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飞 作品数:11 被引量:16 H指数:2 供职机构: 镇江市第四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白内障手术不同切口对人眼波前像差的影响 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行透明角膜切口和巩膜反眉型隧道切口对术后人工晶状体眼高阶像差的影响。方法:实验组为行白内障超乳化透明角膜切口组(46眼Ⅰ组),白内障超声乳化巩膜反眉型隧道切口组(48眼Ⅱ组),并设同龄正常人为对照组(52眼)。分析指标为术后7d,3mo总高阶像差值。结果:术后7d对照组,Ⅰ,Ⅱ组总高阶像差值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3moⅠ,Ⅱ组总高阶像差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同年龄正常人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人工晶状体眼的高阶像差较同龄正常人增加。白内障超声乳化透明角膜切口对术后人工晶状体眼高阶像差的早期影响大于巩膜反眉型隧道切口,随时间推移二者趋于一致。 刘怡 赵宏伟 李飞关键词:超声乳化 透明角膜切口 高阶像差 准分子激光原位与上皮下角膜磨镶术对人眼高阶像差的影响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与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对人眼高阶像差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306医院眼科分别行LASIK(46例,92眼,LASIK组)和LASEK(46例,92眼,LASEK组)的中低度近视眼患者进行为期1年随访观察。主要分析指标有总高阶像差值、慧差值、球差值。结果术后1、3个月时LASEK组总高阶相差值、彗差值、球差值明显高于LASIK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时LASEK组高阶相差值、彗差值、球差值略低于LASIK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SEK对高阶像差的影响高于LASIK,随着时间的推移二者趋向一致。 李飞 刘怡 赵宏伟关键词:视觉 波前像差 高阶像差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二次手术方式探讨 2010年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二次手术方式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对31例(62眼)Lasik术后欠矫或屈光回退行二次手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其中A组15例(30眼)行Lasik手术,B组16例(32眼)行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术),随访观察1年。其主要观察指标有:视力、屈光度、角膜曲率、总高阶像差值。结果二次手术采用Lasek与Lasik术后1周视力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t=5.2140,P<0.01),B组视力明显低于A组;术后1个月、1年两组视力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t=0.5854、t=-0.5954,P>0.05);术后1年两组间裸眼视力、平均等效球镜屈光度、平均角膜曲率、总高阶像差值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t=0.6014、t=-0.0691、t=-1.1485、t=-0.9776,P>0.05)。A组发生角膜上皮内生1例,B组发生2+级角膜上皮下雾状浑浊(Haze)1例。结论 Lasik术后二次手术采用Lasek和Lasik术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但从术后愈合时间、早期反应及最终结果来看,Lasik术后二次手术采用Lasik术式应该是比较恰当的选择,对于角膜基质床比较薄的患者采用Lasek手术作为候补方式也能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Lasek手术方式是否可以补矫更高的屈光度仍有待观察。 刘怡 赵宏伟 李飞关键词: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 高阶像差 二次手术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二次手术角膜瓣制作的研究 2009年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二次手术角膜瓣制作的安全性及其对术后视力和角膜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随机对照临床实验,对51眼LASIK术后欠矫和屈光回退的患者行二次手术,两次手术时间间隔6~36个月。将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掀开角膜原瓣,B组为重新做角膜瓣。术后随访观察1年,观察内容包括术后视力、术后角膜水肿、角膜瓣皱褶程度、角膜上皮内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视力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裸眼视力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术后角膜瓣水肿发生率和持续时间均明显高于B组(P<0.05),A组术后角膜瓣皱褶及角膜上皮植入发生率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LASIK二次手术重新制作角膜瓣优于掀开原瓣的手术效果。 刘怡 李飞 赵宏伟关键词: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二次手术 角膜水肿 角膜上皮植入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二次手术角膜瓣制作的研究 刘恰 李飞 赵宏伟PRK与LASEK对人眼波前像差的影响 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PRK与LASEK手术对人眼波前像差的影响。方法:对46例(92眼)分别行LASEK手术(46眼)和PRK手术(46眼)中度近视眼患者进行为期1a随访观察。主要分析指标有:总高阶像差值、慧差值、球差值。结果:两组在3mo总高阶像差值、慧差值、球差值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在1a的总高阶像差值、慧差值、球差值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RK对中度近视眼患者术后波前像差在短期内的影响大于LASEK手术,随着时间推移二者趋于一致。 