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铎

作品数:7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燕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航空宇航科学技术历史地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3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射流
  • 3篇叶顶间隙
  • 3篇叶尖
  • 3篇涡轮
  • 2篇叶轮
  • 2篇叶轮机械
  • 2篇数值模拟
  • 2篇泄漏流
  • 2篇值模拟
  • 1篇叶尖间隙
  • 1篇正交
  • 1篇正交试验
  • 1篇正交试验法
  • 1篇实有人口
  • 1篇农村
  • 1篇气轮机
  • 1篇燃气轮机
  • 1篇涡轮效率
  • 1篇流场
  • 1篇节流膨胀

机构

  • 7篇燕山大学

作者

  • 7篇张铎
  • 5篇胡建军
  • 3篇孔祥东
  • 1篇马龙

传媒

  • 2篇动力工程学报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涡轮叶顶间隙泄漏复合被动抑制方法研究
燃气轮机作为一项重大核心装备,在我国的工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涡轮作为燃气轮机的核心部件,其旋转叶片与机匣之间留有间隙以确保安全运行。然而叶片顶部间隙的存在导致叶片两端工质在压差的驱动下形成间隙泄漏流,泄漏流对叶片...
张铎
关键词:叶轮机械燃气轮机
一种叶轮机械叶顶间隙泄漏复合被动控制方法
一种叶轮机械叶顶间隙泄漏复合被动控制方法,将两种被动式叶顶间隙泄漏抑制方法叶尖凹槽和叶尖自发射流以合理的方式组合起来,形成一种复合被动控制方法。所述的复合被动式叶顶间隙泄漏控制方法的物理本质是将自发射流逆泄漏射出造成的阻...
胡建军张香兰张铎
文献传递
带有自发射流的涡轮叶顶间隙流场PIV测量被引量:2
2016年
为了探究叶尖射流对涡轮叶栅流场特性的影响,搭建了一个小尺度低速叶栅风洞实验台,利用粒子成像测速(PIV)技术对带有自发射流的涡轮叶顶间隙流场进行了直接测量,获得了低雷诺数(Re=6.46×103~3.23×104)下射流孔附近的流动图像及速度测量结果,展示了叶顶间隙内层流和紊流2种流态下自发射流与泄漏流的相互作用过程,揭示了低雷诺数工况下(涵盖层流到紊流的转捩)叶尖射流抑制泄漏流的作用机理及影响因素,并对叶尖射流尾迹中出现的类卡门涡街的涡分布现象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叶尖射流的引入在泄漏流抑制方面取得一定收益,但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叶顶间隙流动的复杂性.
胡建军张铎李志显马龙孔祥东
关键词:叶顶间隙泄漏流PIV流场
一种基于复合被动控制思想的改进型叶尖结构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复合被动控制思想的改进型叶尖结构,属于叶轮机械技术领域。其主要特征在于,根据复合被动控制的思想,将两种被动式涡轮叶顶间隙泄漏控制方法——叶尖自发射流与叶尖凹槽,进行合理的组合,以期达到更好的叶尖间隙...
胡建军张铎
文献传递
自发射流耦合凹槽抑制涡轮叶尖泄漏的数值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为了探究复合被动结构对涡轮叶栅流场特性的影响,进一步减小涡轮叶尖泄漏量,建立了自发射流耦合叶顶凹槽的数值计算模型,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了射流参数,得到最优射流参数组合为A1B1C1,即间隙高度为0.5mm、射流角为30°、射流偏转角β为0°。在此基础上,将自发射流与叶顶凹槽进行耦合,结合间隙内流线、速度及平均总压损失系数分析了耦合结构下的泄漏流场特性。结果表明:当凹槽宽度与叶高比值(w/h)较小时,自发射流与叶顶凹槽耦合时存在最佳凹槽深度,即w=5%h,凹槽深度d=1%h,耦合结构较纯自发射流的间隙内部损失更大,叶尖泄漏量更小,泄漏抑制效果更优;当w/h较大时,耦合结构的泄漏抑制效果恶化,甚至较纯自发射流差,这种效应随着d/h减小更为明显。
胡建军张香兰张铎孔祥东
关键词:正交试验法数值模拟
基于大数据平台建设的Q市农村实有人口管理研究
张铎
一种复合方法抑制叶尖泄漏的试验及模拟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为了强化涡轮叶顶间隙泄漏抑制,提出了将被动式气动封严与叶尖几何改型方法相结合用于抑制叶尖泄漏及其损失的流动调控新方案。对叶顶凹槽与自发射流耦合的3种典型方案进行了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探讨了2种被动式抑制方法的耦合机理。研究表明,叶顶凹槽与自发射流(STI)之间存在明显耦合作用,当自发射流出口位于凹槽底部时,自发射流与凹槽涡(GV)预先掺混,导致2种抑制效应相互抵消,无法对泄漏流形成有效抑制,为不良耦合。而当自发射流出口位于凹槽压力边或吸力边时,自发射流的反吹阻滞效应与凹槽涡的动能耗散效应相叠加,对泄漏流形成2次有效封堵,为有效的耦合方案,而且以自发射流出口位于凹槽吸力边时,对泄漏流的抑制效果最佳。
胡建军张铎张香兰孔祥东
关键词:数值模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