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赫

作品数:29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大连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专利
  • 11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化学工程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矿业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9篇热解
  • 6篇
  • 5篇焦油
  • 4篇生物质
  • 4篇赤泥
  • 4篇催化
  • 3篇热解过程
  • 3篇煤燃烧
  • 3篇煤热解
  • 3篇半焦
  • 3篇TIO
  • 3篇HRTEM
  • 3篇产率
  • 2篇烟气
  • 2篇油品
  • 2篇蔗渣
  • 2篇生物质能源
  • 2篇生物质热解
  • 2篇生物质原料
  • 2篇炭化

机构

  • 29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29篇杨赫
  • 27篇胡浩权
  • 26篇李扬
  • 25篇靳立军
  • 3篇王一鸣
  • 2篇张硕
  • 2篇尚妍
  • 2篇徐博
  • 1篇周洋
  • 1篇王远
  • 1篇王德超
  • 1篇袁洪友
  • 1篇刘冰
  • 1篇李向阳

传媒

  • 4篇燃料化学学报
  • 2篇化工学报
  • 2篇燃料化学学报...
  • 1篇现代化工
  • 1篇中国基础科学
  • 1篇洁净煤技术

年份

  • 2篇2024
  • 8篇2023
  • 4篇2022
  • 5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煤快速热解过程孔隙结构演变模型构建及机理研究
热解是煤燃烧过程的第一个阶段,煤热解过程形成的颗粒孔隙结构决定了焦炭的反应表面积与气体在颗粒内的传质速率,影响整个燃烧过程。但目前对煤热解过程颗粒孔隙结构演变的研究还十分有限,加热条件对颗粒孔隙结构的影响机理仍不清晰。多...
杨赫
关键词:热解过程孔隙结构内压力
文献传递
煤燃烧过程中As、Se、Pb的迁移及其与矿物的关联特性
用逐级提取法分析了神火电厂用煤中各形态As、Se、Pb的含量.通过热重分析法确定了白音华煤的着火温度和燃烬温度,进而用马弗炉对煤样进行了低温灰化和以国标为参考的高温灰化.分析了所得灰样的热稳定性、矿物组成以及灰样中As、...
鲁子龙李扬靳立军杨赫胡浩权
关键词:煤燃烧铝硅酸盐
Cu/Ce负载对赤泥脱除中低温烟气中NO的促进作用
2024年
本研究对酸洗赤泥催化剂进行Cu、Ce、Cu/Ce浸渍负载,并研究了金属改性赤泥对烟气中NOx的催化转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Cu负载催化剂中的Cu+与Cu^(2+),有效促进了赤泥对低温烟气(200–300℃)中的NO转化率,Cu的负载量达到6%时,赤泥的最高NO转化率达到了90.7%;而Ce负载催化剂中的Ce^(3+)与Ce^(4+),有效促进了赤泥对中温烟气(200–400℃)中的NO转化率,Ce的负载量达到8%时,赤泥的最高NO转化率达到了94.0%;Cu/Ce负载催化剂表现出比单金属负载催化剂更好的低温NO转化率,最佳的负载Cu:Ce比例为1∶1,双金属负载催化剂表现出比Cu负载催化剂更好的中温(300–400℃)中的NO转化率,最高达到了95.5%。其原因是,在Cu/Ce协同作用下,Cu+以及Cu^(2+)的还原过程分别从229、302℃降至201以及247℃,同时使发生Fe2O3→FeO的还原过程的温度降低,促使ACRM-Cu1Ce1具有更强的低温氧化还原能力,同时,双金属负载使催化剂具有更高的弱酸性峰,也使催化剂的强、弱酸性峰都向低温偏移,并使负载后的赤泥具有了较高的Fe离子平均氧化态以及较高的Cu+含量,促进了赤泥催化剂对低温NO的转化率。
李扬徐博杨赫靳立军胡浩权
关键词:赤泥SCRCUCE
煤燃烧过程中As、Se、Pb的迁移及其与矿物的关联特性
用逐级提取法分析了神火电厂用煤中各形态As、Se、Pb的含量。通过热重分析法确定了白音华煤的着火温度和燃烬温度,进而用马弗炉对煤样进行了低温灰化和以国标为参考的高温灰化。分析了所得灰样的热稳定性、矿物组成以及灰样中As、...
鲁子龙李扬靳立军杨赫胡浩权
文献传递
一种用于燃煤烟气脱硝的赤泥双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属于污染尾气治理领域及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燃煤烟气脱硝的赤泥双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选择赤泥作为脱硝催化剂,将赤泥进行预处理,包括煅烧、水洗、酸洗,之后进行抽滤、干燥、煅烧,在研磨...
李扬胡浩权徐博靳立军杨赫
一种催化水泥用劣质煤燃烧同时脱硫的廉价助燃剂及其助燃方法
本发明属于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领域及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领域,公开了一种催化水泥用劣质煤燃烧同时脱硫的廉价助燃剂及其助燃方法,本发明选择拜耳法赤泥作为燃烧助燃剂,首先将拜耳法赤泥和煤炭进行烘干处理,之后分别进行研磨过筛,得到...
