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缩压和静息心率与新发糖尿病的关系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观察收缩压和静息心率对新发糖尿病的联合影响。方法选择参加2006-2007年度开滦集团公司职工健康体检且无糖尿病病史的研究对象作为观察队列。于2008-2009、2010-2011、2012-2013年度分别对观察队列进行第2、3、4次健康体检。将研究对象按基线静息心率(≤60、61~70、71~80、>80次/min)和收缩压水平(≤120、121~140、141~160、>160mm Hg)进行分组,比较各组糖尿病发生率的差异,并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各组糖尿病发病风险。结果共入选离退休职工69 048人进行最后分析。随访6年,新发糖尿病5931例,发生率为8.6%。随静息心率和收缩压水平升高,糖尿病发生率呈递增趋势,其中静息心率>80次/min且收缩压>160mm Hg组糖尿病发生率最高,为18.0%,而静息心率≤60次/min且收缩压≤120mm Hg组糖尿病发生率最低,为4.6%。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基线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等混杂因素后,静息心率>80次/min且收缩压>160mm Hg组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最高,为静息心率≤60次/min且收缩压≤120 mm Hg组的2.88(95%CI2.26~3.66)倍。结论收缩压升高和静息心率加快者的糖尿病发病风险增加。
- 施继红季春鹏朱辰蕊杜鑫李慧英林黎明熊海亮吴寿岭
- 关键词:收缩压静息心率
- 外周血CⅠCP、NLR及鸢尾素在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外周血Ⅰ型前胶原C末端肽(CⅠCP)、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鸢尾素在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该院收治的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住院患者310例作为研究对象(A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住院的心房颤动不合并心力衰竭(B组)、无心房颤动和心力衰竭(C组)患者各10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3组血清脑钠肽(BNP)、CⅠCP、鸢尾素、左室射血分数(LVEF)、NLR。Pearson相关性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各指标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A组CⅠCP、NLR水平均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鸢尾素水平低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ⅠCP与BNP呈正相关(r=0.119,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126,P<0.05);NLR与BNP呈正相关(r=0.122,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131,P<0.05);鸢尾素与BNP呈负相关(r=-0.462,P<0.05),与LVEF呈正相关(r=0.685,P<0.05)。CⅠCP、NLR、鸢尾素诊断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灵敏度分别为64.50%、66.50%、71.00%,特异度分别为90.00%、93.00%、75.00%。CⅠCP、NLR、鸢尾素联合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30%、60.00%。ROC曲线分析显示,CⅠCP、NLR、鸢尾素及联合诊断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2(95%CI:0.870~0.934)、0.997(95%CI:0.993~1.000)、0.731(95%CI:0.661~0.801)、0.998(95%CI:0.995~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ⅠCP、NLR、鸢尾素可以用于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的辅助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
- 李慧英刘青魏晓明林黎明李俊娟
- 关键词:心房颤动
- 不同血压水平对青年人群早发脑卒中风险的影响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 探讨不同血压水平对青年人群早发脑卒中风险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6—2012年度首次参加健康体检且年龄≤40岁、既往无脑卒中及心肌梗死病史的开滦集团员工作为观察对象,以首次健康体检时点为随访起点,以发生脑卒中、死亡或随访结束(2020-12-31)为随访终点。根据2017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高血压管理指南将血压进行分级,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不同血压水平组脑卒中的累积发病率,并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和部分分布竞争风险模型分析不同血压水平对脑卒中及其亚型发病风险的影响。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观察对象36 073人,年龄(30.8±5.7)岁,其中男性27 892人,占观察对象的77.32%。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随着血压的升高,发生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逐渐增加。以血压<120/80 mm Hg为参照,校正年龄、性别等因素后,高血压1级组发生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及出血性脑卒中的HR(95%CI)分别为1.52(1.05~2.20)、1.32(0.87~2.00)和2.51(1.15~5.47),高血压2级发生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及出血性脑卒中的HR(95%CI)分别为2.57(1.75~3.77)、2.26(1.47~3.47)和4.77(2.09~10.85)。部分分布竞争风险模型分析结果与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一致。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排除基线服用降压药、降糖药或降脂药后,高血压1级组可增加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HR(95%CI)分别为2.46(1.13~5.38)、2.51(1.15~5.47)和2.51(1.15~5.47),而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年龄≤40岁青年人群中,高血压1级和2级均可增加脑卒中风险,其中与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的关联更大。
