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镍

作品数:4 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疗效
  • 1篇血压
  • 1篇依从
  • 1篇依从性
  • 1篇异基因
  • 1篇源性
  • 1篇运动疗法
  • 1篇早期脑卒中
  • 1篇伤口
  • 1篇伤口换药
  • 1篇神经源
  • 1篇神经源性
  • 1篇神经源性高血...
  • 1篇生物信息
  • 1篇生物信息学
  • 1篇数据挖掘
  • 1篇逆行
  • 1篇全髋
  • 1篇全髋关节
  • 1篇全髋关节置换

机构

  • 4篇成都市第二人...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作者

  • 4篇罗伦
  • 4篇刘镍
  • 1篇向桃
  • 1篇唐纯志
  • 1篇马红兵
  • 1篇樊冰
  • 1篇刘信
  • 1篇覃辉

传媒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一种直筒型病员裤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直筒型病员裤,包括前裤片和后裤片,所述前裤片和后裤片的裆部之间缝合连接,所述前裤片和后裤片的裤条边的两侧经第一拆卸连接件连接形成裤管,在第一拆卸连接件打开时,裤管的两侧自由打开,所述前裤片腰部和后裤片...
刘镍赵燕罗晓舟罗伦
神经源性高血压小鼠差异靶基因分析——基于GEO数据库数据挖掘
2020年
目的通过分析GSE25076基因芯片数据,探索神经源性高血压小鼠下丘脑的差异基因,尝试寻找该病的潜在治疗靶点。方法在NCBI提供的GEO2R平台内检索GSE25076,将全部数据下载保存为Excel格式,并进行差异基因分析。采用DAVID平台进行GO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平台进行KEGG通路分析,STRING平台进行基因互作(PPI)分析。结果在GEO2R平台内对神经源性高血压小鼠芯片数据进行分析,共获得34760个差异基因,最终获得28个符合条件的基因。这28个差异基因富集在磷脂分解代谢过程、水解酶活性调节等过程。KEGG分析表明其富集于RNA转运通路。结论真核翻译起始因子(EIF)4A3和核糖核酸酶(POP4)最为可能是神经源性高血压发生的基因层面的原因,通过RNA转运通路,影响神经发育、血管生成及神经发生等过程,最终导致本病的发生发展。
刘镍苏文渊覃辉何博胥勇刘信罗晓舟唐纯志罗伦
关键词:神经源性高血压生物信息学差异基因基因芯片
早期床边运动疗法对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早期床旁运动疗法对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3年7月,我院骨科首次接受THA手术治疗的8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采用早期床边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采取卧床休息、药物止痛等传统保守治疗及指导患者训练。记录首次下床时间和住院天数。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及MBI评分评定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状况及日常生活活动自理能力,并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的Harris和MBI评分。结果治疗后1周观察组髋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明显改善,Harris及MBI评分分别由治疗前(43.65±4.82)分、(34.22±12.15)分提高到治疗后1周的(69.85±12.26)分、(50.52±15.36)分,且两组评分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髋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治疗前变化不大(P>0.05);治疗后1周观察组Harris及MBI评分分别高于对照组Harris评分(50.52±11.34)分、MBI评分(38.13±11.27)分,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首次下床时间(4.67±3.24)天和平均住院日(16.4±1.0)天分别小于对照组(15.33±6.12)天和(17.6±1.2)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术后3天均可部分负重行走,出院时均可用助行器辅助行走,康复训练期间无1例发生并发症。结论早期床边运动疗法能显著改善THA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罗伦樊冰苏文渊马红兵刘镍
关键词:运动疗法康复
肌内效贴联合肩胛骨强化训练对早期脑卒中后肩痛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2
2020年
目的:研究肌内效贴联合肩胛骨强化训练对早期脑卒中后肩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早期脑卒中后肩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肩胛骨强化训练,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和肩胛骨强化训练的基础上给予肌内效贴治疗,均治疗4周。治疗前后分别选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肩关节疼痛积分法评定2组肩痛情况,简化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表(FIM)评定2组上肢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价2组日常生活能力,并且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在VAS评分、肩关节疼痛积分、上肢FIM评分、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与肩胛骨强化训练比较,肌内效贴联合肩胛骨强化训练能更有效缓解早期脑卒中患者肩关节疼痛,提高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李登耀罗伦向桃王孝云任驰刘镍
关键词:早期脑卒中肩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