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俞峰

作品数:4 被引量:10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央音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艺术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篇剧院
  • 1篇党员
  • 1篇定制
  • 1篇定制设计
  • 1篇人民
  • 1篇设计师
  • 1篇年轻人
  • 1篇主义
  • 1篇文化事业
  • 1篇马克思主义
  • 1篇忙碌
  • 1篇老党
  • 1篇老党员
  • 1篇城市
  • 1篇城市化
  • 1篇城市化进程
  • 1篇城市形象
  • 1篇大剧院

机构

  • 3篇中央音乐学院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人民政治...
  • 1篇中国中元国际...

作者

  • 3篇俞峰
  • 1篇卢向东
  • 1篇吴江

传媒

  • 1篇紫光阁
  • 1篇建筑技艺(中...
  • 1篇艺术管理(中...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5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为党和人民的文化事业忙碌并快乐着
2013年
1992年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时想法非常简单,不为别的,就因为从心里认同党的科学指导思想,信仰马克思主义、现在作为一名老党员,回想起当初的决定,我觉得那是我经过认真思考后作出的正确选择,我也鼓励现在思想进步的年轻人积极入党,为我们党注入新鲜血液。
俞峰
关键词:文化事业人民马克思主义老党员年轻人
从艺术创作与生产的角度谈剧院运营与管理被引量:1
2019年
世界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人民群众的需求也在发生不断的变化。剧目生产与演出相统一的"前店后厂"式剧场是大家都希望看到的模式,但在中国还没有多少家剧院能够做到,因为它需要极其丰富的硬件。有些剧院上演率不高,但运营成本很大,根本原因是院团这种软件性艺术生产机构没有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式的剧院建设深度融合。为了更好地进行艺术创作并加强艺术团体的深度融合,中央音乐学院成立了"三大中心"。首先是创作中心,这里聚集了全国最优秀的创作力量,包括50多位作曲专业教授及近250人的本科生、硕博研究生.
俞峰
定制设计——剧院建设热潮后的思考
2015年
当前,我们共同经历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城市快速崛起,面貌焕然一新,回首近三十年的城市化进程,业内设计师们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同感,我们的城市出现了“千城一面”、建筑过于注重地标和形式,其中不乏一些不适用和短命的建筑。以剧院建设为例,“大剧院模式”的高速发展改变了城市的面貌,形成了新的文化地标,完成了政府对于城市形象的诉求,但在这种高速发展的繁荣表象下,有多少剧院是经营状态良好的?它是否能够适合于艺术的本源、承载属于艺术和艺术家的理想,起到文化对社会的推动作用呢?它究竟有多长的生命力?这就是我们今天探讨“定制设计”这一命题的大背景。
孙宗列吴江赵书成俞峰俞峰景泉卢向东卢向东姜涛周茜Alain Tisseyre
关键词:定制设计大剧院城市化进程城市形象设计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