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玉先

作品数:9 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重庆市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教委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篇易激综合征
  • 3篇综合征
  • 3篇温胃
  • 3篇肠易激
  • 3篇肠易激综合征
  • 2篇悬液
  • 2篇切段
  • 2篇中药
  • 2篇中药炮制
  • 2篇藜芦
  • 2篇洗净
  • 2篇仙茅
  • 2篇模型大鼠
  • 2篇混悬液
  • 2篇白藜芦醇
  • 2篇白藜芦醇苷
  • 2篇大米
  • 1篇血清
  • 1篇炎性
  • 1篇炎性因子

机构

  • 9篇重庆市中医院
  • 1篇重庆市妇幼保...
  • 1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市荣昌区...
  • 1篇重庆两江新区...

作者

  • 9篇李玉先
  • 3篇杨梅
  • 2篇杨雅淋
  • 2篇王琴
  • 2篇郭小红
  • 2篇刘霞
  • 1篇陈瑾
  • 1篇杨君
  • 1篇龙馨
  • 1篇程先能
  • 1篇颜丽
  • 1篇张华

传媒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计算机应用
  • 1篇中国药房
  • 1篇中药药理与临...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世界中西医结...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甲氨蝶呤用于儿童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效果评估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评估甲氨蝶呤治疗中国儿童特应性皮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地收集2010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在重庆市中医院皮肤科门诊诊断为特应性皮炎,并使用甲氨蝶呤治疗的78例儿童的信息,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比较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的疗效。结果所有患者的研究者总体评分(IGA)均为3~4,并且在接受甲氨蝶呤治疗前接受了全身系统性治疗。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患儿的IGA评分交基线水平显著降低。在治疗过程中,有34.62%的患儿出现了轻微的不良反应,但都没有严重的不良反应。使用甲氨蝶呤治疗前,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儿更容易取得良好效果。结论甲氨蝶呤是治疗中重度儿童特应性皮炎的安全和有效药物。
苏斌李玉先
关键词:特应性皮炎甲氨蝶呤儿童
白藜芦醇苷通过MAPK和Nrf2/HO-1通路减轻LPS引起的炎症反应被引量:11
2021年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苷(piceid,PD)通过MAPK和Nrf2/HO-1通路减轻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引起的炎症反应的相关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测定PD在RAW264.7细胞中的细胞毒性,流式细胞术与蛋白印迹检测结果PD减少LPS引起的炎症反应与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明显抑制p-JNK1/2、p-ERK1/2和p-p38MAPK的蛋白水平,明显抑制活性氧的生产和降低线粒体膜电位,提高细胞核中Nrf2蛋白水平,明显减弱LPS诱导的TLR4的表达。结论PD通过MAPK和Nrf2/HO-1通路对RAW264.7细胞表现出抗炎和抗氧化作用。
杨君沙前坤李玉先陈瑾龙馨颜丽张华
关键词:白藜芦醇苷LPS炎症反应
一种米泔水制仙茅的炮制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米泔水制仙茅的炮制方法,属于中药炮制技术领域。米泔水制仙茅的炮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大米粉碎,过筛,大米与水混合,搅拌后得到米泔水混悬液;S2:将洗净的仙茅放入步骤S1得到的米泔水混悬液中进行浸泡,...
刘霞王琴李玉先吴文辉郭小红杨雅淋
虎黄烧伤搽剂中白藜芦醇苷通过上调SIRT1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模型大鼠血清miR-9表达及其ox-LDL诱导的巨噬细胞增殖和炎性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探讨虎黄烧伤搽剂中白藜芦醇苷通过上调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模型大鼠血清微小RNA-9(microRNA-9,miR-9)表达及其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ox-LDL)诱导的巨噬细胞增殖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只大鼠,建立创伤后应激障碍大鼠模型,50只给予虎黄烧伤搽剂中白藜芦醇苷,作为虎黄烧伤搽剂中白藜芦醇苷组,另外50只不做任何处理作为模型组。培养大鼠巨噬细胞THP-1,对照组:加入普通培养基;ox-LDL组:80μmol/L ox-LDL处理细胞24 h;虎黄烧伤搽剂中白藜芦醇苷+ox-LDL组:100μmol/L虎黄烧伤搽剂中白藜芦醇苷预处理2 h后,再加入80μmol/L ox-LDL处理24 h。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SIRT1 mRNA和miR-9表达水平;四甲基偶氮唑蓝(Tetramethylazolazole blue, MTT)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 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炎性因子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蛋白1(CyclinD1)、周期素依赖性激酶2(Cyclin dependent kinase 2,CDK2)、p21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虎黄烧伤搽剂中白藜芦醇苷组SIRT1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5),miR-9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ox-LDL组细胞增殖率、CyclinD1、CDK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p2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ox-LDL组相比,虎黄烧伤搽剂中白藜芦醇苷+ox-LDL组细胞增殖率、CyclinD1、CDK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p2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ox-LDL组SOD含量显著降低(P<0.05),但MDA含量和ROS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ox-LDL组相比,虎黄烧伤搽剂中白藜芦醇苷+ox-LDL组SOD含量显著升高(P<0.05),但MDA含量和ROS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
李玉先汪开新沙前坤程先能湛奇何小琴殷国海唐智权
关键词:白藜芦醇苷MIR-9OX-LDL诱导炎性因子
距离保持水平集演化模型的快速实现算法
2020年
