移状态(OR=2.95,95%CI 1.03~5.00)、TNM分期(OR=3.17,95%CI 1.21~5.31)、P53(OR=0.51,95%CI 0.27~0.94)、Ki-67(OR=3.54,95%CI 1.08~6.04)、钙化状态(OR=2.18,95%CI 1.06~3.53)、糖类抗原125(OR=3.01,95%CI 1.11~6.30)、糖类抗原153(OR=3.00,95%CI 1.12~5.90)是女性乳腺癌患者EC-T NAC pCR的独立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8例患者共复发60例,其中NAC化疗获得pCR 38例患者中复发7例,复发率
林力生李魁
关键词:乳腺癌新辅助化疗预后
67例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诊疗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诊疗方式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67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进行研究,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患者的临床诊治过程及效果。结果 67例患者临床表现较多,主要包括乳房肿块、乳房疼痛、乳房红肿、乳头凹陷、乳头溢液、发热、腋窝淋巴结肿大等症状,上述临床症状发生率分别为68.7%、68.7%、64.2%、4.5%、9.0%、10.4%、10.4%。患者采取乳腺多普勒超声检查检出乳腺肿块47例,检出乳腺导管扩张31例,患侧淋巴结肿大11例,存在液性暗区29例。67例患者中21例患者入院前存在非手术治疗史。12例患者入院后拒绝手术治疗,采取药物治疗,治愈6例;55例患者采取手术治疗,治愈45例。总治愈率为76.1%。患者采取手术治疗治愈率81.8%与药物治疗50.0%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67例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14例患者出现复发状况,患者6个月复发率为20.9%。结论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临床表现较多,且患者手术治疗效果优于药物治疗,但患者治疗效果仍待提升,治疗后极易复发,临床需根据患者实际状况制定针对性方案治疗。
方建禅李魁周敏敏
关键词:非哺乳期乳腺炎临床诊疗
保乳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治疗早期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保乳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治疗早期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早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患者的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全乳切除术联合腋窝淋巴结清扫治疗,观察组采用保乳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后6个月肩关节活动度、随访结果以及手术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40.49±9.32)ml、术后第1天引流量(39.64±9.51)ml均少于对照组的(81.52±17.81)、(180.68±42.48)ml,手术时间(80.85±9.51)min、住院时间(6.34±1.51)d均短于对照组的(111.49±12.68)min、(8.79±1.86)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肩关节屈曲、外展、后伸、内旋、外旋的活动度分别为(144.50±6.82)、(134.60±5.61)、(57.61±4.15)、(80.26±8.52)、(69.69±5.86)°,均大于对照组的(131.57±6.94)、(125.02±6.25)、(48.58±5.11)、(72.64±8.86)、(55.49±6.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评分(195.86±8.42)分高于对照组的(174.68±8.6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8.82%、转移率2.94%、3年生存率97.06%与对照组的5.88%、2.94%、97.0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乳手术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在减少手术创伤、降低上肢功能障碍发生率中具有优势。而传统全乳切除术联合腋窝淋巴结清扫术虽然扩大了手术范围,但未在控制转移率、复发率、3年生存率中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李魁林力生
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保乳手术前哨淋巴结活检术肩关节功能生活质量
PD-L1表达与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病理关系探究
2022年
探讨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与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临床病理的相关性,为TNBC患者的预后及治疗提供参考。收集我院88例经病理确诊为TNBC患者的病理组织,利用PD-L1抗体检测试剂,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将TNBC病理组织制片并在显微镜下观察;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研究PD-L1与TNBC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88例TNBC患者中,共检出23例(26.1%)PD-L1阳性。PD-L1表达与患者的年龄、绝经状态和肿瘤大小、发生部位、脉管瘤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Ki-67、身体质量指数(BMI)无统计学相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高组织学分级和角蛋白5/6(CK5/6)表达有着显著相关(P<0.05)。结果表明,PD-L1表达一定程度上与TNBC患者的预后相关,但在预测预后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