- 李刘欣朱辰蕊林黎明李慧英魏晓明杜鑫陈朔华刘妍季春鹏吴寿岭黄喆
- 关键词:血压水平脑卒中
- 血压对不同年龄人群动脉僵硬度的影响被引量:28
- 2018年
- 目的 探讨血压对不同年龄人群动脉僵硬度的影响.方法 以既参加了2010、2012和2014年健康体检又检测了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开滦集团在职及退休人员为研究对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年龄划分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即18 ~44岁组、45~ 59岁组和≥60岁组.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中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非高血压人群和高血压人群.baPWV是评估动脉硬化程度的敏感指标,本研究以baPWV代表动脉僵硬度.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总人群收缩压(SBP)与baPWV的关联,并进一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不同年龄组人群SBP与baPWV的关联.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分析总人群血压和不同年龄组人群血压对动脉硬化(baPWV≥1 400 cm/s)的影响.结果 (1)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同时完成2010、2012和2014年健康体检并检测了baPWV的职工共35 350名,排除血压值缺失者2 237名,排除外周血管疾病患者1 569例,排除检测baPWV之前有心脑血管病史者1 016例,最终入选研究对象29 367名.29 367名研究对象的年龄为(48.0±12.4)岁,其中男性21 305名(72.5%).根据年龄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其中18~44岁组11 608名(39.53%)、45 ~ 59岁组12757名(43.44%)、≥60岁组5 002名(17.03%).(2)不同年龄组人群baPWV的分布情况:baPWV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非高血压组18~44岁、45 ~ 59岁和≥60岁亚组人群baPWV的均数依次为1 299.3、1 428.7和1 704.6 cm/s(P<0.001),高血压组18~44岁、45~ 59岁和≥60岁亚组人群baPWV的均数依次为1 498.4、1 640.7和1 921.4 cm/s(P<0.001).高血压组人群baPWV高于非高血压组同年龄亚组(P均<0.05).(3)baPWV相关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以baPWV为因变量,以SBP为自变量,校正了年龄、性别、脉压差(PP)、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吸烟、饮酒�
- 张亚静吴寿岭李慧英赵权辉宁春红张芮英于俊杏李蔚陈朔华高竞生
- 关键词:血压年龄因素动脉硬化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
- 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与因素变化对健康老龄血管的影响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与因素变化对健康老龄血管(HVA)的影响。方法该研究为多中心横断面调查,入选人群为在开滦总医院、开滦林西医院、开滦赵各庄医院等11家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开滦集团在职及离退休职工。以2006—2015年至少参加2次健康体检,且心血管健康行为与因素资料完整,并于2010—2016年底接受过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检测者6316人为研究对象。计算入选者的心血管健康评分(CHS),其中基线CHS取自首次体检资料,第2次CHS取自与baPWV检测在同一年度的体检资料,计算2次CHS的差值(ΔCHS)。按ΔCHS将入选者分为5组,即ΔCHS≤-2组(n=2166)、ΔCHS=-1组(n=1284)、ΔCHS=0组(n=1187)、ΔCHS=1组(n=860)和ΔCHS≥2组(n=819)。比较各组人群的一般资料、baPWV及HVA检出率,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ΔCHS与HVA的关系,然后分别移除1个健康行为或因素后重新计算ΔCHS,并再次纳入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探讨移除因素对HVA的影响。结果ΔCHS≤-2、ΔCHS=-1、ΔCHS=0、ΔCHS=1和ΔCHS≥2组人群的HVA检出率分别为23.3%(505/2166)、27.8%(357/1284)、28.7%(341/1187)、31.9%(274/860)、33.9%(278/819)。校正了年龄、性别、收入、饮酒、教育、基线CHS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ΔCHS与HVA呈正相关(OR=1.50,95%CI 1.44~1.56)。在总的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与因素中,分别移除1个行为或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OR值下降幅度从大到小的行为或因素依次为收缩压(OR=1.04,95%CI 1.00~1.09)、空腹血糖(OR=1.14,95%CI 1.09~1.18)、体育锻炼(OR=1.16,95%CI 1.11~1.21)、食盐量(OR=1.17,95%CI 1.12~1.22)、体重指数(OR=1.18,95%CI 1.13~1.23)、吸烟(OR=1.18,95%CI 1.13~1.23)和总胆固醇(OR=1.20,95%CI 1.16~1.24)。结论改善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与因素有助于增加HVA人群的比例。
- 朱辰蕊杜鑫刘妍赵权辉施继红吴云涛魏晓明李慧英林黎明吴寿岭黄喆
- 关键词:动脉硬化
