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红
- 作品数:6 被引量:36H指数:3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C-反应蛋白在颈部多间隙感染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9
- 2019年
-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rophil percentage,NEU%)、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在颈部多间隙感染患者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4月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治疗的118例颈部多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病例组。选取同一时期到医院治疗的100例声带息肉患者作为对照组。采集试验组患者脓液分泌物进行菌株鉴定。在入院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第1、3和6天,采集试验组患者静脉血2ml,检测NEU%、WBC和CRP水平,治疗前后进行组内对比。对照组在入院时做NEU%、WBC和CRP检测,并对两组进行组间比较分析。按照所测的NEU%、WBC和CRP水平在颈部多间隙感染患者中的变化制作出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NEU%、WBC和CRP的截断值、曲线下面积以及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结果从病例组118例患者标本中共分离得到了13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86株占63.24%、革兰阳性菌46株占33.82%和真菌4株占2.94%;治疗前和治疗后1 d,试验组NEU%和WBC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治疗后1 d、3 d和6 d,病例组CRP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治疗的进展,病例组NEU%、WBC和CRP水平均呈下降趋势(P<0.05);以患者入院当天NEU%、WBC和CRP数据为基础进行ROC曲线分析,NEU%、WBC和CRP对颈部多间隙感染的截断值分别为45.60%、9.12×10^9/L和35.56 mg/L,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9、0.874和0.981;WBC特异度为85.59%,均高于NEU%的61.86%及CRP的71.19%;CRP灵敏度为84.75%,准确度为87.29%,高于NEU%的77.97%、83.05%和WBC指标的81.36%、77.12%。结论检测颈部多间隙感染患者血液NEU%、WBC和CRP水平动态变化对于评估其病情严重程度和临床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尤其是CRP对病情发展有更高的敏感性。
- 张应龙刘维龙宇蒲红江洪
- 关键词:白细胞C-反应蛋白
- 评估粉尘螨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对成人变应性哮喘伴鼻炎控制水平及肺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6
- 2019年
- 目的:评估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LIT)成人变应性哮喘伴鼻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哮喘控制水平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82例18~60岁变应性哮喘伴鼻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意愿分为药物组(66例)和SLIT组(116例)。药物组以小至中等剂量的吸入性糖皮质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及糠酸莫米松鼻喷剂+氯雷他定片对症治疗;SLIT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粉尘螨滴剂进行SLIT。随访观察3年,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呼气峰值流速占正常预计值的百分率(PEF%)、哮喘日间症状评分(DASS)、哮喘夜间症状评分(NASS)、鼻炎的症状评分(TNSS)以及药物评分(TMS)。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1年、2年、3年后的ACT、PEF%、DASS、NASS、TNSS和TMS均有显著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1年比较,治疗2年后SLIT组患者的ACT、PEF%、DASS、NASS、TNSS和TMS均进一步降低(均P<0.05),而药物组仅DASS、TMS显著降低(均P<0.05);治疗3年后仅SLIT组的DASS、TMS持续得到显著改善(均P<0.05)。治疗1年、2年和3年后,SLIT组的ACT、PEF%、DASS、NASS和TMS均显著优于药物组(均P<0.05);而TNSS在治疗2年和3年后才显著低于药物组(P<0.05)。结论:采用粉尘螨滴剂对尘螨致敏的成人哮喘伴鼻炎患者进行3年SLIT能获得比单纯药物治疗更显著的疗效,哮喘控制和肺功能改善也更显著。
- 刘维江洪蒲红皮静婷龙宇张应龙
- 关键词: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哮喘鼻炎成人肺功能
- Cawthorne-Cooksey前庭康复训练在突发性耳聋伴眩晕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Cawthorne-Cooksey前庭康复训练方法在突发性耳聋伴眩晕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4年3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收治的80例突发性耳聋伴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Cawthorne-Cooksey前庭康复训练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听力水平、眩晕程度及平衡能力。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平均听阈均值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平均听阈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评分为(26.87±9.36)分,低于对照组的(32.92±11.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为(43.98±4.08)分,高于对照组的(41.15±5.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突发性耳聋伴眩晕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联合Cawthorne-Cooksey前庭康复训练可以改善患者的眩晕症状,恢复平衡能力,但临床听力恢复效果有限。
- 李洁冯明亮蒲红陈阳
-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眩晕
- 经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后颅内感染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观察分析经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后颅内感染因素,为预防控制感染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5年9月在医院通过手术治疗182例脑脊液鼻漏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脑脊液的病原菌培养结果以及引发术后颅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 182例患者中有20例术后引发颅内感染,感染率为10.99%;脑脊液的病原菌培养结果检出26株病原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多10株,占38.46%;漏口大小>1cm,有既往颅内感染史以及手术修补失败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率高;logistic回归分析法危险因素分析发现,漏口大小>1cm,既往有颅内感染史以及手术修补失败均是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经鼻内镜辅助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手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上应加以重视。
- 刘维张应龙蒲红胡栋礼江洪
- 关键词:鼻内镜脑脊液鼻漏修补术后颅内感染
- 舌下免疫治疗对变应性鼻结膜炎患者新致敏原预防作用及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0
- 2020年
- 目的:评估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LIT)对变应性鼻结膜炎(ARC)患者新致敏原预防作用、生活质量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16例18~55岁AR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58例)和SLIT组(58例)。对照组给予糠酸莫米松鼻喷剂+氯雷他定片+盐酸奥洛他定滴眼液对症治疗,SLIT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粉尘螨滴剂SLIT,进行2年的随访观察。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过敏原检查结果、鼻结膜炎生活质量问卷(RQLQ)、鼻炎症状总评分(TNSS)、结膜炎症状总评分(TCSS)、药物评分(TMS)以及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结果:治疗2年后,对照组中有19例患者(32.76%)出现了新致敏原,而SLIT组仅有4例(6.90%)(χ^2=12.20,P<0.05);致敏原减少的情况仅在出现在SLIT组中,有6例(10.34%)。与基线相比,治疗2年后SLIT组患者的RQLQ、TNSS、TCSS、TMS和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而对照组除日常活动评分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其他均显著降低(P<0.05)。经过2年治疗后,SLIT组的RQLQ、TNSS、TCSS、TMS和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粉尘螨滴剂对尘螨致敏的ARC患者进行2年SLIT比单纯药物治疗更为显著,生活质量也明显改善,并且SLIT能够预防新致敏原的产生。
- 刘维江洪蒲红皮静婷龙宇张应龙苏杨
- 关键词:舌下免疫治疗鼻炎结膜炎生活质量