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红娟

作品数:30 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艺术
  • 11篇文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9篇西秦戏
  • 7篇清初
  • 7篇明末
  • 7篇明末清初
  • 6篇戏剧
  • 5篇秦腔
  • 5篇传统戏
  • 4篇传统戏剧
  • 3篇西秦腔
  • 3篇海陆丰
  • 2篇电影
  • 2篇农民武装
  • 2篇文化思考
  • 2篇武装
  • 2篇戏曲
  • 2篇另类
  • 2篇梆子
  • 1篇当下
  • 1篇档案
  • 1篇道光

机构

  • 18篇郑州大学
  • 11篇华南农业大学

作者

  • 29篇刘红娟
  • 2篇傅修海

传媒

  • 4篇戏剧文学
  • 3篇郑州大学学报...
  • 2篇语文知识
  • 2篇中国文学研究
  • 2篇文艺评论
  • 2篇当代戏剧
  • 1篇文艺研究
  • 1篇中国戏剧
  • 1篇中州学刊
  • 1篇甘肃社会科学
  • 1篇鲁迅研究月刊
  • 1篇广东艺术
  • 1篇河南社会科学
  • 1篇中华戏曲
  • 1篇艺术百家
  • 1篇粤海风
  • 1篇海南师范大学...
  • 1篇创作与评论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8
  • 7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 9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历史剧的问题与反思被引量:1
2017年
历史剧问题是现代中国戏剧发展史上的经典问题,有着特殊的思想意义。研究20世纪中国思想文化、政治生态和文学进程,历史剧问题是难以绕开的一个点。2017恰逢中国话剧110周年,在这样的子里,讨论和反思历史剧的问题史,无疑是有意义的。
刘红娟
关键词:历史剧中国思想文化中国戏剧政治生态中国话剧
鲁迅小说文体问题论争史的考察与思考
2017年
鲁迅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创辟者,也是开风气者。伴随着鲁迅现代文体实践和鲁迅研究的展开,长期以来就一直存在关于鲁迅小说文体问题的争议以及对相关争议本身的论争,遗憾的是一直没有得到系统的梳理和完整的讨论。非但如此,有过文体争议的那些鲁迅小说反而经历了别具一格的历史轨迹:文体质疑—文体独立—文体阐释—文体经典化。那么,鲁迅小说文体争议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刘红娟
关键词:小说文体问题论中国现代小说历史轨迹别具一格鲁迅小说
推手而不是扶手——传统戏剧类非遗保护中政府、专家的角色探论被引量:2
2010年
对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政府、专家学者都是很重要的外在推手,但并非扶手。在政府方面,首要工作是保护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进而规范演出市场,保护非物质文化的载体——人本身;在专家学者方面,则要对所研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进行科学地鉴定和挖掘,根据对象的特征向政府决策部门提供保护和创新的建议,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法规、措施等的研究和对其它人员进行知识普及的培训。
刘红娟
关键词:传统戏剧非物质文化遗产
另类的文化流散:明末清初农民武装与北戏南传——以粤东西秦戏为中心
刘红娟
海陆丰西秦戏田调札记
2012年
一、源流之谜 海陆丰西秦戏究竟源于何处?至今没有定论。对此,当地主要有三种说法:一是认为西秦戏就是从陕西传过来,而且很有可能就是陕西的老二黄,一直关注西秦戏的老专家吕匹老师即持这种观点。海丰县西秦剧团的吕团长也认为,陕西秦腔的剧本很多直接就可以拿来唱西秦;而六十年代到陕西学习秦腔的陈金桃老师,则否定了从陕西传人的说法。曾一起到陕西学习的严木田老师,也对“陕西传人”一说未置可否。当地的另外一位戏曲研究者吴庆宁先生则认为,西秦戏是从云南贵州传过来的。但根据何在,他却没有说明.
刘红娟
关键词:西秦戏海陆丰札记西秦腔老师老专家
归庄诗学刍议
2010年
明清鼎革之际,归庄从文坛党同伐异的门户之争中挣脱出来,提出"两不幸"的诗论观,强调人品对诗品的定性作用,要求诗歌表现真性情,并认为如果诗歌能"得江山之助"则更佳。归庄的诗学主张,是立足于当时诗坛状况对前人作出的一种历史反思,代表了遗民诗人群体的共同审美趋向,也体现了明中后期狂放疏朗向清初渐次平实的文坛风气的嬗变。
刘红娟
关键词:明末清初诗学
舞台语言的地域化调适——传统戏剧当下存活与发展路径探索被引量:3
2010年
当前传统戏剧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要打破观众与舞台唱念语言之间沟通的障碍,重视舞台语言的改革。以明清官话为舞台语言的非方言剧种,解决语言问题的最根本和最彻底的办法有两条:一是采用当地方言唱念行腔,使其成为方言剧种;二是采用京、昆的韵白或者普通话作为舞台语言,使其能够成为通行全国的剧种。事实证明,这种方法具有可行性。
刘红娟
关键词:传统戏剧舞台语言
明末农民起义与梆子戏的传播
2011年
明末农民起义部队伴随战争流动而来的演剧活动,本身也是艺术共同体的大迁徙,一次地方戏曲声腔间的传播、更新与再融合。史料发掘表明,不仅明末农民起义部队中存在大量的戏曲演出活动,而且从其间的士兵籍贯构成、演出剧目内容等要素可以推知,明末农民起义部队中演出的正是产生于西北地区的梆子腔。他们的演剧活动,客观上带动了地方戏曲声腔的传播,为清代花部戏曲的繁荣作出了实质性的贡献,也给中华戏曲艺术的生态更新提供了良好的历史契机。
刘红娟
关键词:梆子戏
《骆驼祥子》文本里的主义与问题——从祥子的外号说起被引量:2
2021年
《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文学史旨在探究与思考人性奥秘、人生的意趣与哲思的小说。祥子的悲剧乃基于人性堕落,是因于对德性的放纵与苟且,是基于人自身价值堕入虚无主义黑洞而无所归依的悲剧。因此,老舍事实上关注的焦点并非社会矛盾,而是普遍人性与诱惑的紧张,进而追问一种健康人性的世俗处境与现代忧伤。
刘红娟傅修海
关键词:《骆驼祥子》文本分析人性主义
传统戏剧:在逼仄的情境中挣扎被引量:3
2012年
从2005年开始,由于研究课题的需要,我开始关注传统戏剧的当代命运。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大规模的调查。调查的范围包括河南、广东、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安徽、陕西、甘肃等省。作为课题的主要参与者,我带领着志愿者走访了河南的豫剧、广东的西秦戏、正字戏、白字戏;福建的小腔戏、北路戏、闽西汉剧;江西的赣剧、宜黄戏、徽剧;安徽的徽剧、甘肃的秦腔、
刘红娟
关键词:传统戏剧挣扎情境参与者西秦戏白字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