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朝
- 作品数:9 被引量:20H指数:2
- 供职机构:河北省胸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干扰素γ释放试验联合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在眼内结核和潜伏性结核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0
- 2019年
- 目的探讨干扰素γ释放试验(IGRA)联合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在眼内结核和潜伏性结核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河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110例肺结核患者(观察组)和8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110例结核患者中,眼内结核35例,潜伏性结核感染75例。均行眼分泌物IGRA和TST检查。结果观察组IGRA和TST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8.18%(97/110)比11.25%(9/80)和83.64%(92/110)比41.25%(33/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13.138和36.971,P<0.01)。眼内结核患者IGRA阳性率明显高于潜伏性眼内结核感染患者[97.14%(34/35)比84.00%(6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3.955,P<0.05);眼内结核患者TST阳性率与潜伏性眼内结核感染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43%(32/35)比80.00%(60/75),χ2 = 2.277,P>0.05]。IGRA与TST检查结果的一致率为89.90%(Kappa = 0.867,P>0.05)。IGRA联合TST检查的灵敏度明显高于IGRA和TST单项检查(97.83%比88.18%和83.64%),而特异度明显低于IGRA和TST单项检测(61.11%比92.31%和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IGRA诊断眼内结核和潜伏性眼内结核感染的曲线下面积为0.781,TST曲线下面积为0.604,IGRA联合TST曲线下面积为0.679。结论IGRA在眼内结核和潜伏性结核感染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可作为眼内结核的诊断手段。
- 张彦坤白洪忠关艳李玉静安晓颖韩朝
- 关键词:结核菌素试验
- 消瘰散结散经皮超声波导入治疗颈部淋巴结核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观察消瘰散结散经皮超声波导入治疗颈部结节型淋巴结核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颈部结节型淋巴结核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结核西药化疗方案(2HRZE/6HR)治疗;观察组采用消瘰散结散经皮超声波导入加西药化疗;对照组采用消瘰散结散外敷加西药化疗,均为30 d一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中淋巴结大小、低热、乏力、盗汗、疼痛及焦虑等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分析治疗前后中医症状总积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和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2,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总积分较治疗前均下降明显,观察组总积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1,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消瘰散结散经皮超声波导入联合西药抗结核治疗颈部结节型淋巴结核较消瘰散结散外敷配合西药抗结核药物治疗,在治疗一个疗程后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较少。
- 王国卫韩朝李翠乔段先佳魏晗何萍梁亚充胡晴
- 关键词:颈部淋巴结核结节型
- 激素联合改善微循环对乙胺丁醇所致视神经损伤的疗效观察
- 2022年
- 为了探讨激素联合改善微循环的治疗策略对乙胺丁醇所致视神经损伤的治疗效果,选取该院2015年~2018年收治的因服用乙胺丁醇所致视神经损伤的结核病患者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分别给予曲安奈德联合甲钴胺治疗及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中心视野、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attern visual evoked potential,P-VEP)振幅及潜伏期、视网膜情况,并对比治疗后3个月时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BCAV、视野平均光敏度及平均缺损度改善优于对照组(0.70±0.28,25.92±2.86,5.42±1.91 vs 0.53±0.24,20.25±2.74,7.45±2.66;P<0.05);观察组治疗后P-VEP潜伏期及振幅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104.25±4.91)ms,(6.68±0.36)μV vs(112.62±4.19)ms,(5.23±0.42)μV;P<0.05];观察组治疗后视网膜杯盘比、盘沿面积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0.94±0.23,(0.60±0.20)μm2,(131.37±4.24)μm vs 0.72±0.25,(0.72±0.13)μm2,(110.34±3.60)μm;P<0.05];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96.67%vs 70.00%;P<0.05)。曲安奈德球后注射联合甲钴胺肌肉注射可有效改善因服用乙胺丁醇所导致的视神经损害,且治疗优势显著,临床可推广应用。
