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云梅

作品数:11 被引量:25H指数:4
供职机构:会泽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篇栽培
  • 2篇燕麦
  • 2篇栽培技术
  • 2篇高产
  • 1篇新型农业
  • 1篇新型职业农民
  • 1篇选育
  • 1篇选择良种
  • 1篇燕麦品种
  • 1篇一年四熟
  • 1篇优化栽培
  • 1篇玉米
  • 1篇玉米新品种
  • 1篇栽培要点
  • 1篇灾害
  • 1篇增产
  • 1篇增产增收
  • 1篇增产增收效果
  • 1篇增收
  • 1篇职业农民

机构

  • 7篇会泽县农业技...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会泽县种子管...
  • 1篇会泽县土壤肥...
  • 1篇凉山州畜牧兽...
  • 1篇白城市畜牧科...
  • 1篇曲靖市农业科...

作者

  • 7篇刘云梅
  • 2篇李天时
  • 1篇董云忠
  • 1篇钟文翠
  • 1篇陈海兰
  • 1篇孙启忠
  • 1篇袁剑
  • 1篇崔江兰
  • 1篇夏吉会
  • 1篇李琼仙
  • 1篇张兴富
  • 1篇张玉宏
  • 1篇陶雅
  • 1篇徐丽君
  • 1篇柳茜
  • 1篇赵东国

传媒

  • 4篇云南农业
  • 1篇长江蔬菜
  • 1篇中国种业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高寒冷凉区燕麦田间管理技术
2021年
从燕麦的不同生育期阐述,以期帮助燕麦种植户参考。
李天时孙启忠柳茜肖石良徐丽君陶雅刘云梅王笛
关键词:燕麦田间管理技术不同生育期
一种马铃薯分级机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马铃薯分级机,涉及农产品加工技术领域,包括清洗机构、输送风干机构、分级机构和控制器,下料筒靠近滚筒输送机一端内壁的上部安装有缓冲组件,下料筒远离滚筒输送机一端的下部设置有开口,开合板通过铰链轴铰接于开口...
刘彦和钱彩霞平秀敏李天时付兆聪董云忠刘云梅李正宇
文献传递
五星乡小满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2014年
五星乡冬种马铃薯刚好在小满时节收获,且上市时间正赶上外地小春马铃薯销售结束,而大春马铃薯尚未上市之间,避开季节性产品过剩的矛盾,处于产品供不应求的好时机,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但由于多种原因,多数种植户反映小满马铃薯产量不高,严重制约了马铃薯生产的发展。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种植业经济效益,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目标,本文从选地整地、种薯选择、种植节令、种植规格、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了小满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崔江兰张玉宏夏吉会刘云梅
关键词:高产栽培技术春马铃薯小满马铃薯产量马铃薯生产
激发农业产业新动能 持续增强发展动力
2024年
紧紧围绕将会泽县建成“西南地区高原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目标,按照“前端抓好技术支撑,中间抓好生产组织,后端抓好市场营销”的现代农业发展思路,以“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提品质、创品牌、拓市场”为主线,推动会泽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全县高原特色农业呈现出“有特色、有规模、有品牌、有效益”四大特点,西南地区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发展定位日益显现。但是产业短板仍然存在,为激发会泽县农业产业发展新动能,提出夯实特色产业发展基础、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品牌建设力度、培训新型职业农民、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等措施,持续增强会泽县农业产业发展动力。
吕金云刘云梅袁剑赵东国
关键词:高原特色农业农业发展思路农业产业新型职业农民
抗逆高产玉米新品种靖玉1号的选育被引量:7
2021年
对抗逆、高产玉米新品种靖玉1号的亲本来源和选育过程、产量表现、特征特性、栽培与制种技术要点进行了介绍,以期为玉米育种人员、农技推广人员和种粮农民提供借鉴和帮助。
黄吉美钟文翠王朝武张兴富李琼仙刘云梅李滇华
关键词:玉米选育
燕麦栽培技术被引量:5
2020年
1选择良种燕麦要达到高产、优质,优化栽培之目的,选择优质良种是基础。目前会泽县主要以传统地方品种为主,单产偏低。2018年会泽县引进了多个燕麦品种进行试验、示范种植,据试验示范结论:坝莜14号、坝莜18号效果较好,适宜推广种植。
刘云梅
关键词:栽培技术优化栽培燕麦品种选择良种
一年四熟丰产栽培要点
2024年
会泽县境内山高、坡陡、谷深,海拔695~4017.3 m,地形地貌可概括为“两槽三坝五大梁子”,是高寒冷凉山区农业大县,有耕地13.57万hm^(2)。县域内年平均气温12.6℃,年降雨量817.7 mm,无霜期210 d,年日照时数2109.8 h,光、热、水资源充沛,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雨热同季,干湿季分明。玉米、马铃薯常年种植规模大,且大部分种植在1950~2400 m的高海拔冷凉山区,自然灾害频发导致成熟度不够、单产低、品质差。经多年实践总结出一年四熟丰产栽培技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助农增产增收效果明显,同时也提高了秋收后农田覆盖,改善了土壤墒情,缓解了冬春干旱。
刘云梅陈海兰
关键词:增产增收效果年平均气温自然灾害土壤墒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