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慧云
- 作品数:6 被引量:59H指数:4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孕激素对PR-M阳性原代子宫肌瘤细胞增殖和凋亡影响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研究孕激素对孕激素受体M(PR-M)阳性原代子宫肌瘤细胞生长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收集2015年9月到2016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妇科因子宫肌瘤行全子宫切除的肌瘤标本,原代培养细胞成功后用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筛选出PR-M(+)/PR-A/B(-)的标本作为实验组和PR-M(-)/PR-A/B(+)作为对照组。用不同浓度米非司酮(MIF)处理,培养48h后,应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其对PR-M阳性和PR-M阴性子宫肌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随着浓度的增加与作用时间的延长,PR-M(+)和PR-M(-)子宫肌瘤细胞生长均受到抑制,浓度≥1×10^(-6)mol/L MIF处理48h后,两组肌瘤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和凋亡率逐渐增加,呈浓度和剂量依赖性(均<0.05)。其中PR-M(+)组肌瘤细胞各浓度增殖抑制率和凋亡率均小于PR-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MIF对PR-M原代培养子宫肌瘤细胞凋亡的作用和抑制增殖的作用时间-剂量依赖性。孕激素可能通过PR-M抑制原代培养子宫肌瘤细胞的凋亡促进肌瘤的发生发展,这种作用可被孕激素受体拮抗剂阻断。
- 封全灵王智霆熊祯祯张倩雯刘慧云戈士文
- 关键词:孕激素子宫肌瘤细胞增殖和凋亡
- IGF-1、TNF—α在子宫腺肌病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研究子宫腺肌病患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在子宫不同部位的表达情况,探讨IGF-1与TNF-ɑ在子宫腺肌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3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作为实验组,30例正常妇女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子宫不同部位(包括子宫内膜层、子宫内膜-肌层交界区、外肌层)中IGF-1、TNF-ɑ表达,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IGF-1、TNF-ɑ在实验组子宫内膜层、子宫内膜-肌层交界区、外肌层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验组子宫内膜-肌层交界区的表达高于子宫内膜层、外肌层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表达差异性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实验组中IGF-1与TNF-ɑ表达呈正相关(r=0.523,0.862,0.447,P均〈0.05)。结论IGF-1、TNF-ɑ可能通过改变子宫内膜-肌层交界区的结构和(或)功能促进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IGF-1与TNF-ɑ在子宫腺肌病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某种协同作用。
- 封全灵张钦山张林东刘弘扬王智霆刘慧云
- 关键词:子宫腺肌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肿瘤坏死因子-Α
-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复发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1
- 2018年
-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6月-2016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妇科行腹腔镜保守性手术且术后按纳入条件随访资料完整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304例的临床资料,以术后2年内复发的70例为观察组,以未复发的234例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回归分析在年龄、术前痛经、术前产次、既往治疗史、既往就诊医院级别、卵巢囊肿侧别、手术分期、术后药物(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 RH-a)治疗、术后妊娠均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相关(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术前痛经、既往药物治疗、双侧卵巢囊肿是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的危险因素。而年龄大、既往就诊三级甲等医院、术后药物(Gn RH-a)治疗、术后妊娠4个因素是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的保护因素。结论:对有高危因素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应选择级别高的医院就诊,早期发现、早期手术,采取创伤小、能彻底清除病灶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术后相关药物治疗及术后受孕可以有效预防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
- 封全灵刘慧云王智霆刘弘扬