针对梯度下降法收敛性较差、对局部极小值比较敏感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NAG算法,并以此替换距离保持水平集演化(DRLSE)模型中的梯度下降算法,进而得到一个基于NAG的图像快速分割算法。首先,给出初始水平集演化方程;其次,用改进NAG算法计算梯度;最后,对水平集函数进行不断更新,从而避免水平集函数陷入局部极小值。实验结果表明,与DRLSE模型中的原算法相比,所提算法迭代次数减少了约30%,CPU运行时间减少了30%以上。该算法实现简单,能够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红外图像、医学图像进行快速、有效的分割。
原泉王艳李玉先
关键词:图像分割水平集方法活动轮廓模型
一种米泔水制仙茅的炮制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米泔水制仙茅的炮制方法,属于中药炮制技术领域。米泔水制仙茅的炮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大米粉碎,过筛,大米与水混合,搅拌后得到米泔水混悬液;S2:将洗净的仙茅放入步骤S1得到的米泔水混悬液中进行浸泡,...
刘霞王琴李玉先吴文辉郭小红杨雅淋
温胃调肠颗粒对炎症诱导的肠易激综合征大鼠胃肠激素紊乱和HPA轴亢进的影响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温胃调肠颗粒对炎症诱导的肠易激综合征(IBS)大鼠模型胃肠激素紊乱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PA)轴亢进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温胃调肠颗粒高剂量组、温胃调肠颗粒低剂量组,每组10只。除了空白对照组,其余大鼠连续7 d给予乙酸灌肠造模。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阳性对照组给予舒丽启能片62.5 mg/kg灌胃,温胃调肠颗粒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分别给予温胃调肠颗粒12 g/kg、3 g/kg灌胃,给药14 d。观察大鼠腹部回缩反射(AWR)和束缚应激实验(RSP)。地塞米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测定大鼠各阶段血清皮质醇含量。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腹主动脉血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胃泌素(GAS)、胃动素(MTL)、P物质(SP)、生长抑素(SS)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CRH表达量。结果温胃调肠颗粒高剂量组大鼠抬腹阈值、拱背阈值以及成形便次数少于空白对照组,但是均多于模型对照组,不成形便次数虽然多于空白对照组,但少于模型对照组(P<0.05)。温胃调肠颗粒高剂量组血清中皮质醇含量以及腹主动脉血IL-1β、IL-6、SP、SS含量较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而腹主动脉血GAS和MTL含量较模型对照组升高(P<0.05)。温胃调肠颗粒高剂量组大鼠结肠黏膜组织CRH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但仍然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胃调肠颗粒能够从抑制IL-1β、IL-6水平、正常化HPA轴以及平衡胃肠激素分泌方面改善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的内脏高敏感性以及肠运动障碍。
杨梅李玉先石庆强
关键词: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胃肠激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温胃调肠颗粒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的改善作用及机制研究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观察温胃调肠颗粒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模型大鼠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莫沙必利组(阳性药物,50 mg/kg)和温胃调肠颗粒低、中、高剂量组(3、6、12 g/kg),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ig冰水混合物复制IBS-C模型。造模后,各给药组大鼠ig相应药物,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ig等体积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14 d。给药结束后,测定大鼠24 h排便粒数、粪便含水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大鼠血清中5-羟色胺(5-H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含量;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和Western blot法测定大鼠结肠组织中5-羟色胺转运蛋白(SERT)、CGRP m 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24 h排便粒数、粪便含水率减少,血清中5-HT和CGRP含量增加,结肠组织中SERT和CGRP m RNA及其蛋白水平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上述指标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除温胃调肠颗粒低剂量组大鼠结肠组织SERT m RNA降低不显著外,其余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温胃调肠颗粒可促进IBS-C模型大鼠的排便,改善便秘症状;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和肠组织中5-HT、CGRP等神经递质的水平有关。
杨梅李玉先
关键词: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排便
基于脑-肠互动轴探讨温胃调肠颗粒干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机制分析被引量:15
2019年
目的:探讨温胃调肠颗粒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大鼠模型脑-肠轴的调节机制。方法:将5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舒丽启能片62.5mg/kg组和温胃调肠颗粒3 g/kg、12 g/kg组。除空白对照组,其余大鼠连续灌胃14 d给予番泻叶并进行束缚应激刺激建立IBS-D模型。建模成功后次日,各给药组连续灌胃相应药物14 d。实验结束时,进行束缚应激实验(RSP)、地塞米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测试,采集外周血样本、下丘脑、结肠组织标本,分别采用ELISA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羟色胺(5-HT)、P物质(SP)、CRH的含量和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结束时,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降低,粪便含水量、稀便次数、总排便次数增加,血清皮质酮含量减少,血清和下丘脑组织中5-HT、SP、CRH水平升高,结肠组织中CRH阳性表达量增加,5-羟色胺转运体(SERT)阳性表达量明显下调。与模型组比较,温胃调肠颗粒12 g/kg组大鼠体重明显增加,粪便含水量、稀便次数、总排便次数明显减少,血清皮质酮含量明显增加,血清和下丘脑组织中5-HT、SP、CRH含量明显下降,结肠组织中CRH阳性表达量明显下调,5-羟色胺转运体(SERT)阳性表达量明显上调。结论:温胃调肠颗粒可有效改善胃肠蠕动紊乱和感觉异常,纠正下丘脑和肠黏膜组织脑肠肽的表达,调节脑-肠互动平衡。
杨梅李玉先刘欢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脑-肠轴脑肠肽5-HT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