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超 作品数:31 被引量:157 H指数:6 供职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 上海市卫生局科技发展基金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氯沙坦钾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心室肥厚心肌线粒体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左心室肥厚心肌线粒体蛋白谱的改变及氯沙坦钾降压治疗对SHR左心室肥厚心肌线粒体蛋白的影响。方法·20周龄SHR(SHR组)随机分为8周氯沙坦钾降压组(治疗组,28周龄)及未用药组(对照组,28周龄),并以20周龄Wistar-Kyoto(WKY)大鼠作为SHR组的对照(WKY组)。应用荧光定量蛋白质组学的方法检测各组大鼠左心室组织线粒体蛋白质表达谱,同时测定各组大鼠血压及心肌直径。结果·与WKY组比较,SHR组大鼠左心室心肌线粒体的蛋白质表达谱共有13个蛋白质点发生改变,变化均在1.3倍以上;将这些点从预制胶上切下后进行消化和质谱分析,许多点被鉴定出是同一种蛋白,所鉴定出的5种蛋白均涉及线粒体的能量代谢。降压治疗8周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左心室心肌线粒体蛋白表达谱未发现新的差异点;治疗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降低(P=0.000,P=0.002),增大的左心室心肌细胞直径显著缩短(P=0.000)。结论·SHR高血压心肌肥厚存在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氯沙坦钾能明显改善SHR的血压并部分逆转左心室肥厚,但对线粒体能量代谢蛋白无明显影响。提示这些线粒体差异蛋白可能并非由高血压后负荷所致。 孟超 金贤 王晓玲 夏立 蔡军 方宁远关键词: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左心室肥厚 氯沙坦钾 降压治疗 全科医疗实践中老年和青壮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征比较 2008年 目的探讨全科医疗实践中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征,并与青壮年人中的特点进行比较。材料和方法用回顾性方法收集临床确诊的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63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原分布及临床特点,并与63例青壮年组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进行比较。结果老年肺炎的病原体中细菌33例(52%),支原体或衣原体6例(9.5%),病毒感染5例(7.9%),结核4例(6.3%),其他少见病原体或不明原因15例(24.3%)。而青壮年组的病原分布为:细菌43例(68%),病毒感染10例(16%),结核10例(16%)。老年组临床特点主要是基础疾病多、纳差、湿罗音和泡沫痰多见,合并用抗生素的情况显著多于青壮年组。结论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分布和临床特点与青壮年肺炎不同,掌握老年社区肺炎的特点有助于及时救治,提高生存率。 陈碧华 邱宏亮 孟超关键词:老年 肺炎 老年高血压患者不同左室构型对心功能和颈动脉结构的影响 2008年 目的观察不同左室构型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心功能和颈动脉结构的变化。方法7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超声左室构型分为四组:正常构型组(n=34)、向心性重构组(n=18)、向心性肥厚组(n=11)和离心性肥厚组(n=15)。测定与比较各组24 h动态血压、左室功能、颈动脉内径、血流参数和斑块发生率。结果向心性肥厚组24 h平均收缩压高于正常构型及向心性重构组(P<0.01)。离心性肥厚组左室射血分数低于正常构型组(P<0.05),Tei指数高于正常构型组(P<0.05)。向心性肥厚和离心性肥厚组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均高于正常构型组(P<0.05),且向心性肥厚组颈动脉分叉处IMT高于其他三组(P<0.01)。向心性肥厚组斑块检出率(54.55%)较高,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在老年高血压人群中,不同左室构型左心功能和颈动脉结构变化不同,离心性肥厚者心功能受损最明显,心室肥厚者颈动脉重构发生率较高。 孟超 易雅萍 陆惠华 方宁远关键词:左室构型 左室功能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老年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 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方法根据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60例患者分为正常昼夜节律组(n=34)和异常昼夜节律组(n=26),并对患者行心脏超声检查,测定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和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按Devereux公式计算各自的左心室质量(LVM)和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两组年龄、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全天平均收缩压、全天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舒张压、IVST和LVDd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LVPWT、LVM和LVMI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异常昼夜节律组左心室肥厚检出率显著高于正常昼夜节律组(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左心室肥厚显著相关,异常的血压昼夜节律提示可能存在更严重的心室肌损伤。 刘宝林 孟超 方宁远关键词:老年 高血压 血压昼夜节律 左心室肥厚 中英文文献中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研究热点比较分析 2025年 目的:比较分析中英文文献中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全科住培")的研究热点,为我国相关研究提供借鉴。方法:检索2004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中国知网、中华医学期刊和科学引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的全科住培相关文献,运用CiteSpace.6.2.R4进行关键词共现和聚类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749篇中文文献和482篇英文文献。2004至2015年共发表英文文献222篇,是同期中文文献的近3倍,自2016年起中文文献年均发文量增至71.5篇,英文文献仅为33篇。英文文献中,源自中国的文献占比仅有1.9%(9/482),且中心性为0。高频关键词聚类分析显示,英文文献研究热点关注全科住培学员的综合能力培养、心理健康识别与管理、教育实践与成效评估和需求导向的课程设计;中文文献研究热点聚焦培养全科住培学员的岗位胜任力、优化培养模式、强化基地建设和评价教学效果。提升住培质量与学员综合能力是中英文文献共同的研究热点,中文文献更强调满足不同背景学员的培训需求,英文文献则侧重根据特殊人群需求和当前疾病流行趋势优化全科住培课程。结论:自2016年以来中文文献中全科住培研究热度增强,但国际影响力有待提升。未来应当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以提升我国全科住培研究的质量和影响力。 