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桦

作品数:2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理学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电气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超导
  • 1篇导体
  • 1篇性能表征
  • 1篇氧化物超导体
  • 1篇铜氧化物
  • 1篇铜氧化物超导...
  • 1篇退火
  • 1篇退火过程
  • 1篇脉冲激光
  • 1篇脉冲激光沉积
  • 1篇高温超导
  • 1篇高温超导薄膜
  • 1篇TC
  • 1篇FE
  • 1篇FESE
  • 1篇超导薄膜
  • 1篇超导体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2篇金魁
  • 2篇朱北沂
  • 2篇袁洁
  • 2篇胡卫
  • 2篇杨桦
  • 1篇袁洁
  • 1篇龙有文
  • 1篇石玉君
  • 1篇何格
  • 1篇夏海亮
  • 1篇贾艳丽

传媒

  • 2篇物理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高质量FeSe单晶薄膜的制备及相关性能表征被引量:1
2018年
在铁基超导体中,FeSe具有最简单的晶体结构和化学组成,而且其超导转变温度具有较大的调控空间,因此适合作为超导机理研究和应用的载体.高质量样品的研制是物性研究和器件应用的前提,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利用激光脉冲沉积技术制备FeSe薄膜的工艺条件,在多种衬底上成功地制备出高质量的β-FeSe薄膜,并首次实现了超导临界转变温度从小于2 K到14 K的连续调控,这为FeSe超导机理研究提供了样品支持.为探究FeSe薄膜超导电性变化的起因,从β-FeSe超导电性与晶格常数c正相关出发,基于简单的费米面填充假设,第一性原理计算可以很好地解释晶格常数c的变化规律,但该假设并不能完全符合角分辨光电子能谱实验给出的电子结构演变过程.因此β-FeSe薄膜的超导电性、晶格结构和电子结构三者之间的关系还有待澄清,该问题的解决将为FeSe超导机理研究提供重要的线索,而上述系列高质量的β-FeSe薄膜样品恰好能为该问题的研究提供理想的载体.本文根据实验和已有的相关研究结果,详细介绍了FeSe薄膜的脉冲激光沉积制备及其优化,以期为后续的薄膜研究应用提供参考.
杨桦冯中沛林泽丰胡卫胡卫朱北沂袁洁朱北沂
关键词:超导脉冲激光沉积
浅析电子型掺杂铜氧化物超导体的退火过程被引量:5
2015年
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的发现,打破了基于电声子相互作用BCS理论所预言的超导转变温度极限,掀开了高温超导材料探索和高温超导机理研究的序幕.根据掺杂类型的不同,铜氧化物超导材料可以分为空穴型掺杂和电子型掺杂两类.受限于样品,对电子型掺杂铜氧化物的研究工作远少于空穴型掺杂体系.本文简要回顾有关电子型掺杂铜氧化物超导体近期研究成果,通过对比电子型掺杂和空穴型掺杂铜氧化物的相图来阐明电子型掺杂铜氧化物的研究对探索高温超导机理的必要性,并特别针对电子型掺杂样品制备中的关键因素"退火过程"展开讨论.结合课题组最新实验结果和相关实验报道我们发现电子型掺杂铜氧化物超导体在制备过程中除受到温度和氧分压的影响外,退火效果还受到界面应力的强烈调制.在综合考虑样品生长过程中温度、气氛及应力等多种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了"保护退火"方法导致电子型体系化学掺杂相图变化的起因.
贾艳丽杨桦袁洁于和善冯中沛夏海亮石玉君何格胡卫龙有文朱北沂金魁
关键词:高温超导薄膜铜氧化物超导体退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