靳立军程禹胡浩权李扬杨赫
淖毛湖煤热解产物中不同大小芳核的数量分布及变化规律被引量:6
2021年
本研究利用固定床反应器在不同温度下进行新疆淖毛湖(NMH)煤热解实验,并利用多种表征方法研究了煤热解过程半焦和焦油芳核大小分布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半焦芳碳含量增加,石墨化程度和晶格条纹有序度增加;焦油中芳核结构主要以一或二环为主,含有少量三环及以上芳核;不同热解温度下焦油同步荧光谱图变化不大,虽然焦油产率随温度升高先增加后减少(550℃时最大),但焦油中芳核大小分布变化较小,焦油没有发生显著的缩聚反应,同时表明不同大小芳核受到桥链束缚数量,以及桥链裂解活性相对均一。随热解温度升高,热解半焦及焦油中,1×1芳核含量降低;终温在500−600℃时,缩聚反应主要以1×1芳核向2×2和3×3芳核的转变为主;终温高于650℃,缩聚反应以4×4及更大芳核的生成为主。
杨赫谢周伟尚妍熊言坤靳立军李扬胡浩权
关键词:煤热解半焦HRTEM
煤灰化过程中砷/硒/铅的释放及矿物的变化规律被引量:2
2022年
本研究选用两种煤(白音华褐煤和鄂州煤),研究了煤中重金属砷、硒、铅的赋存形态及其在灰化过程的释放规律,并结合煤中矿物质的变化,研究了灰化条件对矿物质转化的影响。通过外推法从热失重曲线确定了煤样的燃尽温度,以此为基准并结合国标法分别对煤样进行低温和高温灰化,对所制备的灰样采用XRD、XRF、TG-DTG等方法进行表征,分析煤中矿物质在不同灰化温度下的变化特征;采用逐级化学提取法分析煤样中As、Se、Pb的形态及含量,同时利用HNO_(3)+HF一步法提取煤样中的重金属,提取液中重金属含量均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检测。研究结果表明,白音华煤中重金属主要以硫化物结合态形式存在的As为主,且As的挥发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鄂州煤中重金属主要为硫化物结合态的Pb,其挥发性同样极易随温度变化而改变;煤中Se主要以有机结合态和硫化物结合态形式存在。煤在灰化过程中矿物质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如高岭土逐渐脱羟基变成偏高岭土,最终转变成莫来石;黄铁矿氧化形成赤铁矿;石膏脱水形成硬石膏。灰化过程各重金属的释放率受燃烧温度的影响较大,其硫化物结合态含量越高,释放率随温度升高增加的程度越大。
李扬鲁子龙杨赫靳立军胡浩权
关键词:矿物质
Mo_(2)C/Cu共负载TiO_(2)光催化CO_(2)还原性能
2023年
光能驱动CO_(2)还原技术有望减少CO_(2)排放并同时提供高价值化学燃料,缓解能源转型带来的压力。发展高活性光催化剂是实现该技术应用的关键,负载贵金属是提高其光催化效率的有效途径,但由于贵金属成本昂贵、储量稀少等原因,限制了其大规模使用。因此,发展贵金属替代品对光催化CO_(2)还原具有重要意义。Mo_(2)C是一种具有与贵金属相似的电子结构的过渡金属碳化物,采用尿素还原方式制备了Mo_(2)C和Cu共负载TiO_(2)光催化剂,结合物理化学性质分析,对其在紫外光下的光催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TiO_(2)上负载Mo_(2)C后,在CO_(2)催化转化过程中显著促进H_(2)和CH_(4)的产生,而Mo_(2)C和Cu共沉淀可抑制H_(2)产生并促进CO_(2)进一步转化为CH_(4);光照4 h后,其CH_(4)累计产量达76.1μmol/g,为纯TiO_(2)的5.6倍。Cu沉积可促进CO_(2)吸附并抑制水蒸气吸附,从而减少H_(2)生成。Mo_(2)C和Cu的共沉积可有效减小TiO_(2)带隙宽度、抑制光生电子与空穴对的复合并促进光生电荷在催化剂表面的分离与转移,从而提高其光催化反应的活性。
李扬蔚慧健靳立军杨赫李德康胡浩权
关键词:光催化还原氧化钛
煤直接转化过程的产物调控基础
2018年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是煤化工的发展方向。相对温和条件下的煤直接转化过程(如煤热解和直接液化等),其产物分布及组成与煤结构关系密切。深入认识低变质煤热解过程中显微组夺和矿物作用及弱键合结构在分子水平反应规律对煤转化过程产物调控以及发展新型高效煤转化技术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为此,国家相继在973计划和新近启动的重点研发计划中安排相关的研究任务,并取得明显的进展。本文重点介绍作者正在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低变质煤直接转化制高品质液体燃料和化学品的基础研究"(编号2016YFB0600300)的研究中,利用建立的新型原位热解-真空紫外单光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在原位检测煤特征显微组分、矿物作用和催化转化等过程初级产物形成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以此作为开启分子水平上研究煤直接转化过程产物调控的引玉之砖。
靳立军周洋李扬杨赫胡浩权
关键词:煤转化反应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