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明
- 作品数:72 被引量:224H指数:8
- 供职机构: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南宁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重点科研课题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开展分娩镇痛的宣教与管理体会被引量:4
- 2012年
- 开展分娩镇痛能有效减轻和消除产痛。笔者医院从1989年开始施行椎管内神经阻滞分娩镇痛7 000余例,未发生一例严重并发症,有以下几点管理经验:①高度重视宣教工作,在各新闻媒体、孕妇学校、产科门诊、病房及产房由具有分娩镇痛管理经验的麻醉医师和助产士向孕妇及其家属宣传分娩镇痛,让产妇及其家属理解分娩镇痛,自愿施行分娩镇痛;②建立严格的分娩镇痛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确保母婴安全;③产房配备充足的抢救用品及监护设备;④医院重视和支持,给予政策倾斜和激励,调动了麻醉科和产科开展分娩镇痛的积极性;⑤有良好的团队精神,麻醉科和产科做到团结一致,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和支持;⑥重视推广科研成果,得到同行和社会对分娩镇痛的肯定。
- 周朝明黎君君龚祖康蒋武劳诚毅张荻华
- 关键词:分娩镇痛宣教
- 医院管理人性化思考被引量:1
- 2008年
- 人性化管理是现代文明生活的管理,也是一种医院文化的体现,它融入医院医疗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医院人性化管理是在医院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前提下,运用情感、心理、个人品质和才能等影响力进行医院管理的。
- 杨木兰周朝明
- 关键词:人性化管理医院管理管理规范化医院文化制度化
- 鞘内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在分娩镇痛中的效果比较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与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在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的效果比较。方法:选择初产妇60例,随机分两组,每组30例,3μg舒芬太尼+3mg罗哌卡因组(S3R3组)和15μg芬太尼复合3mg罗哌卡因组(F15R3组),双盲对照观察。两组均采用蛛网膜下腔给药后硬膜外腔留管产妇自控镇痛(CSEA+PCA),S3R3组硬膜外维持用药为0.1%罗哌卡因+0.2μg/ml舒芬太尼,F15R3组硬膜外维持用药为0.1%罗哌卡因+2μg/ml芬太尼。观察镇痛起效时间、不同时间的VAS评分、镇痛维持时间、运动阻滞、各组产程、出血量、新生儿1min和5minApgar评分、镇痛满意度、剖宫产率、副作用等。结果:镇痛起效时间S3R3组比F15R3组快,S3R3组的镇痛效果、镇痛满意度、镇痛维持时间均优于F15R,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μg舒芬太尼+3mg罗哌卡因鞘内给药分娩镇痛的效果优于15μg芬太尼复合3mg罗哌卡因。
- 周朝明全伟斌于克华农木本彭丽劳诚毅劳慧娟韦洁
- 关键词:舒芬太尼芬太尼罗哌卡因分娩镇痛腰硬联合阻滞
- 生理盐水硬膜外腔预注预防产妇硬膜外血管损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生理盐水硬膜外腔预先注射预防产妇硬膜外血管损伤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将单胎足月妊娠300例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随机分成3组.产妇硬膜外置管前在硬膜外腔快速注射生理盐水。A组(n=100)注射3mL,B组(n=100)注射4mL,C组(n=100)注射5mL,记录硬膜外导管置管出血、置入血管、低血压的发生率及最高感觉阻滞平面。结果随着硬膜外腔注射生理盐水剂量的增加,硬膜外导管置管出血、误入血管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压的发生率、最高感觉阻滞平面随着硬膜外腔生理盐水预注剂量的增加而增高(P〈0.05)。结论综合疗效及其不良反应,预防产妇硬膜外导管置管对血管的损伤.硬膜外预充生理盐水以3mL为宜。
- 幸吉娟黄琼燕劳诚毅周朝明
- 关键词:硬膜外腔产妇生理盐水血管损伤
- 全产程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的应用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探讨全产程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初产妇210例,分为A组(全产程组,宫口开张1~1.5cm)、B组(活跃期组,宫口开张2~3cm)和C组(对照组,不采用分娩镇痛)。A、B组均采用蛛网膜下腔给药后硬膜外腔留管产妇自控镇痛(CSE+PCA),两组的蛛网膜下腔给药和硬膜外腔维持用药相同;C组按产科常规处理,不给任何镇痛药物。观察A、B组的镇痛时间、镇痛起效时间、运动阻滞、镇痛满意度等;观察三组的各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产程时间、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分娩方式、不良反应等。结果A组潜伏期的时间最短,c组的潜伏期时间最长(P〈0.05);B组的镇痛起效时间快于A组(P〈0.05)。结论在宫口开张1~1.5cm的产程潜伏期施行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镇痛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少,能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对产妇和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 周朝明全伟斌甘柏柳于克华彭丽劳诚毅邱雪娟刘珍劳慧娟韦洁
- 关键词:全产程潜伏期分娩镇痛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舒芬太尼
- 舒芬太尼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07年
- 周朝明农木本
- 关键词:舒芬太尼分娩镇痛产科
- 鞘内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研究
- 周朝明周霓农木本于克华宋庆华农君彭丽邱雪娟杨木兰劳慧娟韦洁
- 课题来源与背景:分娩过程中的剧烈疼痛给大多数产妇带来极大的痛苦。随着人们生活的提高以及观念的不断更新,分娩镇痛也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接受。同时医学的发展也使分娩镇痛技术越来越趋理想。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法即是其一。技术原理...
