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妹
- 作品数:11 被引量:17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日友好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中日友好医院院级科研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多发性肌炎骨骼肌组织差异基因表达谱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筛查PM患者骨骼肌组织中差异表达基因。方法2015年1月至4月获取于中日友好医院风湿免疫科的5例未经治疗PM患者骨骼肌组织、5例无肌肉病变的创伤患者的对照骨骼肌组织样本,提取组织总RNA,采用基因芯片进行基因表达谱分析。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分析和信号通路分析。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对芯片筛查的差异基因进行验证。组间比较用t检验,芯片数据分析中的多重比较采用Benjamini-Hochberg法校正。结果基因芯片共筛选出1 905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787个为上调基因,1 118个为下调基因(差异倍数〉2,P〈0.05)。选择其中3个上调基因和3个下调基因进行实时定量PCR验证,结果证实其表达趋势与基因芯片检测结果一致。基因本体论分析和信号通路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差异基因主要涉及感染、细胞毒作用等生物学过程,且与其他自身免疫病有部分共同的信号通路失调。结论PM患者骨骼肌组织与健康人相比存在基因表达差异,PM肌肉病变的发生可能是多基因参与、多基因调控导致。
- 彭清林张亚妹杨阚波张学智卢昕王国春
- 关键词:多肌炎芯片分析技术
- 抗合成酶综合征骨骼肌肌肉病理特征分析
- 2020年
- 目的分析抗合成酶综合征(ASS)患者肌肉病理特征及其与抗氨酰tRNA合成酶(ARS)抗体和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中日友好医院2008—2018年收治的ASS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肌肉病理切片均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Ⅰ、CD3、CD4、CD8和CD2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根据肌肉病理特征将ASS分为如下6种病理类型:病理DM(pDM),病理PM(pPM),非特异性肌炎(USM),坏死性肌病(NAM),仅肌细胞膜MHC-Ⅰ表达(MHC-Ⅰ)和正常组。同时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抗ARS抗体。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或Fisher检验。结果ASS患者共77例,平均年龄(50±12)岁,病程9(3~24)个月。抗组氨酰tRNA合成酶(Jo-1)抗体、抗苏氨酰tRNA合成酶(PL-7)抗体、抗丙氨酰tRNA合成酶(PL-12)抗体、抗甘氨酰tRNA合成酶(EJ)抗体和抗异亮氨酰tRNA合成酶(OJ)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47%(36例)、29%(22例)、12%(9例)、13%(10例)和0。所有ASS患者中,病理类型最常见的为USM型(37例,48%),其次为pDM型(14例,18%),正常型(13例,17%),NAM型(10例,13%)和MHC-Ⅰ型(3例,4%),没有病理特征表现为pPM的患者。病理类型为pDM的患者在各抗ARS抗体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75,P=0.028),其中抗EJ组的比例最高(40%),抗PL-7组最低(5%),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55,P=0.024)。此外,肌组织中表达CD20+B细胞阳性的患者的比例在抗EJ组中最高(30%),抗Jo-1组最低(4%),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37,P<0.01)。结论ASS的肌肉病理特征呈现多形性,与不同的抗ARS抗体相关,在临床上开展肌活检病理检测和区分病理类型对ASS的诊断和分型有重要意义。
- 田小兰刘宏艳张立宁张亚妹李文丽刘青艳彭清林王国春卢昕
- 关键词:病理特征
- 皮肌炎血清CXCL10水平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
- 2016年
- 目的检测DM患者血清CXCLl0水平并阐明其临床意义。方法ELISA检测61例DM患者、32名健康人血清CXCL10水平;利用国际肌炎组织制定的炎性肌病评价工具(MDAAT)评估DM患者疾病活动度,并分析血清CXCL10水平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组间比较用独立Mann-Whitney U检验,相关牲分析采用Spearman秩检验。结果DM患者血清CXCL10水平[1002.65(446.80,1679.42)pg/ml]显著高于健康人[85.85(65.88,111.05)pg/ml;Z=-6.886,P=0.000],合并肺间质病变(ILD)的DM患者血清CXCL10水平[1029.40(452.25,2102.10)pg/ml]高于未合并ILD者[464.25(161.65,1048.63)pg/ml;Z=-2.975,P=0.003]。横断面研究显示血清CXCLIO水平与DM患者的MYOACT-总活动度评分(r=614,P=0.000)、MYOACT-肌肉活动度评分(r=0.45,P=0.000)、MYOACT-皮肤黏膜活动度评分(r=0.439,P=0.000)、MYOACT-肺脏活动度评分(r=0.373,P=0.004)呈正相关。结论DM患者血清CXCL10水平显著升高,并且与疾病活动度显著相关。CXCL10可能参与DM发病机制,检测其血清浓度对疾病的活动情况及治疗预后具有一定临床提示意义。
- 张亚妹彭清林卢昕杨阚波李珊珊尹利国王国春
- 关键词:皮肌炎趋化因子CXCL10疾病活动度
- 一种用于诊断特发性炎性肌病的分子标志物及其应用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诊断特发性炎性肌病的分子标志物及其应用。所述的分子标志物为血清中的自体抗热休克转录因子1(heat shock factor 1,HSF1)抗体。所述的抗体为IgG;所述的特发性炎性肌病为多发性肌炎(p...
