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姗姗

作品数:11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唐山市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唐山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社会学

主题

  • 6篇骨折
  • 6篇关节
  • 4篇距下关节
  • 4篇跟骨
  • 4篇跟骨骨折
  • 3篇融合术
  • 3篇陈旧性跟骨骨...
  • 2篇愈合
  • 2篇三维CT
  • 2篇肿瘤
  • 2篇疗效
  • 2篇假体
  • 2篇矫形
  • 2篇骨肿瘤
  • 2篇固定术
  • 2篇关节功能
  • 2篇恶性
  • 2篇恶性骨肿瘤
  • 1篇单侧
  • 1篇单纯性

机构

  • 10篇唐山市第二医...

作者

  • 10篇马姗姗
  • 5篇毕若杰
  • 5篇李力更
  • 4篇孙昌俊
  • 3篇李勇
  • 2篇李建军
  • 1篇刘丙立
  • 1篇王雪
  • 1篇宗双乐
  • 1篇赵刚
  • 1篇张剑锋
  • 1篇张淑艳
  • 1篇王月
  • 1篇安毅
  • 1篇张净宇
  • 1篇王保苍
  • 1篇李瑞国
  • 1篇苏立新
  • 1篇胡平
  • 1篇戴士峰

传媒

  • 2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中华解剖与临...
  • 1篇魅力中国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武警后勤学院...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4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创距下关节融合术对陈旧性跟骨骨折患者距骨倾斜角、骨性愈合时间及足部功能的影响
2021年
【目的】探究微创距下关节融合术对陈旧性跟骨骨折患者距骨倾斜角、骨性愈合时间及足部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18年10月-2020年8月收治的92例陈旧性跟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46例)和微创组(46例)。其中常规组给予开放跟距下关节融合术,微创组给予微创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陈旧性跟骨骨折患者。比较2组患者距骨倾斜角、术中出血量、骨性愈合时间,足部功能改善情况,疼痛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β-内啡肽(β-EP)、P物质(SP)、前列腺素E2(PGE2)]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常规组比较,微创组术中出血量、骨性愈合时间明显降低(P<0.05);与手术前距骨倾斜角比较,2组术后均明显升高(P<0.05),且与常规组比较,微创组明显升高(P<0.05);与手术前血清IL-6、β-EP、SP、PGE2水平比较,2组手术后均明显降低(P<0.05),且与常规组比较,微创组明显降低(P<0.05);与常规组足部功能优良率78.26%比较,微创组95.65%明显升高(P<0.05);与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26.09%比较,微创组6.52%明显降低(P<0.05)。【结论】微创距下关节融合术用于陈旧性跟骨骨折可有效改善患者足部功能,促进骨性愈合,减轻疼痛,增大距骨倾斜角,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有效。
谢坤南毕若杰马姗姗孙昌俊李力更
关键词:陈旧性跟骨骨折
陈旧跟骨骨折后足病态解剖结构及矫形手术治疗效果的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分析陈旧跟骨骨折后足病态解剖结构,并探究不同矫形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6月我院陈旧跟骨骨折患者85例。根据不同手术方案分组,其中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者28例纳入A组,行距下关节原位融合术治疗者35例纳入B组,行距下关节撑开植骨融合术治疗者22例纳入C组。比较3组患侧与健侧解剖结构,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C组,但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性愈合时间均长于B组、C组。B组、C组足部功能优良率(97.14%、100.00%)均高于A组(71.43%)。B组、C组术后3个月、6个月患侧NRS评分均低于A组,并且术后6个月患侧距骨倾斜角、跟骨补偿角、距跟高度、距跟角与术前差值均大于A组。结论:根据陈旧跟骨骨折后足病态解剖结构进行手术设计,有助于临床合理选择手术治疗方案,改善手术治疗效果及患者预后。
毕若杰谢坤南马姗姗孙昌俊李力更
关键词: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半肩关节假体置换治疗肱骨近端恶性肿瘤的疗效分析
2023年
目的 探讨半肩关节假体置换治疗肱骨近端恶性肿瘤的术前、术后关节功能变化及疼痛改善的情况。方法 本研究收集唐山市第二医院骨病科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有完整资料的5例肱骨近端原发恶性肿瘤患者,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13~26岁,平均(19.60±5.20)岁。骨肉瘤2例,尤文肉瘤1例,软骨肉瘤1例,滑膜肉瘤1例。Enneking分期ⅠA期1例,ⅡA期3例,ⅡB期1例。5例患者均行瘤段广泛切除、半肩关节假体置换手术治疗。通过X线、CT、MRI及局部超声观察肿瘤局部复发情况,测量主动外展角度、前屈角度、内旋角度、外旋角度及评估肌肉骨骼肿瘤学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比较术前及术后6个月肩关节功能变化及疼痛改善情况。结果 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60个月,平均(41.00±13.91)个月。5例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未出现肿瘤局部复发、伤口感染、假体松动等术后并发症。1例滑膜肉瘤患者术后12个月复查发现肿瘤转移至左胸部,行胸壁肿瘤手术切除后4周复查发现双肺转移病灶并出现左大腿转移灶;1例术后出现右侧桡神经麻痹症状,给予营养神经治疗,4个月后症状逐渐消失;2例出现假体向上脱位。术前主动外展角度、前屈角度、内旋角度、外旋角度、MSTS评分、VAS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半肩关节肿瘤假体置换是治疗肱骨近端原发恶性肿瘤的一种保肢手术方式,术后局部疼痛症状明显改善,但肩关节功能下降,需进一步对假体行改进研究。
王辉李勇徐红刘洪涛李建军马姗姗张剑锋
关键词:恶性骨肿瘤关节功能并发症
单侧通道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固本益髓灸法治疗老年中上段胸椎体破裂骨折患者的疗效
2024年
