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新江

作品数:42 被引量:262H指数:9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领域

  • 3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8篇卒中
  • 11篇急性
  • 10篇血性
  • 10篇缺血
  • 8篇急性缺血
  • 8篇急性缺血性
  • 7篇脑梗
  • 7篇脑梗死
  • 7篇梗死
  • 6篇血管
  • 6篇脑卒中
  • 5篇颅内
  • 5篇成像
  • 4篇动功
  • 4篇动脉
  • 4篇血栓
  • 4篇预后
  • 4篇缺血性卒中
  • 4篇磁共振
  • 3篇血管内治疗

机构

  • 40篇扬州大学附属...
  • 6篇扬州大学
  • 4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苏州大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安徽省立医院
  • 1篇广州市第一人...
  • 1篇江苏大学附属...
  • 1篇四川省人民医...
  • 1篇武汉市第一医...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南阳市中心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皖南医学院弋...
  • 1篇自贡市第三人...
  • 1篇自贡市第一人...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南京鼓楼医院
  • 1篇湖北省第三人...

作者

  • 40篇张新江
  • 13篇段作伟
  • 7篇王苇
  • 6篇赵义
  • 5篇陈斌
  • 4篇周龙江
  • 4篇李华东
  • 4篇刘振生
  • 3篇王礼同
  • 2篇王英歌
  • 2篇胡春洪
  • 2篇何玲
  • 2篇徐刚
  • 1篇胡伟
  • 1篇时忠华
  • 1篇李郑
  • 1篇王力
  • 1篇于明
  • 1篇杨世泉
  • 1篇邱涛

传媒

  • 11篇国际脑血管病...
  • 6篇中华神经科杂...
  • 2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医疗装备
  • 1篇护理研究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中药材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西部医学
  • 1篇中华解剖与临...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 1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国卒中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医学信息
  • 1篇中华行为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前沿...
  • 1篇国际感染病学...