- 韩朝李晓霞周淑静张茵樊芳王国卫梁亚充贾志旸魏小雨
- 关键词:激素微循环乙胺丁醇视神经损伤甲钴胺复方樟柳碱注射液
-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肺门淋巴结核临床疗效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肺门淋巴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省胸科医院及衡水市三院2018-2020年期间收治的经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穿刺活检术(EBUS-TBNA)确诊的肺门淋巴结核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为常规抗结核治疗药物,中西医结合组为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消瘰散结散外用后经中医定向透药及月华丸口服。2个月为1疗程,观察两组治疗1个疗程后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不良反应及随访8个月后治愈率、中医证候缓解率。结果:肺门淋巴结核经中西医结合组治疗后有效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76.7%(χ^(2)=5.192,P=0.023)。中西医结合组较对照组能明显改善中医证候及治愈率(P<0.05)。结论:经EBUS-TBNA确诊肺门淋巴结核后及时采取中西结合治疗方案较单纯抗结核治疗方案能提高有效率、缓解中医证候、提高后续疗效且安全性高。
- 王国卫韩朝李翠乔陈杰勇何萍梁亚充
-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疗法
- 胸水腺苷脱氨酶结合ROSE技术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探讨胸水腺苷脱氨酶(ADA)联合快速现场评价(ROSE)技术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100例疑似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诊断结果的不同将其分为结核性胸膜炎组(39例)和非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组(61例)。纳入研究者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行胸水ADA(PADA)和血清ADA(SADA)水平检测,ROSE技术检测诊断结核性胸膜炎,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胸水ADA联合ROSE技术、单独ROSE技术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结果:结核性胸膜炎组与非结核性胸膜炎组相比,胸水中PADA、PADA/SADA降低(t=127.108,t=25.570;P<0.05),SADA水平升高(t=5.287,P<0.05),ROSE技术检测结核性胸膜炎组阳性、阴性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125;P<0.05)。ROSE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真阳性30例,假阴性9例,假阳性14例,真阴性47例。灵敏度为76.92%,特异度为77.05%,准确度为77.00%。胸水中ADA联合ROSE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真阳性36例,假阴性3例,假阳性3例,真阴性58例。灵敏度为92.31%,特异度为95.08%,准确度为94.00%。胸水中ADA联合ROSE诊断与ROSE单独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相比,结核性胸膜炎特异度、准确度升高(x^(2)=8.270,x^(2)=11.656;P<0.05);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升高,两种诊断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355,P<0.05)。结论:ROSE技术和胸水ADA联合ROSE技术对结核性胸膜炎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胸水ADA联合ROSE技术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更高,可为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提供参考。
- 梁亚充李晓倩韩朝池跃朋马丽王国卫
- 关键词:胸水结核性胸膜炎
- 视疲劳的成因及缓解方法
- 2013年
- 视疲劳是目前眼科常见的一种疾病,患者的症状多种多样,常见的有近距离不能持久工作,出现眼及眼眶周围疼痛、视物模糊、眼睛干涩、流泪等;严重者出现头痛、恶心、眩晕。它不是独立的疾病,而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一组疲劳综合征。
- 韩朝
- 关键词:视疲劳疲劳综合征视物模糊眼睛干涩疾病
- 常规抗结核药物联合中药口服加超声波导入治疗浸润型淋巴结核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 观察常规抗结核药物联合消瘰散结散口服加超声波导入,对浸润型浅表淋巴结核临床疗效及对机体免疫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4月在河北省胸科医院住院的80例浸润型浅表淋巴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为常规抗结核药物,观察组为对照组基础上加消瘰散结散口服和超声波导入治疗。治疗2个月观察2组临床有效率、中医证候总积分、免疫水平(CD3+、CD4+、CD8+、CD4+/CD8+)、炎症因子水平(IL-10、TNF-α)、随访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7.5%)高于对照组(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P<0.05)。2组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总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8,P<0.05)。