目的:探讨老年中上段胸椎体破裂骨折患者接受单侧通道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固本益髓灸法的疗效及术后血栓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中上段胸椎骨折伴锥体后壁破裂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单侧通道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用固本益髓灸法干预。两组术后均接受骨折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功能障碍指数,并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观察并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四项指标、D-二聚体、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深静脉血栓(DVT)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8个月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椎体高度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vs 14%,χ^(2)=4.891,P<0.05)。研究组治疗后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治疗后D-二聚体、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及血浆黏度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7天、治疗14天血栓DVT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OD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改良日本骨科学会评分(M-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单侧通道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固本益髓灸法治疗中上段胸椎骨折伴锥体后壁破裂患者能达到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术后血栓的发生率也较低。
张敏辉毕若杰王月郭志良张恒高岩马姗姗郭益玮
股骨头坏死塌陷进展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刘丙立赵刚李力更王雪马姗姗张淑艳戴士峰李瑞国陈杰
该课题从多角度对股骨头坏死进行研究,通过研究早中期股骨头坏死面积与关节积液相关性探讨股骨头坏死病理机制,研究钽棒支撑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与坏死面积,坏死部位之间存在密切相关性,为早中期骨坏死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该研...
关键词: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
特制限制型假体置换治疗肘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特制限制型肿瘤假体置换治疗肘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的术后关节功能及疼痛改善情况。方法本研究收集唐山市第二医院2014年8月至2020年12月有完整资料的肘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患者5例,男1例,女4例,年龄26~66岁,平均年龄(46.60±14.79)岁;尺骨近端2例(1例多形性肉瘤,1例孤立性骨髓瘤),肱骨远端3例(2例肺癌骨转移瘤,1例乳腺癌骨转移瘤)。均行瘤段广泛切除特制限制型肘关节肿瘤假体置换术。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通过X线、CT、MRI及局部超声,观察肿瘤局部复发情况。通过肌肉骨骼肿瘤学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评分、Mayo肘关节评分、屈伸弧度测量、旋转弧度测量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VAS),比较手术前后肘关节功能及疼痛症状缓解情况。结果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32.60±14.62)个月,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均未出现局部肿瘤复发。1例术后出现尺神经麻痹症状,行营养神经治疗,于术后3个月逐渐恢复,术后6个月症状消失。1例术后12个月出现假体松动,行支具固定,准备择期行翻修手术。1例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术后8个月复查发现T11、L5椎体转移病灶并病理性骨折,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肘关节置换术后6个月复查,患者MSTS评分(26.60±1.34)分,Mayo评分(90.00±3.54)分,按Mayo评分进行疗效评价,优4例,良1例,优良率80%;屈伸弧度(126.00±12.94)°,VAS疼痛评分(1.40±0.55)分,均优于术前MSTS评分(20.40±1.52)分、Mayo评分(71.00±5.48)分、屈伸弧度(102.00±5.70)°、VAS疼痛评分(5.00±0.7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肘关节旋转弧度(103.00±9.74)°,较术前旋转弧度(102.00±7.58)°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制限制型假体置换是治疗肘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的一种手术方式,可广泛切除肿瘤组织,术后患者疼痛症状缓解并获得良好的关�
李勇王保苍马姗姗安毅王磊张净宇徐红李建军
关键词:恶性骨肿瘤关节功能复发
医院党建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策略
2021年
在经济社会建设的背景下,内部与外部环境不断发生变化,这也进一步地促进了我国医疗制度的深化改革,为医院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出现了新的挑战,医院在发展中要主动地适应内部外界环境的变化,强化对医院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为医院党建工作的正常开展创造良好环境。医院党建工作关键不只在于党员干部的个人能力与自身素质,也要将医院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思路与新时代的需求相接轨,提升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实现医院的长远发展。
马姗姗
关键词:党建思想政治教育
