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旭 作品数:20 被引量:88 H指数:6 供职机构: 保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保山市缅籍人员艾滋病防控政策实施效果评估 2021年 目的分析云南省保山市缅籍人员艾滋病防控工作方案出台前后缅籍感染者/病人监测报告情况、各项管理指标进展,为进一步完善外籍防控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保山市1998年至2020年底累计发现的缅籍HIV/AIDS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防治措施实施阶段病例的基本人口学特征、样本来源,比较随访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指标进展有无差别。结果 (1998~2020)年保山市累计报告缅籍HIV/AIDS 1173例,2个边境县报告病例较多(84.6%),职业以农民为主(81.9%),已婚有配偶为主(61.5%),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为主(84.5%),感染途径以性传播途径为主(79.6%),2011年及以前样本来源主要为检测咨询(18.5%)、孕产期检查(15.1%)、出入境人员体检(14.3%),(2012~2016)年主要为其他就诊者和术前检测(37.6%)、羁押/劳教戒毒(24.0%)和孕产期检查(13.3%);(2017~2020)年主要为出入境人员体检(36.9%)、其他就诊者和术前检测(23.4%)、孕产期检查(12.2%)。CD4检测率45.9%、配偶/固定性伴检测率62.3%、抗病毒治疗比例19.9%均较低,接受抗病毒治疗的均为涉外婚姻家庭HIV/AIDS,治疗脱失率逐渐下降,(2017~2020)年下降至16.3%,随访后坚持安全套使用率高达100%。结论外籍艾滋病防控范方案出台后,全面监测检测检出较多缅籍HIV/AIDS,但对其随访管理困难,纳入治疗管理的均为涉外婚姻家庭HIV/AIDS,通过对其随访干预,抗病毒治疗脱失率下降、坚持使用安全套比例得到极大提高,取得较好成效。仍有80.1%的缅籍HIV/AIDS未得到有效管理和规范治疗,需要探索对检出缅籍HIV/AIDS如何分类随访管理和抗病毒治疗的有效综合管理模式。 胡安艳 董贤雅 李正旭 安丽 杨晓娟 赵彩佐 李红梅 马强 张腾关键词:随访管理 抗病毒治疗 2015—2020年云南保山市HIV/AIDS晚发现比例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通过对云南省保山市2015—2020年HIV/AIDS晚发现比例趋势和总体特征分析,探究影响晚发现的原因及对策。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20年12月6年现住址为保山市且新发现的HIV/AIDS病例,对晚发现比例趋势水平及总体特征进行分析。结果保山市2015—2020年共报告现住址感染者/病人2111例,平均年龄为(42.05±13.75)岁,其中87.7%为汉族,87.0%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55.2%为已婚,79.8%为农民,异性性传播比例最高,为89.1%。6年总的晚发现病例746例,晚发现比例35.3%,晚发现比例未呈现下降趋势(t=-0.300,P=0.803)。44.9%晚发现为其他就诊者和术前人群,不同样本来源的HIV/AIDS晚发现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539,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1.373,95%CI:1.122~1.680),相对于20岁以下年龄组,年龄为30~39岁(OR=3.043,95%CI:1.247~7.426),40~49岁(OR=4.606,95%CI:1.897~11.186),50岁以上(OR=4.596,95%CI:1.892~11.167),相对于同性性传播,异性性传播(OR=1.952,95%CI:1.011~3.767),母婴传播(OR=7.163,95%CI:2.147~23.901),相对于婚前检查人群,其他就诊者和术前人群(OR=2.884,95%CI:1.468~5.668)是病例晚发现的危险因素。结论保山市晚发现比例依然较高,且无下降趋势,应根据晚发现的人群特点,制定精准的扩大检测策略,持续强化早检测各项措施的落实,巩固“3个90%”艾滋病防治成果。 胡安艳 李正旭 董贤雅 安丽 杨晓娟 李红梅 马强 李洪 张腾关键词:影响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自愿咨询检测新发现HIV/AIDS病例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分析自愿咨询检测(VCT)新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患者(HIV/AIDS)心理健康状况,提出针对性护理对策。方法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2013年1月-2016年12月在保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VCT且诊断为HIV/AIDS的病例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共调查HIV/AIDS 288例,HIV占63.19%,AIDS占36.81%,93.06%为异性传播。新发现HIV/AIDS病例SCL-90评分总分(194.83±56.76)和总均分(2.21±0.62)高于全国常模(t=5.771、5.726,P<0.05);HIV感染者的躯体化和恐怖因子得分低于AIDS患者[(1.96±0.52)vs(2.37±0.73)、(1.86±0.67)vs(2.31±0.51),t=6.630、5.603,P<0.01];HIV感染者的抑郁和焦虑因子得分高于AIDS患者[(2.54±0.63)vs(2.08±0.46)、(2.41±0.50)vs(1.90±0.47),t=5.516、6.320,P<0.01]。结论 VCT新发现的HIV/AIDS病例普遍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的心理问题各异,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干预。 