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瑞芳
- 作品数:30 被引量:61H指数:5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肝移植术后胆道病并发症的患者中巨细胞感染引起的胆道病:超出我们以往的认知
- 张建蕊孙丽莹朱志军魏林曲伟曾志贵刘颖赵新颜何恩辉张梁徐瑞芳
- 腮腺常见良性肿瘤超声和临床特点研究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总结腮腺混合瘤、腺淋巴瘤、基底细胞腺瘤超声和临床特点,提高术前超声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腮腺肿瘤手术,最后病理诊断腮腺混合瘤、腺淋巴瘤、基底细胞腺瘤220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年龄、性别、吸烟史在3种腮腺常见良性肿瘤中差异;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术前超声检查结果的患者119例,比较3种肿瘤病灶的单发/多发特性;共133个病灶,比较其左/右叶、回声、均质性、边界、形态、血流分布特点;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性别、吸烟是否影响3种肿瘤患病情况。结果腮腺常见良性肿瘤中,腺淋巴瘤、混合瘤、基底细胞腺瘤患病率分别为57.0%、30.5%、11.2%。腺淋巴瘤在老年男性有吸烟史患者中发病率高。腮腺混合瘤平均发病年龄显著小于基底细胞腺瘤和腺淋巴瘤,腮腺混合瘤单发比率高于腺淋巴瘤、基底细胞腺瘤,肿瘤直径小于腺淋巴瘤、基底细胞腺瘤;腺淋巴瘤不均质、血流分级IV级比率高于腮腺混合瘤、基底细胞腺瘤。年龄、性别、吸烟史是3种常见腮腺良性肿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腮腺肿瘤患者可根据其年龄、性别、吸烟史、病灶单发/多发、血供情况,术前初步判定肿瘤可能为哪种病理类型,对临床诊治有一定指导意义。
- 李清清徐瑞芳刘玉江钱林学
- 关键词:腮腺混合瘤腺淋巴瘤基底细胞腺瘤超声检查
- 单纯型甲基丙二酸血症患儿肝移植术的围手术期特点和管理经验
- 姜亦洲孙丽莹朱志军魏林曲伟曾志贵刘颖檀玉乐何恩辉徐瑞芳张梁王君闫非易陈孝杰
- 重度门脉性肺动脉高压行肝移植治疗3例并文献复习
- 陈孝杰朱志军孙丽莹魏林曾志贵刘颖曲伟张梁何恩辉徐瑞芳
- 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子宫肌瘤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16
- 2018年
-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子宫肌瘤大小与消融所需能量的关系,评估微波消融子宫肌瘤疗效。方法:选取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的18例子宫肌瘤患者(27枚肌瘤),年龄33~49岁,平均年龄(41.7±5.3)岁;按照子宫肌瘤均径将其分为≤5 cm组和>5 cm组,≤5 cm组共10枚肌瘤,>5 cm组共17枚肌瘤。固定微波功率(50 W,300 s)消融每枚子宫肌瘤,超声造影观察比较两组肌瘤消融范围,随访观察子宫肌瘤患者症状缓解情况。结果:子宫肌瘤均径≤5 cm组,微波消融均径约(3.40±0.84)cm;子宫肌瘤均径>5 cm组,微波消融均径约(4.01±0.77)cm,定量消融范围大于均径≤5 cm肌瘤,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P<0.05)。微波消融治疗后随访3~12个月,11例患者月经量过多症状得到改善,贫血改善4例,尿频改善6例,下腹痛明显好转6例。结论:消融单位体积小肌瘤(均径≤5 cm)微波消融所需能量大于大肌瘤(均径>5 cm),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子宫肌瘤可有效缓解子宫肌瘤患者临床症状。
- 马霞刘玉江赵军凤杨宇徐瑞芳钱林学
- 关键词:子宫肌瘤超声引导微波消融疗效
- 超声引导下锁骨下静脉中心静脉置管初学者与经验丰富者对比分析
- 2022年
- 对比分析超声引导下锁骨下静脉置管初学者与经验丰富者导丝入颈内静脉的概率和原因,并提出规避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选取笔者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进修学习期间2021年10月-2021年12月经超声引导下经锁骨下静脉静脉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A组(n40例)患者由经验丰富医师操作完成(操作次数超过1000例)与B组(n40例)40例由初学介入的医师(操作次数约10例)操作完成,比较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导丝入颈内静脉概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A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是 97.5%, B组的 90% (P< 0.05);②A组2例导丝入颈内静脉概率是 5%, B组12例导丝入颈内静脉概率30% (P< 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的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是一个由生疏到熟练的过程,只有反复练习,不断积累临床经验才能大大缩短置管时间,降低由置管操作不当引起的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介入操作。
- 危内芳徐瑞芳
- 关键词: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中心静脉置管