观察组免疫水平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4,P<0.05;t=10.56,P<0.05;t=-6.23,P<0.05;t=2.88,P<0.05)。治疗后观察组IL-10和TNF-α下降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P<0.05;t=-16.20,P<0.05)。随访显示观察组全部治愈优于对照组80.0%的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9,P<0.05)。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P>0.05)。结论 常规抗结核药物联合消瘰散结散口服加超声波导入,可提高浸润型浅表淋巴结核临床疗效,改善中医证候,提高免疫水平,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提高疗程后治愈率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 王国卫梁亚充韩朝李翠乔霍炳杰
- 关键词:超声波导入浸润型免疫水平
- 18例结核性后葡萄膜炎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 2022年
- 目的:探讨结核性后葡萄膜炎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2018年5月至2020年6月河北省胸科医院眼科诊断为结核性后葡萄膜炎并接受规范化治疗的18例患者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8例均为初治结核病患者,16例有就诊延迟,时间为14~90 d,仅1例有结核病密切接触史。根据眼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眼底血管造影(FFA)、眼底照相等多模式检查,可分型为脉络膜结节8例(44.4%)、脉络膜结核瘤5例(27.8%)、视网膜下脓肿伴发脉络膜新生血管3例(16.7%)和匍行性脉络膜炎2例(11.1%)。16例(88.9%)血红细胞沉降率增快;18例T-SPOT.TB检测阳性;PPD试验一般阳性(硬结平均直径10~19 mm)和强阳性(硬结平均直径≥20 mm)患者各9例;5例行前房水眼内液宏基因mNGS检测者,1例妊娠期患者检出结核分枝杆菌而确诊。合并血行播散性肺结核者12例(66.7%),这些患者同时又合并结核性脑膜炎7例、脊柱结核和脾结核各2例、脑部结核瘤1例,其中抗酸杆菌痰涂片镜检阳性者7例、病变组织GeneXpert MTB/RIF阳性者6例,脊柱和脾组织病理均阳性。单纯眼部病变者6例(33.3%),均无全身不适症状,以视力下降为主,3例病变累及黄斑区者视力严重下降;均结合结核和眼科相关检查、试验性抗结核治疗有效后确诊。16例患者经抗结核药物联合皮质类固醇、2例合并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患者在以上治疗基础上联合抗新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后视力均得以提高并趋于平稳。结论:结核性后葡萄膜炎多无结核病相关接触史和治疗史,易就诊延迟和漏诊。眼科多模式成像检查有助于结核性后葡萄膜炎临床分型,结核相关检查对其结核性诊断有重要意义,分子生物学及病理检查能帮助查找病原学依据,全身影像学检查能早期发现结核播散情况。抗结核药物联合皮质类固醇治疗效果良好,必要时还可玻璃
- 张彦坤关艳韩朝章志华
- 关键词:疾病特征
- 结核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应用抗新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一例并文献复习
- 2022年
- 目的:探讨眼内结核中结核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合并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应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省胸科医院2019年2月收治的1例17岁眼内结核患者,患者同时合并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分析其治疗过程中各项指标改善及眼内结核改善情况。以“ocular tuberculosis”“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以“眼结核”“脉络膜新生血管”为检索词检索万方、维普、中国知网数据库,结合检索到的文献进行复习,对结核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症状、诊断、治疗,以及出现脉络膜新生血管等情况的处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患者为女性,17岁,以右眼视物不清4个月为主要表现,首诊于河北省胸科医院眼科,追问病史发现有间断低热、咳嗽伴头痛等全身症状。患者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强阳性、γ干扰素释放试验阳性,最终确诊为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右眼脉络膜结核瘤并脉络膜新生血管、左眼脉络膜结节。针对结核性葡萄膜炎,共检索到17篇相关文献,其中合并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眼内结核文献,检索到2篇,共纳入9例患者,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观察眼底病变,3例患者在单纯抗新生血管玻璃体腔给药后有改善,但病变有反复,最终9例患者给予全身抗结核、皮质类固醇及抗新生血管联合治疗后,眼内结核及脉络膜新生血管无进展及复发。结论:眼内结核合并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的规范治疗需要采用全身抗结核药物和皮质类固醇口服,以及局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玻璃体腔注射联合应用,可控制感染及结核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发展,规范治疗后能避免眼内结核致盲的发生。
- 张彦坤关艳翟静洁韩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