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建

作品数:6 被引量:136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经济管理
  • 3篇社会学

主题

  • 2篇社会网
  • 2篇社会网络
  • 2篇农民
  • 2篇资本
  • 2篇非农
  • 2篇非农化
  • 1篇幸福感
  • 1篇医疗满意度
  • 1篇增收
  • 1篇增收机制
  • 1篇正规教育
  • 1篇正规就业
  • 1篇中国综合社会...
  • 1篇人力资本
  • 1篇社会支持
  • 1篇社会资本
  • 1篇实证
  • 1篇实证分析
  • 1篇农户
  • 1篇农户增收

机构

  • 5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王建
  • 1篇张兆曙
  • 1篇杨建科

传媒

  • 2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中国农村观察
  • 1篇社会学研究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年份

  • 2篇2019
  • 3篇201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城乡关系、空间差序与农户增收——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数据分析被引量:22
2017年
本文立足于农民收入的空间转换逻辑和城乡关系的差序类型,并借助相关数据系统检验了促进农户增收的三种机制是否存在空间差异。研究发现:1.地区非农化对距离城市较近的农户增收有着明显的积极作用;家庭非农化的影响则表现出逆向差序的特征。2.文化性人力资本对靠近城市的农户增收的边际效用较大;技能性人力资本促进农户增收的效应则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3.社会网络对农户增收的积极影响在远离城市的偏远农村更为突出。上述观察结论隐含着一个重要的政策逻辑,即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以此推进家庭经营结构转变和劳动力转移,对于促进偏远地区的农户增收具有重要的意义。
张兆曙王建
关键词:非农化社会网络
正规教育与技能培训:何种人力资本更有利于农民工正规就业?被引量:55
2017年
人力资本是促进农民工正规就业、改善就业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以往研究并未深入挖掘何种人力资本在提升农民工就业层次方面发挥着更为关键的作用。对此,本文基于城市农民工调查数据,在Logit模型基础上采用系数集束化的统计方法,比较了正规教育和技能培训两种人力资本对农民工正规就业影响的相对效果。研究发现:技能培训是影响农民工正规就业更为直接和有效的人力资本要素,其作用远远高于正规教育,但技能培训相对于正规教育的作用优势存在着明显的代际差异和职业分化特征。在代际差异上,对于两代农民工而言,技能培训的作用均高于正规教育,但在第一代农民工的就业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在职业分化上,技能培训所发挥的作用仍然高于正规教育,并且前者相对后者的优势会随着农民工"去体力化"的职业分化过程表现得愈发突出。
王建
关键词:正规教育
村庄非农化、社会资本与农民家庭收入被引量:16
2019年
聚焦于社会资本影响农民收入的微观和宏观机制,利用中国家庭动态追踪调查数据构建"家庭—村庄"两个层次的交互模型,考察了不同生产情景下社会资本效用的差异性以及村庄非农化过程对其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微观层面,家庭社会网络规模的扩张能够同时提高农业收入和非农收入,而社会网络结构异质性的提高只有利于非农收入的增长;并且随着村庄非农化程度的提高,社会网络的效应对于农业收入逐步减弱,而对于非农收入的影响则逐步增强。在宏观层面,村庄社会融合程度的提高仅有利于农民农业收入的增长,但随着非农化进程的推进,村庄集体社会资本在农业生产中所凸显的优势将会逐渐削弱。这预示着,中国农村非农经济的迅猛发展正逐步改变乡村社会资本的经济意涵。
王建
关键词:社会资本农民收入
社会支持还是参照群体?——社会网络对主观幸福感影响机制的考察被引量:22
2019年
社会网络如何影响个体幸福感,在既往研究中尚无明确答案。文章从社会支持和参照群体两种理论视角,证明了社会网络对个体幸福感作用的多重机制。就个体幸福感的生成而言,网络中高地位群体更多是个体获取心理调适的行动资源;而网络中低地位群体更多是个体向下参照形成心理优越感的比较对象。但这两种作用的发挥还受制于网络环境和收入群体的分化。在网络环境方面,绝对网络资源含量所发挥的支持作用更容易在优势网络环境中实现。在收入群体分化方面,社会网络的支持功能更容易在中高收入群体中产生,其作用强度随收入差距的拉大而加强。社会网络的向下参照功能仅存在于高收入群体中。
郭小弦王建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社会网络社会支持
“医疗服务圈”与城市居民的医疗满意度——基于八城市调查(JSNET2014)的实证分析被引量:17
2017年
影响城市居民医疗满意度的因素众多,能否便利地接近获取优质医疗服务资源对个体的医疗满意度起关键作用。为此,本文提出"医疗服务圈"的概念,认为在医疗资源稀缺和分布不平衡的情况下会形成医疗服务壁垒。而城市居民所在的城市区位、单位体制与个人权力、家庭收入及就医过程中使用社会关系的差异,对于跨越壁垒、获得较好的医疗满意度有不同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居民的总体医疗满意度在八城市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在体制内单位工作的城市居民的医疗满意度更高;家庭收入的提高能提升居民医疗满意度。另外,就医过程中使用关系,会显著降低城市居民的医疗满意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居民就医动用关系是被动的,加重了其经济和人情的负担。
杨建科王建
关键词:医疗满意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