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俊

作品数:2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复发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表达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术后
  • 1篇术后残留
  • 1篇剔除术
  • 1篇子宫
  • 1篇子宫肌
  • 1篇子宫肌瘤
  • 1篇子宫肌瘤剔除
  • 1篇自然流产
  • 1篇位点
  • 1篇流产
  • 1篇基因
  • 1篇基因多态性
  • 1篇肌瘤
  • 1篇肌瘤剔除
  • 1篇肌瘤剔除术

机构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2篇刘俊
  • 1篇李婕
  • 1篇陈爱月
  • 1篇李银广
  • 1篇游泽山
  • 1篇何善阳

传媒

  • 1篇新医学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STAT4基因rs10181656位点的多态性与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4(STAT4)基因在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URSA)表达及其表达量与rs10181656位点多态性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检测332名URSA患者和260名健康对照者rs10181656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其中的86名URSA患者及77名健康对照者蜕膜STAT4基因的蛋白表达量。【结果】rs10181656C/G:URSA组中C/C、C/G及G/G基因型频率分别是36.45%、46.99%及16.57%,而对照组中的3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是46.54%、45.38%及8.08%,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G等位基因增加URSA组发病风险(OR=1.50,P<0.05)。STAT4蛋白表达量在URSA组和对照组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URSA组内分为C/C、C/G及G/G基因型的三个亚组STAT4蛋白表达:三个亚组的STAT4蛋白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照组中亦然(P<0.05),具有G/G基因型样本STAT4蛋白高表达于C/C基因型(P均<0.05);相同基因型在URSA组和对照组中STAT4蛋白表达:C/C基因型样本在URSA组和对照组中STAT4蛋白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G及G/G基因型样本亦然(P>0.05)。【结论】rs10181656位点多态性通过影响STAT4蛋白表达,从而与增加URSA发病风险相关。
李银广李婕刘俊赖嘉杰何善阳游泽山
关键词:复发性自然流产基因多态性蛋白表达
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残留及复发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剔除术后肌瘤残留及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同期行腹腔镜或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并定期随诊4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其一般情况、肌瘤特征、手术方式、术后残留及复发情况,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术后肌瘤残留危险因素,采用 Cox 回归模型分析术后复发危险因素。结果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术后残留率、累积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P 均>0.05)。肌瘤数目是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残留(OR =1.215,95%CI:1.145~1.278,P =0.023)及复发(RR =1.189,95%CI:1.065~1.246,P =0.034)的危险因素;肌瘤类型(肌壁间肌瘤)是术后复发危险因素(RR =4.654,95%CI:3.865~5.984,P =0.026);年龄(年龄≥35岁)是术后复发危险因素(RR =2.976,95%CI:2.213~4.509,P =0.013)。结论腹腔镜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均是保留子宫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腹腔镜并不增加肌瘤剔除术后的残留及复发危险,肌瘤数目≥4个是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残留的主要危险因素,肌瘤数目≥4个、肌壁间肌癌、患者年龄≥35岁是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
旷文佳陈爱月董晨刘俊
关键词:子宫肌瘤肌瘤剔除术复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