叶卓俊 沈艳丽 江晓 范抒磊 冯智英 孟超 袁蕙芸关键词:文献计量学 全科医学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老年人衰弱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调查老年人衰弱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8年4月本院健康体检老年人500名,根据Tilburg衰弱评估量表评定其衰弱情况,将评分≥5分对象纳入衰弱组,将评分<5分对象纳入无衰弱组,分析老年人衰弱的发生率以及影响老年人衰弱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00名合格样本,共有131例老年人符合衰弱标准,衰弱发生率为26.2%;性别、是否饮酒、是否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老年人发生衰弱症状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75岁、离异或丧偶婚姻状态、空巢老人、体质量指数(BMI)异常、吸烟史、抑郁症状、睡眠障碍老年人衰弱比率高于其他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离异或丧偶婚姻状态、空巢老人、BMI异常、吸烟史、抑郁症状、睡眠障碍是影响老年人衰弱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筛查老年人衰弱的相关影响因素对于开展衰弱高危人群的早期预防具有一定程度的指导意义,有利于延缓老年人衰弱进展。 许春秀 孟超关键词:发病率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入院时血总钙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探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入院时血清总钙离子(简称血总钙)水平与其发病30 d内死亡和6个月功能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7例,收集其入院时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合并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颅内血肿体积和部位、实验室相关指标检测结果等],根据入院血总钙水平将患者分为血总钙>2.75 mmol/L组(15例)、血总钙2.25~2.75 mmol/L组(63例)及血总钙<2.25 mmol/L组(29例)。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患者发病后6个月的功能状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血总钙水平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病30 d内死亡及6个月功能预后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总钙水平区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功能良好和功能较差的效能。结果与血总钙2.25~2.75 mmol/L组和血总钙>2.75 mmol/L组比较,血总钙<2.25mmol/L组入院血肿体积更大(P<0.05),NIHSS评分和mRS评分更高(P<0.05),早期血肿增大例数和30 d内死亡例数更多(P<0.05),3组之间其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总钙水平判断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病30 d内死亡和6个月功能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0.7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总钙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入院血肿体积和早期血肿增大的危险因素比值比[(OR)值分别为0.24、0.15,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0.11~0.69、0.08~0.87],血总钙<2.25 mmol/L组发病30 d内死亡和6个月功能预后差的风险分别是血总钙>2.75 mmol/L组的1.12倍和1.39倍。结论低血总钙水平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病30 d内死亡和6个月功能预后不良有关,检测血总钙水平可能有助于临床判断患者预后。 黄黎莹 赛芳芳 张科蓓 孟超关键词:钙离子 高血压脑出血 预后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测定及阿司匹林抵抗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测定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并探讨该人群中阿司匹林抵抗(AR)的发生率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比浊法,使用二磷酸腺苷(ADP)及花生四烯酸(AA)两种不同的诱导剂测定18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服用阿司匹林组n=91,不服药对照组n=93)和血压正常老年人(n=25)的血小板聚集率,同时测定服药组血浆血栓素(TXB2)含量。根据检测结果将服药组分为AR组、阿司匹林半抵抗(ASR)组和阿司匹林敏感(AS)组。分析各组间的临床资料,探讨与AR有关的危险因素。结果(1)不服药对照组血小板聚集率较血压正常组增高[(PAgTAA:(47±15)%vs(40±17)%,P〈0.05;PAgTADP:(69±8)%VS(63±6)%,P〈0.01];(2)服用阿司匹林组中AR发生率为14.29%(13/91),ASR发生率为28.57%(26/91),AR组和ASR组血浆TXB2浓度均显著高于AS组[(78±5)vs(524-8)ng/L,(64±10)vs(52±8)μg/L,P〈0.01],血TXB2浓度与PAgTAA及PAgTADP均呈显著的相关性(P〈0.01):(3)AR+ASR组糖尿病患者及吸烟患者较AS组增多(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空腹血糖增高和低密度脂蛋白增高是A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2和P=0.044)。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小板聚集率高于血压正常老年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TXB2浓度与AR有相关性,亦可作为类似于血小板聚集率的另一种生化检测指标。空腹血糖增高及低密度脂蛋白增高为AR的危险因素。 吴李娜 张春萍 孟超 方宁远关键词:高血压 阿司匹林 血小板聚集 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致顽固性胸腔积液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2018年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基础上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造成心肌严重、持久缺血而导致的心肌坏死,可引起恶性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等,病死率极高。本文报道了1例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所致顽固性胸腔积液患者,并复习了相关文献,以期为提高临床抢救水平提供参考。 董月 孟超关键词:心肌梗死 胸腔积液 历史文献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A1166C多态性在心血管疾病中的意义 被引量:1 2002年 孟超关键词:受体 血管紧张素 基因多态性 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