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媛

作品数:5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宁波市第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宁波市医学科技计划项目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骨折
  • 2篇细胞
  • 2篇细胞瘤
  • 2篇放射摄影
  • 2篇放射摄影术
  • 2篇成像
  • 2篇磁共振
  • 2篇磁共振成像
  • 1篇多平面重建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学诊断
  • 1篇预后
  • 1篇容积再现
  • 1篇手术
  • 1篇手术治疗
  • 1篇枢椎
  • 1篇枢椎骨折
  • 1篇肘关节
  • 1篇肘关节恐怖三...

机构

  • 5篇宁波市第六医...
  • 1篇浙江省人民医...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5篇方媛
  • 2篇冯仁海
  • 2篇赵刘军
  • 2篇王国平
  • 2篇潘国平
  • 1篇周晓玲
  • 1篇马维虎
  • 1篇刘观燚
  • 1篇蒋定尧
  • 1篇华群
  • 1篇吴仕龙
  • 1篇李飞鹏
  • 1篇龚向阳
  • 1篇王辉

传媒

  • 2篇中国骨伤
  • 1篇中医正骨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肘关节恐怖三联征中尺骨冠状突骨折高度的CT测量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用CT测量肘关节"恐怖三联征"中尺骨冠状突骨折高度并探讨其分型。方法纳入自2013-05—2016-08诊治的肘关节"恐怖三联征"26例,尺骨冠状突骨折按Regan-Morrey分型:Ⅰ型7例,Ⅱ型18例,Ⅲ型1例。采用容积再现法(VR)和多平面重建法(MPR)行三维和二维CT重建,在重建图像上用软件测量尺骨冠状突骨折高度。结果本组尺骨冠状突尖部横形骨折23例,前内侧面骨折2例,基底部骨折1例。尺骨冠状突骨折块高度平均6.4(2.8~11.9)mm,尺骨冠状突总高度平均17.8(14.6~21.1)mm;尺骨冠状突骨折块高度占尺骨冠状突总高度的比值平均36%(16%~67%)。尺骨冠状突骨折块高度占尺骨冠状突总高度的比值<20%者2例,20%~29%者5例,30%~39%者9例,40%~50%者9例,仅1例比值>50%。结论采用CT三维及二维重建技术可观察尺骨冠状突骨折位置、骨折块形态及大小,测量骨折块高度并进行分型,为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客观依据。
王辉刘观燚方媛王国平冯仁海
关键词:CT扫描
成软骨细胞瘤临床及影像学诊断被引量:4
2010年
王国平吴仕龙潘国平李飞鹏方媛
关键词:成软骨细胞瘤放射摄影术磁共振成像
X线分型对老年人Colles骨折治疗策略及预后的价值研究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探讨X线分型在老年人Colles骨折治疗策略选择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对44例60岁以上Colles骨折患者进行纵向回顾性研究。根据Frykman分型将病例分为关节内型骨折组(26例)和关节外型骨折组(18例)。关节内型骨折组接受保守治疗11例,手术治疗15例;关节外型骨折组接受保守治疗10例,手术治疗8例。所有患者在受伤后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6-8周均行腕关节X线平片检查。测量所有患者复位前后X线平片的桡骨掌倾角、桡骨尺偏角、桡骨短缩值。骨折愈合的影像学结果应用Lidstrom分级进行评价。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保守治疗、手术治疗结果。结果按照Lidstrom分级,44例Colles骨折患者经治疗后75.0%的影像学结果可接受。其中关节内型骨折组与关节外型骨折组可接受率分别为76.9%、72.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3)。关节内型骨折组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可接受率分别为54.5%和93.3%,两种治疗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外型骨折组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可接受率分别为60.0%和87.5%,两种治疗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Colles骨折患者,关节内型手术治疗效果优于保守治疗,关节外型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效果相仿。
方媛蒋定尧龚向阳周晓玲
关键词:COLLES骨折保守治疗手术治疗放射摄影术
下肢腱鞘巨细胞瘤的MRI诊断及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分析腱鞘巨细胞瘤的MRI表现,探讨其MR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腱鞘巨细胞瘤20例的MRI检查资料。男8例,女12例;年龄15~61岁,平均35.5岁。所有病例行MRI检查。结果:病变位于膝关节16例,足趾关节和踝关节各2例。其中局限性19例,弥漫性1例,MRI均表现为下肢骨关节旁软组织肿块,肿瘤与骨骼肌相比,T1WI上15例接近于骨骼肌信号,5例稍低于骨骼肌信号;在T2WI上4例介于骨骼肌与皮下脂肪信号之间,13例接近于骨骼肌信号,3例稍低于骨骼肌信号。16例行T1WI增强扫描,5例呈均匀强化,11例呈不均匀强化。4例伴邻近骨质破坏。结论:MRI能明确显示下肢关节旁腱鞘巨细胞瘤病变的部位、形态及内部信号特征,对临床诊断、指导临床治疗和随访具有重要价值。
潘国平赵刘军方媛冯仁海
关键词:巨细胞瘤腱鞘磁共振成像下肢
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重建对寰枢椎骨折脱位的诊断和临床应用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采用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及三维重建(3D)和多平面重建(MPR)技术诊断寰枢椎骨折脱位并进行术后效果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寰枢椎骨折脱位患者的手术前后X线片与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及3D和MPR重建图像,其中男54例,女15例,年龄17~73岁,平均46.5岁。结果:运用CT薄层扫描及重建技术诊断全部准确,其中齿状突骨折49例(AndersonⅡ型35例,Ⅲ型14例);C1,2联合骨折(Jeffson骨折联合Hangman骨折合并C1,2不稳)9例;寰椎爆裂骨折合并枕颈不稳6例;枢椎椎体骨折5例。而X线片诊断准确38例(38/69),漏诊23例,6例未能作出诊断,2例误诊。术后69例CT图像均清楚显示金属内固定的准确位置,其中2例螺钉螺纹轻微穿破寰枢椎侧块(椎弓根)外侧骨皮质,3例螺钉螺纹轻微穿破寰椎后弓上侧骨皮质。结论: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及重建能够直观清晰地显示寰枢椎骨折脱位的部位、类型及术后金属内固定位置,为临床确定骨折分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和术后疗效评价提供了可靠而直观的依据,可作为寰枢椎骨折脱位的诊断和术后评价的影像学首选检查方法,应该常规使用。
华群马维虎赵刘军方媛
关键词:寰椎枢椎骨折脱位螺旋计算机多平面重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