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朝英
- 作品数:27 被引量:124H指数:6
- 供职机构: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徐汇区医学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复发性口腔溃疡免疫病因学相关研究被引量:29
- 2012年
- 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aphthous ulcer,RAU)是口腔黏膜病中最常见的溃疡性损伤,具有局限性、复发性、自愈性等特点。其发病机制是口腔疾病的研究重点之一。新近研究认为,RAU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涉及固有免疫、Th1/Th2失衡、CD4^+CD25^+Foxp3^+Treg减少、细胞因子分泌紊乱、黏膜抗体形成、口腔黏膜局部SIgA低表达以及过敏反应等一系列免疫紊乱,并发现局部微循环改变以及氧自由基介导的免疫紊乱也参与了RAU发病。随着对RAU与免疫学、微量元素和微循环病因关联性研究的深入,可以进一步从分子免疫学角度揭示该病的确切发病机制,为预防与治疗RAU提供新思路。
- 张燕刘文娟王弘轶胡朝英陈耀宗
- 关键词:复发性口腔溃疡免疫紊乱细胞因子
- γδ T细胞的专职性抗原递呈作用被引量:3
- 2009年
- γδT细胞根据其T细胞抗原受体(TCR)γ、δ链的不同组合可分为多个亚型,由于其亚型的异质性而呈现了不同的生物学特性。最初人们对γδT细胞的认识只限于其在固有免疫中的作用,然而自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γδT细胞在适应性免疫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来,γδT细胞具有的专职性抗原递呈细胞的特性——不仅大量表达专职性抗原递呈细胞的表型分子,而且能够诱导初始αβT细胞的增殖、分化,并辅助B细胞的免疫应答——已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此外,γδT细胞通过分泌IL-17、IFN-γ等细胞因子在感染免疫、自身免疫和肿瘤免疫中的重要作用也再次受到关注。
- 胡朝英张冬青
- 关键词:ΓΔT细胞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APC免疫调节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自身反应性B细胞异常表达相关分子的检测和分析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自身反应性B细胞及与之功能相关的自身抗体和信号分子的表达。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22例RA患者及10例正常对照者的外周血自身反应性B细胞比率及RA和骨关节炎(OA)患者(n=10)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h2的表达。用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RA患者及正常对照者PBMC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黏着斑激酶(FAK)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并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NF-κB信号通路的磷酸化格局;用ELISA法检测和分析RA及OA患者血清及关节滑膜液抗Ⅱ型胶原抗体水平,同时检测RA患者血清及关节滑膜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表达状况。结果:相对于正常对照者,RA患者外周血中存在高表达CD19+的自身反应性B细胞;同时其PBMC中ERK基因相对表达量提高、NF-κB信号通路磷酸化活跃。相对于OA患者,RA患者关节滑膜液中抗Ⅱ型胶原抗体水平显著升高。RA患者关节滑膜液中MMP-3及TIMP-1等水平较其自身血清中升高。结论:RA患者自身反应性B细胞及相关分子的异常表达可能是介导RA发病的又一重要因素。
- 钱柳黄秋愉胡朝英程伟志苗平缪怡余奇文张继英陈雪华何东仪李卓凌许荣张冬青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基质金属蛋白酶-3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
- 从研究者角度谈Ⅰ期临床试验健康受试者的管理和权益保护被引量:8
- 2015年
- Ⅰ期临床试验是药物临床研究的起始阶段,是整个药物研发链中十分重要的一环。Ⅰ期临床试验通常是以健康受试者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单中心临床研究,健康受试者不但不能获得疾病治疗的益处,还常常需要承受高剂量试验药物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对Ⅰ期临床试验受试者的保护应贯穿在试验的整个过程中,从方案设计、伦理审查和知情同意、保险和研究协议、身份识别和个人信息保护、临床观察及安全性评价等方面进行严格管理。
- 贾晶莹胡朝英刘烨李婷婷宋蓉周沁逸王奕君徐霄琰余琛
- 关键词:健康受试者
- 符合国际规范的药物I期临床试验平台的建设及应用
- 贾晶莹李水军刘罡一余琛朱建民刘昀陆川刘艳梅张梦琪王伟胡朝英孙世轩陈倩忻亮陆优丽
- 该项目属于临床药学研究领域。药物I期临床研究国际化的滞后已成为制约重大新药创制和研发的一大瓶颈,在国际上推出“中国制造”的药物步履维艰。改变这种情况,需要有一个具有国际水准、按国际标准进行规范化操作的临床药物研究平台。项...