基于三维CT解剖重建距下关节原位融合术治疗陈旧性跟骨骨折伴单纯性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临床效果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观察基于三维CT解剖重建距下关节原位融合术治疗陈旧性跟骨骨折伴单纯性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唐山市第二医院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78例陈旧性跟骨骨折伴单纯性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39例。A组采用常规距下关节原位融合术治疗,B组采用基于三维CT解剖重建距下关节原位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性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6、12个月的足部功能优良率。结果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的住院时间、骨性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6、12个月足部功能优良率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三维CT解剖重建距下关节原位融合术治疗陈旧性跟骨骨折伴单纯性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损伤和术后并发症,促进足部功能改善。
谢坤南毕若杰马姗姗孙昌俊李力更孙志红
关键词:陈旧性跟骨骨折
阶梯治疗开放性桡骨远端骨折脱位的疗效观察
2024年
目的探讨采用一期外固定架临时固定、二期钢板内固定的阶梯治疗方案治疗开放性桡骨远端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病例系列报告。纳入2015年6月—2022年8月唐山市第二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开放性桡骨远端骨折脱位患者26例,其中男14例、女12例,年龄32~51(41.5±5.2)岁。患者均采用一期外固定架临时固定、二期钢板内固定的阶梯治疗方案。观察指标:(1)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伤口愈合情况、二期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切口感染、针道感染、正中神经炎症状、下尺桡关节不稳等并发症发生情况。(2)术后定期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内固定断裂失效、深部感染、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情况。(3)术后12个月,测量腕关节屈伸活动范围及前臂旋前旋后角度,观察腕关节活动恢复情况;依据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MMWS)评定腕关节功能。结果2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一期、二期手术,2次手术间隔5~12(8.1±3.5)d。患者一期手术时间1.2~3.2(1.6±0.8)h、术中出血量50~200(90±35)mL,二期手术时间1.5~2.5(1.8±0.3)h、术中出血量30~100(45±15)mL。患者二期手术后住院时间13~28(15.6±5.6)d。患者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出现浅表针道感染1例,复杂局部疼痛综合征1例,正中神经炎1例,给予相应治疗后好转;下尺桡关节不稳1例,有异常活动但无明显疼痛,未进行干预治疗。2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20(13.5±4.6)个月。随访期间无内固定断裂失效、深部感染、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2.8~3.7(3.1±0.6)个月。术后12个月,患肢腕关节屈曲40°~70°(48.3°±3.5°)、背伸45°~75°(55.5°±3.2°),前臂旋前60°~87°(65.6°±5.1°)、旋后46°~82°(60.5°±4.6°)。术后12个月,MMWS为72~96(85.0±6.8)分,腕关节功能优13例、良10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8.5%(23/26)。结论对于开放性桡骨远端骨折脱位患者采用�
宗双乐苏立新李勇胡平窦秀云马姗姗
关键词:桡骨骨折骨折脱位骨折固定术临床疗效
基于三维CT解剖重建距下关节撑开植骨融合术治疗陈旧性跟骨骨折畸形愈合临床观察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探讨基于三维CT解剖重建距下关节撑开植骨融合术治疗陈旧性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陈旧性跟骨骨折畸形愈合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予基于三维CT解剖重建距下关节撑开植骨融合术治疗,对照组予3D打印辅助下矫形术。比较两组手术一般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前和术后12、24 h疼痛创伤应激相关指标[β-内啡肽(β-EP)、P物质、前列腺素E2(PGE2)]和氧化应激相关指标[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C)、脂质过氧化物(LPO)、羟基自由基(O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术前和术后3、6个月跟距影像学参数、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Maryland评分、足部功能优良率,其中跟距影像学参数包括距骨倾斜角、Peries角、Gissane角、B(o)hler角、跟骨丘部高度、跟骨水平长度、跟骨轴长度、跟骨宽度。术后随访6个月,统计随访期间两组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12 hβ-EP、P物质、PGE2、MDA、LPO、OH均高于术前,TAC、GSH-Px均低于术前(P均<0.05);两组术后同期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后24 hβ-EP、P物质、PGE2、MDA、LPO、OH均低于术后12 h,TAC、GSH-Px均高于术后12 h(P均<0.05);但两组术后同期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3、6个月距骨倾斜角、跟骨丘部高度、跟骨水平长度、跟骨轴长度、Peries角、Gissane角、B(o)hler角均高于术前,跟骨宽度均低于术前,且术后6个月变化更明显(P均<0.05);而两组同期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3、6个月AOFAS Maryland评分均高于术前,以术后6个月变化更明显(P均<0.05);但两组同期AOFAS Maryland评分比较�
谢坤南毕若杰马姗姗孙昌俊李力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