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源

作品数:15 被引量:43H指数:4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头坏死
  • 4篇细胞
  • 4篇坏死
  • 4篇基因
  • 4篇骨头
  • 4篇骨头坏死
  • 4篇股骨
  • 4篇股骨头
  • 4篇股骨头坏死
  • 4篇干细胞
  • 4篇膀胱
  • 3篇蛋白
  • 3篇乙醇
  • 3篇神经源
  • 3篇神经源性膀胱
  • 3篇排尿
  • 3篇转染
  • 3篇纤维化
  • 3篇成骨
  • 2篇婴幼

机构

  • 15篇郑州大学第一...
  • 7篇郑州大学
  • 3篇新乡医学院第...
  • 1篇山东大学
  • 1篇深圳市儿童医...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作者

  • 15篇马源
  • 6篇文建国
  • 6篇王义生
  • 5篇李劲峰
  • 4篇何翔飞
  • 3篇李云龙
  • 3篇王秀利
  • 3篇陈燕
  • 3篇文一博
  • 3篇冯锦锦
  • 3篇何育霖
  • 2篇李月白
  • 2篇王庆伟
  • 2篇尚国伟
  • 2篇李琦
  • 2篇窦启锋
  • 2篇张会清
  • 2篇李成
  • 1篇崔福爱
  • 1篇王海涛

传媒

  • 5篇中华实验外科...
  • 3篇中华实用儿科...
  • 2篇现代泌尿外科...
  • 1篇中华肾脏病杂...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临床小儿外科...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中华生殖与避...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基因重组载体转染乙醇诱导的兔干细胞对其成脂与成骨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观察双基因重组载体转染乙醇诱导的兔干细胞对其成脂与成骨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取第3代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随机分为6组:(1)正常组:正常BMSCs,无特殊处理。以下5组均给予终质量浓度0.09 mol/L乙醇。(2)模型组:无基因转染BMSCs;(3)无关序列组:10 μl无关序列载体转染BMSCs;(4)干扰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表达组(siPPARγ组):10 μl siPPARγ基因载体转染BMSCs;(5)exCGRP组:10 μl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基因载体转染BMSCs;(6)双基因组:10 μl双基因重组载体转染BMSCs。实验第7、14天检测各组细胞中PPARγ、CGRP、Runt相关基因2(Runx2)、骨钙素mRNA与其蛋白表达。结果实验第7天,双基因组、siPPARγ组、正常组中PPARγ mRNA与蛋白均呈低表达(0.329±0.037与0.162±0.013、0.413±0.045与0.174±0.023、0.376±0.042与0.169±0.021),明显低于模型组(0.672±0.079与0.871±0.096)、无关序列组(0.674±0.083与0.823±0.089)、exCGRP组(0.683±0.079与0.839±0.0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双基因组、exCGRP组中均明显表达CGRP mRNA与蛋白,显著高于模型组、无关序列组、siPPARγ组、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双基因组、exCGRP组、siPPARγ组、正常组中Runx2 mRNA、骨钙素mRNA与蛋白均呈高表达,双基因组显著高于模型组、无关序列组,且明显高于exCGRP组、siPPARγ组、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实验第14天,各组表达量与第7天一致。结论双基因重组载体转染乙醇诱导的兔干细胞,能够同时高效阻止细胞中成脂基因表达并上调成骨基因表达,显著优于单一基因的作用。
吕本浩李劲峰马源李成尚国伟李月白王义生
关键词:转染乙醇干细胞基因表达
小干扰RNA预防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组织病理学观察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观察靶向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基因小干扰RNA预防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ONFH)的组织病理学变化。方法将48只兔随机分为4组。股骨头坏死模型组(M):给予地塞米松20mg/kg,连续肌肉注射3d。干扰组(S):同样给予地塞米松,并于实验1、3、6周给予siRNA腺病毒滴液25山注入一侧股骨头内。无关序列组(Con):同样给予地塞米松,注入兔股骨头内无关序列siRNA病毒滴液。