- 关键词:
-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药物治疗现状被引量:6
- 2013年
- 众所周知,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ecurrent aphthous ulcer,RAU)是口腔粘膜疾病中最常见的溃疡性损害,可发生在口腔粘膜的任何部位,如唇、舌尖、颊和牙龈等处,具有局限性、复发性、自愈性的特点。溃疡呈独立或多发,局部有明显的灼热性疼痛,影响患者的说话与进食,且不同程度地影响患者的身心、工作和生活质量。
- 胡朝英陈耀宗
- 关键词:复发性阿弗他溃疡药物治疗口腔粘膜疾病ULCER溃疡性
- 酶联免疫斑点试验在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抗原瓜氨酸化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 2012年
- 为探讨蛋白瓜氨酸化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致病作用,观察环瓜氨酸肽(CCP)抗原对RA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激活效应,我们选用CCP抗原刺激特异性T淋巴细胞分泌干扰素-γ(IFN-γ)的酶联免疫斑点实验(ELISPOT),分别检测64例RA患者、32例非RA患者及32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泌IFN-γ的斑点形成细胞(SFC)的阳性率及阳性SFC的斑点数,分析3组个体间SFC阳性率、阳性SFC斑点数的差异;另外在64例RA患者中,分析SFC阳性率、阳性SFC斑点数与抗CCP抗体、关节肿痛数、关节破坏数、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在64例RA患者中,SFC阳性率为79.7%,阳性SFC斑点数为189±45,而在16例骨关节炎(OA)患者、16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及32例健康对照者中SFC阳性率、阳性SFC斑点数分别为6.3%、18;12.5%、23.5;0%、<6,RA组与非RA组和健康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此外在抗CCP抗体阳性的RA患者中,上述2项指标也明显高于抗CCP抗体阴性的RA患者(92.86%、224±54;54.55%、84±25),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RA组患者CCP特异性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与病情活动性指标(关节肿痛数、关节破坏数、ESR、CRP)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以上结果提示在RA患者的外周血内存在针对CCP抗原的特异性T淋巴细胞的活化和增殖,提示瓜氨酸化蛋白可能作为RA发病的起动抗原发挥致病作用,并在一定易感基因下参与和介导了RA的发病。
- 徐雪亮徐剑沈瑜胡朝英缪怡
-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瓜氨酸化
-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抗胶原蛋白Ⅱ抗体及其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的检测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应答及抗胶原蛋白Ⅱ(CⅡ)抗体的异常表现。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22例RA及6例骨关节炎(OA)患者外周血和关节滑膜液(SF)中T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和趋化因子受体的表达。选用HSP-65和胶原蛋白Ⅱ(CⅡ)抗原诱导和分析患者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克隆频率,采用经典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外周血和SF中抗CⅡ抗体以及IFN-γ、IL-10、IL-4和IL-12的含量。结果:RA患者关节SF中CD4+/CD8+T淋巴细胞的比值为1.09,显著低于外周血中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2.02);SF中CD3+/CD25+双阳性的活化T淋巴细胞占(15.9±9.6)%。SF中T淋巴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CCR5表达较低,与外周血相比无统计学意义,但趋化因子受体CD25+/CXCR3+表达量较高,为(16.0±4.0)%,远远高于外周血T淋巴细胞[仅为(0.5±0.3)%](P<0.01)。ELISA检测结果表明RA患者关节SF中抗CⅡ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其血清以及OA患者SF和血清;RA患者SF中IFN-γ、IL-12的含量高于外周血。来自RA患者病灶关节SF单个核细胞(SFMC)较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对HSP-65抗原和CⅡ的诱导具有更高的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应答频率(分别为8.5×10-6和11.5×10-6)。结论:RA患者关节SF中存在高活化状态的T淋巴细胞,其对CⅡ的高克隆反应频率以及SF中高表达抗CⅡ抗体,均提示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的浸润是造成患者病灶区组织损伤的关键因素。
- 缪怡徐雪亮黄秋愉胡朝英钱柳余奇文张继英
-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液
- 用LC-MS/MS法测定人唾液中维生素E醋酸酯的浓度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建立LC-MS/MS法测定人唾液中维生素E醋酸酯的浓度。方法:在唾液中加入内标氘9-维生素E醋酸酯,用甲醇直接沉淀蛋白质法处理样品,Venusil XBP C8柱进行色谱分离;流动相为甲醇,流速0.8ml/min,柱温45℃,进样体积10μl;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离子通道分别为m/z473.4→207.4(维生素E醋酸酯)和482.4→216.4(氘9-维生素E醋酸酯)。结果:维生素E醋酸酯线性范围为5~5000μg/L,提取回收率为81.9%~93.9%,批内、批间精密度RSD均〈10%,内标校正基质因子为0.99~1.0。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专一性好,灵敏度高,适用于维生素E醋酸酯补充剂临床用量监测,为药动学和药效学研究提供了参考。
- 陈倩胡朝英张梦琪李水军余琛刘罡一
- 关键词:串联质谱法唾液
-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人全血中阿莫地喹的浓度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测定人全血中阿莫地喹的浓度。方法以稳定同位素化合物氘10-阿莫地喹为内标,全血经直接沉淀后稀释进样分析。以CAPCELL PAK C18 MGIII(100 mm×2.0 mm,5μm)为分析柱,0.2%甲酸的水溶液-0.2%甲酸的乙腈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MRM扫描分析,阿莫地喹和内标离子对分别为m/z 358.2→285.2和m/z 368.2→285.2。结果阿莫地喹在1~100μ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定量下限为1μg.L-1。批内、批间精密度RSD均小于6%,平均提取回收率在80.9%~87.7%范围内。结论本方法灵敏度高、专一性好、操作简单,可用于人全血中阿莫地喹的检测。
- 张梦琪茅晓寅王伟贾晶莹陆川刘罡一刘昀胡朝英余琛
- 关键词:阿莫地喹高压液相串联质谱法抗疟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