- 关键词: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
- 胰岛素抵抗与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4
- 2017年
- 目的探究子宫内膜息肉(EP)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状态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妇科就诊的90例EP患者为病例组,90例非EP患者为对照组,统计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BMI)、血压及腹围;检测血液胰岛素释放试验4次、葡萄糖耐量试验4次、性激素及血脂,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两组患者HOMA-IR、空腹胰岛素、胰岛素120 min、服糖后1 h、2 h、3 h血糖、总胆固醇及腹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BMI、高血压及性激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胰岛素抵抗者分别占60.00%和2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640,P=0.000,r=0.29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P的影响因素是HOMA-IR及腹围(OR=4.423,OR=2.496)。结论胰岛素抵抗与EP的发生呈正相关。
- 封全灵律欢欢张林东刘弘扬刘慧云王智霆
- 关键词:子宫内膜息肉胰岛素抵抗性激素腹围
- 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妊娠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合并不孕患者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妊娠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妇科行腹腔镜保守性手术且有生育要求的17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术后妊娠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随访178例患者中失访18例(10.1%),完整随访的160例患者中,术后共妊娠105例(65.6%),其中自然妊娠82例,占78.1%(82/105),辅助生育妊娠23例,占21.9%(23/105)。术后1年内妊娠者76例(72.4%),1~2年内妊娠者29例(27.6%)。术后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 RH-a)者133例,其中妊娠97例,占72.9%(97/133)。术后使用促排卵药物者64例,其中妊娠48例,占75.0%(48/64)。子宫内膜异位症生育指数(EFI)评分≤4分者15例,其中妊娠5例,占33.3%(5/15),EFI评分5~8分者50例,妊娠33例,占66.0%(33/50),EFI评分9~10分者95例,妊娠67例,占70.5%(67/95)。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经期天数、年龄、既往妊娠史、术后使用Gn RH-a治疗、术后使用促排卵药物、EFI评分、既往妇科炎症、宫腔操作史均与术后妊娠率有关(P<0.05)。按1996年美国生育协会修订的内异症分期标准(r-AFS)进行分期,不同r-AFS分期与术后妊娠率无关(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月经天数>7 d、既往妇科炎症、宫腔操作史≥2次是术后妊娠的危险因素(P<0.05);年龄<35岁、既往妊娠史、术后使用Gn RH-a治疗、术后使用促排卵药物、高EFI评分、无痛经史是术后妊娠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生育期年轻患者,既往有妊娠史,无痛经史,减少妇科炎症及不必要的宫腔操作,术后相关药物(Gn RH-a)治疗及术后使用促排卵药物,均可提高EMs患者的术后妊娠率,术后使用GnRH-a药物及高EFI评分是影响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
- 封全灵倪凌佩王智霆刘弘扬刘慧云胡兴韶
-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妊娠
- 子宫肌瘤细胞中孕激素受体M、A/B及porin蛋白表达观察被引量:23
- 2017年
- 目的观察子宫肌瘤细胞中孕激素受体M(PR-M)、孕激素受体A/B(PR-A/B)及porin蛋白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子宫肌瘤切除术中切取子宫肌瘤组织及瘤旁正常子宫平滑肌组织后冰上尽快送实验室,原代培养子宫肌瘤细胞和正常子宫平滑肌细胞并鉴定。取第3代子宫肌瘤细胞(实验组)和正常平滑肌细胞(对照组),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中的PR-M、PR-A、PR-B、porin蛋白,分析PR-M、PR-A、PR-B蛋白与porin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细胞中PR-M、PR-A、PR-B、porin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130±0.012、0.432±0.052、0.456±0.045、0.525±0.082,对照组分别为0.086±0.015、0.223±0.036、0.269±0.026、0.202±0.034,实验组细胞中PR-M、PR-A、PR-B蛋白和porin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实验组中PRM蛋白与porin蛋白相对表达量呈正相关关系(r=0.464,P<0.05)。结论子宫肌瘤细胞中PR-M、PR-A、PR-B、porin蛋白表达升高,PR-M、PR-A、PR-B、porin蛋白表达异常可能与子宫肌瘤的发病有关,且PR-M蛋白与porin蛋白可能在子宫肌瘤发病中起协同作用。
- 封全灵王智霆刘慧云
- 关键词:子宫肌瘤子宫肌瘤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