- 收缩压纵向轨迹与心房颤动的关系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收缩压(SBP)纵向轨迹与心房颤动(房颤)的关系。方法:以开滦研究中满足标准的对象组成研究队列。通过SAS Proc Traj程序确定观察对象2006~2007、2008~2009、2010~2011年健康体检的SBP纵向轨迹,生成5个不同的SBP轨迹组:低-稳定轨迹组、中-稳定轨迹组、中-高轨迹组、高-中轨迹组和高-稳定轨迹组。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SBP轨迹组于2012~2013、2014~2015年2次健康体检时的房颤发病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不同SBP轨迹组与房颤的关系。结果:(1)40 727例纳入研究,平均年龄(51.81±11.54)岁,其中,男性30 693例(75.4%)。低-稳定轨迹组10 950例,中-稳定轨迹组19 158例,中-高轨迹组3 736例,高-中轨迹组4 702例,高-稳定轨迹组2 181例。(2)低-稳定轨迹组、中-稳定轨迹组、中-高轨迹组、高-中轨迹组和高-稳定轨迹组房颤发病率分别为:0.1%、0.2%、0.5%、0.5%、0.6%(P均<0.05)。(3)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中,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与低-稳定轨迹相比,中-高轨迹、高-中轨迹、高-稳定轨迹均是新发房颤的危险因素,对应的HR(95%CI)分别为7.58(2.08~27.73)、5.30(1.88~14.95)、8.52(1.96~37.09)(P均<0.05)。排除有心肌梗死病史、脑卒中病史者后,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与以上主要研究结果趋势一致。结论:SBP纵向轨迹水平升高是新发房颤的危险因素。
- 杜鑫张芮英张莹施继红黄喆朱辰蕊李慧英魏晓明林黎明熊海亮刘妍季春鹏吴寿岭
- 关键词:心房颤动
- 睡眠时间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 2014年
-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参加2006~2007年度开滦集团职工健康体检的101510名职工中空腹血糖(FPG)〈7.0mmol/L、无糖尿病病史、未使用降糖药物且FPG及睡眠资料完整的87540名职工作为观察队列,排除2010~2011年度未参加体检者、FPG资料缺失者,最终纳入统计分析的有效数据为60715名。依据基线睡眠时间将观察对象分为睡眠时间不足组(〈7h/d)、睡眠时间充足组(7~9h/d)、睡眠时间过长组(≥9h/d)。结果显示,至2010—2011年度体检结束时,〈7h/d、7~9h/d和≥9h/d组的糖尿病发病率分别为5.49%、4.94%、5.61%(男性分别为5.70%、5.32%、6.27%;女性分别为4.49%、3.74%、3.7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了年龄、性别等因素后,与7—9h/d组比较,〈7h/d组、≥9h/d组新发糖尿病发生风险的RR值分别为1.09、1.28,在不同性别人群中校正上述因素后,其新发糖尿病的发生风险也无明显增加。
- 高明李俊娟吴云涛王希柱赵剑秋侯金泓李雯陈朔华李慧英张东红吴寿岭
- 关键词:睡眠时间糖尿病
- 代谢综合征及其各组分与新发心脑血管事件的相关性研究
- 李慧英林黎明刘妍季春鹏李俊娟黄喆
- 针对国内对代谢综合征的研究样本量较小,研究方法单一的现状,该课题以开滦集团健康体检职工共101500人为研究对象,采用横断面研究以及前瞻性队列研究等方法,得出的创新性成果包括:糖尿病人群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为65.8%,其...
- 关键词:
- 关键词:代谢综合症高血压
- 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对新发高血压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探讨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对新发高血压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以参加2006-2007年度健康查体的开滦集团职工为研究对象,排除既往高血压病、心肌梗死、脑梗死以及资料不全者,最终52133人纳入队列,观察队列人群中高血压发病情况。依据美国心脏协会定义的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采用寿命表法计算高血压累积发病率,利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比较不同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个数人群间高血压发病风险。结果具备0~1和5~7项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者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65.72%、59.14%、54.59%、50.24%、34.22%。校正年龄、高血压家族史、文化程度及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后,与具有0~1项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的人群相比,具备2、3、4、5~7项者高血压患病风险分别为0.75、0.69、0.63和0.36倍,其中男性人群分别为0.77、0.76、0.65和0.45倍,女性人群分别为0.83、0.50、0.73和0.36倍。结论随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个数增加,高血压患病率及发病风险降低。
- 张彩凤施继红黄喆李慧英魏晓明林黎明邢爱君陈朔华吴寿岭
- 关键词:高血压前瞻性队列研究
- 高收缩压轨迹是脑出血的危险因素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探讨不同的收缩压轨迹对脑出血的影响。方法以参加2006-2007、2008-2009和2010-2011年3次健康体检的开滦研究人群作为研究队列,其中符合入选标准的研究对象共55 194人。收缩压轨迹通过SAS Proc Traj程序确定;采用寿命表法计算不同收缩压轨迹组脑出血的累积发生率,并用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收缩压轨迹组脑出血累积发生率的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不同收缩压轨迹组对脑出血的影响。结果纳入统计分析的研究对象55 194人通过SAS Proc Traj程序确定了5组不同的收缩压轨迹:低-稳定组、正常-稳定组、中-高组、高-中组和高-稳定组。平均随访(4.99±0.39)年,共发生脑出血164例。低-稳定组、正常-稳定组、中-高组、高-中组和高-稳定组脑出血的累积发生率分别为0.05%、0.20%、0.80%、0.60%和0.80%(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多种混杂因素后,与低-稳定组相比,正常-稳定组、中-高组、高-中组和高-稳定组脑出血的发生风险均增加,其HR(95%CI)分别为3.48(1.41~8.56)、15.01(5.67~39.71)、11.47(3.70~35.61)和18.40(5.28~64.14)。结论高收缩压轨迹是发生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 高竞生张亚静张芮英李慧英宋路李春慧赵华灵赵权辉于俊杏李蔚宁春红陈朔华王安心吴寿岭
- 关键词:脑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