正常组(N):无特殊处理。实验第4、8周末分批处死兔,观察兔股骨头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实验8周时,干扰组、模型组、无关序列组、正常组中,最大脂肪细胞平均直径分别为(41.21±2.33)、(49.61±1.13)、(49.22±2.18)、(40.94±2.09)μm;骨小梁面积分数分别为(40.93±1.96)、(31.51±4.26)、(30.79±1.85)、(41.64±2.34)%;空骨陷窝计数分别为(12.07±1.38)、(21.54±1.38)、(21.76±1.46)、(11.67±1.28)%。模型组和无关序列组中发生明显的早期ONFH组织病理学变化,股骨头软骨下骨区造血组织大大减少、骨髓坏死、脂肪细胞增殖肥大、平均直径明显增大、骨小梁变细稀疏或断裂、骨小梁面积分数明显降低、空骨陷窝显著增多。而正常组中无这些病理学改变(P〈0.05)。干扰组股骨头病理学改变较少,接近于正常组(P〉0.05),与模型组和无关序列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无关序列组中ONFH发生率为83%、83%,干扰组、正常组中为33%、0%(P〈0.05)。结论靶向PPARγ基因小干扰RNA能够有效阻止激素导致兔ONFH的组织病理学改变,预防激素性ONFH的发生。
马源张善锋刘鸣李劲峰王义生李月白赵国强
关键词:小干扰RNA激素股骨头坏死组织病理学
基于AngⅡ/TGF-β1/Smads信号通路关于神经源性膀胱诱导肾脏纤维化的研究
2021年
目的建立神经源性膀胱大鼠模型,分析肾脏形态功能及血管紧张素Ⅱ/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s(AngⅡ/TGF-β1/Smads)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48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脊神经离断,n=36)和对照组(假手术,n=12),分别于6周、12周和24周通过尿动力学检测膀胱顺应性,B超检测肾脏形态,血肌酐和尿素氮分析肾功能变化,Masson和HE染色检测肾脏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检测AngⅡ/TGF-β1/Smads通路蛋白在肾脏的分布,Western印迹检测AngⅡ/TGF-β1/Smads通路蛋白表达。结果尿动力显示,实验组大鼠基础膀胱压明显高于对照组大鼠。B超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肾盂直径逐渐增宽(P<0.05),肾积水逐渐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BUN和Scr逐渐增加(均P<0.01)。Masson和HE染色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胶原沉积面积和肾小管间质评分逐渐增加(均P<0.01)。免疫组化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血管紧张素Ⅱ一型受体(AT1)、TGF-β受体1(TGF-βR1)、磷酸化Smad2表达逐渐增加(均P<0.01),通路抑制蛋白Smad6逐渐降低(P<0.01),且各蛋白在肾脏分布具有一致性。Western印迹显示,随神经离断时间延长,AT1、TGF-βR1、磷酸化Smad2、Ⅰ型和Ⅲ型胶原表达逐渐增加,Smad6逐渐降低(均P<0.05)。结论双侧脊髓神经切断引起的神经源性膀胱,由于膀胱功能障碍,膀胱压力增加,引起肾积水,肾小球结构破坏,AngⅡ/TGF-β1/Smads通路激活,肾脏发生纤维化。该方法有效,具有临床相似性,为探索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方法奠定了基础。
郑岩马源任雪景牛培元阎磊曹慧霞邵凤民
关键词:纤维化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S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幼鼠单侧输尿管梗阻解除后肾脏水通道蛋白2-3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幼鼠单侧输尿管完全梗阻解除(CUUO-R)后肾脏水通道蛋白2-3(AQP2-3)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3个月大的SD雄性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CUUO-R组、CUUO-R+EPO组和假手术组,每组各8只。CUUO-R组和CUUO-R+EPO组行单侧输尿管结扎手术48 h后解除梗阻,CUUO-R+EPO组解除梗阻术后给予EPO腹腔注射(2000 IU/kg),首次于解除梗阻时给药,其余隔天给药1次,共给药4次,CUUO-R组给予同等剂量9 g/L盐水。假手术组仅行输尿管游离,不结扎。解除梗阻术后1周取出肾脏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肾脏中AQP2-3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假手术组大鼠尿液渗透压最高,CUUO-R+EPO组次之,CUUO-R组最低(P=0.007)。