林伟陈仲辉李金秋李魁方建禅陈宇
关键词:PD-L1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
来曲唑与依西美坦在绝经后老年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评价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探讨来曲唑、依西美坦在绝经后老年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64例绝经后老年乳腺癌患者,依据治疗方案的差异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依西美坦治疗,观察组采用来曲唑治疗。对比两组疗效、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的雌激素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缓解率(ORR)为46.88%,与对照组的50.0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FS为(5.26±1.20)个月,与对照组的(5.31±1.22)个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两组雌二醇、孕酮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脂水平上升发生率34.38%高于对照组的9.38%,胃肠道反应发生率9.38%、肝/肾功能损伤发生率6.25%低于对照组的37.50%、31.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关节疼痛、乏力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曲唑、依西美坦在绝经后老年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中疗效、PFS、抗雌激素治疗的效果基本相当,但依西美坦不会对血脂水平造成较大影响,而来曲唑对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更小。如患者为高脂血症则建议选择依西美坦,如存在肝肾功能损伤,则建议选择来曲唑。
林力生李魁
关键词: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芳香酶抑制剂来曲唑依西美坦
不同切缘宽度在乳腺癌保乳手术中的疗效及美容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研究不同切缘宽度在乳腺癌保乳手术中的疗效及美容效果。方法方便选择2011年3月—2015年3月该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2例。观察组患者取2 cm切缘宽度进行乳腺癌保乳手术,对照组患者取3 cm切缘宽度进行乳腺癌保乳手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及乳房美容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危险因素阳性比例为23.81%,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远处转移率、局部复发率、2年期生存率分别为11.90%和16.67%、7.14%和11.90%、95.25%和92.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乳房美容优良率为73.81%,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 cm切缘宽度和3 cm切缘宽度的乳腺癌保乳手术疗效较为相近,2 cm切缘宽度手术后乳房美容效果更为理想。
方建禅李魁方馥荔
关键词:乳腺癌保乳手术疗效美容效果
30例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后确诊乳腺恶性肿瘤患者的诊治特点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分析30例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后确诊乳腺恶性肿瘤患者的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8月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30例经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后证实为乳腺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病理结果和乳腺恶性肿瘤患者的病理类型、乳腺癌发生部位、年龄分布及临床特征、手术方式、病理分期;乳腺恶性肿瘤直径与切缘关系及预后。结果病理结果显示,1986例患者中,乳腺恶性肿瘤30例,占比1.51%;平均肿瘤直径(13.2±1.3)mm。病理类型:导管原位癌9例(30.00%)、小叶原位癌2例(6.67%)、浸润性导管癌19例(63.33%)。乳腺癌发生部位:肿瘤位于外上象限16例(53.33%),外下象限6例(20.00%)、内下象限3例(10.00%)和内上象限5例(16.67%)。30例乳腺恶性肿瘤患者中,<35岁仅1例,占比0.15%;35~45岁11例,占比1.49%,>45岁18例,占比2.99%。彩超分级:BI-RADS分级中,4a类恶性肿瘤最高,占比73.33%。二次手术方式:导管原位癌中,保乳手术率为33.33%,非保乳手术率为55.56%;小叶原位癌中,保乳手术率为100.00%;浸润性导管癌中,保乳手术率为31.58%,非保乳手术率为68.42%。术后病理分期:0期和I期恶性肿瘤占比最高(86.67%)。二次手术检出残腔阳性率为30.00%。中位随访15个月,仅1例(3.33%)浸润性导管癌在同侧胸壁复发。结论年龄>45岁、彩超为4a类、肿物为多发多象限分布时,行麦默通微创旋切术需谨慎。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后恶性肿瘤病灶残腔阳性率较高,一定程度上会降低保乳手术率,不建议其作为乳腺恶性肿瘤的常规治疗手段,推荐其仍作为乳腺癌的活检手段之一。
林伟方建禅方建禅李魁张劲帆卢靖宇
关键词:麦默通微创旋切术乳腺恶性肿瘤诊治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