- 彭清林王国春张亚妹卢昕
- 不同抗合成酶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比较不同抗合成酶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长期预后的差异。方法:通过随访中日友好医院风湿科的抗合成酶阳性患者,比较不同抗合成酶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生存曲线,并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抗合成酶患者预后的因素。
- 石景丽李珊珊杨阚波张亚妹彭清林卢昕王国春
- 关键词:预后
- 成人特发性炎性肌病骨骼肌组织检查病理评分在评估疾病活动度中的价值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特发性炎性肌病(IIM)患者肌活组织检查(肌活检)病理评分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按照国际肌炎评估和临床研究组制定的特发性炎性肌病疾病活动度评价工具对中日友好医院风湿免疫科2008年12月至2017年6月住院的已行肌活检的423例IIM患者的疾病活动度进行评分。所有IIM肌活检组织进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Ⅰ、CD3和CD20分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肌组织中按照肌细胞、炎症、血管和结缔组织4个部位分别评估,对IIM患者的肌活检进行病理评分。分析IIM患者肌活检病理评分与IIM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非参数检验采用Mann-WittneyU检验、秩和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比较组间的差异。相关性分析使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肌活检病理总评分与IIM疾病总体活动度呈弱相关(r=0.228,P<0.05),并且与肌肉活动度视觉模拟尺度评分(VAS)和肌酸肌酶(CK)升高相关(r=0.407和0.466,P值均<0.05)。127例未经治疗的IIM中DM占92例,PM占35例。在未经治疗的DM患者中,肌肉病理总评分、肌细胞病变和炎症浸润与患者肌肉活动度VAS相关(r=0.300,0.312和0.241,P值均<0.05);而在未经治疗的PM中,肌细胞病变评分与疾病总体活动度相关(r=0.478,P<0.05)。结论开展肌肉病理评分可用于指导PM疾病活动度和DM骨骼肌疾病活动度的判断。
- 张立宁刘宏艳田小兰郑晓晓张亚妹李文丽刘青艳彭清林卢昕
- 关键词:肌炎骨骼病理疾病活动度
- 抗PUF60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分布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抗PUF60抗体水平,探讨该抗体阳性的SLE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SLE患者104例和健康对照163名。采用ELISA法测定上述人群血清中抗PUF60抗体,部分抗体阳性血清采用免疫印迹法进一步验证。结果 :血清抗PUF60抗体在SLE中的阳性率为17.3%(18/104)。抗PUF60抗体阳性的SLE患者发病年龄[21(18,27)岁]低于抗体阴性组[29(20,37)岁](P=0.007),脱发的发生率[72.2%(13/18)]高于抗体阴性组[40.7%(35/86)](P<0.05)。抗PUF60抗体阳性组中补体C4降低、外周血B1细胞数目升高的患者比例和抗ds DNA抗体、抗Sm抗体及抗SSB抗体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抗PUF60抗体阴性组(P<0.05)。结论 :本研究首次对我国SLE患者血清中抗PUF60抗体进行检测,发现抗PUF60抗体是SLE的相关性抗体,该抗体阳性者具有独特的临床表型。
- 张亚妹彭清林卢昕杨阚波尹利国石景丽陈贺王国春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抗体
