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香云
- 作品数:94 被引量:740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水属性再认识及相关政策启示被引量:6
- 2022年
- 在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人类对自然界的认知水平和深度不断提高和加深,对水的认识也同样如此。文章重新审视了水的属性,提出和分析了水属性的新特征和现实状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水管理相关政策的启示。
- 李香云
- 关键词:水循环水资源可利用量最小作用量原理
- 近50a人类活动对西北干旱区水文过程干扰研究——以塔里木河流域为例被引量:14
- 2003年
- 近50a来,塔里木河流域产生的土地荒漠化等生态问题的原因是人类活动对水文过程的干扰所造成.基于月时间尺度的水文资料,采用对比分析法,从径流的年内过程、年际过程、来水过程等方面,分析人类活动对流域水文过程的干扰特征.根据研究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采用数理统计法———有序聚类法和游程检验法,计算出了流域人类活动对水文过程的干扰点.
- 李香云罗岩王立新
- 关键词:干旱地区塔里木河流域水文过程水资源开发生态环境
- 预制混凝土管桩技术在黄河下游液化地基处理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9年
- 一直以来,黄河下游引黄灌区都是我国重要的粮油生产基地,引黄涵闸的建设对改善该区域的农业生产条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黄河上中游水沙关系变化,黄河下游河床持续下切,导致部分引黄涵闸的引水条件持续恶化。近年来,在黄河下游涵闸改建的过程中,预制混凝土管桩技术在黄河下游液化地基处理中不断得到应用,提高了工程建设区地基承载能力,有效降低了工程施工材料成本支出和施工周期。探讨了预制混凝土管桩技术在黄河下游闫潭引黄闸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背景、施工工艺与方法、应用效果,并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该技术在黄河下游液化地基的处理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龚西城苏立志徐凡李香云
- 关键词:预制混凝土管桩黄河下游液化地基处理技术应用
-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如何解决水电发展生态问题的难点与对策被引量:4
- 2010年
- 2009年10月实施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要求在发展规划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以实现具有环境相容性的人类活动的目的。水电工程的发电功能能减少人类对化石类能源的依赖和具有重要的减排作用,而且在我国的能源价格体系中承担着相当的成本,但水电开发由于其具有的两重性,即产生了支撑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的巨大正效应,也产生了直接可见的大量的社会矛盾和河流生态环境问题,成为备受争议的基础设施建设之一。在我国各种社会经济建设领域中,水利水电建设是最早开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领域之一。本文分析了现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框架下解决水电开发生态问题的5大难点,认为尚难破解水电规划开发生态难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机制以解决水电开发中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
- 李香云
- 关键词:水电工程环境影响生态
- 北京市水影响评价审批后续监管实施机制探讨被引量:5
- 2016年
- 在新时期行政审批体制改革中,北京市政府将"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审批""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洪水影响评价报告"3个行政审批项目合为"水影响评价审查"1个审批项(俗称"三合一")。新组合设立的"水影响评价审查"审批项,由于其创新性,在制度领域既存在着缺位、不健全,也存在着与现行法律法规对接、衔接等问题,特别是在当前"加强监管、依法行政"的总体要求下,建立健全水影响评价审查后续监管制度需要探讨。本文结合国家对行政审批后续监管的总体要求,明确了后续监管的涵义,结合"水影响评价审查"现状情况,探讨了水影响评价审批后续监管机制。
- 李香云
- 关键词:行政审批
- 2020年我国PPP新政要点及对水利PPP模式发展的启示被引量:3
- 2021年
- 2020年是我国实施PPP模式的第7年,PPP模式已进入深耕细作阶段,PPP细分领域操作范本不断出台。文章选择了2020年出台的主要PPP政策展开分析,从建立精准的政府付费和可行性缺口补助项目按效付费办法、借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领域市场化机制的政策经验推进水利适宜领域市场化改革力度、明确水利PPP项目再融资办法、制定有吸引力的激励政策等方面,提出了对水利PPP模式发展的相关启示,以精准有效推进水利PPP模式的应用和发展。
- 李香云
- 关键词:投融资政策
- 利用水资源优势推进经济发展路径探讨被引量:8
- 2020年
- 水量丰富且水质良好的水资源已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其资源优势显著。在新的发展环境和资源约束背景下,如何不拘泥于水电、供水、养殖等传统开发利用方式,而将这种优势转换为具有高附加值的经济新增长点,成为当代水资源开发利用需要考虑的内容。为此,关键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用新经济、新动能的发展思路来认识和利用水资源的特殊优势,将其转化经济增长点,形成水经济。基于这种思路,分析了如何再认识水资源优势以及高附加值的利用方式,提出了水资源优势转换的五种方向与发展路径,给出了合理识别和判断水资源的优势及其转化的基本条件以及培育经济增长点所需的支撑措施。
- 李香云
- 关键词:水利经济
- 疏勒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素分析——以安西县为例被引量:58
- 2003年
- 在西北干旱地区,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与否对区域生态环境和经济建设具有直接制约作用。本文以安西县为例,对疏勒河流域主要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荒漠化土地变化驱动力以及与土地沙漠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自然因素是制约土地利用水平和结构的基本要素,而人为因素对现代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作用更为显著。耕地面积的增加主要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提高有直接关系,人口增长对耕地面积增加有间接促进作用。耕地面积减少则主要与人为不合理利用引起的土地荒漠化有关。在林地变化中,自然条件限制着该县森林发展,人为因素对林地变化的驱动作用大于自然因素的影响;草地面积减少主要是人为超载过牧和破坏的结果。此外,本文还根据数据分析并应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对导致当地土地荒漠化的最大驱动力进行判别。结果表明:引起该区荒漠化的最主要因素是超载过牧,其次是人口压力和农业开垦,区域气候变化对荒漠化的驱动作用要小于人为因素的驱动作用。分析指出,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管理,人为力量将成为优化干旱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和提高生产力的重要驱动力。同时,提出了疏勒河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化调整的原则建议。
- 章予舒王立新张红旗李香云
- 关键词:疏勒河流域土地利用驱动力土地荒漠化灰色关联分析
- 塔里木河下游绿色走廊土地荒漠化驱动因子贡献度研究——基于投影寻踪回归模型被引量:6
- 2004年
- 塔里木河为沙漠河流 ,绿色走廊生存于两大沙漠之间 ,且生长环境恶劣。本文通过对荒漠、沙漠、沙漠化与荒漠化间关系辨析 ,考虑到研究区的地域特征和时间尺度 ,给出绿色走廊土地荒漠化的概念 ;基于土地荒漠化概念 ,给出了土地荒漠化的发展的驱动因子为气候、土壤、水文和植被因子 ,而荒漠化驱动因子变化耦合了人类的直接和间接作用。定性和定量分析了近 5 0年来土地荒漠化发展与其驱动因子的关系 ,利用投影寻踪回归技术研究了驱动因子的贡献率问题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李香云王立新章予舒马映军
- 关键词:土地荒漠化生长环境沙漠化气候贡献度
- 塔里木河流域源流区水资源系统不确定性分析——基于Ⅲ型乘法频率曲线
- <正> 1 引言流域的水资源系统既有受控于流域的气象、自然地理、植被覆盖等因素影响的一面,这是确定性的一面,即长期的变化中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的一面,但同时又具有不确定性—随机性的一面,水文现象的随机性已为人们所普遍接受,...
- 李香云罗格平章予舒陈屹松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