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坤成

作品数:5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大血管
  • 1篇垫枕
  • 1篇端脑
  • 1篇胸部
  • 1篇胸部创伤
  • 1篇血管
  • 1篇医护
  • 1篇手部
  • 1篇水肿
  • 1篇通气
  • 1篇桥接
  • 1篇重症
  • 1篇重症胸部创伤
  • 1篇综合征
  • 1篇阻塞性
  • 1篇阻塞性肺疾病
  • 1篇疗效
  • 1篇慢性
  • 1篇慢性阻塞性
  • 1篇慢性阻塞性肺...

机构

  • 5篇厦门大学

作者

  • 5篇陈坤成
  • 2篇占凌辉
  • 2篇谢芳
  • 1篇陈星宇
  • 1篇孙德军

传媒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慢性病学杂志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桥接治疗转化性出血的危险因素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分析桥接治疗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1—2020-12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73例接受桥接治疗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后患者是否出现转化性出血分为出血性组(21例)和非出血性组(52例)。比较2组患者性别、年龄、是否吸烟、是否合并高血压、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并房颤、是否合并高脂血症、血小板相关数值、肝肾功能、凝血功能、NIHSS评分等指标,采取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出血组患者年龄>70岁(P=0.027)、血小板计数<185×10^(9)个/L(P=0.029)、APTT>30.3 s(P=0.014)、NIHSS评分>18分(P=0.015)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转化性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大、血小板计数低、APTT时间延长、NIHSS评分均可能会影响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的疗效,增加术后转化性出血的发生率,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转化性出血的危险因素,应引起临床重视。
陈坤成占凌辉谢芳陈星宇
关键词:脑梗死
一种垫枕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垫枕,包括垫枕主体、固定件及支撑件;垫枕主体包括底板及分设于底板两侧边的侧板,两侧板及底板共同构成一供患者手部或腿部放置的垫枕腔;固定件位于垫枕主体下方,固定件一端与垫枕主体的底板一端铰接,固定件的另...
陈坤成
文献传递
一种手持冲洗烘干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持冲洗烘干机,包括:壳体,其前端设有出风口,其尾部设有进风口,其底部设有手柄;风扇,其设置于所述进风口,风扇开关设于所述壳体外部;出水器,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出水器设有出水口且所述出水口设于所述出...
陈坤成
文献传递
重症胸部创伤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辅助呼吸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观察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观察重症胸部创伤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辅助呼吸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70例重症胸部创伤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通气策略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通气法治疗,观察组进行保护性机械通气治疗,进行通气前、通气8h、通气24h的血气指标及氧合指数监测,记录总通气时间,比较两组临床有效率及病死率差异。结果:两组通气8h、24h的PaO_2、PaO_2/FiO_2较通气前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通气8h、24h的PaO_2、PaO_2/FiO_2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aCO_2虽然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控制在65mmHg以下。观察组总通气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642,P<0.05),临床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123,P<0.05),病死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85,P<0.05)。结论:低潮气量(LTV)加呼气末正压(PEEP)保护性肺通气是重症胸部创伤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有效通气方式,能够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陈坤成孙德军
关键词:重症胸部创伤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心力衰竭患者CRP和NT-proBNP水平检测及其意义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105例AE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5例患者为AECOPD合并心力衰竭组,50例为单纯AECOPD患者组,同期选择50例常规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入组对象均于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NT-proBNP,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RP,比较AECOPD组、AECOPD合并心力衰竭组和健康对照组CRP、NT-proBNP水平,比较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Ⅰ、Ⅱ、Ⅲ、Ⅳ级患者CRP、NT-proBNP水平差异,比较AECOP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治疗7 d后的CRP、NT-proBNP水平差异,采用双变量Pearson相关分析CRP、NT-proBNP与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结果AECOPD组、AECOPD合并心力衰竭组CRP、NT-proBNP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ECOPD合并心力衰竭CRP、NTproBNP明显高于AECO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CRP、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7 d后CRP、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Person相关分析显示,AECOP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CRP、NT-proBNP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576、0.482,P<0.05)。结论AECOP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清CRP、NT-proBNP显著升高,二者与患者心功能分级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治疗效果的评价指标,指导临床合理治疗。
陈坤成占凌辉谢芳
关键词:C-反应蛋白N末端脑钠肽前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