假手术组的血肌酐和尿素氮分别为(54.820±1.536)μmol/L和(6.929±0.604)mmol/L,CUUO-R+EPO组分别为(57.072±2.286)μmol/L和(1.479±0.043)mmol/L,CUUO-R组分别为(58.001±2.416)μmol/L和(9.025±1.158)mmol/L;组间比较,CUUO-R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UUO-R+EPO组与假手术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CUUO-R组内髓集合管AQP2及AQP3阳性染色均弱于CUUO-R+EPO组和假手术组,经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进一步证实,CUUO-R组AQP2和AQP3蛋白的表达量均低于CUUO-R+EPO组和假手术组(AQP2结果分别为0.974±0.109、1.923±0.097和2.002±0.044,F=392.4,P=0.000;AQP3结果分别为0.941±0.048、1.497±0.043和1.863±0.043,F=735.8,P=0.000)。结论EPO对CUUO-R幼鼠AQP2-3蛋白表达和早期肾功能的恢复有益。
冯锦锦闫少华郭曦陈燕文一博李云龙何育霖何翔飞马源刘二鹏宋攀邢栋李琦文建国
关键词:促红细胞生成素输尿管梗阻
婴幼儿排尿训练对儿童排尿异常影响的调查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调查分析婴幼儿排尿训练对儿童排尿异常的影响。方法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形式,遵循随机化原则对河南、深圳等省市幼儿园和小学的3~12岁儿童进行回顾性调查。按小儿出生后开始排尿训练的时间分为三组:A组≤12月龄、B组12~18月龄、C组18~30月龄,比较每组≥3岁儿童日间尿失禁和≥5岁儿童夜间遗尿的发生率。结果实际发放调查问卷15010份,有效问卷11410份,问卷有效应答率为76.02%。日间尿失禁和夜间遗尿总体发生率分别为7.84%和10.66%。其中,日间尿失禁和夜间遗尿的发生率分别为:A组6.82%和8.69%、B组9.62%和14.34%、C组10.54%和16.55%。A组排尿异常的发生率显著低于B、C两组(P<0.05)。出生12个月之后开始接受排尿训练的婴幼儿长大后发生排尿异常的风险显著增高(P<0.05)。结论婴幼儿在出生后12个月之内开始接受把尿训练,能有效减少儿童期排尿异常的发生。
花朝阳汪玺正马源王一鹤韩中将何翔飞李云龙冯锦锦李延伟李守林郎景和文建国
关键词:排尿训练尿失禁遗尿症儿童
波塞冬标准年轻预期低预后患者卵泡期长效长方案不同促性腺激素启动剂量的临床及围产结局比较
2024年
目的探讨符合波塞冬诊断标准年轻预期低预后患者卵泡期长效长方案不同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启动剂量的临床结局及围产结局是否存在差异。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了2016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首次行新鲜周期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VF/ICSI)-胚胎移植(embryo transfer,ET)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促排卵方案为卵泡期长效长方案且符合年轻预期低预后患者诊断标准的首个周期纳入研究。按照卵巢刺激周期的Gn启动剂量将患者分为低剂量组(Gn<225 U)、中剂量组(225 U≤Gn<300 U)和高剂量组(Gn=300 U),分别比较各组间患者的临床及围产结局。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659个周期,包括Gn启动低剂量组316个周期,中剂量组536个周期,高剂量组807个周期。高剂量组获卵总数[6.00(4.00,9.00)个]小于中剂量组[8.00(6.00,11.00)个]和低剂量组[11.00(7.00,13.00)个],中剂量组小于低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7)。3组间卵子成熟率、IVF/ICSI正常受精率及优质胚胎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囊胚形成率在低剂量组[20.33%(425/2090)]、中剂量组[17.28%(510/2951)]、高剂量组[14.62%(518/3542)]依次降低,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7)。不同Gn启动剂量分组患者之间的临床妊娠率、生化妊娠率、异位妊娠率、流产率、流产组织绒毛染色体异常率及早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剂量组活产率[47.83%(386/807)]显著低于低剂量组[57.28%(181/316),P=0.0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调整混杂因素后,高剂量的Gn启动剂量是活产率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aOR=0.659,95%CI:0.462~0.941,P=0.022)。无论是否调整混杂因素,各组间围产结局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行首次卵泡期长效长方案促排卵的年轻预期低预后患�
邹海蛟王芳史昊焦芸云马源刘宇郭艺红
关键词:促性腺激素卵巢低反应
自体骨髓干细胞种植骨诱导活性材料移植联合髓芯减压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种植骨诱导活性材料联合微创粗通道髓芯减压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FHON)的疗效。方法2010年4月至2012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采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种植骨诱导活性材料联合微创粗通道髓芯减压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79例108髋。其中男65例,女14例,平均年龄29.5(20-50)岁。按病因分类:酒精性股骨头坏死54例66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14例20髋,激素加酒精性股骨头坏死11例22髋。按照国际骨循环研究学会(ARCO)分期,I-A、I-B、Ⅱ-A、Ⅱ-B期分别为6、16、8、78髋。左侧43髋,右侧65髋。结果术后所有患者获得门诊随访,随访4-6(4.8±0.6)年。与手术前相比,各期别患者术后评分均明显上升(P 〈 0.05)。术后所有患者髋关节疼痛症状均缓解或消失。各年龄段患者愈合时间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随年龄的增长,愈合时间逐渐延长。Ⅰ-A、Ⅰ-B、Ⅱ-A、Ⅱ-B期的优良率分别为100%(6/6)、100%(16/16)、100%(8/8)、98.7%(77/78)。X线片显示,粗通道内成骨现象明显,Ⅱ-B期有1例股骨头塌陷,其余均未塌陷。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种植骨诱导活性材料联合微创粗通道髓芯减压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疗效肯定,尤以ARCO分期Ⅰ-A、Ⅰ-B、Ⅱ-A期患者为佳;ARCO分期Ⅰ-A,Ⅱ-A的效果最好。
王秀利王义生吴学建赵璇张毅马源李明乔志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骨髓干细胞
双基因重组载体预防兔乙醇性股骨头坏死的组织病理学观察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观察双基因重组载体预防兔乙醇性股骨头坏死(ONFH)的组织病理学变化。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将购自河南省实验动物中心的80只兔采用完全随机化原则分为5组:正常组(N,正常动物,空白对照)、致敏组(H,仅马血清致敏,不给予白酒)、模型组[M,马血清致敏,烈性白酒10 ml/(kg·d)灌胃]、无关序列组[Con,马血清致敏,白酒灌胃,一侧股骨头注入无关序列pGFP-V-RS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双基因组(S,马血清致敏,白酒灌胃,一侧股骨头内注入双基因重组载体pGFP-V-RS-siPPARγ-exCGRP转染的BMSCs)。实验第4、8周末分批处死动物,观察兔股骨头病理学改变。两样本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分类变量数据资料分析采用χ2检验;数值变量资料统计采用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最小显著性差异法(LSD)。结果实验第8周,S、H组中骨小梁面积分数分别为(40.80±3.16)、(41.20±3.65)%,与正常组[(41.80±3.6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88、0.661,P>0.05),明显高于M组[(28.10±2.55)%]、Con组[(28.30±2.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846、8.496、8.322、8.089,P<0.01)。S、H、N组中空骨陷窝计数分别为(13.30±1.66)、(13.10±1.63)、(12.30±1.46)%,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43、1.279、1.273,P>0.05),明显低于M组[(39.30±3.86)%]、Con组[(39.10±3.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502、18.397、17.686、18.397、18.505、19.282,P<0.01)。S、H组中最大脂肪细胞平均直径分别为(42.55±4.16)、(42.53±4.15)μm,与正常组[(41.36±3.85)μ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594、0.577,P>0.05),明显低于M组[(52.31±5.26)μm]、Con组[(52.19±5.13)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16、4.128、4.129、4.141,P<0.01)。M、Con组中出现明显的早期ONFH病理学变化,股骨头软骨下骨区的造血组织显著减少,骨小梁变细稀疏、中断、结构紊乱,骨髓坏死,骨小梁面积分数降低、空骨陷窝显著增多,脂肪细胞增�
