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贤春

作品数:15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贵州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艺术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学

主题

  • 6篇电影
  • 6篇艺术
  • 3篇艺术学
  • 2篇思维
  • 2篇突现
  • 2篇自组织
  • 2篇悖论
  • 2篇媒介
  • 2篇非线性
  • 1篇盗梦空间
  • 1篇第三人称
  • 1篇第一人称
  • 1篇典故
  • 1篇电影现象
  • 1篇一般艺术学
  • 1篇艺术发生
  • 1篇艺术理想
  • 1篇艺术系
  • 1篇艺术系统
  • 1篇音乐

机构

  • 6篇东南大学
  • 6篇黄冈师范学院
  • 3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南京艺术学院
  • 1篇贵州省社会科...

作者

  • 15篇黄贤春
  • 3篇方锐
  • 1篇谢建明
  • 1篇纪珊珊
  • 1篇谢建明

传媒

  • 5篇电影文学
  • 1篇小说评论
  • 1篇文艺争鸣
  • 1篇文艺评论
  • 1篇当代电影
  • 1篇贵州社会科学
  • 1篇电影评介
  • 1篇贵州大学学报...
  • 1篇美与时代(美...
  • 1篇常州大学学报...
  • 1篇艺术学界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艺术悖论的基本逻辑类型及其内在统一性被引量:8
2016年
有关艺术的悖论有两种基本类型,即艺术语义悖论与艺术集合悖论。艺术语义悖论又包括"似非而是"、"似是而非"和"恶性循环"这三种亚类。艺术悖论不仅涉及绘画、文学、戏剧、影视这些具体艺术门类实践,而且涉及艺术批评学、艺术发生学这样的艺术理论实践。无论艺术悖论类型如何变化,其发生机制都有着内在的统一性:已知的艺术悖论都根源于某种形式上的规律断裂,这种规律断裂在形式上无外乎三种,即事物组织形式上的系统内、外之间的规律断裂、微观作用机制与宏观变化之间的规律断裂,以及存在方式上的共时性与历时性之间的规律断裂。
谢建明黄贤春
关键词:艺术悖论
“无创作者音乐”为艺术学带来的悖论和启示
2012年
"无创作者音乐"的出现为艺术学带来了悖论:艺术被认为是情感的传达,需要传达者,但"无创作者音乐"作为艺术却不提供传达者,而接受者却又有情感体验。这种悖论是深化认识的契机,它的存在揭示了人们认识上的片面性,必须加以修正。艺术主体自我配置论主张艺术是艺术主体的自我配置,这种自我配置既可以是创作也可以是接受。"无创作者音乐"作为艺术不成问题,因为自我配置服务于自我探测和自我建构,情感体验正在其中,它不必要求一个超乎其上的他者来传达情感。
黄贤春方锐
关键词:情感悖论艺术
要“单线串珠”还是要“网络联结”——艺术学基础研究中“两种思维”的抉择
2011年
艺术学为了其学科的根基而努力寻求所谓的艺术"共通性",但至今未果。寻找"全体共通性"无异于"单线串珠",是"线性思维"简单化的产物。但是,艺术世界的复杂性拒斥简单化。采用"非线性思维"则可以有效地处理复杂性,它支持"网络联结"模型,使用这种模型能够获得一个建立在局域联结关系基础上的"艺术系统"整体;这样便可以照顾到艺术世界的复杂性,消解"全体共通性"难题,从而最终夯实艺术学的基础。
黄贤春
关键词:艺术学网络联结线性思维非线性思维
不善的非线性变化——苏童《黄雀记》对伦理复杂性的创造性反映
2015年