刘怡 赵宏伟 李飞关键词:PRK LASEK 波前像差 高阶像差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对成人近视伴共同性外斜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成人近视伴共同性外斜的效果。方法对成人近视伴共同性外斜视56例施行Lasik手术,并对其手术前后视力、双眼单视功能、斜视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占97.4%。双眼Ⅲ级视功能由术前7.1%提高到28.6%,手术前、后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间歇性外斜斜视度由术前(60.5±15.3)△降低到术后(35.3±10.6)△;恒定性外斜斜视度由术前(55.7±20.3)△降低到术后(40.5±15.7)△;手术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24)。术后3个月,屈光参差组比非屈光参差组斜视度减少明显,分别为(30.2±15.1)Δ和(15.3±7.8)Δ,非屈光参差组眼位正位率15.3%,明显低于屈光参差组40.0%,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χ2=4.79,P=0.03)。结论对于成人近视伴共同性外斜视者行Lasik手术能改善双眼单视功能,有效改善屈光参差,并减少斜视的斜视量,尤其对于术前有屈光参差者,其屈光状态的改善可直接影响斜视治疗效果。因此,成人近视伴外斜患者先行准分子激光手术,而后行斜视手术是较好的选择。 刘怡 赵宏伟 李飞 闫洪欣 高萍 刘彬彬 白凤华关键词: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屈光参差 外斜视 三种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后中央角膜厚度变化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比较三种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后中央角膜厚度(CCT)的差异并探讨不同手术方式角膜切削量的设定。方法使用Pentacam三维眼前段分析仪测量行SBK、LASIK、Epi-LASIK术的近视患者共136例266只眼术前术后的CCT,按屈光度分为低、中、高三组,分别计算和比较CCT及实际切削深度和设计切削深度的差值(Diff值)。结果Epi-LASIK患者低、中、高度组术前CCT分别为(495.70±24.94)、(501.57±31.34)和(525.18±16.53)μm,较SBK和LASIK组患者CCT明显偏薄(P<0.01),SBK与LASIK患者术前术后的CCT无显著性差异。SBK、LASIK术后Diff值比较:低度组Diff值分别为(6.57±12.72)、(5.33±9.51)μm;中度组Diff值分别为(7.07±18.19)、(4.42±8.72)μm;高度组分别为Diff值(11.52±10.29)、(7.00±7.33)μm,各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三种手术方式的实际切削的角膜深度均大于设计量。结论CCT较薄的患者多选择Epi-LASIK。充分估计术中实际切削深度与设计切削深度存在的差异是提高手术安全性的保障。 郭惠玲 黄一飞 杜改萍 李飞 余继锋 赵海鹏 葛梅关键词:近视 激光 角膜切削术 角膜厚度 成人近视性屈光参差LASIK术后双眼单视功能的建立 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成人近视性屈光参差在双眼单视功能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56例双眼屈光参差>2.00D的患者施行LASIK手术,并对其手术前后的视力、双眼单视各级功能进行分析,采用同视机观察患者双眼单视的Ⅲ级功能,颜少明随机点立体图观察近立体视。结果:成人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经LASIK术后,屈光参差差别程度明显减少,裸眼最佳矫正视力保持不变或不同程度提高;术后均获得双眼单视的Ⅱ级以上功能,Ⅲ级远立体视觉功能较术前有显著改善。术后近立体视尤其对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6的近视眼有更好的改善作用。结论:LASIK手术能改善成人双眼单视功能的产生,有效矫正屈光参差,其治疗效果肯定。 刘怡 赵宏伟 闫洪欣 李飞 高萍 刘彬彬关键词: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屈光参差 双眼单视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的二次手术 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行二次LASIK手术和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病历对照研究.对31例(62只眼)LASIK术后欠矫或屈光回退的患者行二次手术.其中A组(30眼)的病例行LASIK手术,B组(32眼)行LASEK手术,随访观察1年.主要观察指标有:视力、屈光度、角膜曲率、总高阶像差值.对数据采用非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二次手术后1周,A、B组裸眼视力分别为(0.79±0.21)及(0.57±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1,P<0.05).术后1个月和1年两组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59,-0.60;P>0.05).术后1年A、B两组裸眼视力分别为0.84±0.15和0.82±0.11、等效球镜屈光度分别为(-0.34±1.15)和(-0.32±1.13)D,平均角膜曲率分别为37.87±1.95和38.47±2.15,总高阶像差值分别为0.45±0.11和0.48±0.1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60,-0.07,-1.15,-0.98,P>0.05).LASIK组发生1例角膜上皮内生,LASEK组有1例2+级haze.结论 LASIK术后二次手术采用LASEK和LASIK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但从患者的术后愈合时间早期反应及最终结果来看,LASIK术后二次手术采用LASIK应该是比较恰当的选择,对于角膜基质床比较薄的患者采用LASEK方式作为候补方式也能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但用LASEK方式是否可以补矫更高的屈光度仍有待观察. 刘怡 赵宏伟 李飞关键词:角膜磨镶术 激光原位 角膜切削术 激光 再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