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晓明

作品数:38 被引量:126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10篇专利

领域

  • 31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7篇水稻
  • 15篇野生
  • 13篇野生稻
  • 12篇基因
  • 7篇种质
  • 7篇种质资源
  • 5篇栽培
  • 5篇栽培稻
  • 5篇置换系
  • 5篇染色体
  • 5篇染色体片段置...
  • 5篇QTL定位
  • 4篇单倍型
  • 4篇稻种
  • 4篇水稻种
  • 4篇普通野生稻
  • 4篇作物
  • 4篇耐冷
  • 4篇耐冷性
  • 4篇基因组

机构

  • 38篇中国农业科学...
  • 11篇沈阳师范大学
  • 8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广西农业科学...
  • 4篇国际水稻研究...
  • 3篇湖南省农业科...
  • 3篇青岛农业大学
  • 3篇中央民族大学
  • 3篇广西壮族自治...
  • 2篇福建省农业科...
  • 2篇广东省农业科...
  • 2篇江西省农业科...
  • 2篇云南省农业科...
  • 2篇海南省农业科...
  • 2篇海南省农业科...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湖南大学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作者

  • 38篇郑晓明
  • 28篇杨庆文
  • 25篇乔卫华
  • 16篇张丽芳
  • 8篇王君瑞
  • 7篇齐兰
  • 6篇王艳艳
  • 6篇刘莎
  • 6篇许睿
  • 5篇苏龙
  • 4篇徐志健
  • 4篇公婷婷
  • 4篇逄洪波
  • 4篇梁新霞
  • 3篇李飞
  • 2篇兰进好
  • 2篇梁云涛
  • 2篇汤翠凤
  • 2篇潘孝武
  • 2篇刘文强

传媒

  • 16篇植物遗传资源...
  • 2篇生物多样性
  • 2篇生物技术通报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浙江农业学报
  • 1篇种子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年份

