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明芳

作品数:8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细胞
  • 3篇慢性
  • 3篇病毒
  • 2篇新型冠状病毒
  • 2篇血清
  • 2篇乙肝
  • 2篇乙型
  • 2篇乙型肝炎
  • 2篇预后
  • 2篇慢性乙型
  • 2篇慢性乙型肝炎
  • 2篇冠状
  • 2篇冠状病毒
  • 2篇肺炎
  • 2篇肝炎
  • 2篇表达及临床意...
  • 1篇代偿
  • 1篇短期预后

机构

  • 8篇南通大学

作者

  • 8篇明芳
  • 3篇王娟
  • 3篇邵建国
  • 3篇张晓芳
  • 2篇卞兆连
  • 1篇韩旭东
  • 1篇李民
  • 1篇毛丽萍
  • 1篇徐俊贤
  • 1篇王志荣
  • 1篇沈建东

传媒

  • 3篇南通大学学报...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交通医学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07
  • 1篇200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第一代、第二代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2020年
目的:分析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第一代和第二代患者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方面的差异。方法:收集2020年1月23日—2020年2月10日南通地区隔离病房收治的31例2019-nCoV病毒感染患者,根据暴露史分为第一代病例17例和第二代病例14例,对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第一代患者中男性占比高于第二代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代患者年龄、症状、基础疾病和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热、咳嗽是最常见的症状,其次为呼吸困难,部分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肌肉酸痛。出现6例肝损害,1例急性肾损伤。两代患者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象、血气分析等指标均在正常值范围,血清乳酸、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沉(ESR)、铁蛋白均高于正常值,淋巴细胞数低于正常值,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19-nCoV毒性在第一代和第二代患者中未发生改变,未出现明显的传代减毒。
薛红明芳田李均徐俊贤钱鹤平韩旭东
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89例效果观察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观察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观察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89例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2个月、停药2周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常规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1个月后,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γ谷氨酰胺转移酶的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2个月时上述指标均进一步改善(P<0.05),停药后2周时仍较治疗2个月时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能有效抑制肝组织炎症,减少肝细胞的破坏,延缓肝纤维化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明芳王志荣毛丽萍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多烯磷脂酰胆碱
南通地区聚集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2020年
目的:分析南通地区聚集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收集2020年1月27日至2月17日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隔离收治的15例聚集性COVID-19患者资料。按照病例暴露场所将患者分为5组,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特点。结果:15例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8例。年龄为27~67岁,5组患者平均年龄为(47.33±14.38)岁、(51.50±5.50)岁、(65.00±1.00)岁、(52.00±1.79)岁、(57.33±12.28)岁。潜伏期平均为(3.00±1.41)d、(5.50±0.50)d、(5.00±0.00)d、(9.20±4.26)d、(8.67±4.11)d。轻型患者1例(6.7%),普通型13例(86.7%),重型1例(6.7%)。5组患者中,临床表现以发热为主的患者13例(86.7%),乏力14例(93.3%),咳嗽9例(58.7%),呼吸困难6例(40%)。基础疾病以高血压为主,并发症以肝损害为主,1例(6.7%)无任何临床表现。患者均有不同程度CD4^+T淋巴细胞计数、CD8^+T淋巴细胞计数及B淋巴细胞计数下降,其中3组平均淋巴细胞计数下降明显。感染指标如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铁蛋白普遍升高,降钙素原(PCT)均表现为正常。肝功能除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轻度升高外,余均正常。乳酸水平均升高。氧合指数有1组(20%)患者明显降低。影像学改变主要为双侧病变,无胸腔积液。结论:南通地区聚集性COVID-19病例以家庭聚集性病例为主,中老年患者居多,慢性病高血压为常见基础疾病,肝损害为主要并发症,基本为普通型。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乏力、咳嗽。实验室检查血乳酸水平均升高,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下降,余无特异性改变。
薛红明芳李民张晓芳王娟邵建国
关键词:聚集性淋巴细胞
NLR、PTAR、MELD评分联合检测对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NLR)、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白蛋白(PTAR)、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联合检测对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收治的153例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建模组113例,验证组40例。根据治疗前首次实验室血液学指标分别计算NLR、PTAR、MELD评分。根据治疗开始后6个月末(观察终点)的生存状态,将建模组患者分为好转组和进展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参数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NLR、PTAR、MELD之间的相关性。对相关变量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影响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因素。分别绘制NLR、PTAR、MELD评分及联合预测模型的ROC曲线,评估各单项指标及联合预测模型预测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效能。将验证组数据代入构建的联合预测模型,进行效能验证。结果建模组中进展患者NLR、PTAR及MELD评分均显著高于好转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NLR、PTAR均与MELD评分正相关(r值分别为0.444、0.438,P<0.001),NLR与PTAR正相关(r=0.435,P<0.001)。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NLR、PTAR、MELD评分升高是影响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NLR、PTAR、MELD评分截断值分别为5.045、49.405、15.295,预测乙肝肝硬化进展的AUC分别为0.738、0.796、0.749,三者联合预测的效能最佳,AUC为0.832。联合预测模型在验证组同样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AUC为0.803。结论NLR、PTAR、MELD评分可作为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三者联合预测模型预测价值更高。