人们似乎能从《黄雀记》这一小说的标题中获得有关其内容上的隐喻性启示。但要真正理解其中所反映的社会伦理奥妙亦非易事。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思维定式限制了人们进一步的理解。"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历史典故主要表达的是,人不能因为见利动欲而忽视了自身的危险处境,或者是在获利的行动中没有考虑到或预见到身后或事后潜伏的巨大危险。从这种思维定式出发,那就很容易判断,
黄贤春方锐
关键词:历史典故隐喻性浮士德
通信与控制型电影现象和原理带来的启示
2017年
通信与控制型电影是现代科学技术在艺术领域渗透的直接结果之一。其发生发展的历史逻辑可以为艺术创作和研究带来诸多启示:其一,环境中持存的艺术必须处理好自身与环境的关系,即须与环境要素形成友好合作型关系;其二,媒介不仅是一种载体,而且还是内容和叙事结构的创新源泉;其三,影视媒介的特殊语义连贯能力和需求,使得熟悉和运用自然语言语义系统的编剧及其工作得以凸显;其四,艺术与现实间的差异是其服务现实的可靠保障;其五,科学语汇的更新能力是新视野到来的保证。
黄贤春
关键词:电影媒介
第一人称本体与第三人称本体——中西艺术涉因性背景比较被引量:2
2010年
在古代艺术活动中,中西思维倾向差异明显。中国人多自第一人称本体出发,而西方人则多基于第三人称本体。造成中西在艺术本质论、艺术理想和艺术门类发展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的根本原因,似可追究于此种文化背景的殊异。
黄贤春
关键词:中西艺术第三人称第一人称本体思维倾向艺术理想
文艺复杂性发展的四种关联形态被引量:2
2013年
伟大的物理学家路德维希·波尔兹曼曾宣称他所处的19世纪是“一个达尔文的世纪”,①说明了进化论在当时的巨大影响。如今,进化的思想已经渗透到了几乎所有的领域。人们在文艺研究领域中也试图把“进化思想”引进来,但却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引起了很多争议。首先是因为“进化”总是不可避免地与“进步”纠缠在一起,认为过去的是低级的,新发展的就是高级的,这就带来了问题,如果说荷马史诗比现代诗歌要低级,这是谁也不会同意的;
黄贤春
关键词:文艺研究进化论路德维希物理学家
“突现电影”存在的逻辑
2010年
"突现"能在电影艺术中存在需要两方面的客观条件,一是作为复杂系统的自然所提供的条件,二是作为人工系统的电影本身所允许的条件。以静态的、简化的机械自然观为方法论基础,不能够回答"‘突现电影’的非线性共时组织存在于何处"这一问题。而以复杂性思维,运用"互补原理",可以使我们认识到,"突现电影"的非线性组织既不存在于银幕上,也不存在于观众的头脑中,而是生成于通过以光影为纽带联系起来的、在银幕与观众之间不断发展变化的关系过程之中。
黄贤春
关键词:非线性自组织
通信与控制型电影的历史与逻辑被引量:1
2017年
人类已步入通信与控制的时代,通信与控制媒介随处可见。电影是一种具有强包容性的电力媒介,与其他媒介之间能够产生语义形式系统上的连贯性,并能在自身内部使各媒介之间处于相容状态。以此为前提,加之艺术具有媒介依赖性,使得通信与控制媒介能够进入电影之中并服务于艺术。由于媒介是一种尺度,所以,通信与控制媒介凭借其本质的目的性、冲突性和复杂性,深刻地影响了电影艺术的发展,在21世纪初形成了以四大亚类并行发展为基本格局的通信与控制型电影。
黄贤春
关键词:电影媒介
论电影中的“黑箱”符码被引量:2
2012年
电影因其内部记号而被人理解。记号是社会产物,现代社会在新形势下产生了新的记号。“黑箱”本是科技术语,是通信与控制领域核心概念之一。电影通过肖似形式及其他修辞方式将其捕获,形成特定的“黑箱”符码。该符码具有复杂的结构,其两面性心理实体,即能指与所指的结合体,达三层之多。它在电影符号系统中有着自身差异性位置,具有横组合与纵聚合能力,能够被编码而携带信息。该符码仍在不断发展,具有开放性。
黄贤春方锐
关键词:电影符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