- 抗Mi-2抗体不同亚型的临床异质性研究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探讨特发性炎性肌病(IIM)患者中抗Mi-2抗体阳性患者不同亚型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中日友好医院收治的IIM患者672例,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其血清中的抗Mi-2抗体,分析该抗体阳性不同亚型的IIM的临床特征。结果 :672例IIM患者中抗Mi-2抗体阳性37例,阳性率为5.5%,主要见于皮肌炎(DM)患者(31/37)。其中抗Mi-2α+抗Mi-2β-者占29.7%(11例),抗Mi-2α-抗Mi-2β+者占37.8%(14例),抗Mi-2α+抗Mi-2β+者占32.4%(12例)。29.7%(11/37)的抗Mi-2阳性者可同时合并其他肌炎特异性抗体(MSAs),但合并DM或抗合成酶相关的MSAs均见于抗Mi-2α-抗Mi-2β+患者;而合并免疫介导的坏死性肌病相关的抗SRP和抗HMGCR抗体均见于抗Mi-2α+抗Mi-2β-患者。抗Mi-2α-抗Mi-2β+患者间质性肺病(ILD)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2个亚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另外3例肿瘤患者也见于该组。抗Mi-2抗体阳性患者的整体治疗反应较好。结论:抗Mi-2抗体在IIM中的总体阳性率为5.5%,抗Mi-2α和抗Mi-2β抗体的阳性率和临床表现均相似;但抗Mi-2α-抗Mi-2β+患者ILD发生率高,且可合并肿瘤的发生。
- 王涛石景丽张亚妹杨阚波尹利国卢昕王国春
- 关键词:特发性炎性肌病临床异质性
- 抗PUF60抗体在中国特发性炎性肌病患者中的分布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检测抗PUF60抗体在中国特发性炎性肌病(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pathy,IIM)患者中的阳性率,并探索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989年10月至2016年8月于中日友好医院住院治疗的388例IIM患者[275例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76例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及37例肌炎重叠综合征],211例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28例神经肌肉疾病(noninflammatory neuromuscular disease,NMD)、10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及79例干燥综合征(Sj9gren syndrome,SS)]作为疾病对照组;同时选取门诊体检的167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健康对照组(healthy controls,HCs)。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入组患者及HCs的抗体滴度,并联合免疫印迹实验验证ELISA结果的可靠性。组间比较用独立Mann-Whitney U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检验。结果抗PUF60抗体可见于11.6%(45/388)的IIM患者,17.3%(18/104)的SLE患者,10.1%(8/79)的SS患者,阳性率均高于HCs(IIM比HCs,P<0.001;SLE比HCs,P<0.001;SS比HCs,P=0.009)。且该抗体可见于各IIM亚组,包括11.3%(31/275)的DM患者和21.6%(8/37)的肌炎重叠综合征患者,阳性率均高于HCs(DM比HCs,P<0.001;肌炎重叠综合征比HCs,P<0.001)。此外,抗PUF60抗体在不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临床相关性各异。在经典DM中,该抗体常见于肌炎抗体阴性(P=0.018)及并发技工手(P=0.046)的患者;而且该抗体在无肌病性皮肌炎中的阳性率较高,且多伴发皮肤溃疡(P=0.029)。在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现,抗体阳性的SS患者皮疹发生率及类风湿因子、抗SSB抗体、抗RNP抗体阳性比例增加,且抗体阳性的SLE患者外周血CD5+CD19+B细胞数目升高及抗双链DNA、抗Sm、抗SSB抗体阳性比例同样增加(P均<0.05)。结论抗PUF60抗体可见于中国DM、肌炎重叠综合征、SLE和SS患者,且在不同类型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临床相关性各异,提示抗PUF60抗体或其靶抗原PUF60可能在不�
- 张亚妹彭清林卢昕杨阚波尹利国石景丽陈贺王国春
- 关键词:特发性炎性肌病剪接体
- 一种用于诊断特发性炎性肌病的分子标志物及其应用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诊断特发性炎性肌病的分子标志物及其应用。所述的分子标志物为血清中的自体抗热休克转录因子1(heat shock factor 1,HSF1)抗体。所述的抗体为IgG;所述的特发性炎性肌病为多发性肌炎(p...
- 彭清林王国春张亚妹卢昕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