年份

  • 4篇2021
  • 4篇2020
  • 15篇2019
  • 10篇2018
  • 6篇2017
  • 1篇2016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轻型脑梗死溶栓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及小剂量阿替普酶治疗效果分析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分析轻型脑梗死溶栓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及小剂量阿替普酶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发病时间<4.5 h的轻型脑梗死患者37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接受小剂量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者纳入溶栓组(n=195),未溶栓者纳入未溶栓组(n=180),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并将溶栓组溶栓治疗后14 d颅内出血者纳入观察组,未出血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相关资料,分析轻型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出血的单因素及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溶栓组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低于未溶栓组(P<0.05);溶栓组治疗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CRP水平较未溶栓组低(P<0.05);溶栓组治疗后预后情况优于未溶栓组(P<0.05)。本研究中共30例溶栓患者在溶栓后14 d发生颅内出血,颅内出血发生率为15.38%(30/195);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心衰史、入院至静脉溶栓门诊时间(DNT)、溶栓后12 h SBP、脑白质疏松改变为轻型脑梗死溶栓后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采用小剂量阿替普酶治疗轻型脑梗死患者可取得较好溶栓效果,但易受年龄、心衰史、DNT、溶栓后12 h SBP、脑白质疏松改变影响出现颅内出血,临床应加以重视。
侯红玲张新江陶丽红孙国先
关键词:脑梗死血栓溶解疗法颅内出血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神经重症监护病房和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用药合理性比较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比较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ICU)和重症监护病房(ICU)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及抗菌药物的用药合理性。方法选取扬州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1—12月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住院患者134例,其中NICU 41例,ICU 93例。比较NICU和ICU患者基本信息、药敏试验结果、药物使用情况以及疾病转归等。结果 NICU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噻肟、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87.8%(36/41)、85.4%(35/41)、82.9%(34/41)、90.2%(37/41)、87.8%(36/41);ICU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磺胺甲(?)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78.5%(73/93)、76.3%(71/93)、90.3%(84/93)、84.9%(79/93)、81.7%(76/93);NICU和ICU使用最多的抗菌药物是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碳青霉烯类药物;NICU和ICU抗菌药物的使用存在多种不合理情况,其中用法用量及给药时机不当占比最高,分别占53.7%(22/41)、26. 9%(25/93)。NICU和ICU不合理用药患者显效率均低于合理用药患者[34. 8%(8/23)比72.2%(13/18), 37. 8%(17/45)比81. 3%(39/48)]。结论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较强,且NICU分离株的耐药性高于ICU;NICU和ICU均存在较多不合理用药情况,医师需要加强对抗菌药物知识的学习,提高用药水平。
侯红玲张新江刘微丽林涛孙国先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不合理用药神经重症监护病房
血清miR-320b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血清miR-320b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结果分为斑块组和无斑块组。收集2组人口统计学资料、血管危险因素和血液生化指标等基线临床资料,应用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miR-320b表达水平。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35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男性77例,女性58例,年龄(58.4±10.6)岁;斑块组85例,无斑块组50例。斑块组总胆固醇(t=5.523,P=0.023)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4.415,P=0.044)显著高于无斑块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5.849,P=0.017)和血清miR-320b(t=4.331,P=0.039)显著低于无斑块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以最高四分位数组为参考,低水平血清miR-320b可能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第1四分位数组:优势比2.701,95%可信区间1.154~6.321,P=0.022;第2四分位数组:优势比2.521,95%可信区间1.249~5.091,P=0.010;第3四分位数组:优势比1.849,95%可信区间1.041~3.283;P=0.036)。结论低水平miR-320b可能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徐将陈子旋王英歌段作伟段作伟袁婷婷卢遥遥陈红梅严坤宁梁景岩张新江
关键词:卒中颈动脉疾病微RNAS
一种分离自丹参的活性成分及其在治疗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离自丹参的活性成分及其在治疗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具体涉及一种式I结构丹参活性成分、立体异构体、互变异构体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脑血管疾病药物中的用途,式I结构如下:<Image file...
唐铁钰张新江王英歌段作伟张海峰刘一辉
患侧感觉运动区在皮质下脑梗死后上肢运动功能恢复中的意义被引量:10
2021年
目的运用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技术探讨纹状体内囊梗死(SCI)后患侧感觉运动区(SMC)在上肢运动功能恢复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纳入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经严格筛选的17例初次发病的SCI伴单侧严重上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选取15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于发病1周内、1个月及3个月时行偏瘫侧被动手指屈伸任务下BOLD-fMRI,通过SPM8软件观察患侧SMC激活情况。通过Xjview软件对BOLD-fMRI相应脑激活区进行激活并观察,并同标准脑激活区行动态比较。采用简化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UL)对入选患者患侧上肢运动功能于发病1周内、发病1个月及发病3个月时在fMRI扫描前行运动功能评估。结果对照组被动手指屈伸任务下BOLD-fMRI显示主要脑激活区位于对侧SMC及双侧辅助运动区。17例患者初次BOLD-fMRI均可见患侧SMC存在激活表现,但激活强度存在明显差别。根据患侧SMC激活时程及与标准脑激活区强度比较结果,将试验病例分成3组:组1共6例患者,其发病初期患侧SMC激活强度即强于标准脑激活区;组2共5例患者,发病1个月时患侧SMC激活强度强于标准脑激活区;组3共6例患者,发病3个月时患侧SMC激活强度逐渐增强,但仍未超过标准脑激活区。组1患者初次、1个月及3个月时患侧SMC激活体素值为3570.2±1125.9、1205.8±328.2及1121.5±407.5,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8,P=0.001);组2患者患侧SMC激活体素值分别为556.2±171.7、648.6±177.3及993.2±182.9,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P=0.018);组3患者患侧SMC激活体素值分别为520.0±375.9、573.5±375.0及680.9±359.8,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1患者对应的3次FM-UL评分为(10.0±3.3)分、(52.3±4.6)分、(63.7±2.9)分,组2患者对应的3次FM-UL评分为(10.6±5.7)分、(36.6±2.4)分、(59.2±3.1)分,组3患者对应的3次FM-UL评分为(9.2±4.0)分、(12.5±3.