赵彩佐 徐洪吕 胡安艳 徐正翠 董贤雅 李正旭 丁英 刘丽 郭建华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自愿咨询检测 心理健康 SCL-90 保山市既往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4年 丙型肝炎(简称丙肝)是一种由HCV感染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传染病[1]。该病发病隐匿,感染早期症状通常不明显,不容易被发现,约80%的患者会转为慢性丙肝[2]。如果不及时规范治疗,慢性丙肝患者中15%~20%会发展为肝硬化、肝癌,及早规范的接受抗病毒治疗可极大减轻肝脏损害[3]。 胡安艳 董贤雅 杨晓娟 李红梅 尹刚 李正旭关键词:丙型肝炎 抗病毒治疗 影响因素 云南省东、西部地区青年学生艾滋病知晓率、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4 2016年 目的了解云南省西部与东部地区青年学生艾滋病的知识和行为。方法 2015年6月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样本,对云南省东、西部地区的在校青年学生做现况调查。调查表由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设计,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艾滋病相关知识、危险行为和获得相关服务等情况。使用Epi Data 3.0软件建立数据库和SPSS19.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结果保山市和曲靖市各调查青年学生800人,艾滋病知晓率分别为61.88%和53.38%,其中保山市高中/中专生艾滋病知晓率(60.00%)显著高于曲靖市(47.00%)(χ2=10.637,P=0.00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大学生(OR=1.402)、知识来源于网络(OR=1.608)和免费宣传材料(OR=1.732)是知晓艾滋病的促进因素;男性(OR=0.715)、最近一年未接受过艾滋病宣传服务(OR=0.582)是艾滋病知晓率低的影响因素。保山市青年学生首次性行为年龄[(19.23±1.809)岁]高于曲靖市[(17.53±2.167)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68,P〈0.01);保山市性行为发生率和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13.75%和53.64%,曲靖市为7.50%和20.00%,其中保山市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率(23.04%)高于曲靖市(12.77%)(χ~2=8.554,P=0.003);最近一年艾滋病的宣传服务保山市的接受率(61.38%)高于曲靖市(56.25%)(χ~2=4.337,P=0.037);保山市发生过性行为的学生艾滋病检测率(32.73%)显著高于曲靖市(13.33%)(χ~2=21.750,P〈0.001)。结论云南省东部地区青年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并未因为经济较西部更发达而一定优于西部地区。 徐洪吕 郑维斌 何俊 杨家芳 晋云 保武生 胡安艳 李正旭 董贤雅 徐正翠关键词:艾滋病 知晓率 性行为 云南省保山市不同等级医院乙肝病例报告及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分析不同级别和类型医院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病例分类报告及血清学检测结果,探讨病例报告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下载保山市2016年报告的乙肝病例(含外地报告但现住址在保山市)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病例报告资料以及谷丙转氨酶(ALT)、乙肝核心抗体-IgM(HBcAb-IgM)等血清学监测数据。使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一级医院和二级医院报告的HBsAg携带者、未分型、ALT异常、ALT>P75和未检测HBcAb-IgM的病例数高于其他级别的医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84.623、885.244、489.321、560.361、1 124.17,均P<0.01)。对于上述比较的各项指标,卫生院和综合医院报告的病例数高于其他类型的医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16.875、309.754、359.044、473.882、332.055,均P<0.01)。结论二级医院和一级医院报告的乙肝病例较多,但错误报告的病例也较多。县级综合医院和卫生院是病例核查的重点。 徐洪吕 杨明强 杨明强 黄东升 徐正翠 李正旭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 病例报告 谷丙转氨酶 保山市强制戒毒人员HIV和HCV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了解云南省保山市强制戒毒人员艾滋病病毒(HIV)和丙型肝炎(简称丙肝)病毒(HCV)感染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吸毒人群的艾滋病和丙肝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保山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吸毒人群开展行为学调查及血清学检测,通过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HIV和HCV感染危险因素。结果800名吸毒者的HIV感染率为2.4%,HCV感染率为27.6%,HIV和HCV合并感染率为1.9%。吸毒人群HIV感染影响因素为与别人共用针具[比值比(OR)=15.669,95%可信区间(CI):3.122~78.615],HCV感染影响因素为使用传统毒品(OR=2.076,95%CI:1.194~3.608)、注射吸毒(OR=17.289,95%CI:8.469~35.295)。