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春芳

作品数:5 被引量:26H指数:2
供职机构:海口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胃癌
  • 2篇蛋白
  • 2篇增殖
  • 2篇细胞
  • 2篇细胞增殖
  • 1篇蛋白激酶
  • 1篇蛋白激酶B
  • 1篇蛋白酶
  • 1篇凋亡
  • 1篇血管
  • 1篇血管侵犯
  • 1篇血清
  • 1篇血清胃蛋白酶...
  • 1篇影像
  • 1篇影像诊断
  • 1篇幽门螺
  • 1篇幽门螺杆菌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胃癌
  • 1篇直肠

机构

  • 4篇海口市人民医...
  • 1篇中南大学
  • 1篇北京和睦家医...

作者

  • 5篇王春芳
  • 4篇孙光
  • 4篇彭勃
  • 3篇刘兵
  • 1篇徐超
  • 1篇杨瑞宝

传媒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感染控制...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肿瘤药学

年份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二甲双胍影响人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机制研究
2016年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人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二甲双胍处理体外常规培养人结直肠癌细胞HCT-15、COLO205,通过MTT检测结直肠癌细胞的生长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周期及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d、Bcl-2、Cleaved caspase-3及信号通路蛋白Akt、p-Akt、m TOR、p-m TOR、S6K、p-S6K的表达变化。结果不同浓度的二甲双胍作用HCT-15、COLO205细胞72 h后细胞活力明显受到抑制,并呈现浓度依赖性;经流式细胞术分析,二甲双胍能够促使细胞停滞于G0/G1期,同时上调细胞早期及晚期凋亡所占比率;Western blot分析发现,Bad、cleaved caspase-3表达量随着二甲双胍浓度的升高而上调,Bcl-2表达量随着二甲双胍浓度升高而下降;同时,p-Akt及p-m TOR、p-S6K的表达量均明显被抑制,但Akt、m TOR、S6K总蛋白表达量无明显变化。结论二甲双胍能够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而具体机制可能与抑制Akt及m TOR通路活性有关。
王春芳刘兵孙光徐瑜杰彭勃
关键词:二甲双胍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细胞凋亡
沉默泛素特异性肽酶22对人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
2018年
目的探讨泛素特异性肽酶22(USP22)对人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设计、合成针对USP22特异性小干扰RNA(siRNA)片段,通过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Western blot筛选抑制效率最高的siRNA片段以备后续实验;抑制USP22后,噻唑蓝(MTT)法检测胃癌细胞SGC-7901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变化;抑制USP22后,Western blot检测周期、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成功设计、合成针对USP22 siRNA片段,其抑制效率高达80%;USP22抑制后,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明显受到抑制,细胞停滞于G0/G1期[(52.87±1.41)%比(73.73±1.78)%,t=15.491,P=0.000]。同时凋亡率显著增加[(19.63±0.82)%比(4.54±0.46)%,t=58.051,P=0.000];Western blot结果显示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水平显著上升(t=9.580,P=0.001)、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及pro-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量显著降低(t=6.674、7.269;P=0.000、0.000);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及下游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GSK3β)表达水平显著降低(t=13.512、6.846;P=0.003)。结论抑制USP22后,可能通过影响Akt活化,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及诱导细胞凋亡。
王春芳刘兵孙光徐瑜杰彭勃
关键词:胃癌增殖脱噬作用蛋白激酶B
某院普通外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综合干预效果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调查某三甲医院普通外科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现状,了解综合干预措施的干预效果。方法对2015年3月—2016年10月入住该院普通外科>48 h的患者进行MDRO目标性监测,2016年1月起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MDRO感染情况。结果2015年3月—2016年10月收治的住院患者6 406例,MDRO感染155例(2.42%),感染部位以腹腔(积液、胆汁)(76例,49.03%)和手术部位感染(43例,27.74%)为主。干预前(2015年3—12月)MDRO感染率为2.79%(99/3 549),干预后(2016年1—10月)下降至1.96%(56/2 857)(χ2=4.612,P=0.032)。干预后MDRO病原菌无明显变化,均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结论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以降低该院普通外科MDRO感染发病率。
孙光徐超王春芳彭勃
关键词:普通外科多重耐药菌多重耐药菌感染综合干预干预效果
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及幽门螺杆菌对老年胃癌前病变诊断的价值研究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及幽门螺杆菌(Hp)对老年胃癌前病变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老年胃癌前病变患者15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67例、浅表性胃炎48例、胃溃疡38例;另选择我院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各组研究对象均于清晨采集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胃蛋白酶原(PG)(包括PGⅠ和PGⅡ)和胃泌素17的含量。比较各组血清PGⅠ、PGⅡ、胃泌素17含量和Hp感染阳性率,以及血清PGⅠ、PGⅡ、胃泌素17含量与Hp感染联合诊断的效能。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组、浅表性胃炎组和胃溃疡组血清PG I、PG II和胃泌素17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和浅表性胃炎组血清PG I、PG II和胃泌素17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溃疡组血清PGⅠ、PGⅡ和胃泌素17含量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和浅表性胃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萎缩性胃炎组、浅表性胃炎组和胃溃疡组Hp感染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和浅表性胃炎组Hp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溃疡组Hp感染阳性率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和浅表性胃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前病变血清PGⅠ、PGⅡ、胃泌素17含量与Hp感染联合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高于各项单独检测。结论老年胃癌前病变患者血清PGⅠ、PGⅡ和胃泌素17含量升高,Hp感染阳性率高,联合诊断具有较高灵敏度和特异度,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王春芳刘兵孙光徐瑜杰彭勃
关键词:胃蛋白酶原幽门螺杆菌胃癌前病变
CT对原发性胃癌患者壁外血管侵犯影像诊断的可行性探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CT对原发性胃癌患者壁外血管侵犯影像诊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用2016-5-2017-7我院治疗的96例原发性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依据医生来进行判定患者是否存在壁外血管侵犯,观察组患者依据CT诊断来判定患者是否存在壁外血管侵犯,对比两组诊断情况。结果 48例观察组患者中,确定存在壁外血管侵犯患者15例,占比31.25%,未存在壁外血管侵犯患者33例,占比68.75%,观察组的壁外血管侵犯诊断正确率为93.33%,对照组的壁外血管侵犯诊断正确率为66.67%;观察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CT对原发性胃癌患者壁外血管侵犯影像诊断的应用效果非常显著,能准确的判定原发性胃癌是否存在壁外血管侵犯,能为医生提供患者准确的病况,值得应用。
陈旭杨瑞宝王春芳
关键词:CT原发性胃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