李劲峰马源刘柯希谷晨熙王丹孙肖雅赵雪枫贾祯李月白王义生
关键词:乙醇股骨头坏死病理学
人低氧诱导因子-1α和LIM矿化蛋白-1联合表达重组腺病毒构建及其成骨作用
2017年
目的利用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RES)连接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与LIM矿化蛋白-1(LMP-1),构建同时表达LMP-1和HIF-1α的腺病毒载体,检测其在体外培养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的成骨作用。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扩增出人HIF-1α(2 481 bp)和LMP-1(1 374 bp)及IRES(564 bp)序列,依次插入pShuttle-IRES-hrGFP-1中构建腺病毒穿梭质粒pS-HIF-LMP-1-GFP;将其与质粒pAdEasy-1在BJ5183细胞中同源重组,得到重组腺病毒质粒(pAd-HIF-LMP-1-GFP)。经Pac I酶切转染AD293细胞进行包装得到重组腺病毒Ad-HIF-LMP-1-GFP。以腺病毒为载体,将人HIF-1α和LMP-1联合基因转染大鼠BMSCs细胞,分别观察转染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碱性磷酸酶活性、钙形成以及骨钙素和核心结合蛋白因子2(Runx2)的表达变化,探讨HIF-1α与LMP-1联合表达的成骨作用。结果成功获取联合表达HIF-1α与LMP-1的重组腺病毒。HIF-1α和LMP-1基因能在BMSCs中高效表达,转染后BMSCs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活性分别为0.145、0.160、0.170、0.167(0.160±0.011) ng/μg蛋白和0.045、0.057、0.056、0.054(0.053±0.005) ng/μg蛋白;钙沉积明显增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钙形成定量分别为0.636、0.544、0.591、0.515(0.570±0.050)和0.121、0.150、0.144、0.167(0.145±0.019);骨钙素表达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分别为2.688、2.997、2.777(2.820±0.159)和2.009、1.916、1.944(1.956±0.047);Runx2的表达明显增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分别为0.440、0.465、0.456(0.454±0.010)和0.096、0.108、0.117(0.107±0.010)。结论成功利用IRES序列连接人HIF-1α和LMP-1基因构建重组腺病毒载体,Ad-HIF-LMP-1-GFP转染BMSCs后,能明显促进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
王秀利崔福爱殷力张翼刘呜王海涛韩奇财马源
关键词:低氧诱导因子-1Α间充质干细胞成骨活性基因转染
儿童神经源性膀胱纤维化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1年
儿童神经源性膀胱(PNB)多为腰骶部脊髓和神经发育不良所致,至今仍无理想的治愈方法。PNB常发生纤维化,如何预防和治疗PNB的纤维化也是世界难题。PNB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发生膀胱纤维化,表现为膀胱壁增厚、膀胱顺应性减小和膀胱出口梗阻等。研究提示膀胱纤维化不仅与膀胱平滑肌细胞有关,膀胱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也参与其中,但纤维化的机制仍不清楚。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Smad、膀胱高压及与之相关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等信号通路的变化与之有关,动物模型中已有针对各种因子的抗纤维化治疗方法,但临床仍缺乏验证。对残余尿增多的PNB患者尽早进行清洁间歇导尿是否可预防纤维化有待进一步探讨。现就PNB纤维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汲凤平张艳平马源窦启锋张会清文建国
关键词:神经源性膀胱纤维化信号通路儿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