周龙江李华东李华东赵义张新江张新江
关键词:卒中感觉运动区
颅内动脉瘤的破裂风险:部位和形态学特征的影响被引量:7
2017年
随着影像学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颅内动脉瘤的检出率不断提高,但对颅内动脉瘤的管理决策仍然存在着争议。文章主要对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与其部位和形态学特征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昊璇张新江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动脉瘤
健侧脑感觉运动区在局灶性脑梗死后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康复中的作用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局灶性脑梗死后健侧大脑半球感觉运动区在偏瘫上肢运动功能恢复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纳入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15年6月—2017年12月经严格筛选的17例初次发病的纹状体内囊区脑梗死(SCI)伴单侧严重上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同时选取1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于发病后1周内(初期)、1个月及3个月时,在偏瘫侧被动手指屈伸(FE)任务下行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通过SPM8软件观察健侧大脑半球感觉运动(SMC)区激活情况,再根据健侧大脑半球SMC区激活强度及时程将观察组分成3个亚组。通过Xjview软件对观察组健侧SMC区激活进行观察并同对照组行动态比较,同时对亚组感兴趣区动态变化进行比较分析。采用简化Fugl-Meyer评分量表上肢部分(FM-UL),分别于发病1周内及发病1、3个月行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扫描前,对观察组患者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1)BOLD-fMRI显示:对照组受试者在一侧手指被动FE运动时,可见对侧大脑半球SMC、辅助运动区(SMA)、双侧下顶叶及同侧小脑激活。根据健侧大脑半球SMC区激活强度及时程将观察组分成3组:组1共6例患者,其发病初期健侧SMC区即存在明显激活,发病后1、3个月,随着患肢的康复,健侧SMC区激活逐渐减低,其成像模式逐渐趋于对照组;组2共5例,发病初期健侧SMC区无明显激活,发病后1、3个月时健侧SMC区激活逐渐增强;组3共6例患者,于发病初期、1个月及3个月时均未见健侧SMC区明显激活表现。发病1周内FM-UL评分3个亚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1个月时患者FM-UL评分3个亚组间,以及亚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发病3个月时,观察组1与组2患者FM-U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观察组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健�
周龙江李华东李华东赵义张新江张新江
关键词:功能磁共振成像
以眼部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神经梅毒1例
2018年
患者,男,57岁,因右侧眼睑下垂1周于2015年2月23日入院。患者自2月15日出现双眼胀痛,后出现右侧眼睑下垂,右眼活动不灵,伴有复视,但复视持续3d后消失。患者无头痛、呕吐,无意识障碍,无肢体麻木无力。既往史:2014年5月14日因右侧肢体无力,肌力4级,头颅MR诊断为左侧基底节区急性脑梗死,2个月后肌力完全恢复。
唐铁钰王兆霞陈斌刘姜冰郑艳宇张新江
关键词:神经梅毒眼部症状
急性脑梗死患者合并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危险因素及早期预后分析被引量:24
2019年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合并颅内未破裂动脉瘤(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UIA)的危险因素及UIA的存在是否会影响ACI患者的早期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1月至2017年8月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确诊为ACI的患者。通过急诊头颅磁共振及三维时间飞跃序列技术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three dimensional time of flight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3D-TOF-MRA)筛查确立ACI和UIA的诊断,根据是否合并UIA,将所有入组患者分为未合并UIA(A)组和合并UIA(B)组。分析ACI与UIA的共病率及危险因素,根据患者90 d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所有ACI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3分)。分析UIA的位置、大小、个数以及急性期不同的治疗方式对二者共病早期预后的影响,并筛选出影响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ACI患者3 641例,其中合并UIA 237例(6.51%)。B组患者的高龄、女性、吸烟、高血压者的比例显著高于A组,纳入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女性(OR=1.691,95%CI 1.249~2.290,P=0.001),年龄(OR=1.023,95%CI 1.010~1.036,P=0.000),吸烟(OR=1.942,95%CI 1.413~2.670,P=0.000),高血压(OR=1.539,95%CI 1.025~2.309,P=0.037)与急性脑梗死合并UIA显著相关。发病90 d后预后良好组2 346例(64.43%),预后不良组1 295例(35.57%),UIA患者比例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2,P=0.967);颅内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及个数以及治疗方式、TOAST分型与患者预后没有明显相关性。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OR=1.009,95%CI 1.003~1.016,P=0.003),糖尿病(OR=1.235,95%CI 1.076~1.418,P=0.003),既往脑卒中病史(OR=1.544,95%CI 1.324~1.801,P=0.000)以及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OR=1.037,95%CI 1.020~1.054,P=0.000)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不良转归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女性、高龄、吸烟、高血压是二者共病的危险因素。UIA的位置、大小以及
吴璇张新江段作伟
关键词:动脉瘤脑梗塞预后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卒中后抑郁与1年时卒中复发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 探讨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与1年时卒中复发的相关性。 方法 前瞻性连续纳入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以及为期1年的随访,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卒中复发与PSD之间的独立相关性。 结果 共纳入331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115例(34.7%)为PSD患者,1年随访期内37例(11.2%)出现卒中复发。PSD组与非PSD组人口统计学和基线临床资料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卒中复发组年龄[(66.9±11.7)岁对(59.7±11.7)岁;t=3.621,P〈0.001]、收缩压[140.0(133.5~150.0)mmHg对135.0(127.0~146.0)mmHg;Z=2.302,P=0.021]以及心房颤动(24.3%对9.5%;χ2=7.251,P=0.007)、糖尿病(51.4%对28.6%;χ2=7.956,P=0.005)和PSD(17.4%对7.9%;χ2= 6.852,P=0.009)患者比例显著高于未复发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年龄、收缩压、总胆固醇、心房颤动、糖尿病后,PSD是卒中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优势比2.15,95%可信区间1.19~5.45;P=0.016)。 结论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PSD与1年内卒中复发独立相关。
杨明段作伟张新江
关键词:卒中脑缺血复发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