- 儿童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狭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儿童肝移植术后受体门静脉狭窄(PVS)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医院行肝移植手术的519例患儿病历资料,以门静脉CT血管重建联合门静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为金标准,将其中被诊断为PVS的31例患儿纳入PVS组,通过一对一匹配,匹配因素为年龄及移植物类型,再将其中31例无PVS的患儿纳入非PVS组。通过单因素差异性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儿童肝移植术后PV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31例PVS组患儿PVS发生平均时间为(14.6±12.8)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术前门静脉主干内径是儿童肝移植术后PVS的潜在危险因素(t=-2.635,P<0.05);体重(≤7.0 kg)、术中是否使用间置血管及门静脉吻合口位置是PVS的潜在危险因素(x^(2)=5.429,x^(2)=8.952,x^(2)=7.631;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术中使用间置血管是儿童肝移植术后PVS的独立危险因素(OR=0.062,P<0.05)。结论:PVS是儿童肝移植术后的常见并发症,术中使用间置血管是儿童肝移植术后发生PVS的独立危险因素。
- 徐瑞芳何恩辉易展雄李丽朱志军孙丽莹孙丽莹曲伟魏林钱林学
- 关键词:儿童肝移植血管并发症病例对照研究
- 肝移植治疗糖原累积症7例
- 李晓莹魏林朱志军孙丽莹曲伟曾志贵刘颖檀玉乐何恩辉徐瑞芳张梁
- 胆道闭锁小婴儿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狭窄受体相关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 2021年
- 目的:探讨胆道闭锁小婴儿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狭窄(PVS)受体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200例因胆道闭锁行肝移植手术小婴儿(≤1岁)的病历资料,以门静脉CT血管重建联合门静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为金标准,将其中21例诊断为PVS的小婴儿纳入狭窄组,再通过一对一匹配,匹配因素为年龄及移植物类型,将其中21例无PVS的小婴儿纳入非狭窄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及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胆道闭锁小婴儿肝移植术后PV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门静脉主干内径是PVS的潜在危险因素(t=-2.308,P<0.05),体重(≤7.0 kg)、术中是否使用间置血管及门静脉吻合口位置是PVS的潜在危险因素(χ^(2)=7.875,χ^(2)=5.091,χ^(2)=3.860;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中使用间置血管及体重≤7.0 kg是胆道闭锁小婴儿肝移植术后PVS的独立危险因素(OR=0.080,OR=6.623;P=0.018)。结论:PVS是儿童肝移植术后的常见并发症,术中使用间置血管及体重≤7.0 kg是胆道闭锁小婴儿肝移植术后发生PVS的独立危险因素。
- 徐瑞芳何恩辉易展雄李丽朱志军孙丽莹孙丽莹曲伟魏林刘颖曲伟
- 关键词:儿童肝移植血管并发症病例对照研究
- 儿童肝移植术后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移植后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PT LD)在儿童肝移植受者中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的3例亲属活体肝移植术后患EB病毒相关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的儿童临床表现及诊疗过程.3例受者原发病分别为胆道闭锁、糖原累积症Ⅲ型和鸟氨基酸氨基甲酰转移酶缺乏症.移植后均予他克莫司抗排斥治疗.受者分别于术后7、8、6个月时确诊为PT LD,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腹泻、贫血等非特异性症状,PET/CT及超声提示3例均有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其中2例伴颈部淋巴结肿大.淋巴结病理及免疫组化,诊断为单形性PTLD(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例,早期病变2例,均为非洲淋巴细胞瘤病毒编码核糖核酸(EBER)(+).结果确诊后予受者减停免疫抑制剂并给与利妥昔单抗单药或R-CHOP方案化疗,PTLD均得到控制.至2019年5月31日3例受者随访时间分别为37、39、20个月,目前受者移植肝功能平稳,PT LD病情逐步稳定,多次检测EB病毒载量均为阴性.结论 PT LD是肝移植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其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或延误诊治.该组病例展示了儿童肝移植术后减停免疫抑制剂并应用利妥昔单抗合并化疗方案治疗EB病毒相关PT LD患儿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 刘静怡孙丽莹朱志军魏林刘颖曾志贵曲伟何恩辉徐瑞芳何雅菲
- 关键词:肝移植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EB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