- 关键词:
- 关键词:分娩镇痛舒芬太尼罗哌卡因
- 分娩镇痛鞘内注射舒芬太尼最佳剂量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探讨鞘内首次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的最佳剂量。方法选择初产妇150例,随机分为A、B、C、D、E 5组,分娩镇痛时鞘内首次注射舒芬太尼分别为6μg、7μg、8μg、9μg和10μg,Spinocath导管连续蛛网膜下腔给药维持。记录镇痛起效时间、镇痛起效后的1 h、3 h、5 h孕妇舒芬太尼血药浓度,测定新生儿脐带静脉血舒芬太尼血药浓度及不良反应等。结果孕妇体内舒芬太尼血药浓度随着鞘内首次注射剂量的增大而增加(P<0.01),注射剂量越大,血药浓度越高(P<0.01);5组鞘内首次给药镇痛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镇痛持续时间最长(P<0.05);5组新生儿脐带血舒芬太尼血药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E组最高(P<0.05);E组孕妇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尿潴留、嗜睡发生率及胎心改变发生率均高于其他4组(P<0.05)。结论 Spinocath导管连续蛛网膜下腔给药分娩镇痛时,鞘内首次注射舒芬太尼的最佳剂量是7~9μg。
- 劳诚毅黎君君周朝明全伟斌黄卫彤
- 关键词:分娩镇痛舒芬太尼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
- 新生儿血管瘤患者口服普萘洛尔的治疗效果观察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评价口服普萘洛尔治疗新生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新生儿血管瘤患儿52例,分为治疗组39例和观察组13例。治疗组采用口服普萘洛尔治疗,总疗程为6个月,剂量由0.5mg/(kg·d)逐渐增加到2mg/(kg·d),随访7个月观察并记录血管瘤的颜色、大小、患儿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所有患儿血管瘤变小、颜色变淡,97.4%患儿疗效评价良好,2.6%疗效评价差,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少且轻微。结论口服普萘洛尔治疗新生儿血管瘤安全有效。
- 陈流张建钦林恺楠周朝明
- 关键词:普萘洛尔疗效
- 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在分娩镇痛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观察鞘内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在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的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初产妇120例,随机分6组,S2R2,S2R3,S3R2,S3R3,S5和R3组,各组均采用蛛网膜下腔给药后硬膜外腔留管产妇自控镇痛(CSE+PCA),且各组的硬膜外维持用药相同。观察运动神经阻滞、皮肤瘙痒、恶心呕吐、低血压、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S2R3、S3R3组有运动神经阻滞的产妇,S5组恶心呕吐发生率较高,皮肤瘙痒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各组均未发生低血压、呼吸抑制的产妇。结论:舒芬太尼5μg或舒芬太尼2~3μg复合2~3 mg罗哌卡因用于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是安全的,鞘内注射罗哌卡因剂量最好不超过3 mg。
- 周朝明农君农木本于克华彭丽杨木兰劳慧娟韦洁邱雪娟刘珍李俏芳
- 关键词:舒芬太尼罗哌卡因分娩镇痛蛛网膜下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