结论保山市吸毒人群HIV和HCV感染率较高,共用针具是HIV感染的危险因素。使用传统毒品和注射吸毒是HCV感染的危险因素。 胡安艳 邓家欢 董贤雅 徐正翠 李正旭 杨家芳 李洪关键词:吸毒人群 艾滋病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影响因素 云南省保山市1990-2020年HIV/AIDS病例生存分析 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通过对云南省保山市1990—2020年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生存时间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为提高HIV/AIDS病人生存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计算1990—2020年保山市6838例HIV/AIDS病人的生存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6838例HIV/AIDS病人,全死因死亡1757例(25.69%),平均生存时间为19.51年(95%CI:18.51~20.51);随着防控措施的强化,相对于2005年以前的第一个时期,后三个时期5年生存率均有所升高而死亡风险均下降。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发现,HIV/AIDS生存的相关影响因素包括性别(男比女:HR=1.223,95%CI=1.094~1.367)、确诊年龄(40~<50岁比15~<25岁:HR=1.743,95%CI=1.110~2.739;50~<60岁比15~<25岁:HR=2.092,95%CI=1.306~3.351;≥60岁比15~<25岁:HR=3.179,95%CI=1.984~5.094)、感染途径(经注射吸毒传播比经异性传播:HR=0.694,95%CI:0.58~0.83)、样本来源(医疗机构其他就诊者检测比羁押人员:HR=1.584,95%CI=1.283~1.955)、抗病毒治疗(未接受ART比接受ART:HR=17.159,95%CI=15.062~19.547)、首次CD4细胞值(CD4为200~<350个/μL比<200个/μL:HR=0.536,95%CI=0.459~0.627;350~<500个/μL比<200个/μL:HR=0.390,95%CI=0.323~0.472;≥500个/μL<200个/μL:HR=0.350,95%CI=0.286~0.427)。结论在云南防治艾滋病政策和措施不断完善的背景下,保山31年来HIV/AIDS病人生存率得到较大提升,但男性、确诊年龄大、异性性途径传播、样本来源为医疗机构其他就诊者检测、未接受抗病毒治疗和首次CD4结果低是HIV/AIDS生存的危险因素,需要进一步精准防控。 董贤雅 胡安艳 李正旭 安丽 杨晓娟 李红梅 马强 张腾关键词:艾滋病 影响因素 保山市HIV/AIDS患者合并HCV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保山市HIV/AIDS患者合并HCV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为HIV合并HCV感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HIV/AIDS患者HCV抗体检测资料,将开展过HCV抗体检测的HIV/AI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人口学及行为学相关信息,采用χ^(2)检验做分类资料(构成比)的描述、Logistic回归作多因素分析。[结果]HIV/AIDS患者合并HCV感染率为6.4%,注射吸毒(OR=45.359,95%CI:19.171~107.322)、HIV/AIDS报告年龄0~29岁(OR=1.860,95%CI:1.123~3.080)、30~49岁(OR=2.222,95%CI:1.413~3.492)、少数民族(OR=2.218,95%CI:1.601~3.073)、男性(OR=2.149,95%CI:1.610~2.870)、离异或丧偶(OR=1.643,95%CI:1.179~2.094)、未婚(OR=1.737,95%CI:1.282~2.352)、2010年及以前报告HIV(OR=1.505,95%CI:1.172~1.935)是HIV合并HC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保山市HIV合并HCV感染状况不容忽视,注射吸毒、HIV确诊年龄在50岁以下、男性、未婚、离异或丧偶、2010年以前报告的HIV是合并HCV感染的高危因素。 董贤雅 杨晓娟 李红梅 李正旭 张腾 胡安艳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影响因素 云南施甸县跨境婚姻人群空间分布及HIV感染现况分析 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对施甸县内跨境婚姻人群特征、人群空间分布及艾滋病感染现状进行分析,为当地针对该类人群进行艾滋病防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跨境婚姻夫妻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夫妻双方一般人口学信息、HIV检测情况等。对人口学信息进行统计整理,对人群进行空间分布研究,并分析人群HIV感染情况。结果共调查跨境婚姻夫妻1 149对,其中外籍配偶与中国籍配偶在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原籍婚姻方面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跨境婚姻人群总体呈全县范围内弥散分布,县城及其周边乡镇分布稍多,但不存在明显聚集。共发现HIV阳性病例20例,感染途径均为异性性传播,病例亦未形成空间聚集。发病年龄集中在(20~40)岁年龄段,职业均为农民,文化程度以小学为主。有70%的病例有过非婚异性性接触史,且此类情况在夫妻双方间均存在。结论施甸县跨境婚姻人群和HIV阳性病例均尚未形成明显空间聚集,婚外异性性接触为其感染主要高危因素,应持续关注,重点防制。 胡安艳 黄津 杨军 董贤雅 李正旭 安丽 马强 杨家芳 张腾 李洪关键词:艾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