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兢
- 作品数:16 被引量:82H指数:5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佑安肝病/艾滋病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静脉曲张疗效被引量:10
- 2019年
- 目的探讨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食管胃静脉曲张的近期与远期疗效。方法本前瞻性研究对象为2015年4月至2018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诊治的76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其中男43例,女33例;年龄25~65岁,中位年龄51岁。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根据患者病情采用不同断流术,包括脾切除+选择性门奇静脉断流术、脾切除+传统断流术、脾切除术等,合并原发性肝癌(肝癌)患者同时行肝癌局部切除术。患者术后1、6、12、24个月行胃镜检查,观察术后食管胃静脉曲张变化。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胃静脉曲张分型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红色征阳性率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断流术,其中行脾切除+选择性门奇静脉断流术60例,脾切除+传统断流术8例,单纯脾切除术5例,脾切除+肝癌局部切除术2例,脾切除+肝癌射频消融术1例。术后1、6、12、24个月食管静脉重度曲张患者比例分别为51%、49%、41%、35%,呈逐渐减少趋势,较术前的83%明显减少(Z=-4.786,-4.025,-4.418,-3.314;P<0.05)。食管静脉曲张红色征阳性率相应为37%、35%、33%、30%,呈逐渐下降趋势,较术前的87%明显下降(χ^2=36.963,34.036,35.475,27.284;P<0.05);而无胃静脉曲张患者比例分别为53%、60%、62%、65%;呈逐渐增加趋势,较术前的36%明显增加(Z=-1.084,-2.127,-2.608,-2.668;P<0.05)。结论断流术能明显改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食管和胃静脉曲张的程度,其中脾切除+选择性门奇静脉断流术可能是一种较好的术式。
- 曾道炳邸亮丁兢段斌炜郭庆良林栋栋臧运金卢实春
- 关键词:脾切除术肝硬化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 腹腔镜联合术中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疗效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观察腹腔镜联合术中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在我院诊治的64例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行传统胆囊切除联合胆道切开取石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联合术中胆道镜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结石残留率、术后疼痛(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结石残留率为6.25%,低于对照组的15.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37%,低于对照组的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术中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结石残留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术后恢复时间,且术后疼痛小。
- 邸亮赵晓飞丁兢
- 关键词:腹腔镜胆道镜胆囊结石肝外胆管结石
- 微血管侵犯对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影响因素分析
- 2021年
- 目的评估微血管侵犯(MVI)对肝细胞癌(HCC)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根治性切除术、经病理确诊的HCC患者104例。根据随访信息,将患者分为复发组、未复发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HCC患者复发与否的预测因素。结果HCC患者复发组46例,非复发组58例。复发组、非复发组男性分别为40例(87.0%)、32例(55.2%),肿瘤直径>5 cm分别为27例(58.7%)、14例(24.1%),AFP>400μg/L分别为16例(34.8%)、5例(8.6%),TBil>17μmol/L分别为17例(37.0%)、10例(17.2%),MVI分别为29例(63.0%)、13例(2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829、10.896、5.188、17.590,均P<0.05);而年龄、肝硬化、ALT>40 U/L、Alb>35 g/L、HBsAg及HBeAg等所占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5 cm、AFP>400μg/L及MVI是HCC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肿瘤直径、AFP水平及是否MVI是影响HCC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可作为术后治疗的评估指标。
- 邸亮赵晓飞丁兢
- 关键词:肝细胞癌LOGISTIC回归分析
- 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后肝固有动脉及门静脉的血流动态变化特征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了解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后肝固有动脉、门静脉的血流动态变化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2014年4月—2019年2月收治的103例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肝固有动脉、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数据,进行术前和术后资料对比,分析术前和术后各时间点肝血流变化特征。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时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术前、术后各指标的差异。结果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患者门静脉内径、门静脉流量、门静脉最大流速和平均流速较术前显著下降(P值均<0.05);肝固有动脉流量、流速在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较术前显著增加(P值均<0.05),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则与术前无显著差异(P值均>0.05)。结论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后门静脉内径、流速、流量较术前明显减低,肝固有动脉流速、流量在术后1个月内增加,术后3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
- 赵晓飞赵晓飞曾道炳郭庆良邸亮郭庆良
-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仑伐替尼治疗TACE抵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效果及对血清PDGF、VEGF的影响被引量:19
- 2023年
- 目的 观察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仑伐替尼治疗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抵抗晚期原发性肝癌(PLC)的效果及对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普外中心收治TACE抵抗晚期PLC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仑伐替尼治疗,观察组采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仑伐替尼治疗。比较2组疗效,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肿瘤标志物水平[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α-L-岩藻糖苷酶(AFU)]、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评分、血管生成因子[PD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VEGF],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75.00%vs. 55.77%,χ^(2)/P=4.248/0.039)。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个月后,2组血清AFP、CEA、AFU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P=5.399/<0.001、6.030/<0.001、3.086/0.003);2组QLQ-C30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P=3.060/0.003);2组血清PDGF、bFGF、VEGF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P=7.386/<0.001、2.513/0.014、4.796/0.003)。观察组腹泻、皮炎发生率高于对照组(χ^(2)/P=7.121/0.008、6.310/0.012),但均为轻度,经休息、对症处理后症状均得到缓解。