王娟章颖明芳张晓芳
关键词: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终末期肝病模型预后
外周血PLR与乙肝相关肝硬化肝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相关性
2022年
目的:探讨治疗前外周血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 PLR)与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肝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收治的86例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同期4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对照。比较两组患者PLR水平的差异。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确定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肝癌患者PLR截断值,并根据此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低PLR组与高PLR组,分析PLR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肝癌组PLR水平明显高于肝硬化对照组(P<0.05);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肝癌组PLR的最佳截断值为141.99,低PLR组(PLR<141.99)与高PLR组(PLR≥141.99)在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 AFP)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年龄、性别、腹水、肿瘤直径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PLR组患者的TNM分期更晚、分化程度更低、AFP更高,且易出现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腹水、肿瘤直径、AFP、PLR均是影响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肝癌患者预后的因素(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Ⅲ~Ⅳ期、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5 cm、AFP、PLR均是影响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治疗前外周血PLR可作为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肝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高水平PLR预示患者预后较差。
王娟章颖明芳张晓芳
关键词:肝硬化肝癌预后
血清HBeAg定量对慢性乙型肝炎22例的诊治价值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采用微粒子荧光免疫分析法(MEIA法)进行血清HBeAg定量在慢性乙型肝炎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分别采用MEIA法、赖氏法、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PCR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eAg定量、谷丙转氨酶(ALT)、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及HBV-DNA定量。结果:血清HBeAg定量检测>103copy/ml时,血清HBeAg定量变化与ALT水平高低呈零相关(rs=0.0737,P>0.05)。MEIA法检测血清HBeAg灵敏度高于ELISA法。血清HBeAg定量与HBV-DNA定量对数值间呈正相关(r=0.598,P<0.05)。结论:MEIA法检测血清HBeAg定量是目前临床上评价HBV复制的较敏感、较稳定可靠的指标,在慢性乙型肝炎诊治中有一定的价值。
明芳
关键词:慢性肝炎乙型肝炎病毒
IL-34、IL-12P70在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患者血清中IL-34、IL-12P70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55例ACLF患者(肝衰竭组)及4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中IL-34、IL-12P70水平。随访12周肝衰竭患者的生存情况并分为好转组(n=35)、死亡组(n=20),检测并比较两组IL-34、IL-12P70水平。进一步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ACLF患者血清中IL-34、IL-12P70水平与PTA、MEID评分相关性。结果ACLF患者血清中IL-34水平(14.81±2.83)pg/ml、IL-12P70水平(19.57±3.53)pg/ml均高于对照组IL-34水平(9.77±1.49)pg/ml、IL-12P70水平(17.42±2.47)pg/ml(P<0.05);死亡组IL-34水平(17.60±2.28)pg/ml、IL-12P70水平(22.80±3.23)pg/ml均高于好转组IL-34水平(13.21±1.62)pg/ml、IL-12P70水平(17.73±2.08)pg/ml(P<0.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在肝衰竭患者血清中IL-34、IL-12P70水平与PTA呈负相关(r^(2)=0.2420,P=0.0001;r^(2)=0.3077,P<0.0001),但与MELD评分呈正相关(r^(2)=0.1760,P=0.0014;r^(2)=0.3211,P<0.0001)。结论ACLF患者血清中IL-34、IL-12P70水平异常升高,同时与预后相关,提示其可能参与了ACLF的发生发展。
薛红明芳章颖居林玲邵建国卞兆连
关键词:慢加急性肝衰竭病情进展
MAIT细胞在慢性HBV感染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黏膜相关恒定T(mucosal associated invariant T,MAIT)细胞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流式细胞仪对85例HBV感染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者进行外周血MAIT细胞表达水平进行检测。85例HBV感染患者包括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3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LC)患者25例(代偿期患者15例和失代偿期患者10例)、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30例,比较HBV感染患者及健康对照者MAIT细胞的表达水平,同时比较LC患者中代偿期MAIT和失代偿期MAIT的表达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MAIT细胞与HBV-ACLF患者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关系,同时比较HBV-ACLF患者中好转组和死亡组MAIT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CHB患者外周血MAIT细胞水平为(3.68±0.91)%、LC患者外周血MAIT细胞水平为(2.18±0.12)%、HBV-ACLF患者外周血MAIT细胞水平为(1.42±0.80)%,均低于健康对照者(5.07±1.22)%(P均<0.05);在LC患者中,代偿期患者外周血MAIT细胞水平为(2.68±0.29)%,高于失代偿期患者(1.55±0.15)%(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BV-ACLF患者外周血MAIT细胞水平与MELD评分呈负相关(r 2=0.6671,P<0.0001);在HBV-ACLF患者中好转组外周血MAIT细胞水平为(1.72±0.20)%,明显高于死亡组(0.89±0.08)%(P<0.05)。结论MAIT细胞水平的降低预示慢性HBV感染患者病情进展,提示MAIT细胞可能在HBV感染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薛红居林玲沈建东田李均明芳邵建国卞兆连
关键词:HBV感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