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涛
- 作品数:5 被引量:80H指数:3
- 供职机构: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关节镜辅助下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1
- 2019年
- 目的比较关节镜辅助下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PPO)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治疗胫骨平台骨折(FTP)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创伤科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FTP患者86例,男性46例,女性40例;年龄20~75岁,平均48.8岁。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行ORIF术47例(ORIF组)与行MIPPO术39例(MIPPO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愈合时间,术前、术后1、3d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皮质醇(Cor)、总抗氧化能力(TAC)],统计两组患者术后1~2年并发症(局部感染、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硬、畸形愈合、皮下组织坏死)发生情况。结果MIPPO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及愈合时间均少于ORIF组[(7.08±1.76)cm vs.(12.53±1.54)cm、(74.07±9.45)min vs.(117.28±8.21)min、(11.21±3.62)d vs.(14.46±3.78)d、(120.09±9.84)mL vs.(170.51±10.36)mL、(11.49±2.34)周vs.(15.32±2.18)周]。两组患者术后1、3d IL-6、IL-8及TNF-α均较术前升高(P<0.05),MIPPO组术后1、3d IL-6、IL-8及TNF-α均低于ORIF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3d SOD、TAC均低于术前,Cor高于术前(P<0.05);MIPPO组术后3d SOD、TAC均高于ORIF组[(68.39±6.42)μ/mL vs.(61.87±7.12)μ/mL、(8.08±1.37)μ/mL vs.(5.77±1.53)μ/mL,P<0.05];MIPPO组术后1、3d Cor低于ORIF组(P<0.05)。MIPPO组术后1~2年并发症总发生率10.26%(4/39)低于ORIF组27.66%(13/47),P<0.05。结论与ORIF术式比较,采用MIPPO术式治疗FTP可显著改善临床手术指标,对患者的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影响均更小,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 王攀黄光斌胡平李涛
-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微创内固定关节镜
- 一种急诊科监护设备
- 本发明公开一种急诊科监护设备,包括支撑板,支撑板一侧面固定连接有监护箱,监护箱内设置有监护组件,支撑板与监护箱相对应的侧面转动连接有挡板,支撑板另外两个侧面上分别转动连接有两块护板,位于支撑板同一侧面上的两个护板之间留有...
- 王攀徐炎安李涛李辉向江侠黄光斌杨俊张颖都定元
- 严重骨盆骨折76例早期救治分析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总结分析严重骨盆骨折的早期救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7年1月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收治的76例严重骨盆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3例,女性13例;年龄19~75岁,平均44. 3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37例(卡车碾压2例),高处坠落伤19例,重物压砸伤18例,钢缆绞伤1例,保险带牵拉伤1例。本组患者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平均38分。合并颅脑损伤31例,胸部损伤11例,腹部及盆腔脏器损伤56例,脊柱及四肢损伤37例。治疗方法包括早期抗休克措施、救治骨盆出血的髂内动脉断血为主的外科止血技术以及处理合并脏器损伤和并发症。早期重点动态观察心率、血压、血常规、凝血功能;是否有大量失血导致的消耗性凝血病;是否有骨盆骨折合并血管损伤或医源性髂外动脉损伤导致的下肢缺血。结果成功救治61例,存活率80. 2%,失血导致的病死率6. 5%。死亡15例(ISS平均值42. 6分),死亡原因包括:失血性休克5例,颅脑损伤7例,心脏损伤1例,肺部感染1例,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术后并发症:尿道狭窄2例(二期修复术后),性功能障碍1例(合并尿道断裂),下肢截肢1例(股动脉血栓),消耗性凝血病18例。结论严重骨盆骨折早期救治重点在骨盆止血。髂内动脉断血技术包括结扎和栓塞均能有效止血,而且没有确切的缺血并发症,难点在于手术适应证选择;对邻近脏器损伤处理非常重要,容易忽略血管损伤;消耗性凝血病处理棘手,要尽早发现并及时治疗,使用重组Ⅶ因子效果满意。
- 黄光斌胡平高劲谋王攀李涛
- 关键词:骨盆骨折髂内动脉凝血病止血
- 重庆地区蛇咬伤后急救处理被引量:14
- 2015年
- 目的:探讨重庆地区蛇咬伤的急救处理及分析治疗过程中凝血功能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13年9月收治的1191例蛇咬伤患者(男性696例,女性495例;年龄16~81岁,平均45.2岁)临床表现、治疗情况、凝血功能变化及分泌物细菌培养等。结果重庆地区蛇咬伤以蝮蛇为主,轻型患者830例(69.69%),就诊时临床表现以患肢肿胀常见,占92.35%。五步蛇及眼镜蛇较蝮蛇导致凝血系统异常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咬伤溃疡创面分泌物行细菌加药敏试验培养率49.5%,细菌培养阳性率21.3%。结论我院蛇咬伤以蝮蛇咬伤常见,五步蛇及眼镜蛇等咬伤较少,但对凝血功能影响显著,需及早综合处理蛇伤,合理运用抗菌药物,提高防治水平。
- 谢勤丽王灿李涛
- 关键词:蛇咬伤急救凝血
- 国产多孔钽材料修复兔胫骨缺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研究国产多孔钽材料能否在兔胫骨缺损模型中顺利实现骨长入,用于修复胫骨缺损.方法:在36只新西兰大白兔双侧胫骨骨干处建立骨缺损模型,每只动物左右侧缺损随机分组,分别进入实验组(植入多孔坦材料)和对照组(不植入多孔坦材料).植入后4周、8周和12周取材,通过X线检测以及硬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测多孔钽材料与骨界面的骨整合情况.采用推出实验检测多孔钽材料与骨界面的结合强度.结果:将术后不同时间点取得的胫骨标本作X射线拍片分析,4周时,骨缺损端与材料结合部位有骨质生成,在8周时材料表面有骨形成现象,逐渐完全覆盖材料表面,在12周时骨量继续增加,形成覆盖材料并桥接骨缺损断端的骨痂.样本行硬组织切片并行HE染色后检测,植入4周后实验组材料两端被新生骨所覆盖,材料深部的孔隙中也可见少量骨组织长入;植入8周后发现实验组材料与骨组织生长良好,多孔钽材料表面和两端材料孔隙内均有骨组织长入,材料孔隙与组织紧密连接,有骨小梁长入;植入12周时两端骨组织长入深度没有明显变化,但材料表面骨组织继续长入,并完全嵌入圆柱体材料内.材料植入后4周与8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材料植入后8周与12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植入4周、8周和12周后含材料样本置于动态疲劳试验机上进行推出实验,随时间延长所需推出力明显增加,植入后4周和8周相比,虽然后者所需推力较大,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8周和12周比较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多孔坦材料能在胫骨缺损中实现与骨整合,能用于皮质骨缺损修复.
- 黄光斌徐炎安王攀李涛胡平彭海涛
- 关键词:胫骨缺损骨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