  • 5篇2024
  • 5篇2023
  • 7篇2022
  • 4篇2021
  • 6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稻耐寒基因CTB4a的核苷酸多样性及区域适应性被引量:1
2022年
为探究CTB4a基因的自然变异是否与栽培稻苗期耐低温相关,本研究以133份栽培稻(Oryza sativa L.)及35份普通野生稻(O.rufipogon Griff.)为实验材料,对CTB4a编码区的核苷酸多样性及其单倍型与地理分布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TB4a基因编码区有14个核苷酸变异,组成33个单倍型。Network分析发现,这些单倍型的286 bp处的SNP变异(+2,035,097 bp,G>C;+96 aa,Ala→Pro)将其分成Group A和Group B两组。Group A(CTB4a^(jap))共有56份样品,其中有43份(76.79%)是种植于中高纬度地区的粳稻;Group B(CTB4a^(ind))有77份样品,有63份(83.12%)是种植于热带和亚热带国家的籼稻。Group A中样品苗期黄叶率的平均值比Group B样品低30%,且两者耐寒性具有显著差异(P=1.25e-09)。位于286 bp处的变异只在Group A中出现,在Group B中均不存在,说明随着水稻种植区域向北迁移的育种过程中,栽培稻中出现了CTB4a^(jap)并被固定下来。该研究为理解水稻对低温适应的分子遗传机制和培育耐寒品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宋佳职铭阳陈强李玥莹吴隆坤农保选李丹婷逄洪波郑晓明
关键词:栽培稻单倍型适应性
植物lncRNA及其对低温胁迫响应的研究进展
2023年
低温限制植物生长区域,决定种植范围;导致作物产量和品质下降,严重可能造成植株死亡。为了抵抗低温胁迫,植物进化出了复杂的防御机制。lncRNA是存在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由体内基因组转录产生的一类转录本。近年来,已证实lncRNA可以通过多聚腺苷酸化、与某些蛋白酶协同作用、与miRNA竞争性结合等方式来响应植物低温胁迫。本文就lncRNA的定义、来源、分类以及低温条件下lncRNA在模式植物拟南芥和农经作物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期望为植物耐低温机理研究及植物耐冷分子育种提供参考。
陈晓于茗兰吴隆坤郑晓明逄洪波
关键词:低温胁迫MIRNA转录因子
蛋白质GL12.2在调控水稻产量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蛋白质GL12.2在调控水稻产量中的应用。向水稻9311中导入GL12.2基因,得到T<Sub>0</Sub>代转GL12.2基因水稻;之后连续自交三代,得到T<Sub>3</Sub>代纯合转GL12.2基因...
乔卫华杨庆文王艳艳郑晓明杨子怡邢梦
文献传递
14个亚洲国家水稻种质资源的苗期耐寒性评价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筛选耐寒性水稻品种。【方法】以广泛代表性的14个亚洲国家187个水稻核心种质为研究对象,根据种内群体关系和地理位置将其分为4个平行组;分别对4个平行组的三叶期幼苗进行4℃低温处理,时间梯度设为24、36、48和60 h,7 d缓苗期后统计其秧苗黄叶率并鉴定耐寒等级。【结果】根据黄叶率百分比可以精准鉴定水稻的5个耐寒等级,且粳稻的耐寒性普遍比籼稻强。11个强耐寒品种主要分布于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4℃处理24和36 h后的黄叶率在不同品种间呈现丰富多样性,该耐寒处理方式获得的表型性状适合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论】品种之间耐寒性的差异不仅由遗传因素决定,还与其地理分布和当地种植策略相关。本研究初步筛选出11个苗期耐寒水稻品种,可为耐寒种质资源的遗传改良和分子育种提供参考。
赵宗耀王尧逄洪波金明陈强李玥莹杨庆文郑晓明
关键词:水稻耐寒种质资源
蛋白质OrC1在调控水稻稃尖和芒颜色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蛋白质OrC1在调控水稻稃尖和芒颜色中的应用。向水稻品种日本晴中导入OrC1基因,得到T<Sub>0</Sub>代转OrC1基因水稻;然后连续自交三代,得到T<Sub>3</Sub>代纯合转OrC1基因水稻。...
乔卫华杨庆文郑晓明孙妍
文献传递
蛋白质GL12.2在调控水稻产量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蛋白质GL12.2在调控水稻产量中的应用。向水稻9311中导入GL12.2基因,得到T<Sub>0</Sub>代转GL12.2基因水稻;之后连续自交三代,得到T<Sub>3</Sub>代纯合转GL12.2基因...
乔卫华杨庆文王艳艳郑晓明杨子怡邢梦
文献传递
一种野生稻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的构建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野生稻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SSL)的构建方法。本发明构建了能够覆盖全部染色体基因组的置换系群体,且置换系的遗传背景非常清晰,对某一个置换系而言,其遗传背景与受体亲本大致相同,只在某个已知标记区段与供体亲本...
乔卫华杨庆文郑晓明齐兰张丽芳程云连
一份绿米水稻种质资源的发现及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稻米色泽是水稻种质资源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满足彩色稻米市场需求的重要物质基础。本研究团队在野生稻种质资源整理过程中发现了一份包含部分绿米(果皮呈绿色)的资源,经过多代自交,获得稳定的高代品系,命名为LM8。LM8光敏感性强,易与亚洲栽培稻杂交,在广西晚稻种植株高为117.7 cm,剑叶长32.1 cm,剑叶宽1.1cm,穗长22.5 cm,有效分蘖数19,株型直立紧凑。千粒重8.73 g,粒长5.76 mm,粒宽2.09 mm,粒型椭圆,富含脂肪和人体所必需微量元素。亲缘关系研究结果表明,LM8属AA基因组,与亚洲栽培稻在同一个组,应不属于野生稻。但是,LM8在发现初期具有有芒、落粒性强、颖壳坚硬呈深褐色等野生性状,因此推测LM8为杂草稻类型。LM8的发现及研究不仅可以促进水稻果皮颜色遗传发育调控网络的建立和完善,也能够为创制绿色稻米水稻新品种提供遗传材料,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选择并在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
杨庆文程云连张丽芳韩振云李飞张万霞乔卫华郑晓明
关键词:水稻种质资源
基于染色体置换系的普通野生稻耐盐性QTL定位被引量:5
2020年
本研究分别利用SSR标记、InDel标记以及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对一套以普通野生稻为供体亲本,9311为受体亲本的染色体置换系进行基因型鉴定,并通过对其不同生育期的耐盐性鉴定,共发掘2个与发芽期耐盐相关的QTL,13个与苗期耐盐性相关的QTL。其中与苗期存活率相关的QTL qSSR5.1、苗期耐盐等级相关的QTL qSSG5.1均被定位于同一位点,该位点对苗期存活率、苗期耐盐等级均具有增效作用,贡献率分别为6.36%、8.13%。在此QTL内包含与非生物胁迫相关基因OsDi19-1。经序列比对发现,OsDi19-1启动子区域在两亲本间存在较大差异,且受到盐胁迫时该基因表达量上升。同时,鉴定出水稻芽期耐盐的优异种质资源CSSL72、苗期耐盐的优异种质资源CSSL23、CSSL153,为水稻育种中耐盐性的改良提供了新的种质资源。
许睿张莉珍谢先芝王艳艳黄婧芬郑晓明张丽芳程云连郑崇珂乔卫华杨庆文
关键词:普通野生稻耐盐染色体片段置换系
云南及周边普通野生稻遗传多样性及其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利用27对SSR标记对云南普通野生稻的2个自然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和起源进化分析,结果发现我国其他省份的材料与东南亚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较高,云南元江材料的遗传多样性最低。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云南元江材料与我国其他省份的普通野生稻之间关系较近,云南景洪普通野生稻与缅甸的普通野生稻关系最近,且云南元江和景洪的普通野生稻的遗传结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说明云南普通野生稻属于中国与东南亚普通野生稻的过渡类型,为水稻起源地的"印度阿萨姆——中国云南"学说提供了科学依据。
梁新霞郑晓明刘莎王君瑞乔卫华张丽芳齐兰公婷婷苏龙丁鹰宾许睿程云连高爱农杨庆文
关键词:普通野生稻SSR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