结论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仑伐替尼治疗TACE抵抗晚期PLC患者可降低血清PDGF、VEGF水平,提高肿瘤反应性,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 邸亮郭庆良段斌炜赵晓飞丁兢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晚期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 术前血清VEGF和IL-12水平对原发性肝癌腹腔镜肝切除术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12(IL-12)水平对腹腔镜肝切除术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接受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预后结局分为预后不良组(80例)与预后良好组(80例)。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均完整。分析术前血清VEGF、IL-12水平对原发性肝癌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预后的影响。结果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间血清VEGF、IL-12、甲胎蛋白(AF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腹腔镜肝切除术前患者高水平血清VEGF、AFP可能是术后预后不良的风险因子(OR>1,P<0.05),而术前高水平血清IL-12可能是其保护因子(OR<1,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显示,原发性肝癌患者接受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前血清VEGF、IL-12水平预测手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80,血清VEGF和IL-12联合预测的AUC为0.842。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血清VEGF、IL-12水平单独或联合均可以较好地预测腹腔镜肝切除术预后,高水平的VEGF以及低水平的IL-12均提示较差的预后。
- 丁兢邸亮李聪赵晓飞郭庆良马超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腹腔镜肝切除术预后
-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用:一项前瞻、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被引量:9
- 2020年
- 目的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研究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在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围手术期应用的社会经济学效益。方法将2019年11月1日至2019年12月25日期间新疆和田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需择期行LC的患者入组,用PASS 11软件进行样本量计算后得出共需90例受试者,入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1∶1随机分为ERAS组和传统治疗组。ERAS组和传统治疗组在围手术期分别按ERAS理念和传统方法进行处理。比较2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总费用、术中输液量、术后总输液量、术后疼痛评分、术后恶心和(或)呕吐发生率、总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30 d内再住院率。结果最终纳入86例患者,其中ERAS组44例,传统治疗组42例,2组间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病因、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麻醉插管方法、戳卡布局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P>0.05)。ERAS组术后住院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传统治疗组(P<0.05),总住院费用、术中输液量、术后总输液量明显少于传统治疗组(P<0.05),ERAS组术后6 h、12 h、24 h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传统治疗组(P<0.05),术后恶心、呕吐次数明显少于传统治疗组(P<0.05)。2组均无术后腹腔内出血、胆瘘、感染等并发症发生,也无30 d内再住院患者。结论将ERAS理念应用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的择期LC围手术期中,不仅可以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助力脱贫攻坚,还可以减少疼痛、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
- 柔孜麦麦提•艾则孜阿卜力皮孜•阿卜力克木阿卜来提•图尔荪阿卜杜巴柯•伊德日斯巴柯阿迪力江•阿不力克木艾克拜尔•尔肯王丽马秀英邸亮赵晓飞丁兢合贝尔江•力提甫曾道炳
- 关键词:加速康复外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随机对照研究
- 双镜联合治疗腹部手术史胆囊并胆总管结石的近期随访分析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探讨和分析腹腔镜与胆道镜双镜联合治疗腹部手术史胆囊并胆总管结石的近期随访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0年6月具有腹部手术史的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80例。其中20例予以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开腹组),60例患者予以腹腔镜与胆道镜双镜联合治疗(双镜组)。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各项指标、术后止痛针使用次数等以(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患者治疗效果采用做秩和检验,术后近期并发症的发生率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双镜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治疗有效率大于开腹组(P<0.05),但术中出血量、术后止痛针使用次数、引流管留置时间、排气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胆管出血、胆漏、切口感染、腹腔感染、胰腺炎等近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双镜联合治疗腹部手术史胆囊并胆总管结石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显著降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
- 邸亮郭庆良赵晓飞丁兢段斌炜
- 关键词:胆囊结石病胆总管结石胆管镜腹部手术史
- 不阻断入肝血流应用于原发性肝细胞癌切除术中的效果及对患者肝功能指标的影响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探讨不阻断入肝血流应用于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切除术中的效果及对患者肝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20年2月我院手术切除治疗的HCC患者58例,根据肝血流阻断情况将其分为A组和B组。A组使用半入肝血流阻断(HHO),B组不阻断入肝血流。对比两组的手术情况、肝功能指标、外科并发症分级。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断肝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B组的ALB高于A组,ALT、TBIL低于A组(P<0.05)。B组Ⅰ级外科并发症发生率高于A组,Ⅱ级外科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不阻断入肝血流与HHO在HCC切除术中的止血效果相当,但不阻断入肝血流对患者的肝功能损伤小,能够降低术后外科并发症分级。
- 邸亮赵晓飞丁兢
- 关键词:原发性肝细胞癌
-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外泌体调控肝癌细胞生长、转移及衰老的功能
- 2024年
-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外泌体对肝癌细胞生长、转移及衰老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提取并鉴定M0和M2型巨噬细胞外泌体(M0 exo和M2 exo),肝癌细胞HepG2和SMMC-7721细胞分为PBS组、M0 exo组和M2 exo组,CCK8法检测各组肝癌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法检测各组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SA-β-Gal染色检测细胞衰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P16、P21、HMGA1的表达水平。结果M0 exo和M2 exo均符合外泌体的结构和生物学特征,相较于PBS组,M2 exo组HepG2和SMMC-7721细胞增殖能力显著增加,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增加,细胞周期G1期降低,SA-β-Cal染色阳性率显著降低,衰老相关蛋白P16、P21、HMGA1表达显著下调(均P<0.05),而M0 exo组上述指标与PBS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2型巨噬细胞外泌体可诱导肝癌细胞HepG2和SMMC-7721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增加,其机制可能为抑制细胞衰老。
- 邸亮郭庆良赵晓飞丁兢段斌炜
- 关键词:M2型巨噬细胞外泌体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