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晓倩
- 作品数:4 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泰山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地理种群白纹伊蚊线粒体基因COI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探讨白纹伊蚊不同地理种群间的进化关系和遗传分化情况,为白纹伊蚊防制和蚊媒病防控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在广泛采集样品的基础上,通过PCR扩增、测序获取线粒体基因COI片段,并从GenBank下载了部分序列,比对、剪切后的598bp用于后续分析。结果系统发育分析的结果表明所有白纹伊蚊的COI序列聚成一支,没有明显的遗传差异;60条COI序列分属于19个单倍型,其中4个为共享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Hd)为0.737,核苷酸多样性(π)为0.20%;海南的白纹伊蚊种群与绝大部分地理种群间出现了明显的分化(P<0.05);H1和H6形成了2个辐射中心,是较为原始的单倍型。结论我国的白纹伊蚊种群正处于扩张的趋势,海南的白纹伊蚊种群与其它地理种群间出现了明显分化。
- 张瑞玲姚广琴潘晓倩马德珍赵爱华张忠
- 关键词:白纹伊蚊地理隔离蚊媒病
- 不同地理种群白纹伊蚊感染Wolbachia的检测和系统发育分析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探讨我国不同地理种群白纹伊蚊感染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na)的情况和多样性,为蚊媒病的生物防控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选用Wolbachia的表面蛋白基因(wsp),经PCR扩增测序后与GenBank下载的序列进行比较分析,以确定白纹伊蚊感染Wolbachia的情况和类型。结果 13个地理种群中有11个种群的样品均检测到Wolbachia感染,通过核苷酸同源性比较和分析证实我国白纹伊蚊感染的类型包括A群的wAlbA亚群,B群的wPip和wAlbB两个亚群,其中山东泰安和广西玉林种群的白纹伊蚊为A、B群共感染。系统发育分析显示wsp基因序列聚成两大支,即A群和B群;B群又分为wPip和wAlbB两支。结论我国不同地理种群的白纹伊蚊体内普遍感染Wolbachia,其基因型主要为wAlbA和wAlbB型。
- 张瑞玲姚广琴潘晓倩赵爱华马德珍张忠
- 关键词:蚊媒病沃尔巴克氏体白纹伊蚊WSP基因
- 环境因素对蜱类共生微生物的影响
- 2017年
- 蜱是专性吸血的体外寄生虫,血餐是其唯一的营养来源,在叮咬人畜吸血的过程中传播多种病原体,引发蜱媒传染病。蜱的共生微生物种类繁多,包括细菌、真菌等,影响着蜱的营养、繁殖、代谢,对病原体在蜱体内的存活、定殖及蜱的传病能力起着决定性作用。共生微生物的多样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总结了环境因素对蜱类共生微生物的影响,以期为蜱类共生微生物的研究积累资料,为利用共生微生物开展蜱媒病的防控奠定基础。
- 姚广琴潘晓倩张忠张瑞玲
- 关键词:共生微生物
- 血餐对蜱类共生细菌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3
- 2017年
- 蜱是是自然界吸血媒介中仅次于蚊虫的第二大传播媒介,在叮咬人畜吸血的过程中传播多种病原体,引发蜱媒传染病。蜱的共生微生物种类繁多,包括细菌、真菌等,不仅影响蜱的营养、繁殖和代谢,对病原体的存活、定殖及蜱的传病能力也起着决定性作用。血餐是蜱的唯一营养来源,也是影响其共生细菌变化的主要因素。不同来源的血餐、以及血餐的消化程度等均可影响蜱的共生细菌组成和多样性。本文总结了血餐对蜱类共生细菌多样性的影响,以期为利用共生细菌开展蜱媒病的防控积累资料。
- 潘晓倩姚广琴张忠张瑞玲
- 关键词:共生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